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瀋陽和平區“芭蕾奶奶”踮起腳尖圓芭蕾夢

他們平均年齡59歲, 心中卻藏著18歲的夢

輕盈踮起的腳尖、有力張開的小腿、健康的背部線條、精緻挽起的髮髻……如果不是親眼看到,

你一定很難想像正在面前翩翩起舞的舞者們大都已是花甲之年。 別看她們中的大多數都已經做了奶奶, 但是她們心裡卻住著18歲時的芭蕾夢。 退休後, 她們穿上了足尖鞋, 在舞蹈中收穫了信心和快樂, 延續不老的青春。

為圓夢, 廣場舞大媽學芭蕾

在和平區北市場街道大慶路社區, 活躍著的這支老年芭蕾舞隊——鳳霞藝術團, 30多名隊員平均年齡59歲, 年齡最大的70歲。 退休前大夥兒從事的職業五花八門, 有會計, 有工人, 有教師, 但都沒經過專業的舞蹈基礎訓練, 最有經驗的也就是跳跳廣場舞。 直到王鳳霞的出現, 改變了她們的人生軌跡。

在部隊文工團長大的王鳳霞從小懷揣舞蹈夢, 但一直沒能如願, 內退後決定學習芭蕾舞,

並於2004年創辦了鳳霞藝術團, 每週二上午, 都會組織大家在和平區社區學院訓練, 通過刻苦地訓練, 老姐妹們“啃”下了一個個對她們來說很有難度的動作。

時光能帶走一個女人嬌美的容顏, 但卻帶不走一個女人的美麗氣質。 隊員們練了一段時間後, 形象、氣質都有所改變, 肩周炎和頸椎病也好多了。 64歲的魏玉芝告訴記者, 練芭蕾很苦, 剛開始累得腰酸腿痛, 回到家連飯都不想吃, 因為怕家人擔心, 她足足瞞了家人兩年。 下叉、踮足尖、劃圈、小跳……如今, 魏玉芝的每一個動作似乎都可以和專業演員相媲美, 而讓人無法想像的是, 在沒學習芭蕾舞之前, 她是一名腰脫患者, 有時掃掃地, 腰就直不起來了。 為了更好地展現出芭蕾的美,

隊員們都不敢懈怠, 即使回家也不例外, 窗臺、餐桌、凳子都成了她們練功的把杆, 甚至有時在廚房做飯也會踮起足尖。

辛勤的努力, 收穫的是喜悅。 作為中國首支老年芭蕾舞團, 10年來, 王鳳霞和隊員們先後登上了渾河之夏文化藝術季、瀋陽電視臺、天津衛視、湖南衛視、遼寧衛視的舞臺, 值得一提的是, 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第三屆國際藝術節”上, 芭蕾奶奶們獲得了牡丹金獎、最佳舞臺風采獎和最佳創作獎三項獎項。

王鳳霞表示, 在錄製江蘇綜藝頻道《超人總動員》節目時, 身為評委的中國舞蹈藝術家黃豆豆的一句話令隊員們印象深刻。 “當時, 黃豆豆老師對我們說, ‘雖然你們是阿姨輩兒的, 但從精神狀態上看, 應該管你們叫姐姐,

你們太厲害了, 我代表舞蹈界謝謝你們。 ’”王鳳霞說, 眼下, 隊員們有一個願望, 那就是到央視的舞臺上跳一把。

培育社會組織 凝聚共同精神

作為瀋陽市首批共同締造的試點社區, 大慶路社區書記宮麗昆告訴記者, 幸福瀋陽共同締造行動提出要構建“縱向到底, 橫向到邊, 協商共治”的城市社會治理體系, 而“橫向到邊”指的就是把每個居民都納入一個或多個社會組織, 社區通過引導, 讓每個充滿活力的社區組織有序地參與社區治理。

在培育社會組織方面, 大慶路社區起步較早, 和平區首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就落戶在該社區。 目前, 該社區擁有鳳霞藝術團、慶馨藝術團等13個備案社會組織, 涉及文化、體育、助老、愛幼、公益慈善等眾多領域。

隨著網格員入戶走訪和宣傳動員, 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的持續開展,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各類社會組織中, 參與物件涵蓋幼兒、青年、中年、老年等不同年齡段人群, 服務內容涉及社區服務、社會事務、文體健身、維護權益、居民互助等十幾個方面, 居民的參與熱情提高了, 對社區大家庭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增強了, 使居民從“陌生人”變成了“一家人”。

和平區近兩年持續開展“弘揚家教家風, 樹立家國情懷”主題活動, 好家教好家風傳承在大慶路社區, 已蔚然成風, 下一步社區將以“家文化”為引領, 培育、塑造共同精神, 用良好家教家風推動“幸福瀋陽共同締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