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你可能不知道的20年戰網故事

提起“戰網”, 玩暴雪遊戲的玩家一定耳熟能詳。 現在玩家在戰網平臺, 可以購買或者遊玩所有暴雪出品的遊戲。 也許你每天都會打開戰網用戶端然後開始遊戲, 但你可能從來都不知道, 戰網到底是怎麼來的。 那麼, 戰網到底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

為戰而生

時間還要追溯到20多年前。 1995年, 《魔獸爭霸2》發售, 暴雪就意識到遊戲的格局, 已經突破了超級任天堂的小遊戲框子, 進入到大製作的時代了。 但是對於《魔獸爭霸2》來說, 還有一點沒能實現——網路對戰。

雖然遊戲本身支援局域網對戰, 但是當時聊天室已經逐漸隨著互聯網普及而逐漸流行了起來,

玩家對網路對戰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於是暴雪開始想要把聊天室和局域網對戰結合起來, 做成一個對戰平臺, 讓玩家既能和朋友聊天, 也能一起打遊戲。

但在1995年, 網路對戰平臺的想法不僅是前所未有的, 更是難以實現的。

那時候互聯網還很貧瘠, 訪問美國線上還在用小時計費, 微軟也才剛剛發佈第一代IE。 多數人還只是使用局域網和電話線打遊戲, 網際網路對戰平臺在當時可的確是個新奇的點子。

當時有個聊天軟體叫Kali, 它可以讓局域網遊戲通過互聯網傳輸來實現網路對戰, 儘管它支持《魔獸爭霸2》, 但是在那個時候寬頻還遠未普及, Kali的傳輸機制往往會造成延遲, 降低遊戲體驗。 於是暴雪開始著手開發自己的對戰平臺。

開發戰網的過程基本上和開發《暗黑破壞神》是同步的, 戰網最初的版本也於1996年11月30日隨著《暗黑破壞神》的發售正式上線。 它是第一個在遊戲內置的線上遊戲系統, 採用了點對點傳輸。 便捷的免費帳戶創建, 讓戰網迅速在玩家群體中流行開來, 而戰網也成了《暗黑破壞神》及暴雪後續其他作品的一大賣點。 在暴雪戰網大獲成功之後, 效仿之輩層出不窮。

當戰網與《暗黑破壞神》捆綁上線時, 它只有一些非常基礎的功能, 比如線上聊天和查找遊戲房間。 玩家能連接戰網服務, 和其他玩家聊天, 然後加入一個多人遊戲。 除了使用者資料存放在戰網伺服器之外, 其他的遊戲資料都存放在本地。 當玩家加入遊戲, 他會直接加入其他玩家的遊戲中, 並沒有任何資料被送往戰網伺服器。 然而這一特點雖然讓戰網服務方便迅捷,

但是馬上就導致了大規模的作弊行為, 因為玩家可以隨意修改自己本地的遊戲資料。 好在戰網提供了創建私人遊戲的選項, 玩家得以和自己的好友連線從而避免和作弊玩家組隊。

可以說, 當時的戰網, 就相當於一個大型聊天室, 也並沒有帳號限制, 你完全可以用一個用戶名說一句話, 之後馬上下線換另一個用戶名。 由於資金的缺乏和經驗的不足, 當時初生的戰網略顯簡陋, 但是在那個時代仍然是一個創舉。

有了《暗黑破壞神》的經驗之後, 暴雪開始考慮搭建自己的戰網伺服器。 一開始, 戰網軟體很小, 在一個奔騰90處理器上就能運行。 1997年西雅圖的《星際爭霸》全球首發儀式上, Rob Bridenbecker(現任暴雪技術部門副總裁)就用他的筆記型電腦拷貝了一份戰網軟體, 並且用這台筆記本實現了所有實機展示的聯網對戰遊戲,還將數據傳回了戰網伺服器。

戰網的用戶數量隨著1998年《星際爭霸》的發售大幅增加。天梯排名以及遊戲篩檢程式都被加入到了戰網服務中。而在資料片《母巢之戰》之後,戰網服務更是日益壯大,在任何時間都有數萬玩家同時線上。《星際爭霸》戰網在韓國尤為成功,線上用戶甚至是美國的數倍。

