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雄安新區到底有多熱?智慧出行大資料有說法

隨著雄安新區的設立, 國家級新區再一次回到人們的視線中。

國家級新區, 是由國務院批准設立、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 國家級新區的成立、開發和建設體現國家戰略, 新區的總體發展目標、功能定位等由國務院統一進行規劃和審批, 其相關特殊優惠政策和許可權也由國務院直接批復。

出行量能反映一個新區的發展程度嗎?有它和新區的GDP總量、增長有什麼關係?和周邊的城市連接度是怎樣的?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聯合滴滴媒體研究院, 從智慧出行和輿情的角度切入,

盤點“國家級新區”。

圖1 國家級新區分佈圖

從1992年10月上海浦東新區起, 國家級新區經歷了25年的發展。 截至目前, 中央已批復的19個新區, 不同程度上成為區域的經濟增長極。 自2011年舟山群島新區開始, 國家級新區批復呈現「井噴式」增長態勢。 一方面, 以新區為支點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路愈發成熟;另一方面,

原先為直轄市獨享的新區被全面推廣到各個省份, 各新區發展狀況也不盡相同。

表1 國家級新區概況

通過資料對比分析(表1)可以看出, 各新區的用地規模大小不一。 濱海新區、金普新區和西海岸新區幅員遼闊, 規劃面積均超過2000平方公里。 蘭州新區常住人口僅為14萬人, GDP增速卻高達20%。

相比早期獲批的浦東新區, 中央對於新區的實質性政策支持, 譬如稅收優惠力度等「實惠」在逐步減弱, 政策效應難以達到預期, 行政級別為正廳級的國家級新區「含金量」日趨降低。

三個副省級新區的出行對比

早期, 依託直轄市成立的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重慶兩江新區均為副省級,

在行政級別上比後來者「高人一等」。 根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資料分析(圖2), 近一年來網路輿論對於浦東新區的討論最為熱烈, 媒體報導量為111.49萬, 超過濱海新區和兩江新區的報導量總和。

圖2 副省級新區的媒體報導量

借助滴滴出行大資料平臺,

我們將統計時間設定為2017年3月, 用活躍度和連接度兩個指標來衡量一個新區的出行發展。 活躍度是新區出行量占其所在城市出行總量的比例, 而連接度則是新區往來城市其他區域的出行量占其所在城市出行總量的比例。 前者體現了一個新區在城市中的出行權重和活躍程度, 後者則反映了新區和城市其他區域的出行依賴度和往來密切度。

圖3 副省級新區的活躍度和連接度對比

對比3個副省級新區(圖3)可以看出, 由於重慶、上海和天津的出行總量龐大, 新區的活躍度和連接度都不高。 活躍度最高的兩江新區出行量也僅占重慶出行總量的35%。 副省級新區的出行連接度不僅低於各自的活躍度, 而且明顯低於長春新區(30.58%)和湘江新區(25.09%)的連接度。

圖4 副省級新區的城際聯繫

雖然行政級別同屬副省級, 但是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和重慶兩江新區的開發背景卻不同。 浦東新區的起源受深圳特區啟發, 為鞏固經濟體制改革成果, 是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政策的視窗。 濱海新區的誕生則是受浦東新區影響,為振興環渤海經濟區、改變以京津為中心的北方地區長期發展相對滯後的局面。兩江新區則是在國際經濟低迷、東部西部發展極不均衡的狀態下,為探索西部發展新動力而產生的改革試驗區。

分析跨城出行(圖4)可以看出,副省級新區與周邊城市的出行聯繫較為密切,其帶動區域發展的經濟增長極功能日益顯現。多年以來,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建設國際經濟、貿易、金融和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奠定了上海在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地位。濱海新區後來居上,在經濟規模和增長速度上超越浦東,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兩江新區則憑藉豐富的優惠政策和「先行先試」權利,成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從出行資料看發展中的湘江新區

湘江新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以岳麓區為核心,包括望城區和寧鄉縣的部分區域,涵蓋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等3個國家級園區。獲批兩年以來,湘江新區發展迅猛,尤其在出行的活躍度和連接度方面,儼然成為國家級新區中的後起之秀。

