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看過了那麼多假林徽因,我還你一個真的

多年來, 林徽因一直在被誤讀, 以至於很多人大罵她是“天字第一號綠茶婊”。

但是, 當我們細細去查閱各種資料、典籍、書信與回憶錄後, 發現她根本不是什麼“綠茶婊”, 她是一片真正的“人間四月天”。

01

1904年出生的林徽因,

有一個並不算快樂的童年,

因為心愛的父親並不寵心愛的媽媽。

其父林長民是清末有名的大才子。

1912年,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一成立,

林長民就被推舉為參議院秘書長。

而其母何雪媛卻極其平凡,

纏小腳, 沒讀過書, 不懂琴棋書畫。

顯然, 這樁婚姻實在不能算是般配,

兩人呆在一起基本沒什麼交流可言。

接下來發生的兩次意外讓何雪媛徹底失了寵。

何雪媛本來生育了兩女一子,

但一場大病, 奪走了繈褓中的兒子。

隨後又一場大病, 又帶走了另一位女兒。

只有林徽因幸運地活了下來。

公爹著急了:“咱林家不能斷了後啊!”

於是便讓林長民趕緊又娶了一房小妾。

小妾性情乖巧, 又一連生了幾個兒子,

便從此得了林長民歡心, 成為“桂林一枝室主人”。

而何雪媛從此就被遺忘在冷僻的後院,

過著分居的生活, 整天以淚洗面。

徽因偶爾去前院找異母的弟弟妹妹玩,

回來就會被母親狠狠數落半日。

跟著母親住的徽因, 活得抑鬱而黑暗。

將她從黑暗中拯救出來的是書,

忠厚和藹的姑姑林澤民讓她學會了識字,

識了字的徽因便泡進了滿屋藏書裡。

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提問:

“我讀過很多書, 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 那讀書的意義是什麼?”

有一個回答非常貼切絕妙:

“當我還是孩子時, 我吃過很多食物, 現在已經記不起吃過什麼了。 但可以肯定的是, 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了我的骨頭和肉。

讀書對人的改變也是如此。 ”

讀書, 不但驅散了徽因心裡的抑鬱,

也壯闊了她的格局, 讓她變成了蓮花。

那時, 父親忙於政務而常年奔波在外,

小小的“書蟲”便成了家裡的通信員。

徽因六歲就開始代祖父給父親寫信,

這些家信如今雖然都已尋不得了,

但所幸家人還保存著一批父親給她的回信。

最早的一封回信, 寫於徽因七歲那年:

“春深風候正暖, 庭花丁香開過, 牡丹本亦有兩三葩向人作態, 惜兒未來耳……”

七歲便能讀懂父親這般字句的書信,

可見徽因讀書之廣專注之深。

1916年, 徽因全家隨父親定居北京,

她被送進了有名的培華女子中學。

徽因那時雖只有12歲, 卻在同學中一望而皎然。

林清弦說:“一個人的氣質裡, 藏著她讀過的書。

此語用來形容徽因, 倒是極為妥帖。

那一望皎然的優雅, 都是厚積薄發的沉澱。

02

由於聰慧, 徽因特受父親寵愛。

1920年, 林長民被派往歐洲考察訪問。

這次長時考察, 他便帶上了徽因。

“多增長見識, 開闊胸次懷抱。 ”

這年9月, 徽因考上了倫敦聖瑪麗學院。

因為父親需赴歐洲各國考察和開會,

徽因便常常一個人獨守倫敦。

獨居的日子, 是那樣的孤獨和惆悵。

後來, 她在給友人的信中回憶說:

“我獨自坐在一間頂大的書房裡看雨,

一個人吃飯, 一面咬著手指頭哭……

理想的我老希望著生活有點浪漫的事情發生,

或是有個人叩下門走進來坐在我對面同我談話,

或是同我同坐在樓上爐邊給我講故事,

最要緊的還是有個人要來愛我。

徽因異想天開地做著美夢,

可萬萬沒想到, 那個人真的就來了。

徐志摩

這一年, 徐志摩也來到了倫敦。

“我想跟隨羅素學哲學。 ”

到了倫敦才知道, 羅素已被劍橋開除,

有些失落的徐志摩,

只好選擇了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

於是, 24歲的志摩和16歲的徽因,

像老天安排似的無可避免地相遇了。

初見她時,志摩全身一震,

“也許照著了什麼奇異的月色”,

他的五臟六腑被月色暈染了個乾淨。

初見他時,徽因眼裡便起了漣漪:

“志摩認真的詩情,絕不含有絲毫矯偽,

他那種癡,那種孩子似的天真實能令人驚訝。”

於是,志摩開始找各種理由到林家作客。

與徽因一起坐在康橋柳樹下看夕陽,

一起看夕陽下閃著金波的潺潺流水,

在潺潺流水邊談文學、談詩歌……

志摩後來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寫道:

“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

說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

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林徽因、徐志摩與泰戈爾

但這一春隨著張幼儀的到來而早早結束了。

1921年3月,張幼儀來到了倫敦。

她是徐志摩髮妻,並已育有一子。

徽因萬萬沒想到“原來竟是這般情況”,

站在張幼儀面前,她有些驚慌失措:

“她張著一雙哀怨、絕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

定定地望著我,我顫抖了。

那目光直透我心靈的底蘊,

那裡藏著我的知曉的秘密,她全看見了。”

那幾日,徽因茶飯不思,

一個人躲在房間裡,偷偷掉淚。

最終,她做了一個狠狠的決定。

徽因對父親說:“我很想家,想故鄉,想馬上回國。”

父親什麼都沒問,他心如明鏡。

她沒有去告別,只給志摩去了一封信:

“志摩,我理解您對真正愛情幸福的追求,

這原也無可厚非。

我但懇求您理解我對幼儀悲苦的理解。

她待您委實是好的,

您說過這不是真正的愛情,

但獲得了這種真切的情分,

志摩,您已經大大有福了……”

徽因就這樣降下了帆,拒絕了大海的誘惑。

林徽因與父親林長民

03

回國後,徽因繼續在培華女中求學。

而林長民立馬去找了好友梁啟超。

他喜歡梁啟超的公子梁思成。

梁思成雖然個子瘦小,但才思敏捷。

喜愛繪畫,是《清華年報》美術編輯。

喜愛音樂,是清華管弦樂隊隊長。

喜愛體育,得過校體育運動會跳高冠軍。

外語甚好,譯過王爾德《摯友》等作品。

而思成幾年前便見過徽因,

對其才華與容貌甚是心儀。

梁啟超與林長民便在家長層面敲定了這門婚姻。

但這個敲定,不是勉強,可以變更:

“給你們介紹,最後的決定在你們自己。”

於是,徽因和思成便開始了正式交往。

加速這場戀愛的是一場意外車禍。

1923年5月7日“國恥日”這天,

思成和弟弟思永上街參加示威遊行,

結果被一輛車撞飛,滿身是血。

那些日子,徽因每天都前去醫院服侍,

揩面檫身,把思成照顧得無微不至。

因為頻繁接觸,兩人感情便如火箭般躥升。

徽因與思成

思成原本計畫1923年赴美留學,

因為這場車禍,便只得再推遲一年。

這一推遲,正好等到徽因中學畢業。

於是1924年,兩人便比翼雙飛,

一同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

到了美國,思成問:“你想學什麼?”

徽因答:“建築學。”

思成問:“一個女孩子怎麼想學這個?”

徽因眼裡閃著光:“因為中國有那麼多好建築,但是卻沒有現代建築科學。”

思成原本想子承父業,鑽研西方政治,

但他被徽因眼裡的光芒打動了:“那我也學建築。”

哪知思成選了建築系,徽因卻不能。

因為建築系不招女生。

徽因便只好採取“曲線救國”,

在美術系註冊,但選修了建築學全部課程。

1927年,兩人雙雙以優異成績畢業。

1928年3月,兩人在渥太華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那天,思成問:“為什麼選擇我?”

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結婚時,徽因穿著自己設計的禮服

在此之前,徐志摩幹了一件大事,

在報紙登了個《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通告》,

向全中國宣告:“我們倆離了。”

他想借此挽回林徽因的心。

但徽因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思成。

她對此說過一句很理性的話:

“人生總在祈求圓滿,覺得好茶需要配好壺,

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當配才子。

卻不知道,有時候缺憾是一種美麗。

太過精緻,太過完美,反而要驚心度日。”

徽因寫過一篇叫《九十九度中》的小說,

而她就是九十九度的女子,離沸點永遠差一度。

減掉一度感性,增加一度理性。

徐志摩雖然多才,但是更多情。

“而女人想要的,畢竟是一份現世的安穩。”

嫁給一個人,便是嫁給了一種人生。

所以,徽因最終選擇了踏實可靠的思成。

而這個選擇,避免了她成為另一個“張愛玲”。

有句話說得好:“女人越理性,活得越高級。”

你可以保持九十九的熱度,

但要想活得美,請把最後一度感性換成理性。

04

在感情問題上,林徽因被多部傳記誤讀,

以至於很多人罵她是“天字第一號綠茶婊”。

被誤讀的第一件事情:八寶箱事件。

1931年11月19日早上8點,

徐志摩坐上了“濟南號”郵政飛機,

趕著去參加當晚徽因在北京舉辦的建築藝術演講會。

不料飛機撞上白馬山,志摩不幸遇難。

隨後,就發生了著名的八寶箱事件。

淩叔華對外宣稱:志摩一死,林徽因就跑去她家裡,爭搶徐生前交予她保管的八寶箱。

“因為箱裡裝著志摩珍貴的文字手稿,還有林徽因和志摩之間見不得光的愛情書信。”

這件事鬧得滿城風雨,讓徽因備受指責。

但真相並非如此,後來胡適專為此事撰文說明:

志摩死後,胡適作為文壇領袖,

便牽頭收集他的遺作以備出版。

胡適找到徽因,請她出面編撰目錄,

並讓淩叔華把八寶箱遺物交與徽因。

結果淩叔華私自把徐志摩日記扣下了,

所以徽因才上門去問“可否讓我看看”,

淩不給,所以才發生了爭執。

最後胡適出面,才把日記要了回來。

“裡面壓根也沒有什麼見不得的東西。”

被誤讀的第二件事情:電報門事件。

上海老文人陳巨來寫過一本《安持人物瑣憶》,

書中記載了一段陸小曼告訴他的往事:

說有一天,林徽因給徐志摩發來電報:

大意是“我孤獨苦悶,希望你寫信安慰我”。

於是徐志摩就跑去電報局發電報。

哪知工作人員說:你是第五個給她發電報的人了。

徐志摩氣得差點噴血。

陳巨來文章一傳開,很多人大罵林徽因:

“太浪了,四處招惹男人,玩弄男人。”

但事情的真相是——

1925年,國內局勢動盪。

身在美國的徽因擔心國內幾位朋友的安全,

便寫信說:“……給我一個快電,單說你平安,多少也叫我心寬。”

真相僅此而已,只是問安,那有什麼挑逗。

如果是挑逗,張歆海收信後就不會感歎:

“我沒希望,志摩比我更沒希望了。”

被誤讀的第三件事情:金嶽霖事件。

被多部傳記共同提到的一個情節是:

1932年,金嶽霖對徽因說:我還有機會嗎?

