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XSUMMIT|1+2訪談:未來科技與智慧出行

為進一步推動中國乃至全球科技創新, 鼓勵並扶持創新發明者, 保障廣大創新成果得到轉化及應用, 2017年3月17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辦XSUMMIT未來科技峰會(簡稱:XSUMMIT峰會)。 第六屆全球遊戲大會暨XSUMMIT峰會的主題:“連接未來”, 是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方面的年度國際“雙創”盛典。 本屆XSUMMIT峰會議題圍繞人工智慧等前沿科技熱點展開, 邀請到多位極具聲望與影響力的科技界大牛到場分享, 共同展望未來。

騰訊科技中心總監龍兵華, 馭勢科技CEO吳甘沙與奇點汽車CEO沈海寅以“未來科技與智慧出行”為主題展開精彩1+2訪談, 以下為訪談實錄:

龍兵華:我剛才聽了兩位的演講, 我覺得確實都很美好, 吳總講無人駕駛之後整個社會體系、運轉結構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問吳總兩個問題:第一, 這個變化聽起來很美妙, 但是實現起來也是障礙重重。 因為你可能要改變, 包括道路可能都會要變窄,

這些變化是特別大的。 所以, 你覺得現在最大的障礙和挑戰需要多長時間人類才能走到那麼美好的一步?

吳甘沙:其實這裡面兩個問題, 說到障礙, 主要是三個方面。 第一方面, 技術的成熟度。 今天大量採用深度學習這樣深度技術使得我們生活變得更美好, 但是深度學習技術這樣一個黑盒子也導致它不能進一步的商業化。 未來感測器等等各方面, 人工智慧技術各方面融合在一起才能實現非常安全可靠的智慧駕駛, 所以技術是一個障礙。

第二個障礙, 從市場的角度, 市場這塊最重要的還是成本。 現在像高端的感測器, 很顯然沒有辦法大規模的商業化。 未來如何能夠提供一種老百姓可接受的,

用得起的無人駕駛的解決方案, 無人駕駛的出行服務, 這個可能是非常重要。

第三塊還是法律法規。 包括我們的一些道德, 包括跟老百姓相關的一些問題。 比如說法律法規, 我們國家必須得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允許符合測試標準的這些智慧駕駛車上路, 免得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 在道德, 在倫理方面其實有很多問題, 尤其是在出現選擇的時候。 人在出現緊急狀況的時候可能在慌亂當中憑直覺選擇, 機器應該怎麼去選擇?涉及到人命、財產損失的時候, 人還沒有想明白這個事情。 還有會導致司機的失業, 這時候其實跟人工智慧很多其他的技術一樣, 怎麼從全社會的角度去考慮這個技術對於我們社會帶來的影響。

那麼, 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時間, 就是在限定場景當中, 低速的無人駕駛應該是一到兩年就會上演。 高速場景的輔助駕駛我相信三五年在我們高速公路上是蔚然成風。 如果所有的車都打開這個自動駕駛, 我們相信高速公路的通行效果會極大提升, 事故會極大地減少。 公路的無人駕駛的出行, 我相信在三五年之內也能夠實現, 未來大家可能從地鐵出來, 除了今天的黑車、摩的、自行車之外, 還可以有無人駕駛的一個小空間把你載到你的社區去。 城市區域的無人駕駛計程車我相信還是需要十年, 可能十年這個時間已經存在大量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和無人駕駛計程車共存了, 當然會單辟出來無人駕駛的車道。

五至十年的時間, 我相信城市裡面絕大多數的車輛會變成無人駕駛的車, 當然這種無人駕駛車主要承擔城市區域裡面A點到B點的出行, 並不是一個全天候, 全區域的汽車。 全天候全區域的汽車要實現無人駕駛需要更長的時間。

龍兵華:我覺得還有一個障礙可能是心理障礙——用戶的心理障礙。 雖然現在有的車有自動巡航, 在高速上我覺得我開的時候比我自己開還緊張。

吳甘沙:其實心理障礙常常出現在剛開始。 就是一開始可能還是很緊張, 對於這樣一套系統還是缺乏必要的信任。 但是, 現在我們擔心的還不是這個, 我們現在擔心的是現在這個技術還並不是百分之百成熟的時候, 你產生了一種對它不切實際的信任。 其實特斯拉的很多起車禍都是出現這種情況。一開始大家都緊張,用著用著都覺得它很安全,大家就注意力就不放在路上了,開始做其他的一些事情。這時候一旦這個系統出現問題,可能就導致車來車往。

龍兵華:因為我聽到一個說法,包括剛剛您演示的,我們在高速上的無人駕駛已經能做到比較好的,無論並道超車這些事情。但是一進輔路可能夠蒙了。

吳甘沙:對,特斯拉叫增強型自動輔助駕駛,還是只能在高速,或者相對比較簡單的直道上走,碰到路口、閘道、收費站還是處理不了,所以這時候需要人把控制權接過來。

龍兵華:未來這個問題會被解決嗎?

