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再見,大師!數學老頑童吳文俊靜靜地走了,我們不該對他一無所知

今日上午,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發佈訃告稱, 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著名數學家吳文俊院士因病醫治無效, 於2017年5月7日7時21分在北京不幸去世, 享年98歲。

吳文俊院士, 37歲憑藉在拓撲學上的傑出成就, 與華羅庚、錢學森一起獲得首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38歲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攀登數學機械化的高峰;世紀之交, 捧得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

然而我們對他卻知之甚少。

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出生於上海。 1940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 1946年到中研院數學所工作。 1947年赴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留學, 1949年獲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 隨後在法國國家科學中心任研究員。

新中國成立後, 吳文俊於1951年回國, 先後在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任職。 曾任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主任、全國政協常委、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主席, 中國科學院系統所名譽所長。 195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吳文俊對數學的主要領域—拓撲學做出了重大貢獻。 他引進的示性類和示嵌類被稱為“吳示性類”和“吳示嵌類”,

他匯出的示性類之間的關係式被稱為“吳公式”。 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後拓撲學的重大突破之一, 成為影響深遠的經典性成果。

1970年代後期, 他開創了嶄新的數學機械化領域, 提出了用電腦證明幾何定理的“吳方法”, 被認為是自動推理領域的先驅性工作。 他是我國最具國際影響的數學家之一, 他的工作對數學與電腦科學研究影響深遠。

吳文俊曾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2000)、首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56)、首屆求是傑出科學家獎(1994)、邵逸夫數學獎(2006)、國際自動推理最高獎Herbrand自動推理傑出成就獎(1997)。

中國數學夢:讓外國人跟著中國人跑

吳文俊是數學界的“泰斗”, 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吳公式”, “吳示性類”, “吳示嵌類”,

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

吳文俊曾與陳省身、程民德、胡國定等中國老一輩數學家共同提出“中國數學要在21世紀率先趕上世界先進水準, 成為數學強國”的宏偉目標。

吳文俊補充道, 當時還提了“三步走”和具體規劃, 想把全國數學界動員起來, 實現“率先趕上”的中國數學夢。 我做夢都在想哪個領域趕上去了。 搞數學, 光發表論文不值得驕傲, 應該有自己的東西。 不能外國人搞什麼就跟著搞什麼, 應該讓外國人跟我們跑。 這是可以做到的。

現在看, 中國數學夢在部分領域已成真。 中國人用機械證明定理, 全世界都認可。 以前認為, 電腦只能用於計算, 現在還能用於證明, 電腦的作用就更大了。

自謙:數學是笨人學的

儘管已經不親自帶學生, 但吳老一直十分關心年輕人的成長。

他始終強調年輕人要有獨立的思想、看法, 敢於超越現有的權威, 絕不能人云亦云。

說起自己成功的經驗, 吳老首先想到的是:“做研究不要自以為聰明, 總是想些怪招, 要實事求是, 踏踏實實。 功夫不到, 哪裡會有什麼靈感?”

“數學是笨人學的,我是很笨的,腦筋"不靈"。”他說。

可就是這樣一位自認為“很笨”的人,總能站在數學研究的最前沿。

上世紀70年代,吳文俊第一次接觸到電腦,他敏銳地覺察到電腦的極大發展潛能。受電腦與古代傳統數學的啟發,他拋開已成就卓著的拓撲學研究,毅然開始攀越學術生涯的第二座——高峰數學機械化。

為了解決機器證明幾何定理的問題,他年近花甲從頭學習電腦語言。那時,在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的機房裡,經常會出現一位老人的身影,不分晝夜地忘我工作。有很多年,吳老的上機操作時間都是整個研究所的第一名。

正是這種日積月累、刻苦努力的“笨功夫”,經過近十年的努力,他用機器證明幾何定理終於獲得成功。

吳文俊開創的數學機械化在國際上被稱為“吳方法”,這個完全由中國人開創的全新領域,吸引了各國數學家前來學習。此後人工智慧、並聯數控技術、模式識別等很多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背後都有數學機械化的廣泛應用。