林徽因隨後找梁思成傾訴:

“我苦惱極了,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如何才好。”

梁思成非常痛苦,仔細思量後說: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老金,我祝你們永遠幸福。”

徽因沒有離開他,說了那句著名的話:

“你給了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將用我一生來償還!”

金嶽霖知道後,對徽因說:

“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應該退出。”

三人從此終身為友,毗鄰而居。

這些故事情節純粹就是扯淡,

1932年時,林徽因已身懷六甲。

而這年,金嶽霖正在美國進修數理邏輯。

汪曾祺寫過一篇《金岳霖先生》,

其中講到一個情節:

林徽因去世多年後,金先生有天宴請好友。

眾人大惑不解,金先生大聲宣佈:

“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舉座好友,盡皆唏噓不已。

後來有人請金先生為《林徽因文集》寫一段話,

金嶽霖想了半天,一字一頓說:

“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

我沒有機會同她說的話,

我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

不說,才是金岳霖先生愛情的格局。

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個倉庫,

儲著許許多多的經歷和正在發生的事情。

人要不被這些紛雜的庫存亂了人生分寸,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心裡建造不同的抽屜,

然後分門別類地進行歸置與存放。

愛情的歸愛情,友誼的歸友誼,社交的歸社交。

如此,心才會整潔、豁達與富有。

人活起來才方向明確,遊刃有餘。

林徽因,就是這樣一位心多抽屜的女人。

所以對梁思成執著,對徐志摩果斷,對金嶽霖尊重。

她不是什麼綠茶,她只是心多抽屜。

她對人既重情重義,但又有原則分寸。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磊落坦蕩,這才是林徽因的格局。

05

1931年,徐志摩墜機身亡後,

梁思成火速趕往現場處理喪事,

並從現場帶回來一塊飛機殘骸,

交給哭紅了雙眼的林徽因。

林徽因便把殘骸一直掛在了臥室。

朋友問思成:“你就不介意嗎?”

思成說:“徽因若不重情,反倒不值得我愛了。”

思成不一定有徐志摩的才華,

也不一定有胡蘭成的浪漫,

但他是一個胸中有大海的男人。

1928年,兩人從美國歸來後,

雙雙奔赴東北大學,創建了建築系。

徽因身體不好,一直有肺病。

後來日本侵華,兩人便逃往西南任教。

逃難途中,徽因染上了嚴重的肺結核。

在濕冷的李莊,她臥床難起。

什麼都不會的公子哥兒,

學會了侍弄火爐、燉湯做菜,

學會了輸液、打針、煎藥、消毒。

醫生說:“肺結核要隔離治療。”

思成不同意:“哪有什麼可隔離的。”

於是,他自己也染上了肺結核。

為了徽因,思成寧願低到塵埃裡。

徽因愛美,他就為她做了一面仿古銅鏡。

從雕刻、鑄模到翻砂,每道工序都親自經手。

並在鏡子後面,刻下一段情語:

“徽因自鑒之用。民國十七年元旦,思成自鐫並鑄,喻其晶瑩不玨也。”

27年婚姻生活,他一直奉她為女神。

他說:“我怎能負了她的選擇。”

06

他不負她,她也一樣。

抗戰爆發後,他們舉家逃難西遷。

“思成是個慢性子,一次只願意做一件事,最不善處理雜七雜八的家務。”

思成在建築學問上是個大家,

但在逃難學問上卻是個白癡。

於是,重擔便落在了徽因身上。

兩人的女兒梁再冰後來回憶說:

“有一次,事先沒有警報,

日本轟炸機都到了頭頂上,

爹爹還以為是中國飛機呢,

媽媽立即抱起小弟,攙扶著外婆往樓下跑。

當時整個樓房震動,到處都是碎玻璃。

當我們跑到樓梯拐角時,又一批炸彈落下,

抱著孩子的媽媽在刹那間被震到了院子當中。”

徽因帶著一家老小,從天津坐船到青島,

再坐火車經濟南、徐州、鄭州到漢口……

後來,徽因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

“我們把中國所有的鐵路都走了一段。

由天津到長沙共計上下舟車16次,

進出旅店12次,為的是回到自己的後方。”

抗戰八年,她從千金小姐變成了糟糠妻。

“我是女人,當然立刻變成純淨的糟糠的典型,租到兩間屋子烹調,課子,洗衣,鋪床,每日如在走馬燈中過去。”

“在菜籽油燈的微光下,縫著孩子的布鞋,買便宜的粗食回家煮,過著我們父執輩少年時期的粗簡生活。”

“夜裡,給孩子們講解莊子《解牛篇》和《唐雎不辱使命》等經典,教他們讀詩,為他們領讀英文作品。”

在顛沛中,梁思成的皮尺掉了。

皮尺是測量古建築的必需工具。

思成整天愁眉不展,沉默不語。

徽因瞞著他,偷偷跑去昆明黑市,

用23元法幣買了一條皮尺給他。

要知道,她在雲南大學教一月書,工資才40法幣。

她就這樣竭盡所能地做著妻子和母親。

但八年操持,她健康盡毀。

抗戰結束後,美國醫生裡奧給她做了檢查:

“兩肺和一個腎感染,存活期約為五年。”

1947年,她摘除了這個被感染的腎臟。

朋友費慰梅感歎:“原本你是那樣的溫柔。”

林徽因笑著說:“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的堅強。”

愛,不僅是詩文章句裡的喧嘩,

更是付諸行動的關懷與陪伴。

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

07

梁思成與林徽因在美國求學時,

他每次去找她,都要等上二三十分鐘。

“她愛打扮,對面容、髮式、衣襪,哪處都不肯草率。”

若不打扮到滿意,決不會走下樓來。

思成的弟弟思永為此寫了副對子調侃他們:

“林小姐千裝萬扮始出來;梁公子一等再等終成配。”

