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復旦發佈特朗普“百日新政”國際輿情報告

中青線上上海5月6日電 今天, 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發佈題為《不確定的未來——特朗普百日新政主流媒體觀點》的輿情報告, 管窺各國輿論對特朗普新政、美國前行方向的評價和反響。

唐納德·特朗普宣誓成為美國第45任總統的第三天, 公佈了“百日新政”的計畫, 目標是“讓美國重新強大起來”。 至4月29日, 美國新政府執政已滿百天, 期間, 特朗普就經濟、軍事、外交、國內外局勢相繼推出了一系列政策。

評價特朗普大多出於自身利益訴求

據復旦發展研究院傳播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良榮教授介紹,

該團隊歷時6個月, 通過Factiva資料庫, 跟蹤調查G20集團國家(除中國、歐盟外)10個語種36家國際重要媒體, 以“特朗普”為關鍵字的報導文章, 通過數輪資料篩選, 對各報紙的評論、社論進行多語種翻譯、分析, 從41633篇報導中精選出評論、社論類報導共346篇, 所涉內容包括美國內政與外交、美國大選、移民政策、恐怖主義、軍事行動、貿易關係等, 並按照經貿議題、朝鮮問題、中美關係、移民/難民問題、美國國內政治、特朗普形象、美國外交政策、民粹主義、娛樂、其他等分主題進行編碼。

在對特朗普個人形象的評價中, 占主流的意見有:不同于以往領導者的“另類”總統;把商業氣質帶入美國政治的“商人”總統;欺軟怕硬的“紙老虎”總統。

此外, 不同陣營國家態度迥異,

且帶有某種“反轉”意味:西方報以一邊倒的惡評, 而發展中國家媒體則出現了一些好奇乃至讚賞的聲音。 美國國內媒體反對聲音最為尖銳, 以傳統治理理念評價特朗普反建制、反精英、反全球化取向的政策。 其他國家儘管也有反對特朗普執政的聲音, 但大多基於本國具體的利益訴求。

美國主流媒體在一些具體問題上“反特朗普”言辭犀利

儘管以《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為代表的美國主流媒體並不歡迎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 但是他們仍然表示會支持和尊重特朗普政府。 在特朗普執政的最初3個月, 這兩家媒體密切關注特朗普的言行和他在各領域的執政舉措, 總體評價偏向負面, 體現了代表美國精英階層的主流媒體對美國傳統政治秩序的維護。

美國媒體認為, 特朗普就職實現了美國政權的平穩傳遞。 但媒體同時監督特朗普競選承諾的履行情況, 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就業、對抗ISIS計畫等。 在諸如禁穆令、美墨邊境築牆、應對氣候變化等議題上, 美國媒體反對特朗普的立場鮮明, 言辭犀利, 並呼籲公眾一同反對總統不明智的政策。

歐洲主要國家慨歎“歐洲渙散、西方衰落”

在各國對特朗普百日新政背景下作出的國際局勢判斷中, 歐洲主要國家——英國、德國、法國雖然在具體問題上各懷目的、各有立場, 但幾乎不約而同地發出歐洲渙散、西方衰弱的論調。

法國《世界報》將特朗普當政比作“西方多極世界的大地震”,

並直接指出所謂“西方”作為一個政治概念, “其優越性不復存在, 它的職責功能也不復當日”。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認為, 如果美國在貿易合作上變得不再具備吸引力, 那麼它在這個區域的政治影響力也將消失。 “去全球化”將使西方文明喪失世界安全與穩定的領導權, 歐洲應該抵制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並且要“確定世界秩序, 建立框架與規則”。

亞太盟友對特朗普政府各有期待

日韓媒體關注特朗普執政下國際、尤其是東亞地區經濟和政治局勢的變化。 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令世界貿易走向新的秩序, 而在安全領域, 太平洋地區原先的穩定也將受到一定程度的震盪。

雖然對特朗普的多變褒貶不一, 但日本媒體普遍具有堅強的共識:美日關係會超越特朗普政權而持續下去。

日本《產經新聞》認為, 美國對於維護世界安全秩序具有重要作用;作為美國在亞洲的依託, 日本媒體對美日關係的發展充滿信心。

韓媒基於目前的內憂外患局勢, 期待美韓關係能有進一步的改善與發展。 韓國《中央日報》認為, 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讓貿易依賴度高達85%的韓國面臨越來越大的經濟壓力;特朗普一邊著手撤離在韓美軍, 一邊開始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導彈防禦系統, 因此導致了中國和俄羅斯的強烈抗議。

