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唯出貨量與利潤論,華為的路是不是走偏了?

2015年余承東曾放言:“我們的銷量會在一兩年之內超過蘋果, 最晚兩年!”。 現在兩年之約的期限只剩下不到8個月了, 華為真的做到了嗎?

華為手機雖然沒有實現2016年1.4億部的出貨目標, 但1.38億部仍是值得自豪的成績, 素來威嚴的任正非不肯稍假詞色, 自有深層次的考慮, 且看餘承東如是說:如果不是產能問題, (華為手機出貨量)超過1.5億部沒問題, 產能的問題任總是能理解的。 如果非要說批評了什麼, 那就是批評我們盈利能力還是不足, 利潤增長太慢, 太多利潤都被管道商賺走了, 我們成了為管道商打工的了。 這是任總比較不滿意的。

這段話言簡意賅, 但信息量豐富, 3個關鍵字分別是產能、出貨量和利潤。

任正非對產能問題的理解, 就意味著對出貨量指標的寬容, 再聯想到他之前“華為員工再提一次滅蘋果、三星, 罰款100元”的嚴格要求。

這種對盈利能力的強調, 對餘承東究竟是批評還是救場?

從2010年至2016年, 華為手機出貨量分別為300萬部、2000萬部、3200萬部、5200萬部、7500萬部、1.08億部、1.39億部, 每年都有跨越式增長這是事實。

此前華為終端年會上, 餘承東親擂戰鼓, 背後的顯示幕上就出現了330億美元這個數字, 如果理解為2017年的銷售KPI, 那就意味著華為手機至少要賣出1.7-1.8億部,

考慮到OPPO和VIVO今年也都有1.5-1.6億部的宏偉目標, 這似乎也算合理。

但在國內和海外市場承壓的大背景下, 這很可能是個錯誤決定。

國內方面, OPPO全年7840萬台的出貨量已經壓倒華為的7660萬台, VIVO也有6920萬台的成績, 更重要的是OPPO同比增長達到122.2%, 而華為僅有21.8%, 考慮到今年4月小米可能還有新品發售, 出貨量之戰肯定會更加白熱化。

從產品矩陣上說, OPPO和VIVO比華為更聚焦于明星產品, 去年OPPO的R9、R9 Plus、R9s、R9s Plus四款機型就拿下了3840萬台的出貨量, VIVO的X7、X7 Plus、X9、X9 Plus也有3370萬台, 而華為寄予厚望的p10高端機在天貓5天強力預售亦不過萬台。

華為主要是靠著海外市場的出貨量才壓倒OPPO和VIVO, 但這個優勢並不鞏固, 在歐洲和俄羅斯, 華為有基礎通訊服務商的先發之利, 品牌也有一定積累, 加之巨額的廣告投入, 取得相當份額並不奇怪, 但更主要的還是歐債危機幫忙, 在今年歐洲央行已經調高經濟增長率的大背景下, 這個有利因素正在消弱。

在美國和印度兩個重要市場, 華為手機始終打不開局面, 美國的主流運營商仍然不願與華為合作,

華為雖然去年10月就開始在印度生產手機, 但OPPO和VIVO早就先下手為強, 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分別提升到第5位和第2位。

華為只要不在美印這兩個重要市場快速取得歷史性突破, 它的海外出貨量就不可能有爆發式增長。

想跟蘋果拼利潤, 華為手機要達到什麼標準呢?

簡單的說,就是三點:第一點,利潤要從9億美元飆到450億美元;第二點,每部手機的售價要從1503元提升到4250元的水準;第三點,每部手機的利潤從99元提高到1300元的水準。

想要達到這個標準,華為全系定價得要維持在4250元之上。華為P10皇帝版賣到4000多的價格已經備受吐槽了,這樣的情況下要實現趕超蘋果的諾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唯出貨量與利潤論成敗的華為已經把自己的路走偏了。

華為手機要達到什麼標準呢?

簡單的說,就是三點:第一點,利潤要從9億美元飆到450億美元;第二點,每部手機的售價要從1503元提升到4250元的水準;第三點,每部手機的利潤從99元提高到1300元的水準。

想要達到這個標準,華為全系定價得要維持在4250元之上。華為P10皇帝版賣到4000多的價格已經備受吐槽了,這樣的情況下要實現趕超蘋果的諾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唯出貨量與利潤論成敗的華為已經把自己的路走偏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