與之前玩家可以隨意在本地作弊、或者使用盜版拷貝連線的情況不同,《星際爭霸》採用了CD Key反盜版保護。在《暗黑破壞神》時期,戰網可以允許任何用戶端登陸戰網,但是在《星際爭霸》發售之後,只有持有效的CD Key的玩家,才可以進入戰網進行連線對戰,一個CD Key只允許一名玩家使用。而CD Key也可以被禁言,或禁賽,或者關進小黑屋,甚至永久禁入戰網。《星際爭霸》之後的所有暴雪遊戲,都使用了CD Key作為連接戰網的驗證手段。

2000年,萬眾矚目的《暗黑破壞神2》發售。其獨特之處在於它使用的是用戶端和伺服器共存的模式。線上遊戲不再在玩家的電腦上生成,而是在暴雪的伺服器上生成。這也意味著所有的線上遊戲角色資料都存放在戰網伺服器上。當然,遊戲也允許用戶端在本地存放角色資料,這也就能讓玩家在通過局域網對戰的同時也能使用線上的遊戲角色。

在暗黑2發售之後,戰網的用戶量屢創新高,並且一直持續到了2001年其資料片《毀滅之王》的發售。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忠實的玩家還在戰網上玩《暗黑破壞神2》,可以說正是戰網和連線對戰,極大地延長了遊戲本身的生命力。

隨後於2002年發售的《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以及2003年發售的資料片《魔獸爭霸3:冰封王座》將戰網的使用率推向了一個巔峰。可以說這款遊戲在國內定義了電子競技,更催生了MOBA遊戲的誕生。

隨著《魔獸爭霸3》的發售,自然戰網也加入了一些新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莫過於匹配機制。這個功能讓所有想要聯網對戰的玩家,輕輕一點按鈕,就能匹配到與自己水準相當的玩家(根據天梯排名)。這讓玩家的聯網對戰變得方便快捷,也減少了以前經常出現的連線刷分現象。這個設計也被應用於組隊對戰之中。玩家可以與你的數名好友組隊,並且同樣匹配到另外一個水準相當的隊伍。

除了匹配之外,連線對戰中也添加了自辦賽事的選項,讓玩家可以自主舉辦賽事,決出冠軍。此外還有一些小功能,例如聊天室圖示、好友清單以及戰隊功能,都在這個時期加入了戰網。

《魔獸爭霸3》發售後,戰網用戶數量多,重複的用戶名也暴增。為了有所區別,暴雪不得不在用戶名後面加上數字,作為玩家的戰網帳號,這個措施也沿用至今。遊戲發售一段時間之後,戰網伺服器的用戶數量已幾近滿載,暴雪戰網系統的升級再次提上了議程。

戰網2.0

暴雪的下一款遊戲是2004年的《魔獸世界》。它起初並不支援戰網,其帳號密碼也不與戰網通用。直到2009年暴雪的戰網2.0計畫,將《魔獸世界》整合入戰網用戶端,強制要求玩家綁定一個戰網帳號。戰網讓《魔獸世界》的玩家可以進行跨服組隊、轉陣營以及跨伺服器聊天,實名好友甚至可以跨陣營、跨遊戲聊天。

2009年,暴雪先是在3月20日,預告戰網2.0即將上線,之後又在暴雪嘉年華宣佈,戰網2.0將支持《星際爭霸2》《暗黑破壞神3》以及《魔獸世界》。與此同時,原來的“戰網”更名為“Battle.net Classic”。

與其說是升級,不如說戰網2.0是個更新換代。

新發佈的戰網2.0中包含了3個重要的新特性:第一個,允許玩家用一個帳號玩所有暴雪遊戲,包括之前不在戰網中的《魔獸世界》;第二個,新的匹配系統會根據玩家水準,將玩家劃分為不同的等級,讓玩家更容易匹配到水準相似的玩家,同時也提供了練習模式,在該模式下減慢遊戲速度、重新設計地圖以供玩家練習;最後一個,新的聊天系統,讓玩家可以即時與玩其他戰網遊戲的好友通訊。