圖5 各新區活躍度與連接度

滴滴出行大資料(圖5)顯示,湘江新區的相對活躍度是59.20%,在全部國家級新區中排名第一;城市連接度是25.09%,在全部國家級新區中排名第二。不難看出,湘江新區的出行量在長沙市整體出行量中占比十分顯著,而新區與長沙其他城區之間的出行連接也較為密切。

圖6 各新區跨城出行量

根據《湖南湘江新區發展規劃(2016-2025)》,新區處於國家城鎮化「兩橫三縱」戰略格局中長江橫軸和京廣-京哈縱軸的結合點,以及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的互通節點。

滴滴出行大資料(圖6)顯示,湘江新區憑藉19.14%的跨城出行量占比,成為所分析的15個國家級新區跨城出行量占比之首。湘江新區跨城OD圖(圖7)顯示,新區與長沙市周邊的湘潭市、株洲市和益陽市來往最為密切。未來,湘江新區計畫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體系建設,有望成為推進「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的有力抓手。

圖7 湘江新區跨城OD圖

除出行之外,湘江新區的經濟資料同樣亮眼。2016年,湘江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01億元,約占其所在長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新區的GDP增長率為11%,比同期長沙市的GDP增速高近2個百分點。

2016年,湘江新區常住人口為134萬人,占長沙全市常住總人口的17.53%。近5年以來,新區的常住人口逐年遞增,去年增速達到3.6%,高於長沙市的常住人口增速2.87%。這也進一步說明,湘江新區對於長沙及其周邊城市的吸引力保持穩定增長。

圖8 湘江新區交通網絡輿論詞雲

人民網輿情大資料平臺的分析(圖8)表明,網路輿論對於湘江新區的討論聚焦在交通項目建設、產業發展與合作,以及新區的規劃與定位等方面。

在交通專案建設方面,網路輿論集中關注湘江新區的磁懸浮、地鐵、過江隧道、過江大橋、交通樞紐、沿江綠化等的規劃和建設,比如長沙第二條磁浮線路的專案啟動、投資130億元的青青世界長沙梅溪湖城市公園項目。

在產業發展上,「雙創」、「合作」、「大資料」等成為熱門詞彙,比如湖南力推產融學對接合作、復旦大學與湘江新區謀求深化合作、湖南「滬洽周」活動。金融、物流等則成為最多被提及的產業。另外,網路輿論還關注湘江新區未來5-10年的規劃,主要涉及地區經濟發展、城市佈局、公共設施等。

千年大計 始於足下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核心定位,決定了雄安新區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戰略價值,也使得其在本質上區別於其他國家級新區,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

圖9 各新區媒體報導量

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引爆輿論。據人民網輿情大資料平臺統計(圖9),在2017年4月1日-4月17日期間,關於雄安新區的媒體報導量高達67.39萬,遠超其他所有新區同時期的報導量之和。

圖10 雄安新區相關的滴滴出行量變化趨勢

身處輿論風暴眼,去往雄安新區三縣(雄縣、安新和容城)的人突然暴增,所帶來的是出行量迅速發生變化。滴滴出行大資料顯示(圖10),今年2月以來雄安新區出行量呈穩步增長趨勢,進入4月以後,更是急劇增長。滴滴快車、順風車等網約車已逐漸成為雄安新區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千年大計」,始於足下。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是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突出的重點任務之一。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理上的客觀優勢以及戰略上的重大佈局賦予了其在京津冀一體化中的關鍵位置。尚未完全開發的雄安新區,在軌道交通、公路與機場建設上有巨大潛力。未來,新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完善,將有效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決策部署。

毋庸置疑,出行特徵是新區發展的橫截面。出行活躍度和連接度都不同程度上體現了一個新區的生產活動是否活躍,新區與其他地區的連接是否緊密。

作者:朱燕 蘇子姍 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

濱海新區的誕生則是受浦東新區影響,為振興環渤海經濟區、改變以京津為中心的北方地區長期發展相對滯後的局面。兩江新區則是在國際經濟低迷、東部西部發展極不均衡的狀態下,為探索西部發展新動力而產生的改革試驗區。

分析跨城出行(圖4)可以看出,副省級新區與周邊城市的出行聯繫較為密切,其帶動區域發展的經濟增長極功能日益顯現。多年以來,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建設國際經濟、貿易、金融和航運中心的核心功能區,奠定了上海在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地位。濱海新區後來居上,在經濟規模和增長速度上超越浦東,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兩江新區則憑藉豐富的優惠政策和「先行先試」權利,成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從出行資料看發展中的湘江新區

