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這些“牡丹”還長刺?路邊驚現大片仙人掌

見慣了路邊種植的花花草草, 近日出現在蓮岳路和湖濱北路交接處的一片仙人掌, 引起不少市民的關注。 這處“沙生植物區”道路景觀節點占地約100平方米,

包括仙人掌、龍舌蘭等, 與原有綠地植物融合, 層次鮮明。 據筼簹湖管理中心稱, 這種大膽嘗試是為了打造具有可識別性、有個性的城市道路景觀節點, 前後改造歷經了三個月。

文/圖 記者 謝雨真

實習生 劉鑫

“大號”仙人掌坐鎮核心區域

專門從漳州挑選石材來造景

昨日下午, 記者看到, 這處仙人掌道路景觀節點週邊鋪設了白色鵝卵石, 靠外面的兩圈種植的是“黃牡丹”和“紅牡丹”。 這兩種仙人掌科植物的頂部球體, 分別是黃色和紅色的。 再往後一排的仙人掌頂部球體更大, 呈紅色, 名字叫“錦雲”。

這片區域的中部, 由大一號的仙人掌“金琥”和挺拔聳立的“大鳳龍”坐鎮。 為了讓整體效果更佳, 筼簹湖管理中心此前還專程到漳州石材廠,

挑選了幾塊物美價廉的石頭來造景。

筼簹湖東岸的這處“沙生植物區”, 其實並不是我市唯一的仙人掌景觀。 廈門外國語學校初中部圍牆外靠近筼簹湖的路邊, 早在2014年就種植了一片仙人掌道路觀景區。 而此次新種植的仙人掌道路景觀節點, 是直接在道路綠化帶上改造而成的。

養護仙人掌首先保證排水

特加蓋雨棚保護一個月

沙生植物耐旱但怕水, 水多了會導致根腐爛、滋生病菌, 因此在室外種植首先要考慮排水問題。 筼簹湖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些沙生植物種植在沙粒層上, 為增加透水透氣性, 還要在其中拌入瓜子石, 下方再設置以海蠣殼為主的透水層, 最底層鋪設布網。

記者看到, 這處沙生植物區從週邊到內側坡度越來越高, 水往低處流, 這樣就不容易積水了。 沙生植物移植過來後, 不像其他苗木一樣澆定根水, 而是要等它的根系長好後再澆水。 為了避免雨水的影響, 沙生植物區上方特意加蓋了雨棚, 設置時間約一個月, 等到植物根系長好後再移走。

沙生植物耐旱而且生命力頑強, 日後可實現低成本養護。 沙生植物區的改造從2月開始, 本月初基本完工。 為了更好地管理, 筼簹湖管理中心目前有專人在現場24小時看護, 相應的監控系統也配套安裝完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