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鄂皖兩省臺胞現況掃描:吾心安處即是家

新華社北京5月6日電 題:鄂皖兩省臺胞現況掃描:吾心安處即是家——新華旺中“臺胞在大陸”聯合採訪報導之六

新華社記者趙博 吳植 陳尚營 石龍洪

“從東莞、昆山一路走來, 最終落腳合肥, 我已把這裡當作第二個家鄉。 ”年過半百的台商黃宏洲說。

“在離家922公里的武漢, 我找到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和幸福的婚姻。 ”38歲的台籍教師黃志偉說。

……

1987年兩岸隔絕狀態被打破, 迄今已近30載, 臺灣同胞來大陸工作生活的腳步從東部沿海逐步向內陸地區延伸。 今年4月, 新華社與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共組“臺胞在大陸”聯合採訪團,

走進湖北、安徽兩省尋訪“臺胞故事”。 受訪者既有在大陸打拼逾20年的資深台商, 也有近年來“登陸”就學、就業和創業的臺灣青年, 他們用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表達了“吾心安處即是家”的共同心聲, 更揭示了“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的時代主旋律。

在開拓中發掘新機的資深台商:我們滿有信心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 在大陸改革開放政策吸引和臺灣經濟增速放緩的雙重因素作用下, 台商“西進”熱潮湧起。 他們最先聚集大陸東南沿海的“珠三角”和“長三角”, 主要從事機電製造、輕紡加工、餐飲娛樂等行業。 進入21世紀, 大陸台商因應時代變化, 開始新一輪轉型升級, 同時加快向內陸地區的產業轉移。

來自臺灣嘉義的黃宏洲是一位富有勇氣與開拓精神的台商代表。

1995年“登陸”後, 他在廣東東莞起步, 繼而北上江蘇昆山, 事業橫跨建築、機電、酒店等領域。 最終, 他選擇了安徽合肥, 投資興建該省首家餐廚垃圾處理廠, 轉型進入環保和現代農業領域。

精明能幹的黃宏洲先是拿下了合肥市餐廚垃圾處理專案25年的特許經營權, 又順水行舟, 在廬江臺灣農民創業園設立基地, 引進臺灣水稻、水果、蔬菜品種, 構建起完整的現代農業產業鏈。

“大陸對環保越來越重視, 一系列政策既是嶄新機遇, 也讓我們堅定了信心。 ”黃宏洲說。

擁有美國名校MBA學歷的蕭永瑞代表了另一種台商軌跡。 1992年, 正值事業高峰期的她放棄了海外金融高管的工作, 聽從父親的召喚,

來到上海打理家族企業在大陸的生意。 11年後, 她又告別上海, 回到父親念茲在茲的祖籍地武漢, 紮下根來。

湖濱新城、美加橘郡、CBC寫字樓……伴隨房地產行業整體走強, 蕭永瑞帶領的斯米克美加集團事業發展順暢。 但她並未固步自封, 投入1.6億元人民幣創辦了武漢外國語學校美加分校, 推行“知行合一”的素質教育, 廣受好評。

許多人都驚豔于蕭永瑞的“華美跨界”, 她卻低調地將成功歸因於大陸經濟騰飛與社會快速發展。 面對經濟轉型的壓力與機遇, 蕭永瑞顯得滿有信心。 她說, 大陸擁有廣袤的市場, 人口素質提升顯著, 加上政府不遺餘力推動科技創新, “大形勢肯定會更好”。

一步踏上熱土的臺灣青年:這個舞臺很大

與老一代台商一樣看好大陸前景的,

還有越來越多“西進”創業、就業的臺灣青年。 在這片充滿機遇的熱土上, 他們繼承了前輩的堅韌, 揮灑青春與汗水, 開始品嘗事業小成的甜蜜。

兩年多前還在臺灣攻讀博士後時, 黃志偉從未想過遠隔山山水水的湖北武漢會成為自己學以致用的人生舞臺。

經校方誠攬和師長介紹, 2015年8月, 黃志偉入職湖北經濟學院, 為本科生講授保險金融學並擔任科研團隊負責人。 因有學校專門報請省教育廳審批通過的“台籍教師職稱評審辦法”, 這位臺灣青年學者很快即可參評副教授。

這所位於中部省份的省屬高校求賢若渴, 3年間引進全職台籍教師32名, 其中年齡在45歲以下的年輕博士占七成五。 較高的薪酬待遇、可拎包入住的全新套房、貼心的後勤服務……湖北經院“築巢引鳳”的實在舉措和細緻入微的關心照顧,

讓黃志偉和台籍同事們倍感安心。

在遠離故鄉的荊楚之地, 黃志偉還收穫了愛情。 “我們個性相近, 更妙的是曾分別就讀兩岸的東華大學。 ”他略顯羞澀地說, 成為武漢女婿後更加覺得自己勇敢地跨越海峽, 是命中註定。

臺灣青年許文欣的創業故事, 更多了一份果決的“狠勁”。 7年前, 28歲的他與學長合資拿下臺灣知名奶茶品牌“COCO都可”在安徽合肥的獨家代理權, 帶著全部積蓄毅然來到大陸。 如今, 這個曾經的台東鞋廠業務員已是年薪百萬人民幣的經理人, 管理著26家門店、140多名員工。