徽因不但婚前愛美,婚後也愛美。

在逃難西部的火車上,蝨子咬得不行。

她愛美,不好意思把手伸進衣服裡抓,

結果全身上下腫起了大大小小的紅包。

她不但健康時愛美,生病了也愛美。

病再重,也要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

她的一生之敵林洙這樣敘述生病的她:

“我承認一個人瘦到她那樣很難說是美人了,

但是即使到現在我仍舊認為,

她是我一生中所見過的最美最有風度的女子。”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

活得要美,這就是林徽因的追求。

林徽因畫作《故鄉》

不但富裕時要活得美,貧窮時更要活得美。

在長達九年的抗戰顛沛生活中,

即便租住在最偏僻簡陋的房裡,

她也沒有被艱苦的生活所打敗。

她去舊貨店淘回老家具和舊書,

將野外廢棄的粗木地板拾回來鋪在地上,

在靠窗的牆上做一個樸素的小書架,

再在下面的木凳子上鋪上一些飾布,

並給家裡的陶制土罐插上大把野花。

再累再艱再窮,她也要房子裝點得“欣欣然”。

她常常在夜晚寫詩,還要點上一炷清香,

穿一襲白綢睡袍,面對庭中一池荷葉,

在清風飄飄中吟詠琢磨美麗的詩句。

1932年,兒子梁從誡出生後,

她為他寫了那首著名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在混亂年代裡,任何事都無法改變她的積極與樂觀。

她說:“我認定了生活本身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體驗到極端的愉快,靈質的、透明的、美麗的、近於神話理想的快活。”

生活再艱難,她也要奮力活出人的樣子。

林徽因書法

08

林徽因說過一句有名的話:

“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追求的是什麼。”

所以,她不願成為“梁思成太太”,

她要做一個獨立的林徽因。

很多人稱讚她貌美,對此她回應:

“真討厭,什麼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沒有什麼事可做似的,我還有好些事要做呢!”

1932年,日本佔領東三省後,

日本學者斷言:“中國沒有唐代古建築。”

林徽因聞言就怒了:“我就要去找出來,省得他們目中無人以為中國好欺侮。”

她和思成一起,開始了中國古建築考察路。

1937年夏天,在山西豆村,

徽因和思成舉目前望,發現一座恢弘殿宇。

這座殿宇就是現在著名的佛光寺。

兩人奔向殿宇,在梁下支起高架,

清洗梁底塵垢後,一行字跡顯現出來——“功德主故左軍中尉王”。

徽因高興得手舞足蹈:“終於找到了。”

1932年到1945年,兩年走遍大半個中國,

考察測繪了數百處古建築物。

然後編寫了《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

1949年,北平解放前,

中共領導找到兩人索要了此書,

並以此為藍本確定了《全國文物保護目錄》。

一說到“中國建築史”,

很多人就只記得思成,不記得徽因。

其實,思成多本書都是在徽因幫助下完成的。

“我擅畫圖,徽因擅為文。”

所以思成說:“我的文章都是林先生潤筆過的。”

徽因更是尤擅設計,中國解放後,

她參與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參與設計國徽。

“國徽的主要設計者是林徽因。”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原院長秦佑國說。

第二件:搶救景泰藍工藝。

“她逛古玩城時,發現了瀕臨絕根的景泰藍花瓶,便在清華大學成立了景泰藍搶救小組。”

第三件: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

“她負責設計了紀念碑底座的浮雕紋飾。”

而且,這三件大事都是在她“摘除一個腎、肺病咳血”的情況下完成的。

1950年,國徽掛上天安門後,

梁再冰留著淚感歎:“那紅色中也有媽媽的一小滴血。”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朱自煊說:

“現在的人提到林徽因,

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

實際上,我認為,

她更主要的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建築學家。”

徽因泉下若有知,定當奉他為知己。

其實,這也是她與陸小曼等的最大不同,

陸小曼始終是朵仰仗他人的菟絲花,

始終抵不住貨真價實的辛苦,

始終離不開喧囂紛擾的社交場。

但林徽因不一樣,她是一位能耐寂寞的學者。

她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說明:

“別因為自己是女人,就禁錮了雙腳。

真正長存於世的美,從來不止於皮囊,

更是一個女人身上散發出來的獨立和智慧。”

09

1944年,日軍佔領貴州都勻。

梁從誡問母親:“日本人要是打進四川,你們怎麼辦?”

林徽因淡淡說:“中國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梁從誡急了:“我在重慶上學,你們不管我啦?”

林徽因說:“真要到了那一步,就顧不上你了。”

後來,梁從誡回憶說:

“我被母親的凜然之氣震動了。

第一次忽然覺得她好像不再是媽媽,

而是變成了另外一個別人。”

如此剛烈,真是比男兒還男兒。

1944年,美軍要轟炸中國日占區。

於是請思成徽因繪製文物保護地圖。

誰也不曾料到,美軍最後竟收到了兩張地圖。

一張是中國文物保護地圖,

一張是日本京都和奈良文物保護地圖。

兩人說:“也請保護日本的建築。”

要知道,林徽因的弟弟就死于抗日戰場。

她悲痛欲絕,寫下了哀婉長詩《哭三弟恒》。

但現在她卻向美軍提出:“請保護京都和奈良。”

如此大氣,真是比男兒還男兒。

1946年,梁再冰考清華落榜。

林徽因按程式請人調閱女兒試卷後,

沒有發現卷子中有錯判、漏判情況。

女兒望著她,眼裡充滿乞求。

要知道,清華建築系是思成徽因一手創建的。

而思成當時還是清華建築系主任。

要開個後門,似乎是很容易的事。

但林徽因對女兒說了五個字:“不能那樣做。”

如此格局,真是比男兒還男兒。

1953年,北京城建,很多古建築被毀。

很多學者不敢說話,林徽因卻跑到市委,

滿臉淌淚地說出了那句後來廣為傳頌的話:

“你們拆的是具有八百年歷史的真古董!