而之後在2011年,暴雪又將商城功能加入了戰網,讓玩家可以用現金購買遊戲內的服務或道具。再加上繼承自戰網1.0的新聞界面和遊戲選擇介面,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戰網。

在安全方面,戰網也同樣更新換代,國服玩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密保卡了。不過,外服一開始是沒有密保卡的,直到2008年暴雪才開始使用一種外置安全權杖。玩家可以把它掛在鑰匙鏈上,登錄時輸入上面顯示的口令即可。

2009年戰網2.0發佈之後,隨著智慧手機的流行與普及,暴雪開發了iOS及安卓端的手機安全權杖,讓玩家驗證更加簡便。我想各位一定還記得熔火惡犬寶寶吧,它就是綁定安全令贈送的。雖然國服的密保卡已於2013年之後停止使用,但它也作為一段回憶長久地留在國服玩家的記憶中。作為代替者的手機安全權杖,一直被沿用至今。

第一個原生支持戰網2.0的遊戲,是於2010年發售的《星際爭霸2》。它本身是由本體《自由之翼》、第一個資料片《蟲群之心》以及第二個資料片《虛空之遺》(其中也包括《諾娃隱秘行動》)組成。新戰網的使用者介面包含了即時通訊功能,可以讓玩家在玩星際的同時與玩《魔獸世界》的玩家交流。雖然一開始並沒有設置聊天頻道和聊天室,但是之後暴雪還是以補丁的形式將這個功能添加進了戰網。此外,雖然一開始暴雪承諾了《星際爭霸2》中會加入地圖市場,讓玩家可以自由交易自己製作的地圖,但是最終並沒有實現。

但在2010年7月6日,暴雪突然宣佈將在戰網和官方論壇使用實名制。雖然暴雪的初衷,是讓玩家在和朋友聊天或者遊戲的時候,可以看清對方的名字,但這一舉動在玩家和媒體之間都引起了軒然大波。玩家社區對此表示十分不滿,將之稱為“愚蠢”和“失敗”,並且創造了官方論壇最長的反對貼。當然,作為國內玩家,身份證驗證的防沉迷機制早就隨著《魔獸世界》的普及在戰網中使用了,所以國服反對實名制的呼聲似乎也沒那麼多。最後,在外服玩家的強烈抗議下,暴雪做出了妥協:官方論壇的實名制被取消,但戰網的實名制還是保留了下來。

在這之後,2014年面世的《爐石傳說》和《風暴英雄》、2016年發售的《守望先鋒》,同樣使用了戰網2.0,與此同時,暴雪在之前的經驗基礎上改進了匹配系統。玩家會發現,《守望先鋒》中匹配速度變得更快,也加入了突擊模式,隊伍構成不平衡的時候也會提示,此外還能即時觀看自己的資料。當然,你也可以在用iPad玩《爐石傳說》的時候,同你在電腦上打副本的《魔獸世界》玩家朋友聊天,這都是藉由新戰網的功能而實現的。

和“戰網”這個名字說再見

如今戰網的用戶數量,已經從1997年的兩百萬增長到了如今的接近三千萬。暴雪覺得再用戰網這個名稱未免有些混淆,於是在2016年9月21日,決定將“戰網”更名為“暴雪XX”,作為暴雪旗下服務的統一標識。

可是在大半年過後,戰網這一名字依然毫無變化。你可能還是每天打開那個藍色的用戶端,並不受任何影響。但也許某一天,在某次更新以後,這個名字將悄悄消失,永遠離開你。到時希望你仍然能夠注意到這個變化,能夠記得戰網的故事。

注:本文參考了PC Gamer《The Story of Battle.net》一文及戰網相關維琪百科。

為戰而生戰網2.0和“戰網”這個名字... 並且用這台筆記本實現了所有實機展示的聯網對戰遊戲,還將數據傳回了戰網伺服器。

戰網的用戶數量隨著1998年《星際爭霸》的發售大幅增加。天梯排名以及遊戲篩檢程式都被加入到了戰網服務中。而在資料片《母巢之戰》之後,戰網服務更是日益壯大,在任何時間都有數萬玩家同時線上。《星際爭霸》戰網在韓國尤為成功,線上用戶甚至是美國的數倍。