吳甘沙:我相信三五年之內肯定會解決,就是L3,連今天的特斯拉端到端的場景都可以解決。高精地圖的覆蓋率也是非常重要,我們現在基本上認為L3以上還是需要高精地圖的支援。

龍兵華:沈總,你剛才給我們描述的跟吳總的方向還是有很大差別,你可能更把智慧汽車看成一個消費品的概念。剛剛講的包括我也覺得變成一個汽車展,你想強調智慧汽車,可能有各種比如咖啡廳的體驗,更好的娛樂化體驗。是不是真的像我們過去幾年所追捧的智慧家居一樣變成一個可有可無,不是那麼核心的一個需求。可能汽車本身出行還是最核心的需求,新增的這些需求會不會引發人們對於車的這種激情。

沈海寅: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其實我原來也做過智慧硬體,所以我們經常講智慧。我剛剛因為時間關係沒有深度地展開去說。我們覺得一輛車首先是一個好的交通工具,你怎麼通過智慧能夠讓這個交通工具變得更好。什麼叫好?包括性能,包括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一個好的加速性能,好的爬坡性,還有更安全,讓你的車本身變得更安全。我覺得我們智慧給這個車帶來變化,首先在這兩點需要做到更好。包括有大資料以後,有了智慧以後,可以在車的本身參數上,可以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不同天氣進行這種更好的車的調控。像我剛剛講的,比如像大雨的例子,我們知道在北京一下大雨是會淹死人的,我們現在導航其實根本沒有即時的雨量資訊,如果我們已經有車測出來在國家會議中心附近有暴雨,其他車完全可以繞開這個區域。所以,導航的時候其實就可以把即時的資料引入進來,我們給人一個智慧的體驗,就是不需要用耳朵聽電臺說這個地方有暴雨,而是可以把這個資料直接可以給我們導航,可以打通,可以有一個更加智慧化的體驗,我想這個用戶應該是非常歡迎的。

另外,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點,我們先不談自動駕駛,因為自動駕駛很多感測器其實已經可以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安全。我們過去講車的安全,車發生碰撞以後,車的鋼板夠不夠厚,安全帶夠不夠結實,氣囊夠不夠多,都是發生事故以後的事了。但是隨著智慧駕駛的出現,目標是讓你少發生車禍和事故。像很多新手司機,很容易把油門當刹車來用,這種事情其實完全可以通過緊急刹車避免。所以,這種是滲透在車的方方面面。但是,我講的另外一點,就是車的人性化這個部分其實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一件事。

龍兵華:剛才其實都談到了,演講中提到可能它是一個移動的空間,或者移動的商業地產這麼一個概念。下面一個話題是它的空間還是非常有限的,可能會節省人們的時間,解放人的雙手,但是空間永遠是這麼大。我覺得VR目前給我的啟發可能就是戴上一個重重的殼,限制你的空間。手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爆發力?時間和空間都得到了解放。所以,從這個角度,是不是智慧汽車即便是在未來,無人駕駛真正解放的還是時間,空間可利用的價值有那麼大嗎?

沈海寅:我覺得首先無人駕駛實現以後,它首先可以給我們帶來時間上的充分。因為從A點到B點可能短期內還很難去避免,不能說未來每個人都在家辦公,或者全部宅在家裡面,所有東西都送貨上門,我覺得不大可能。因為人還是有跟人見面的需求,所以這種需求還是會存在的。在路上,完全可以通過在移動空間當中做更多的事情,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其實隨著無人駕駛出現以後,車的形態可以發生更多變化。比如說我今天是一個人出行,可能叫一個小的車過來,在上面看看電影,打發一下時間就OK了。也有可能我們5、6個人一塊出行,這時候就可以叫一輛大的車,可以在上面開會,在上面打麻將都可以。