將來,你們遲早會後悔,

那個時候你們要蓋的就是假古董!”

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回憶道:

“雖然那時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

然而在她的神情與氣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

如此風骨,真是比男兒還男兒。

林徽因不僅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建築學家,

更是一位極有氣節的高級知識份子。

她是女人,卻從不惺惺作態。

她不是男人,但有幾個男人能敵哉!

學者陳占祥說:“不是不讓鬚眉,簡直是讓鬚眉汗顏!”

10

1955年4月1日,

受盡肺病折磨的林徽因終於閉上了眼睛。

梁思成親自為妻子設計了墓碑,

上面只寫了七個字:建築師林徽因墓。

追悼會上,兩位摯友金岳霖和鄧以蟄,

聯名為林徽因撰寫了一幅挽聯: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留下了那麼多詩歌、小說、散文,

也留下了不少可載建築史冊的圖文與設計。

但拾遺君覺得這些都不是她最好的作品,

她最好的作品是她的人生。

能夠讓她成為民國女神範本的,也正是她高級的生活藝術。

這門藝術的核心就是——傾我所有去生活。

不管遇到什麼流言、什麼挫折、什麼磨難,

林徽因始終是明朗、豐沛、歡樂、向上的。

她要竭盡全力傾盡所有活出女人之美生活之美。

同為才女,林徽因與張愛玲不一樣,

張愛玲始終帶著一種偏執、涼薄之氣,

于愛情、于生活、於生命都是一種決絕,

而林徽因始終閃耀著一種光輝,溫暖人心。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

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愴,但沒有鄙俗。

這也是寫林徽因想宣導的——傾我所有去生活。

如果有一天我們淹沒在人群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活得豐盛。她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的四月天。”

初見她時,志摩全身一震,

“也許照著了什麼奇異的月色”,

他的五臟六腑被月色暈染了個乾淨。

初見他時,徽因眼裡便起了漣漪:

“志摩認真的詩情,絕不含有絲毫矯偽,

他那種癡,那種孩子似的天真實能令人驚訝。”

於是,志摩開始找各種理由到林家作客。

與徽因一起坐在康橋柳樹下看夕陽,

一起看夕陽下閃著金波的潺潺流水,

在潺潺流水邊談文學、談詩歌……

志摩後來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寫道:

“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

說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

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

林徽因、徐志摩與泰戈爾

但這一春隨著張幼儀的到來而早早結束了。

1921年3月,張幼儀來到了倫敦。

她是徐志摩髮妻,並已育有一子。

徽因萬萬沒想到“原來竟是這般情況”,

站在張幼儀面前,她有些驚慌失措:

“她張著一雙哀怨、絕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

定定地望著我,我顫抖了。

那目光直透我心靈的底蘊,

那裡藏著我的知曉的秘密,她全看見了。”

那幾日,徽因茶飯不思,

一個人躲在房間裡,偷偷掉淚。

最終,她做了一個狠狠的決定。

徽因對父親說:“我很想家,想故鄉,想馬上回國。”

父親什麼都沒問,他心如明鏡。

她沒有去告別,只給志摩去了一封信:

“志摩,我理解您對真正愛情幸福的追求,

這原也無可厚非。

我但懇求您理解我對幼儀悲苦的理解。

她待您委實是好的,

您說過這不是真正的愛情,

但獲得了這種真切的情分,

志摩,您已經大大有福了……”

徽因就這樣降下了帆,拒絕了大海的誘惑。

林徽因與父親林長民

03

回國後,徽因繼續在培華女中求學。

而林長民立馬去找了好友梁啟超。

他喜歡梁啟超的公子梁思成。

梁思成雖然個子瘦小,但才思敏捷。

喜愛繪畫,是《清華年報》美術編輯。

喜愛音樂,是清華管弦樂隊隊長。

喜愛體育,得過校體育運動會跳高冠軍。

外語甚好,譯過王爾德《摯友》等作品。

而思成幾年前便見過徽因,

對其才華與容貌甚是心儀。

梁啟超與林長民便在家長層面敲定了這門婚姻。

但這個敲定,不是勉強,可以變更:

“給你們介紹,最後的決定在你們自己。”

於是,徽因和思成便開始了正式交往。

加速這場戀愛的是一場意外車禍。

1923年5月7日“國恥日”這天,

思成和弟弟思永上街參加示威遊行,

結果被一輛車撞飛,滿身是血。

那些日子,徽因每天都前去醫院服侍,

揩面檫身,把思成照顧得無微不至。

因為頻繁接觸,兩人感情便如火箭般躥升。

徽因與思成

思成原本計畫1923年赴美留學,

因為這場車禍,便只得再推遲一年。

這一推遲,正好等到徽因中學畢業。

於是1924年,兩人便比翼雙飛,

一同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留學。

到了美國,思成問:“你想學什麼?”

徽因答:“建築學。”

思成問:“一個女孩子怎麼想學這個?”

徽因眼裡閃著光:“因為中國有那麼多好建築,但是卻沒有現代建築科學。”

思成原本想子承父業,鑽研西方政治,

但他被徽因眼裡的光芒打動了:“那我也學建築。”

哪知思成選了建築系,徽因卻不能。

因為建築系不招女生。

徽因便只好採取“曲線救國”,

在美術系註冊,但選修了建築學全部課程。

1927年,兩人雙雙以優異成績畢業。

1928年3月,兩人在渥太華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那天,思成問:“為什麼選擇我?”