與之前玩家可以隨意在本地作弊、或者使用盜版拷貝連線的情況不同,《星際爭霸》採用了CD Key反盜版保護。在《暗黑破壞神》時期,戰網可以允許任何用戶端登陸戰網,但是在《星際爭霸》發售之後,只有持有效的CD Key的玩家,才可以進入戰網進行連線對戰,一個CD Key只允許一名玩家使用。而CD Key也可以被禁言,或禁賽,或者關進小黑屋,甚至永久禁入戰網。《星際爭霸》之後的所有暴雪遊戲,都使用了CD Key作為連接戰網的驗證手段。

2000年,萬眾矚目的《暗黑破壞神2》發售。其獨特之處在於它使用的是用戶端和伺服器共存的模式。線上遊戲不再在玩家的電腦上生成,而是在暴雪的伺服器上生成。這也意味著所有的線上遊戲角色資料都存放在戰網伺服器上。當然,遊戲也允許用戶端在本地存放角色資料,這也就能讓玩家在通過局域網對戰的同時也能使用線上的遊戲角色。

在暗黑2發售之後,戰網的用戶量屢創新高,並且一直持續到了2001年其資料片《毀滅之王》的發售。時至今日,仍然有不少忠實的玩家還在戰網上玩《暗黑破壞神2》,可以說正是戰網和連線對戰,極大地延長了遊戲本身的生命力。

隨後於2002年發售的《魔獸爭霸3:混亂之治》以及2003年發售的資料片《魔獸爭霸3:冰封王座》將戰網的使用率推向了一個巔峰。可以說這款遊戲在國內定義了電子競技,更催生了MOBA遊戲的誕生。

隨著《魔獸爭霸3》的發售,自然戰網也加入了一些新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莫過於匹配機制。這個功能讓所有想要聯網對戰的玩家,輕輕一點按鈕,就能匹配到與自己水準相當的玩家(根據天梯排名)。這讓玩家的聯網對戰變得方便快捷,也減少了以前經常出現的連線刷分現象。這個設計也被應用於組隊對戰之中。玩家可以與你的數名好友組隊,並且同樣匹配到另外一個水準相當的隊伍。

除了匹配之外,連線對戰中也添加了自辦賽事的選項,讓玩家可以自主舉辦賽事,決出冠軍。此外還有一些小功能,例如聊天室圖示、好友清單以及戰隊功能,都在這個時期加入了戰網。

《魔獸爭霸3》發售後,戰網用戶數量多,重複的用戶名也暴增。為了有所區別,暴雪不得不在用戶名後面加上數字,作為玩家的戰網帳號,這個措施也沿用至今。遊戲發售一段時間之後,戰網伺服器的用戶數量已幾近滿載,暴雪戰網系統的升級再次提上了議程。

戰網2.0

暴雪的下一款遊戲是2004年的《魔獸世界》。它起初並不支援戰網,其帳號密碼也不與戰網通用。直到2009年暴雪的戰網2.0計畫,將《魔獸世界》整合入戰網用戶端,強制要求玩家綁定一個戰網帳號。戰網讓《魔獸世界》的玩家可以進行跨服組隊、轉陣營以及跨伺服器聊天,實名好友甚至可以跨陣營、跨遊戲聊天。

2009年,暴雪先是在3月20日,預告戰網2.0即將上線,之後又在暴雪嘉年華宣佈,戰網2.0將支持《星際爭霸2》《暗黑破壞神3》以及《魔獸世界》。與此同時,原來的“戰網”更名為“Battle.net Classic”。