面對各種榮譽,吳老卻看得很輕。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後,他說:“我不想當社會活動家,我是數學家、科學家,我只能盡可能避免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他曾謙遜地說:“不管一個人做什麼工作,都是在整個社會、國家的支持下完成的。有很多人幫助我,我數都數不過來。我們是踩在許多老師、朋友、整個社會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我應當怎麼樣回報老師、朋友和整個社會呢?我想,只有讓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我就希望我們的數學研究事業能夠一棒一棒地傳下去。”

“做有意思的事”

在吳老心裡,數學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從事的中國古代數學研究,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我非常欣賞"中國式"數學,而不是"外國式"數學。”說起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吳老精神十足:“中國古代數學一點也不枯燥,簡單明瞭,總有一種吸引力,有意思!”

對於做研究,吳老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天下的學問那麼多,大多數馬馬虎虎過得去就行,其餘時間就在一兩件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情上下功夫。”

事實上,從1946年由陳省身先生引薦到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工作,吳文俊就一直沉浸在數學世界裡,做自己“感興趣”、覺得“有意思”的工作。

哪怕歲數大了,心裡從來也沒有放下過數學研究。

“像中國古代數學,我還有些問題沒搞清楚,比如微積分的萌芽問題,有時間的話要去弄清楚。”吳老曾笑著說,“我現在要做的事情還相當多。我的老師在臨死前還在鑽研一個數學問題,我要向老師學習,鞠躬盡瘁,至死方休。”

數學大師中的“老頑童”

記者從吳文俊先生治喪辦公室獲悉,吳先生此次住院是因在家不慎摔倒,腦出血入院治療。4月初入院後,身體一度恢復良好,但進入5月又惡化。4月11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去醫院看望他時,病情已經趨於平穩。他的主治醫生笑稱:“爺爺很可愛,也很配合治療。”

學生時代的吳文俊

1978年,吳文俊全家福 (左起:吳月明、吳文俊、吳雲奇、吳天驕、吳星稀、陳丕和)

數學家吳文俊院士在給中科大少年班的同學上課(資料圖片)

江澤民為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文俊(左)、袁隆平(右)頒獎。

吳文俊為母校110周年校慶題詞

吳文俊為母校110周年校慶題詞

吳文俊與夫人陳丕和

吳文俊在泰國

晚年的吳文俊一向有“老頑童”之稱。5年前,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對於“具體的知識”,已經知之甚少。如今“主要是在看小說”,“各式各樣的小說、好看的小說”。

2014年吳文俊先生95歲生日

他評價“日本的偵探小說有意思”。在他看來,日本偵探小說反映深刻的社會背景,不像英國的福爾摩斯探案系列那樣,用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來吸引人。

這位數學大師當時還說,在數學上自己“還可以有所作為”——“我想我還可以做一點事情。能夠做到多少就不敢說了。”

最近幾年,吳文俊很少出門。有一次,朋友見到他在社區門口打車。耄耋之年的吳文俊當時一個人坐計程車,要到附近的一家書店去。他很喜歡去那裡看書。

雖然地位崇高,吳文俊並沒有“專車”待遇。

再見,大師!

感謝您的傑出貢獻,

感謝您為年輕人做出了好榜樣,

吳老,一路走好!

編輯 |柳璐

綜合|人民網(ID:people-rmw)、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哪裡會有什麼靈感?”

