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面試被問「職業規劃」,怎樣回答最加分?

--------------------------小紅拖拉機 知乎日報---

很多人被問到「職業規劃」這個問題的時候, 都會很………糾結:

表現得太踏實苦幹了, 可能會讓人覺得沒有什麼進取心。

職業目標描述得太明確, 又會被質疑太在意外部激勵而缺乏內部動機。

感覺怎麼說都會錯, 說多一句都是漏洞。

其實, 面試的過程就是在跟 HR “鬥智鬥勇”。 正所謂:知己知彼, 百戰不 Die!

那麼, 你真的瞭解「職業規劃」問題背後, 面試官到底想要知道什麼嗎?怎麼回答才能巧妙迎合面試官的“胃口”呢?

關於「職業規劃」, HR 到底在問的什麼?

幾乎在大部分的第三輪面試, 總會被問到, 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說到職業規劃, 不得不提一個重要人設:弗蘭克·帕森斯。

他於 1908 年在波士頓成立了一個機構叫“職業局”, 專門幫助年輕人梳理職業選擇的過程。

為此他還出版了著作《選擇一份職業》(choose a Vocation), 向那些有志於在城市中發展事業的人們介紹了他的職業計畫, 並以此幫助人們尋求更合適的就業機會。

一百年過去了, 現在的職業生涯管理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明顯的就是:職業生涯的管理已由組織管理轉向個人負責。

時代瞬息萬變,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凱文·凱利曾預言:未來世界部分工作將要被機器人所替代。 這意味著今天還是人人羡慕的工種, 明天可能就沒了, 那些曾經的朝陽行業, 轉個頭公司可能就不在了。

就像你前天還想成為一個打字員, 昨天發現王大媽都用上手寫筆了, 今天再看李叔叔都語音輸入了, 哪還有五筆、全拼輸入法的事。

所以, 你猜你的工作明天還有沒有?

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興起, 有機遇也存在挑戰與變數, 這導致部分互聯網從業者跳槽比換伴侶還頻繁。 一年一跳都算踏實的, 那你要如何做規劃?

影響成功的因素諸多, 包括各種外部因素, 例如:

老闆是不是你親戚, 你家庭背景如何, 公司機會多不多, 公司所處地域和市場佔有率、發展階段等等......

但有些影響你職業成功的內在因素是相對穩定的, 從根本上未曾改變的, 例如:

你的個性與職位是否匹配, 你的興趣、價值觀和動機與職位是否匹配, 你是否足夠努力去完成工作了。

只有當這些與公司、職位相匹配時, 才能走的更遠。

回到「職業規劃」類的問題, HR 最核心的關注點有三個:

1. 自我認知。 你對自己是否瞭解?瞭解得足夠充分靠譜嗎?

2. 動機和價值觀。 你是否能接受“我們並不一定能給你公平的職業發展機會”這個現實?

3. 組織承諾。 你到底能在我們這兒踏實幹幾年?

所以, 在回答職業規劃的問題時, 不要表現自己有多麼厲害, 而要表現自己靠譜、工作穩定、心態平和。

如何回答「我的5 年規劃」?

講道理, HR 們並不關心你真正的職業規劃是怎樣的。 他們更關心在未來的 3-5 年裡, 你是否能在這家公司穩穩地工作下去。

那麼, 如果你真想說說自己的規劃, 建議不要描述太外在的東西, 比如職位、薪酬、管理幅度等等。

因為你並不大部分情況下, 員工在國內企業內的成長不像國外, 你達到幾年考核合格就一定給你晉升。 也就是說, 作為 HR 並不敢給你承諾幾年一定能到什麼級別。 他們更希望看到你能有一顆踏實的心:當承諾暫時無法兌現時, 也能堅守在這份崗位上。

所以, 好的回答, 既能看到你有事業心(成就動機), 又能看到你有平和的心態(不必擔心你一言不合就裸辭)。

再次強調:對於未來的規劃, 儘量不要主動談及外在的職位與收入, 著重表現內在的積累與成長。

我從一個小公司來到鵝廠, 在這樣一個大的平臺, 能夠向周圍優秀的同事們學習, 學習騰訊的文化, 通過追趕他們, 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加職業化、專業化的職業人,

我覺得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

所以我會在接下來的三年裡, 讓自己從他們身上學到更多, 紮根鵝廠, 在業務上做出更多的成績, 讓自己在專業領域更有影響力。

如果 HR 追問, 那職位上你就沒有什麼預期嗎?

你可以回答:

誰還能沒有職位的預期呢?但是我覺得職位和薪酬都是你到那個水準, 組織自然會考慮到的。 所以在職的管理人員必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我覺得在我獲得組織的認可之後,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在職之前, 我覺得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紮根在這, 成長起來, 承擔起自己的職責, 讓自己更有影響力。

我要是面試官, 這樣回答肯定讓你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