作為美國長期的盟友, 澳大利亞與加拿大對特朗普執政持雙面的態度。 在接受特朗普政策的不確定性、同時承認同盟關係的基礎上, 兩國將借此機會重新思考對美國的依賴,在貿易問題上謀求美國之外新的合作。

拉美國家感覺“烏雲密佈”

特朗普在貿易政策上立場保守,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北美自由貿易區,要在美墨邊境建造圍牆,並計畫向墨西哥徵收20%的進口稅。這一系列舉措無疑給經濟上高度依賴美國的墨西哥以及依靠貿易往來克服本國經濟衰退的南美洲國家予以了全方位的打擊,令拉美國家感覺烏雲密佈。拉美經濟恐遭重創,南非擔憂非洲未來。

移民問題也是拉美國家主要關注的議題。特朗普決定要修建墨西哥牆遭到了墨西哥的堅決反對。墨西哥媒體認為,修建墨西哥牆是人類崇高願望的一次倒退,當不存在犯罪、違法時,任何形式的驅逐都是恐怖的標誌。如墨西哥《宇宙報》所言,“墨西哥牆是一道恐嚇與寂靜之牆,是一道排外的仇恨之牆,它試圖隔絕那些低薪、被虐待的工人的聲音,隔絕那些家庭不受保護、受虐待的人的聲音”。 拉丁美洲的其他國家也紛紛聲援。

俄媒:美俄關係改善仍有困難

俄羅斯媒體似乎將觀察重點放在了特朗普執政下美國、俄羅斯、中國這三個大國的關係上,認為美俄關係仍需經歷摩擦,中美俄格局會因為特朗普時代美國的衰退而有所變遷。

俄羅斯媒體認為,特朗普政府內部對俄羅斯態度存在分歧,國會中強大的反俄羅斯勢力及美國當地報紙的影響,使得華盛頓與莫斯科的關係逐漸回復到以前的低谷,美俄關係改善仍有困難。

印度和沙特對禁穆令均表示反對。印度對此的解讀是,特朗普的移民築牆政策不會解決西方與全世界盤根錯節的經濟問題。西方崛起的民粹主義領導人正在試圖提出嚴格的文化議程來解決經濟問題。《印度教徒報》稱,這些民粹主義的政策制定者是殘酷的,正是因為做不到經濟上的獨立自主,才試圖通過“去伊斯蘭化”追求所謂的文化主權。

“美國總統不再是自由世界的領導者”

各國媒體對特朗普新政下中美關係的觀點趨向一致,即認為:特朗普執政百日,中美已有幾輪交手。對於第一回合的較量,各國普遍認為中國勝出,尤其是在外交領域。臺灣問題標誌特朗普在處理中美關係時的首次失敗,例如《華盛頓郵報》評論援引專家觀點認為,特朗普一上來就拿根本的核心利益威嚇中國,只會適得其反,向世界證明他是一個“紙老虎”——一個看起來嚇人但實際上毫無效果並且無法應對挑戰的人。

在外交、國防、貿易等領域,中國更是佔據了有利勢態,撼動了原來的中美格局。法國《費加羅報》認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下降。評論援引馬來西亞前領導人的話指出,特朗普總統上任不久(就與中國和好),“甚至中國官方還沒有‘亮劍’,這可能反映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下降”。

中國不僅在外交上表現得遊刃有餘,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甚至使用“屈服”來形容特朗普面對中國時的姿態。在軍事上,“北京牢牢地盯住美國,在國防技術的某些領域,中國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出以重拳出擊,既定的世界秩序現在開始動搖。多個國家的主流媒體認為過去世界秩序有所動搖,西方世界內部的爭執也有所顯現。

經貿方面,各國媒體普遍對美國退出TPP扼腕歎息。例如日韓媒體認為,這一“昏招”導致中國被視為自由主義世界秩序強有力的新支持者,將有機會通過在東亞經濟中的重要性強化國際話語權。

在特朗普走向孤立主義的時候,全球化陷入困境,多邊貿易與高度融合的經濟體的世界秩序正在瓦解,中國的地位被凸顯出來。《紐約時報》認為,特朗普政府不再延續奧巴馬時期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很可能將這一領域的領導權轉交給中國。由於落後的政策,美國總統不再是自由世界的領導者的這一事態變得越來越明顯,美國力量在削弱。

總體而言,對特朗普執政百日的評價,有憤怒與讚賞,也有忐忑與期待。但各國媒體得出的共同結論是:多變、善變還將是該政權的基調。這一特點不僅出於特朗普隨機應變的商人本性,更為關鍵的是,儘管美國強大、特朗普強勢,但國內國際掣肘他的力量更加強大,他不得不隨機應變。可以說,隨機應變才是特朗普的真正強項,這也給未來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國際部編輯)