湘江新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以岳麓區為核心,包括望城區和寧鄉縣的部分區域,涵蓋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等3個國家級園區。獲批兩年以來,湘江新區發展迅猛,尤其在出行的活躍度和連接度方面,儼然成為國家級新區中的後起之秀。

圖5 各新區活躍度與連接度

滴滴出行大資料(圖5)顯示,湘江新區的相對活躍度是59.20%,在全部國家級新區中排名第一;城市連接度是25.09%,在全部國家級新區中排名第二。不難看出,湘江新區的出行量在長沙市整體出行量中占比十分顯著,而新區與長沙其他城區之間的出行連接也較為密切。

圖6 各新區跨城出行量

根據《湖南湘江新區發展規劃(2016-2025)》,新區處於國家城鎮化「兩橫三縱」戰略格局中長江橫軸和京廣-京哈縱軸的結合點,以及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的互通節點。

滴滴出行大資料(圖6)顯示,湘江新區憑藉19.14%的跨城出行量占比,成為所分析的15個國家級新區跨城出行量占比之首。湘江新區跨城OD圖(圖7)顯示,新區與長沙市周邊的湘潭市、株洲市和益陽市來往最為密切。未來,湘江新區計畫進一步完善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體系建設,有望成為推進「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的有力抓手。

圖7 湘江新區跨城OD圖

除出行之外,湘江新區的經濟資料同樣亮眼。2016年,湘江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01億元,約占其所在長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五分之一;新區的GDP增長率為11%,比同期長沙市的GDP增速高近2個百分點。

2016年,湘江新區常住人口為134萬人,占長沙全市常住總人口的17.53%。近5年以來,新區的常住人口逐年遞增,去年增速達到3.6%,高於長沙市的常住人口增速2.87%。這也進一步說明,湘江新區對於長沙及其周邊城市的吸引力保持穩定增長。

圖8 湘江新區交通網絡輿論詞雲

人民網輿情大資料平臺的分析(圖8)表明,網路輿論對於湘江新區的討論聚焦在交通項目建設、產業發展與合作,以及新區的規劃與定位等方面。

在交通專案建設方面,網路輿論集中關注湘江新區的磁懸浮、地鐵、過江隧道、過江大橋、交通樞紐、沿江綠化等的規劃和建設,比如長沙第二條磁浮線路的專案啟動、投資130億元的青青世界長沙梅溪湖城市公園項目。

在產業發展上,「雙創」、「合作」、「大資料」等成為熱門詞彙,比如湖南力推產融學對接合作、復旦大學與湘江新區謀求深化合作、湖南「滬洽周」活動。金融、物流等則成為最多被提及的產業。另外,網路輿論還關注湘江新區未來5-10年的規劃,主要涉及地區經濟發展、城市佈局、公共設施等。

千年大計 始於足下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文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核心定位,決定了雄安新區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戰略價值,也使得其在本質上區別於其他國家級新區,可謂「含著金湯匙出生」。

圖9 各新區媒體報導量

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引爆輿論。據人民網輿情大資料平臺統計(圖9),在2017年4月1日-4月17日期間,關於雄安新區的媒體報導量高達67.39萬,遠超其他所有新區同時期的報導量之和。

圖10 雄安新區相關的滴滴出行量變化趨勢

身處輿論風暴眼,去往雄安新區三縣(雄縣、安新和容城)的人突然暴增,所帶來的是出行量迅速發生變化。滴滴出行大資料顯示(圖10),今年2月以來雄安新區出行量呈穩步增長趨勢,進入4月以後,更是急劇增長。滴滴快車、順風車等網約車已逐漸成為雄安新區重要的出行方式之一。

「千年大計」,始於足下。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是規劃建設雄安新區要突出的重點任務之一。雄安新區地處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地理上的客觀優勢以及戰略上的重大佈局賦予了其在京津冀一體化中的關鍵位置。尚未完全開發的雄安新區,在軌道交通、公路與機場建設上有巨大潛力。未來,新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完善,將有效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決策部署。

毋庸置疑,出行特徵是新區發展的橫截面。出行活躍度和連接度都不同程度上體現了一個新區的生產活動是否活躍,新區與其他地區的連接是否緊密。

作者:朱燕 蘇子姍 人民網輿情監測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