“數學是笨人學的,我是很笨的,腦筋"不靈"。”他說。

可就是這樣一位自認為“很笨”的人,總能站在數學研究的最前沿。

上世紀70年代,吳文俊第一次接觸到電腦,他敏銳地覺察到電腦的極大發展潛能。受電腦與古代傳統數學的啟發,他拋開已成就卓著的拓撲學研究,毅然開始攀越學術生涯的第二座——高峰數學機械化。

為了解決機器證明幾何定理的問題,他年近花甲從頭學習電腦語言。那時,在中科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的機房裡,經常會出現一位老人的身影,不分晝夜地忘我工作。有很多年,吳老的上機操作時間都是整個研究所的第一名。

正是這種日積月累、刻苦努力的“笨功夫”,經過近十年的努力,他用機器證明幾何定理終於獲得成功。

吳文俊開創的數學機械化在國際上被稱為“吳方法”,這個完全由中國人開創的全新領域,吸引了各國數學家前來學習。此後人工智慧、並聯數控技術、模式識別等很多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背後都有數學機械化的廣泛應用。

面對各種榮譽,吳老卻看得很輕。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後,他說:“我不想當社會活動家,我是數學家、科學家,我只能盡可能避免參加各種社會活動。”

他曾謙遜地說:“不管一個人做什麼工作,都是在整個社會、國家的支持下完成的。有很多人幫助我,我數都數不過來。我們是踩在許多老師、朋友、整個社會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我應當怎麼樣回報老師、朋友和整個社會呢?我想,只有讓人踩在我的肩膀上再上去一截。我就希望我們的數學研究事業能夠一棒一棒地傳下去。”

“做有意思的事”

在吳老心裡,數學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從事的中國古代數學研究,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我非常欣賞"中國式"數學,而不是"外國式"數學。”說起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吳老精神十足:“中國古代數學一點也不枯燥,簡單明瞭,總有一種吸引力,有意思!”

對於做研究,吳老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天下的學問那麼多,大多數馬馬虎虎過得去就行,其餘時間就在一兩件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情上下功夫。”

事實上,從1946年由陳省身先生引薦到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工作,吳文俊就一直沉浸在數學世界裡,做自己“感興趣”、覺得“有意思”的工作。

哪怕歲數大了,心裡從來也沒有放下過數學研究。

“像中國古代數學,我還有些問題沒搞清楚,比如微積分的萌芽問題,有時間的話要去弄清楚。”吳老曾笑著說,“我現在要做的事情還相當多。我的老師在臨死前還在鑽研一個數學問題,我要向老師學習,鞠躬盡瘁,至死方休。”

數學大師中的“老頑童”

記者從吳文俊先生治喪辦公室獲悉,吳先生此次住院是因在家不慎摔倒,腦出血入院治療。4月初入院後,身體一度恢復良好,但進入5月又惡化。4月11日,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去醫院看望他時,病情已經趨於平穩。他的主治醫生笑稱:“爺爺很可愛,也很配合治療。”

學生時代的吳文俊

1978年,吳文俊全家福 (左起:吳月明、吳文俊、吳雲奇、吳天驕、吳星稀、陳丕和)

數學家吳文俊院士在給中科大少年班的同學上課(資料圖片)

江澤民為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吳文俊(左)、袁隆平(右)頒獎。

吳文俊為母校110周年校慶題詞

吳文俊為母校110周年校慶題詞

吳文俊與夫人陳丕和

吳文俊在泰國

晚年的吳文俊一向有“老頑童”之稱。5年前,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對於“具體的知識”,已經知之甚少。如今“主要是在看小說”,“各式各樣的小說、好看的小說”。

2014年吳文俊先生95歲生日

他評價“日本的偵探小說有意思”。在他看來,日本偵探小說反映深刻的社會背景,不像英國的福爾摩斯探案系列那樣,用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來吸引人。

這位數學大師當時還說,在數學上自己“還可以有所作為”——“我想我還可以做一點事情。能夠做到多少就不敢說了。”

最近幾年,吳文俊很少出門。有一次,朋友見到他在社區門口打車。耄耋之年的吳文俊當時一個人坐計程車,要到附近的一家書店去。他很喜歡去那裡看書。

雖然地位崇高,吳文俊並沒有“專車”待遇。

再見,大師!

感謝您的傑出貢獻,

感謝您為年輕人做出了好榜樣,

吳老,一路走好!

編輯 |柳璐

綜合|人民網(ID:people-rmw)、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