徽因答:“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結婚時,徽因穿著自己設計的禮服

在此之前,徐志摩幹了一件大事,

在報紙登了個《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通告》,

向全中國宣告:“我們倆離了。”

他想借此挽回林徽因的心。

但徽因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思成。

她對此說過一句很理性的話:

“人生總在祈求圓滿,覺得好茶需要配好壺,

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當配才子。

卻不知道,有時候缺憾是一種美麗。

太過精緻,太過完美,反而要驚心度日。”

徽因寫過一篇叫《九十九度中》的小說,

而她就是九十九度的女子,離沸點永遠差一度。

減掉一度感性,增加一度理性。

徐志摩雖然多才,但是更多情。

“而女人想要的,畢竟是一份現世的安穩。”

嫁給一個人,便是嫁給了一種人生。

所以,徽因最終選擇了踏實可靠的思成。

而這個選擇,避免了她成為另一個“張愛玲”。

有句話說得好:“女人越理性,活得越高級。”

你可以保持九十九的熱度,

但要想活得美,請把最後一度感性換成理性。

04

在感情問題上,林徽因被多部傳記誤讀,

以至於很多人罵她是“天字第一號綠茶婊”。

被誤讀的第一件事情:八寶箱事件。

1931年11月19日早上8點,

徐志摩坐上了“濟南號”郵政飛機,

趕著去參加當晚徽因在北京舉辦的建築藝術演講會。

不料飛機撞上白馬山,志摩不幸遇難。

隨後,就發生了著名的八寶箱事件。

淩叔華對外宣稱:志摩一死,林徽因就跑去她家裡,爭搶徐生前交予她保管的八寶箱。

“因為箱裡裝著志摩珍貴的文字手稿,還有林徽因和志摩之間見不得光的愛情書信。”

這件事鬧得滿城風雨,讓徽因備受指責。

但真相並非如此,後來胡適專為此事撰文說明:

志摩死後,胡適作為文壇領袖,

便牽頭收集他的遺作以備出版。

胡適找到徽因,請她出面編撰目錄,

並讓淩叔華把八寶箱遺物交與徽因。

結果淩叔華私自把徐志摩日記扣下了,

所以徽因才上門去問“可否讓我看看”,

淩不給,所以才發生了爭執。

最後胡適出面,才把日記要了回來。

“裡面壓根也沒有什麼見不得的東西。”

被誤讀的第二件事情:電報門事件。

上海老文人陳巨來寫過一本《安持人物瑣憶》,

書中記載了一段陸小曼告訴他的往事:

說有一天,林徽因給徐志摩發來電報:

大意是“我孤獨苦悶,希望你寫信安慰我”。

於是徐志摩就跑去電報局發電報。

哪知工作人員說:你是第五個給她發電報的人了。

徐志摩氣得差點噴血。

陳巨來文章一傳開,很多人大罵林徽因:

“太浪了,四處招惹男人,玩弄男人。”

但事情的真相是——

1925年,國內局勢動盪。

身在美國的徽因擔心國內幾位朋友的安全,

便寫信說:“……給我一個快電,單說你平安,多少也叫我心寬。”

真相僅此而已,只是問安,那有什麼挑逗。

如果是挑逗,張歆海收信後就不會感歎:

“我沒希望,志摩比我更沒希望了。”

被誤讀的第三件事情:金嶽霖事件。

被多部傳記共同提到的一個情節是:

1932年,金嶽霖對徽因說:我還有機會嗎?

林徽因隨後找梁思成傾訴:

“我苦惱極了,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如何才好。”

梁思成非常痛苦,仔細思量後說:

“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老金,我祝你們永遠幸福。”

徽因沒有離開他,說了那句著名的話:

“你給了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將用我一生來償還!”

金嶽霖知道後,對徽因說:

“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應該退出。”

三人從此終身為友,毗鄰而居。

這些故事情節純粹就是扯淡,

1932年時,林徽因已身懷六甲。

而這年,金嶽霖正在美國進修數理邏輯。

汪曾祺寫過一篇《金岳霖先生》,

其中講到一個情節:

林徽因去世多年後,金先生有天宴請好友。

眾人大惑不解,金先生大聲宣佈:

“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舉座好友,盡皆唏噓不已。

後來有人請金先生為《林徽因文集》寫一段話,

金嶽霖想了半天,一字一頓說:

“我所有的話,都應該同她自己說。

我沒有機會同她說的話,

我不願意說,也不願意有這種話。”

不說,才是金岳霖先生愛情的格局。

每個人的心,都是一個倉庫,

儲著許許多多的經歷和正在發生的事情。

人要不被這些紛雜的庫存亂了人生分寸,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心裡建造不同的抽屜,

然後分門別類地進行歸置與存放。

愛情的歸愛情,友誼的歸友誼,社交的歸社交。

如此,心才會整潔、豁達與富有。

人活起來才方向明確,遊刃有餘。

林徽因,就是這樣一位心多抽屜的女人。

所以對梁思成執著,對徐志摩果斷,對金嶽霖尊重。

她不是什麼綠茶,她只是心多抽屜。

她對人既重情重義,但又有原則分寸。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磊落坦蕩,這才是林徽因的格局。

05

1931年,徐志摩墜機身亡後,

梁思成火速趕往現場處理喪事,

並從現場帶回來一塊飛機殘骸,

交給哭紅了雙眼的林徽因。

林徽因便把殘骸一直掛在了臥室。

朋友問思成:“你就不介意嗎?”