責編:劉盼盼

兩國將借此機會重新思考對美國的依賴,在貿易問題上謀求美國之外新的合作。

拉美國家感覺“烏雲密佈”

特朗普在貿易政策上立場保守,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北美自由貿易區,要在美墨邊境建造圍牆,並計畫向墨西哥徵收20%的進口稅。這一系列舉措無疑給經濟上高度依賴美國的墨西哥以及依靠貿易往來克服本國經濟衰退的南美洲國家予以了全方位的打擊,令拉美國家感覺烏雲密佈。拉美經濟恐遭重創,南非擔憂非洲未來。

移民問題也是拉美國家主要關注的議題。特朗普決定要修建墨西哥牆遭到了墨西哥的堅決反對。墨西哥媒體認為,修建墨西哥牆是人類崇高願望的一次倒退,當不存在犯罪、違法時,任何形式的驅逐都是恐怖的標誌。如墨西哥《宇宙報》所言,“墨西哥牆是一道恐嚇與寂靜之牆,是一道排外的仇恨之牆,它試圖隔絕那些低薪、被虐待的工人的聲音,隔絕那些家庭不受保護、受虐待的人的聲音”。 拉丁美洲的其他國家也紛紛聲援。

俄媒:美俄關係改善仍有困難

俄羅斯媒體似乎將觀察重點放在了特朗普執政下美國、俄羅斯、中國這三個大國的關係上,認為美俄關係仍需經歷摩擦,中美俄格局會因為特朗普時代美國的衰退而有所變遷。

俄羅斯媒體認為,特朗普政府內部對俄羅斯態度存在分歧,國會中強大的反俄羅斯勢力及美國當地報紙的影響,使得華盛頓與莫斯科的關係逐漸回復到以前的低谷,美俄關係改善仍有困難。

印度和沙特對禁穆令均表示反對。印度對此的解讀是,特朗普的移民築牆政策不會解決西方與全世界盤根錯節的經濟問題。西方崛起的民粹主義領導人正在試圖提出嚴格的文化議程來解決經濟問題。《印度教徒報》稱,這些民粹主義的政策制定者是殘酷的,正是因為做不到經濟上的獨立自主,才試圖通過“去伊斯蘭化”追求所謂的文化主權。

“美國總統不再是自由世界的領導者”

各國媒體對特朗普新政下中美關係的觀點趨向一致,即認為:特朗普執政百日,中美已有幾輪交手。對於第一回合的較量,各國普遍認為中國勝出,尤其是在外交領域。臺灣問題標誌特朗普在處理中美關係時的首次失敗,例如《華盛頓郵報》評論援引專家觀點認為,特朗普一上來就拿根本的核心利益威嚇中國,只會適得其反,向世界證明他是一個“紙老虎”——一個看起來嚇人但實際上毫無效果並且無法應對挑戰的人。

在外交、國防、貿易等領域,中國更是佔據了有利勢態,撼動了原來的中美格局。法國《費加羅報》認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下降。評論援引馬來西亞前領導人的話指出,特朗普總統上任不久(就與中國和好),“甚至中國官方還沒有‘亮劍’,這可能反映出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下降”。

中國不僅在外交上表現得遊刃有餘,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甚至使用“屈服”來形容特朗普面對中國時的姿態。在軍事上,“北京牢牢地盯住美國,在國防技術的某些領域,中國已經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出以重拳出擊,既定的世界秩序現在開始動搖。多個國家的主流媒體認為過去世界秩序有所動搖,西方世界內部的爭執也有所顯現。

經貿方面,各國媒體普遍對美國退出TPP扼腕歎息。例如日韓媒體認為,這一“昏招”導致中國被視為自由主義世界秩序強有力的新支持者,將有機會通過在東亞經濟中的重要性強化國際話語權。

在特朗普走向孤立主義的時候,全球化陷入困境,多邊貿易與高度融合的經濟體的世界秩序正在瓦解,中國的地位被凸顯出來。《紐約時報》認為,特朗普政府不再延續奧巴馬時期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很可能將這一領域的領導權轉交給中國。由於落後的政策,美國總統不再是自由世界的領導者的這一事態變得越來越明顯,美國力量在削弱。

總體而言,對特朗普執政百日的評價,有憤怒與讚賞,也有忐忑與期待。但各國媒體得出的共同結論是:多變、善變還將是該政權的基調。這一特點不僅出於特朗普隨機應變的商人本性,更為關鍵的是,儘管美國強大、特朗普強勢,但國內國際掣肘他的力量更加強大,他不得不隨機應變。可以說,隨機應變才是特朗普的真正強項,這也給未來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國際部編輯)

責編:劉盼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