吳甘沙:未來車的形態多種多樣。另外,空間有多種概念,一種是Space,你所處的這麼一個空間,而這個Space可以考慮它的物理空間,也可以考慮它能夠感知到的虛擬空間。比如,戴上VR的眼鏡在小車裡可以感受到非常廣闊的空間。另外一個空間是距離的概念,當你坐在裡面,從A點到B點這個距離不知不覺地都完成了,這其實也是一種對空間的改變。所以,我覺得它不僅僅改變了世界,對空間還是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本質的改變。

龍兵華:下面一個問題繼續問沈總,現在各大汽車廠商也開始進入智慧,或者無人駕駛的開發。我們這些創業者和傳統的汽車廠商,您覺得可能會替代他們嗎?或者未來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關係?

沈海寅:不一定是替代關係,其實在每個行業,產業發生一個關鍵轉折的時候,其實都會有一部分原來的企業還能夠存活下來,而且發展的還不錯,比如像智慧手機。原來講中華酷聯,雖然中華酷聯在智能手機時代就已經發生了冰火兩重天了,像華為如日當空,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可能是增長乏力。所以,在傳統的汽車企業裡面,我覺得應該也會有很多企業會抓住這波浪潮,同時不斷去轉型,從而發展地更好。我認為這個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也會有淘汰。所以也會有新的玩家進入這個平臺上來,像智慧手機,像小米在過去完全是沒有的,但是現在橫空出世的。所以,這些玩家有了一個新的平臺和新的機會以後,會抓住這個機會,然後使得把這個機會充分地變為一個新的增長動力。我認為行業也是一樣的。

龍兵華:吳總您有什麼觀點?

吳甘沙:我們給自己的定位也是一個“溫和的變革者,務實的夢想家”,我們不要想著去顛覆。比如創業公司,你不要想著你的產品比現在有多好,要想你的產品有多不同,你的技術有多不同。different是你應該想的,而不是better。大家知道凱文凱利特別推崇的一個理論叫做“邊緣創新”,就是在主流市場邊緣找到一個小的細分的市場,這個市場規模比較下,利潤比較薄,風險比較大,因此主流玩家不會玩,這意味著給你一塊很好的生根發芽做大的市場,一旦滿足主流市場用戶最低的滿意度,你就打開了一條通往主流市場的路。所以,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先不要想我們一定要在銷售量達到上千萬台的這種情況,顛覆比較大,你要找到不同。

第二個不同,對小公司來說,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融入生態。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傲慢,但是大公司跟小公司很容易合作,小公司只要提供給大公司需要的價值,小公司很容易在這個生態當中活下來,我覺得這是不同的第二個概念。

第三個不同的概念是做事方式不同,你應該變得更快、更敏捷,使得試錯成本更低。大公司要去探索一個未知海域,萬噸巨輪去開,肯定容易翻船。小公司說,我做你的衝鋒舟,到這個地方看看,試錯成本又低。另外,小公司始終存在在生存危機當中,他也可以利用這樣的事情做出一些東西來。所以,對於汽車產業,這麼一個傳統比較保守的只有大玩家玩的產業,事實上是有小公司創新的空間的。

龍兵華: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這個領域可以用風險投資的方式一步一步地融錢,然後不斷的壯大。但是,事實上我們看到,隨著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一個新產業的誕生,往往變成一個資本密集型的資本軍備競賽,像造汽車又涉及到更多的錢,一旦涉及到硬體、產業,人工智慧的人才都很貴。所以,可能這個市場最終還是由資本來決勝,而不是由技術和產品的決勝市場。我們之前看到滴滴和快的的合併,現在共用單車兩家打的你死我活的狀態,你們倆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沈海寅:我覺得資本是很重要的,但是我還是作為一個互聯網人的觀點,就是產品真的是決勝的必要條件。你產品做不好,你有資本往上堆,換來地最後是更加慘烈的失敗。只有產品做得好了,能夠把最早的一個“1”豎起來,資本才會成為後面的“0”。其實資本密集型不光是在汽車行業,在遊戲行業也是一樣。大家可以想想一個行業的獲得成本是多少?比如一個平均的現在移動的APP單個獲客成本大概在50到100塊錢,這可能還是一兩年前的資料,最近更貴了。在中國做一款APP,大家想一想,你沒有一千萬用戶作為一個基數,就別在這個市場上玩了。做一輛車,不自己建工廠,一輛車研發成本大概六七億人民幣左右,基本上跟APP的推廣成本差不多。