思成說:“徽因若不重情,反倒不值得我愛了。”

思成不一定有徐志摩的才華,

也不一定有胡蘭成的浪漫,

但他是一個胸中有大海的男人。

1928年,兩人從美國歸來後,

雙雙奔赴東北大學,創建了建築系。

徽因身體不好,一直有肺病。

後來日本侵華,兩人便逃往西南任教。

逃難途中,徽因染上了嚴重的肺結核。

在濕冷的李莊,她臥床難起。

什麼都不會的公子哥兒,

學會了侍弄火爐、燉湯做菜,

學會了輸液、打針、煎藥、消毒。

醫生說:“肺結核要隔離治療。”

思成不同意:“哪有什麼可隔離的。”

於是,他自己也染上了肺結核。

為了徽因,思成寧願低到塵埃裡。

徽因愛美,他就為她做了一面仿古銅鏡。

從雕刻、鑄模到翻砂,每道工序都親自經手。

並在鏡子後面,刻下一段情語:

“徽因自鑒之用。民國十七年元旦,思成自鐫並鑄,喻其晶瑩不玨也。”

27年婚姻生活,他一直奉她為女神。

他說:“我怎能負了她的選擇。”

06

他不負她,她也一樣。

抗戰爆發後,他們舉家逃難西遷。

“思成是個慢性子,一次只願意做一件事,最不善處理雜七雜八的家務。”

思成在建築學問上是個大家,

但在逃難學問上卻是個白癡。

於是,重擔便落在了徽因身上。

兩人的女兒梁再冰後來回憶說:

“有一次,事先沒有警報,

日本轟炸機都到了頭頂上,

爹爹還以為是中國飛機呢,

媽媽立即抱起小弟,攙扶著外婆往樓下跑。

當時整個樓房震動,到處都是碎玻璃。

當我們跑到樓梯拐角時,又一批炸彈落下,

抱著孩子的媽媽在刹那間被震到了院子當中。”

徽因帶著一家老小,從天津坐船到青島,

再坐火車經濟南、徐州、鄭州到漢口……

後來,徽因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

“我們把中國所有的鐵路都走了一段。

由天津到長沙共計上下舟車16次,

進出旅店12次,為的是回到自己的後方。”

抗戰八年,她從千金小姐變成了糟糠妻。

“我是女人,當然立刻變成純淨的糟糠的典型,租到兩間屋子烹調,課子,洗衣,鋪床,每日如在走馬燈中過去。”

“在菜籽油燈的微光下,縫著孩子的布鞋,買便宜的粗食回家煮,過著我們父執輩少年時期的粗簡生活。”

“夜裡,給孩子們講解莊子《解牛篇》和《唐雎不辱使命》等經典,教他們讀詩,為他們領讀英文作品。”

在顛沛中,梁思成的皮尺掉了。

皮尺是測量古建築的必需工具。

思成整天愁眉不展,沉默不語。

徽因瞞著他,偷偷跑去昆明黑市,

用23元法幣買了一條皮尺給他。

要知道,她在雲南大學教一月書,工資才40法幣。

她就這樣竭盡所能地做著妻子和母親。

但八年操持,她健康盡毀。

抗戰結束後,美國醫生裡奧給她做了檢查:

“兩肺和一個腎感染,存活期約為五年。”

1947年,她摘除了這個被感染的腎臟。

朋友費慰梅感歎:“原本你是那樣的溫柔。”

林徽因笑著說:“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的堅強。”

愛,不僅是詩文章句裡的喧嘩,

更是付諸行動的關懷與陪伴。

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差的。

07

梁思成與林徽因在美國求學時,

他每次去找她,都要等上二三十分鐘。

“她愛打扮,對面容、髮式、衣襪,哪處都不肯草率。”

若不打扮到滿意,決不會走下樓來。

思成的弟弟思永為此寫了副對子調侃他們:

“林小姐千裝萬扮始出來;梁公子一等再等終成配。”

徽因不但婚前愛美,婚後也愛美。

在逃難西部的火車上,蝨子咬得不行。

她愛美,不好意思把手伸進衣服裡抓,

結果全身上下腫起了大大小小的紅包。

她不但健康時愛美,生病了也愛美。

病再重,也要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

她的一生之敵林洙這樣敘述生病的她:

“我承認一個人瘦到她那樣很難說是美人了,

但是即使到現在我仍舊認為,

她是我一生中所見過的最美最有風度的女子。”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所謂審美境界,就是要活得美。

活得要美,這就是林徽因的追求。

林徽因畫作《故鄉》

不但富裕時要活得美,貧窮時更要活得美。

在長達九年的抗戰顛沛生活中,

即便租住在最偏僻簡陋的房裡,

她也沒有被艱苦的生活所打敗。

她去舊貨店淘回老家具和舊書,

將野外廢棄的粗木地板拾回來鋪在地上,

在靠窗的牆上做一個樸素的小書架,

再在下面的木凳子上鋪上一些飾布,

並給家裡的陶制土罐插上大把野花。

再累再艱再窮,她也要房子裝點得“欣欣然”。

她常常在夜晚寫詩,還要點上一炷清香,

穿一襲白綢睡袍,面對庭中一池荷葉,

在清風飄飄中吟詠琢磨美麗的詩句。

1932年,兒子梁從誡出生後,

她為他寫了那首著名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在混亂年代裡,任何事都無法改變她的積極與樂觀。

她說:“我認定了生活本身是矛盾的,我只要生活,體驗到極端的愉快,靈質的、透明的、美麗的、近於神話理想的快活。”

生活再艱難,她也要奮力活出人的樣子。

林徽因書法

08

林徽因說過一句有名的話:

“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忘記自己當初想要追求的是什麼。”

所以,她不願成為“梁思成太太”,

她要做一個獨立的林徽因。

很多人稱讚她貌美,對此她回應:

“真討厭,什麼美人美人,好像女人沒有什麼事可做似的,我還有好些事要做呢!”