與其說是升級,不如說戰網2.0是個更新換代。

新發佈的戰網2.0中包含了3個重要的新特性:第一個,允許玩家用一個帳號玩所有暴雪遊戲,包括之前不在戰網中的《魔獸世界》;第二個,新的匹配系統會根據玩家水準,將玩家劃分為不同的等級,讓玩家更容易匹配到水準相似的玩家,同時也提供了練習模式,在該模式下減慢遊戲速度、重新設計地圖以供玩家練習;最後一個,新的聊天系統,讓玩家可以即時與玩其他戰網遊戲的好友通訊。

而之後在2011年,暴雪又將商城功能加入了戰網,讓玩家可以用現金購買遊戲內的服務或道具。再加上繼承自戰網1.0的新聞界面和遊戲選擇介面,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戰網。

在安全方面,戰網也同樣更新換代,國服玩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密保卡了。不過,外服一開始是沒有密保卡的,直到2008年暴雪才開始使用一種外置安全權杖。玩家可以把它掛在鑰匙鏈上,登錄時輸入上面顯示的口令即可。

2009年戰網2.0發佈之後,隨著智慧手機的流行與普及,暴雪開發了iOS及安卓端的手機安全權杖,讓玩家驗證更加簡便。我想各位一定還記得熔火惡犬寶寶吧,它就是綁定安全令贈送的。雖然國服的密保卡已於2013年之後停止使用,但它也作為一段回憶長久地留在國服玩家的記憶中。作為代替者的手機安全權杖,一直被沿用至今。

第一個原生支持戰網2.0的遊戲,是於2010年發售的《星際爭霸2》。它本身是由本體《自由之翼》、第一個資料片《蟲群之心》以及第二個資料片《虛空之遺》(其中也包括《諾娃隱秘行動》)組成。新戰網的使用者介面包含了即時通訊功能,可以讓玩家在玩星際的同時與玩《魔獸世界》的玩家交流。雖然一開始並沒有設置聊天頻道和聊天室,但是之後暴雪還是以補丁的形式將這個功能添加進了戰網。此外,雖然一開始暴雪承諾了《星際爭霸2》中會加入地圖市場,讓玩家可以自由交易自己製作的地圖,但是最終並沒有實現。

但在2010年7月6日,暴雪突然宣佈將在戰網和官方論壇使用實名制。雖然暴雪的初衷,是讓玩家在和朋友聊天或者遊戲的時候,可以看清對方的名字,但這一舉動在玩家和媒體之間都引起了軒然大波。玩家社區對此表示十分不滿,將之稱為“愚蠢”和“失敗”,並且創造了官方論壇最長的反對貼。當然,作為國內玩家,身份證驗證的防沉迷機制早就隨著《魔獸世界》的普及在戰網中使用了,所以國服反對實名制的呼聲似乎也沒那麼多。最後,在外服玩家的強烈抗議下,暴雪做出了妥協:官方論壇的實名制被取消,但戰網的實名制還是保留了下來。

在這之後,2014年面世的《爐石傳說》和《風暴英雄》、2016年發售的《守望先鋒》,同樣使用了戰網2.0,與此同時,暴雪在之前的經驗基礎上改進了匹配系統。玩家會發現,《守望先鋒》中匹配速度變得更快,也加入了突擊模式,隊伍構成不平衡的時候也會提示,此外還能即時觀看自己的資料。當然,你也可以在用iPad玩《爐石傳說》的時候,同你在電腦上打副本的《魔獸世界》玩家朋友聊天,這都是藉由新戰網的功能而實現的。

和“戰網”這個名字說再見

如今戰網的用戶數量,已經從1997年的兩百萬增長到了如今的接近三千萬。暴雪覺得再用戰網這個名稱未免有些混淆,於是在2016年9月21日,決定將“戰網”更名為“暴雪XX”,作為暴雪旗下服務的統一標識。

可是在大半年過後,戰網這一名字依然毫無變化。你可能還是每天打開那個藍色的用戶端,並不受任何影響。但也許某一天,在某次更新以後,這個名字將悄悄消失,永遠離開你。到時希望你仍然能夠注意到這個變化,能夠記得戰網的故事。

注:本文參考了PC Gamer《The Story of Battle.net》一文及戰網相關維琪百科。

為戰而生戰網2.0和“戰網”這個名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