歷經創業之初的艱辛, 這個年輕人未被困難嚇退, 在不斷思考與調整中,找到了對接機遇的切實路徑。在他看來,得益於大陸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民眾消費心態明顯轉變,自己所從事行業在內陸市場的環境越來越好,前景樂觀。

“我觀察到,近些年從北上廣深回流的年輕人日漸增多,中等規模城市潛力越來越大。”許文欣說,“現在回想,沒有從一線城市起步,直接選擇成長空間更大的合肥,這個決定是對的。”

發現“新”大陸的台生:這是充滿驚喜的“人生旅程”

如果說新老幾代台商的探索與收穫屬於“成年人的傳奇”,那麼對“90後”的臺灣學子而言,求學大陸更像一段找尋人生方向的旅程。臺灣女孩林柔婷在武漢大學的4年本科學習經歷,讓人們更能感受到未來的希望。

受高中歷史老師啟發,5年前只有18歲的林柔婷決意自己去建構對大陸的認知。她考取武大後,主動放棄了校方為台生專門安排的宿舍,選擇與大陸同學同住,一起泡圖書館、一起上自習室、一起四處旅行,在生活的點滴中去感受實實在在的大陸,也建構出對於兩岸關係的獨立思考。

林柔婷過去在臺灣的同學裡有一些人參加過“反服貿”學運。“認真聊一聊會發現,他們其實連兩岸服貿協議是什麼都不清楚。”她說,“這不是他們的錯,是臺灣多年來‘去中國化’教育的錯。”

林柔婷深知,如果留在臺灣念書,自己可能也會被蒙蔽了雙眼,無法瞭解兩岸關係的真實面貌,看不清臺灣和自己的未來。她也由此找到了一種責任。畢業後,她找來其他專業的武大台生,共同組建了一支“海峽兩岸志願服務隊”,還創辦了一家從事兩岸文化交流的公司。

“兩岸只有多往來,才能化解隔閡、消除誤解。”林柔婷說,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對大陸感興趣,她自己走過的路或許可為他們提供借鑒。

“身心安處為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唐代詩人白居易留下的名句,正是在大陸內陸省份定居臺胞現況的貼切寫照。隨著兩岸民眾交流不斷增多,兩岸社會融合不斷加深,內陸省份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落腳、紮根。他們在此安居樂業,書寫出兩岸一家親的新篇章。

回想40多年前父親在金門前線枕戈待旦,而今家族企業在大陸發展風生水起,蕭永瑞感慨萬千:“兩岸交流走到今天,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我始終相信,對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勢所趨。”

在不斷思考與調整中,找到了對接機遇的切實路徑。在他看來,得益於大陸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民眾消費心態明顯轉變,自己所從事行業在內陸市場的環境越來越好,前景樂觀。

“我觀察到,近些年從北上廣深回流的年輕人日漸增多,中等規模城市潛力越來越大。”許文欣說,“現在回想,沒有從一線城市起步,直接選擇成長空間更大的合肥,這個決定是對的。”

發現“新”大陸的台生:這是充滿驚喜的“人生旅程”

如果說新老幾代台商的探索與收穫屬於“成年人的傳奇”,那麼對“90後”的臺灣學子而言,求學大陸更像一段找尋人生方向的旅程。臺灣女孩林柔婷在武漢大學的4年本科學習經歷,讓人們更能感受到未來的希望。

受高中歷史老師啟發,5年前只有18歲的林柔婷決意自己去建構對大陸的認知。她考取武大後,主動放棄了校方為台生專門安排的宿舍,選擇與大陸同學同住,一起泡圖書館、一起上自習室、一起四處旅行,在生活的點滴中去感受實實在在的大陸,也建構出對於兩岸關係的獨立思考。

林柔婷過去在臺灣的同學裡有一些人參加過“反服貿”學運。“認真聊一聊會發現,他們其實連兩岸服貿協議是什麼都不清楚。”她說,“這不是他們的錯,是臺灣多年來‘去中國化’教育的錯。”

林柔婷深知,如果留在臺灣念書,自己可能也會被蒙蔽了雙眼,無法瞭解兩岸關係的真實面貌,看不清臺灣和自己的未來。她也由此找到了一種責任。畢業後,她找來其他專業的武大台生,共同組建了一支“海峽兩岸志願服務隊”,還創辦了一家從事兩岸文化交流的公司。

“兩岸只有多往來,才能化解隔閡、消除誤解。”林柔婷說,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對大陸感興趣,她自己走過的路或許可為他們提供借鑒。

“身心安處為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唐代詩人白居易留下的名句,正是在大陸內陸省份定居臺胞現況的貼切寫照。隨著兩岸民眾交流不斷增多,兩岸社會融合不斷加深,內陸省份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落腳、紮根。他們在此安居樂業,書寫出兩岸一家親的新篇章。

回想40多年前父親在金門前線枕戈待旦,而今家族企業在大陸發展風生水起,蕭永瑞感慨萬千:“兩岸交流走到今天,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擋。我始終相信,對老百姓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勢所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