所以,大家首先脫離開思維定勢,也許APP研發成本很低,但是推廣成本太貴了。汽車可能只需要獲得一萬個用戶就可以了,一萬個用戶的獲得成本其實跟APP的獲得成本相差並不是那麼大,所以推廣成本並沒有那麼高。這樣兩個加起來總和,你會發現做一款APP的錢給我做汽車,說不定還更好一些。而且一個APP失敗可能最後留下地就是一堆桌子和椅子。但是作為汽車來講,至少很多的技術、專利都是可以積累下來的,這些專利和技術其實都有它資產價值。所以,這還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吳甘沙:從0到1應該是人才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這時候其實不要太多的錢,雖然人才確實很貴,但是不是那種天文數字的那種錢。從1到N,我相信資本可能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想對於任何的創業公司來說,首先要解決0到1的問題。然後,在1到N的跨越當中能夠更好的去玩好資本的這個盤。

龍兵華:時間關係,感謝吳總和沈總。

關於GMGC:

GMGC成立於2012年9月,是全球協力廠商移動遊戲行業組織,目前在全球擁有30多個國家或地區近300名會員企業,成員中包含開發商、發行商、服務商、投資商等。GMGC秉持“共建共用,合作共贏”的理念,為產業上下游企業搭建合作、交流、學習的平臺,促進產業共同發展。由GMGC主辦的全球遊戲大會(GMGC北京)、全球遊戲開發者大會暨天府獎盛典(GMGC成都)、亞洲移動遊戲大會(GMGC馬尼拉)、中國(昆山)數字娛樂節(GMGC昆山)每年分別在北京、成都、上海、深圳、昆山乃至亞洲各大城市舉辦,上述活動已經發展成為業界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行業盛會,產業風向標。同時,GMGC還提供全方位的專屬會員的服務專案,如創新沙龍、全球商務考察、CEO晚餐會、GMGC之夜等商務社交活動,幫助中外會員企業拓展業務及建立更多的夥伴關係並促進發展。

其實特斯拉的很多起車禍都是出現這種情況。一開始大家都緊張,用著用著都覺得它很安全,大家就注意力就不放在路上了,開始做其他的一些事情。這時候一旦這個系統出現問題,可能就導致車來車往。

龍兵華:因為我聽到一個說法,包括剛剛您演示的,我們在高速上的無人駕駛已經能做到比較好的,無論並道超車這些事情。但是一進輔路可能夠蒙了。

吳甘沙:對,特斯拉叫增強型自動輔助駕駛,還是只能在高速,或者相對比較簡單的直道上走,碰到路口、閘道、收費站還是處理不了,所以這時候需要人把控制權接過來。

龍兵華:未來這個問題會被解決嗎?

吳甘沙:我相信三五年之內肯定會解決,就是L3,連今天的特斯拉端到端的場景都可以解決。高精地圖的覆蓋率也是非常重要,我們現在基本上認為L3以上還是需要高精地圖的支援。

龍兵華:沈總,你剛才給我們描述的跟吳總的方向還是有很大差別,你可能更把智慧汽車看成一個消費品的概念。剛剛講的包括我也覺得變成一個汽車展,你想強調智慧汽車,可能有各種比如咖啡廳的體驗,更好的娛樂化體驗。是不是真的像我們過去幾年所追捧的智慧家居一樣變成一個可有可無,不是那麼核心的一個需求。可能汽車本身出行還是最核心的需求,新增的這些需求會不會引發人們對於車的這種激情。

沈海寅: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其實我原來也做過智慧硬體,所以我們經常講智慧。我剛剛因為時間關係沒有深度地展開去說。我們覺得一輛車首先是一個好的交通工具,你怎麼通過智慧能夠讓這個交通工具變得更好。什麼叫好?包括性能,包括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一個好的加速性能,好的爬坡性,還有更安全,讓你的車本身變得更安全。我覺得我們智慧給這個車帶來變化,首先在這兩點需要做到更好。包括有大資料以後,有了智慧以後,可以在車的本身參數上,可以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城市,不同天氣進行這種更好的車的調控。像我剛剛講的,比如像大雨的例子,我們知道在北京一下大雨是會淹死人的,我們現在導航其實根本沒有即時的雨量資訊,如果我們已經有車測出來在國家會議中心附近有暴雨,其他車完全可以繞開這個區域。所以,導航的時候其實就可以把即時的資料引入進來,我們給人一個智慧的體驗,就是不需要用耳朵聽電臺說這個地方有暴雨,而是可以把這個資料直接可以給我們導航,可以打通,可以有一個更加智慧化的體驗,我想這個用戶應該是非常歡迎的。