1932年,日本佔領東三省後,

日本學者斷言:“中國沒有唐代古建築。”

林徽因聞言就怒了:“我就要去找出來,省得他們目中無人以為中國好欺侮。”

她和思成一起,開始了中國古建築考察路。

1937年夏天,在山西豆村,

徽因和思成舉目前望,發現一座恢弘殿宇。

這座殿宇就是現在著名的佛光寺。

兩人奔向殿宇,在梁下支起高架,

清洗梁底塵垢後,一行字跡顯現出來——“功德主故左軍中尉王”。

徽因高興得手舞足蹈:“終於找到了。”

1932年到1945年,兩年走遍大半個中國,

考察測繪了數百處古建築物。

然後編寫了《全國文物古建築目錄》。

1949年,北平解放前,

中共領導找到兩人索要了此書,

並以此為藍本確定了《全國文物保護目錄》。

一說到“中國建築史”,

很多人就只記得思成,不記得徽因。

其實,思成多本書都是在徽因幫助下完成的。

“我擅畫圖,徽因擅為文。”

所以思成說:“我的文章都是林先生潤筆過的。”

徽因更是尤擅設計,中國解放後,

她參與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三件大事。

第一件:參與設計國徽。

“國徽的主要設計者是林徽因。”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原院長秦佑國說。

第二件:搶救景泰藍工藝。

“她逛古玩城時,發現了瀕臨絕根的景泰藍花瓶,便在清華大學成立了景泰藍搶救小組。”

第三件: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

“她負責設計了紀念碑底座的浮雕紋飾。”

而且,這三件大事都是在她“摘除一個腎、肺病咳血”的情況下完成的。

1950年,國徽掛上天安門後,

梁再冰留著淚感歎:“那紅色中也有媽媽的一小滴血。”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朱自煊說:

“現在的人提到林徽因,

不是把她看成美女就是把她看成才女。

實際上,我認為,

她更主要的是一位有社會責任感的建築學家。”

徽因泉下若有知,定當奉他為知己。

其實,這也是她與陸小曼等的最大不同,

陸小曼始終是朵仰仗他人的菟絲花,

始終抵不住貨真價實的辛苦,

始終離不開喧囂紛擾的社交場。

但林徽因不一樣,她是一位能耐寂寞的學者。

她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說明:

“別因為自己是女人,就禁錮了雙腳。

真正長存於世的美,從來不止於皮囊,

更是一個女人身上散發出來的獨立和智慧。”

09

1944年,日軍佔領貴州都勻。

梁從誡問母親:“日本人要是打進四川,你們怎麼辦?”

林徽因淡淡說:“中國念書人總還有一條後路,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梁從誡急了:“我在重慶上學,你們不管我啦?”

林徽因說:“真要到了那一步,就顧不上你了。”

後來,梁從誡回憶說:

“我被母親的凜然之氣震動了。

第一次忽然覺得她好像不再是媽媽,

而是變成了另外一個別人。”

如此剛烈,真是比男兒還男兒。

1944年,美軍要轟炸中國日占區。

於是請思成徽因繪製文物保護地圖。

誰也不曾料到,美軍最後竟收到了兩張地圖。

一張是中國文物保護地圖,

一張是日本京都和奈良文物保護地圖。

兩人說:“也請保護日本的建築。”

要知道,林徽因的弟弟就死于抗日戰場。

她悲痛欲絕,寫下了哀婉長詩《哭三弟恒》。

但現在她卻向美軍提出:“請保護京都和奈良。”

如此大氣,真是比男兒還男兒。

1946年,梁再冰考清華落榜。

林徽因按程式請人調閱女兒試卷後,

沒有發現卷子中有錯判、漏判情況。

女兒望著她,眼裡充滿乞求。

要知道,清華建築系是思成徽因一手創建的。

而思成當時還是清華建築系主任。

要開個後門,似乎是很容易的事。

但林徽因對女兒說了五個字:“不能那樣做。”

如此格局,真是比男兒還男兒。

1953年,北京城建,很多古建築被毀。

很多學者不敢說話,林徽因卻跑到市委,

滿臉淌淚地說出了那句後來廣為傳頌的話:

“你們拆的是具有八百年歷史的真古董!

將來,你們遲早會後悔,

那個時候你們要蓋的就是假古董!”

同濟大學教授陳從周回憶道:

“雖然那時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

然而在她的神情與氣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

如此風骨,真是比男兒還男兒。

林徽因不僅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建築學家,

更是一位極有氣節的高級知識份子。

她是女人,卻從不惺惺作態。

她不是男人,但有幾個男人能敵哉!

學者陳占祥說:“不是不讓鬚眉,簡直是讓鬚眉汗顏!”

10

1955年4月1日,

受盡肺病折磨的林徽因終於閉上了眼睛。

梁思成親自為妻子設計了墓碑,

上面只寫了七個字:建築師林徽因墓。

追悼會上,兩位摯友金岳霖和鄧以蟄,

聯名為林徽因撰寫了一幅挽聯: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林徽因留下了那麼多詩歌、小說、散文,

也留下了不少可載建築史冊的圖文與設計。

但拾遺君覺得這些都不是她最好的作品,

她最好的作品是她的人生。

能夠讓她成為民國女神範本的,也正是她高級的生活藝術。

這門藝術的核心就是——傾我所有去生活。

不管遇到什麼流言、什麼挫折、什麼磨難,

林徽因始終是明朗、豐沛、歡樂、向上的。

她要竭盡全力傾盡所有活出女人之美生活之美。

同為才女,林徽因與張愛玲不一樣,

張愛玲始終帶著一種偏執、涼薄之氣,

于愛情、于生活、於生命都是一種決絕,

而林徽因始終閃耀著一種光輝,溫暖人心。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

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愴,但沒有鄙俗。

這也是寫林徽因想宣導的——傾我所有去生活。

如果有一天我們淹沒在人群中,庸碌一生,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努力活得豐盛。她是愛,是暖,是希望,是人間的四月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