另外,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點,我們先不談自動駕駛,因為自動駕駛很多感測器其實已經可以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安全。我們過去講車的安全,車發生碰撞以後,車的鋼板夠不夠厚,安全帶夠不夠結實,氣囊夠不夠多,都是發生事故以後的事了。但是隨著智慧駕駛的出現,目標是讓你少發生車禍和事故。像很多新手司機,很容易把油門當刹車來用,這種事情其實完全可以通過緊急刹車避免。所以,這種是滲透在車的方方面面。但是,我講的另外一點,就是車的人性化這個部分其實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一件事。

龍兵華:剛才其實都談到了,演講中提到可能它是一個移動的空間,或者移動的商業地產這麼一個概念。下面一個話題是它的空間還是非常有限的,可能會節省人們的時間,解放人的雙手,但是空間永遠是這麼大。我覺得VR目前給我的啟發可能就是戴上一個重重的殼,限制你的空間。手機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爆發力?時間和空間都得到了解放。所以,從這個角度,是不是智慧汽車即便是在未來,無人駕駛真正解放的還是時間,空間可利用的價值有那麼大嗎?

沈海寅:我覺得首先無人駕駛實現以後,它首先可以給我們帶來時間上的充分。因為從A點到B點可能短期內還很難去避免,不能說未來每個人都在家辦公,或者全部宅在家裡面,所有東西都送貨上門,我覺得不大可能。因為人還是有跟人見面的需求,所以這種需求還是會存在的。在路上,完全可以通過在移動空間當中做更多的事情,這是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其實隨著無人駕駛出現以後,車的形態可以發生更多變化。比如說我今天是一個人出行,可能叫一個小的車過來,在上面看看電影,打發一下時間就OK了。也有可能我們5、6個人一塊出行,這時候就可以叫一輛大的車,可以在上面開會,在上面打麻將都可以。

吳甘沙:未來車的形態多種多樣。另外,空間有多種概念,一種是Space,你所處的這麼一個空間,而這個Space可以考慮它的物理空間,也可以考慮它能夠感知到的虛擬空間。比如,戴上VR的眼鏡在小車裡可以感受到非常廣闊的空間。另外一個空間是距離的概念,當你坐在裡面,從A點到B點這個距離不知不覺地都完成了,這其實也是一種對空間的改變。所以,我覺得它不僅僅改變了世界,對空間還是有一個非常深刻的、本質的改變。

龍兵華:下面一個問題繼續問沈總,現在各大汽車廠商也開始進入智慧,或者無人駕駛的開發。我們這些創業者和傳統的汽車廠商,您覺得可能會替代他們嗎?或者未來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關係?

沈海寅:不一定是替代關係,其實在每個行業,產業發生一個關鍵轉折的時候,其實都會有一部分原來的企業還能夠存活下來,而且發展的還不錯,比如像智慧手機。原來講中華酷聯,雖然中華酷聯在智能手機時代就已經發生了冰火兩重天了,像華為如日當空,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可能是增長乏力。所以,在傳統的汽車企業裡面,我覺得應該也會有很多企業會抓住這波浪潮,同時不斷去轉型,從而發展地更好。我認為這個肯定是存在的。但是也會有淘汰。所以也會有新的玩家進入這個平臺上來,像智慧手機,像小米在過去完全是沒有的,但是現在橫空出世的。所以,這些玩家有了一個新的平臺和新的機會以後,會抓住這個機會,然後使得把這個機會充分地變為一個新的增長動力。我認為行業也是一樣的。

龍兵華:吳總您有什麼觀點?

吳甘沙:我們給自己的定位也是一個“溫和的變革者,務實的夢想家”,我們不要想著去顛覆。比如創業公司,你不要想著你的產品比現在有多好,要想你的產品有多不同,你的技術有多不同。different是你應該想的,而不是better。大家知道凱文凱利特別推崇的一個理論叫做“邊緣創新”,就是在主流市場邊緣找到一個小的細分的市場,這個市場規模比較下,利潤比較薄,風險比較大,因此主流玩家不會玩,這意味著給你一塊很好的生根發芽做大的市場,一旦滿足主流市場用戶最低的滿意度,你就打開了一條通往主流市場的路。所以,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先不要想我們一定要在銷售量達到上千萬台的這種情況,顛覆比較大,你要找到不同。

第二個不同,對小公司來說,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融入生態。因為大家都有自己的傲慢,但是大公司跟小公司很容易合作,小公司只要提供給大公司需要的價值,小公司很容易在這個生態當中活下來,我覺得這是不同的第二個概念。

第三個不同的概念是做事方式不同,你應該變得更快、更敏捷,使得試錯成本更低。大公司要去探索一個未知海域,萬噸巨輪去開,肯定容易翻船。小公司說,我做你的衝鋒舟,到這個地方看看,試錯成本又低。另外,小公司始終存在在生存危機當中,他也可以利用這樣的事情做出一些東西來。所以,對於汽車產業,這麼一個傳統比較保守的只有大玩家玩的產業,事實上是有小公司創新的空間的。

龍兵華: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這個領域可以用風險投資的方式一步一步地融錢,然後不斷的壯大。但是,事實上我們看到,隨著中國科技產業的發展,一個新產業的誕生,往往變成一個資本密集型的資本軍備競賽,像造汽車又涉及到更多的錢,一旦涉及到硬體、產業,人工智慧的人才都很貴。所以,可能這個市場最終還是由資本來決勝,而不是由技術和產品的決勝市場。我們之前看到滴滴和快的的合併,現在共用單車兩家打的你死我活的狀態,你們倆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沈海寅:我覺得資本是很重要的,但是我還是作為一個互聯網人的觀點,就是產品真的是決勝的必要條件。你產品做不好,你有資本往上堆,換來地最後是更加慘烈的失敗。只有產品做得好了,能夠把最早的一個“1”豎起來,資本才會成為後面的“0”。其實資本密集型不光是在汽車行業,在遊戲行業也是一樣。大家可以想想一個行業的獲得成本是多少?比如一個平均的現在移動的APP單個獲客成本大概在50到100塊錢,這可能還是一兩年前的資料,最近更貴了。在中國做一款APP,大家想一想,你沒有一千萬用戶作為一個基數,就別在這個市場上玩了。做一輛車,不自己建工廠,一輛車研發成本大概六七億人民幣左右,基本上跟APP的推廣成本差不多。

所以,大家首先脫離開思維定勢,也許APP研發成本很低,但是推廣成本太貴了。汽車可能只需要獲得一萬個用戶就可以了,一萬個用戶的獲得成本其實跟APP的獲得成本相差並不是那麼大,所以推廣成本並沒有那麼高。這樣兩個加起來總和,你會發現做一款APP的錢給我做汽車,說不定還更好一些。而且一個APP失敗可能最後留下地就是一堆桌子和椅子。但是作為汽車來講,至少很多的技術、專利都是可以積累下來的,這些專利和技術其實都有它資產價值。所以,這還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吳甘沙:從0到1應該是人才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這時候其實不要太多的錢,雖然人才確實很貴,但是不是那種天文數字的那種錢。從1到N,我相信資本可能會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想對於任何的創業公司來說,首先要解決0到1的問題。然後,在1到N的跨越當中能夠更好的去玩好資本的這個盤。

龍兵華:時間關係,感謝吳總和沈總。

關於GMGC:

GMGC成立於2012年9月,是全球協力廠商移動遊戲行業組織,目前在全球擁有30多個國家或地區近300名會員企業,成員中包含開發商、發行商、服務商、投資商等。GMGC秉持“共建共用,合作共贏”的理念,為產業上下游企業搭建合作、交流、學習的平臺,促進產業共同發展。由GMGC主辦的全球遊戲大會(GMGC北京)、全球遊戲開發者大會暨天府獎盛典(GMGC成都)、亞洲移動遊戲大會(GMGC馬尼拉)、中國(昆山)數字娛樂節(GMGC昆山)每年分別在北京、成都、上海、深圳、昆山乃至亞洲各大城市舉辦,上述活動已經發展成為業界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行業盛會,產業風向標。同時,GMGC還提供全方位的專屬會員的服務專案,如創新沙龍、全球商務考察、CEO晚餐會、GMGC之夜等商務社交活動,幫助中外會員企業拓展業務及建立更多的夥伴關係並促進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