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向戰鬥在醫療最前線上的白衣戰士致敬

國際護士節的來歷

每年的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 設立這一節日是為了紀念近代護理的創始人----英國護士“提燈女神”佛羅倫斯·南丁格爾。

南丁格爾生於1820年, 原本是義大利人, 後來移居英國。 從小勤奮好學, 就讀于法國巴黎大學, 她不顧父母的反對, 沒有發展她的文學和音樂的才能, 而是選擇做一名護士。

她從小愛護生命, 她的崇高理想是為人類做有益的事情, 做一名好護士, 是她生平的唯一夙願。 她考察過歐洲各國醫院, 在她33歲那年受聘于倫敦患病婦女護理會。 轉年就趕上克裡米亞戰爭。 就因為戰地醫院管理不善, 忽視護理傷患, 英國士兵傷亡多死亡率高達50%。 南丁格爾主動申請, 帶領38名護士去戰地擔任護理工作。 南丁格爾克服種種困難, 使得戰地醫院大大改觀, 傷亡率下降到只有2.2%。 南丁格爾慈祥可親, 熱愛傷患, 工作認真負責, 受到士兵們的無比崇敬。

後來, 她擔任陸軍醫院婦女護理部總監, 戰後回國, 被尊為民族英雄。 她創辦陸軍軍醫學校, 她用英國政府獎勵給她的4400英鎊創建世界上第一所正規的護士學校----佛羅倫斯·南丁格爾護士學校。 她對醫院管理、部隊衛生保健、護士教育培訓等各方面都做出的卓越貢獻, 被後世尊為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

1912年國際護士理事會倡議, 以南丁格爾生日的5月12日作為國際護士節, 藉以紀念這位護理學先驅、人類護理事業創始人, 讓南丁格爾的精神鼓勵著護士們把真誠愛心奉獻給每一位患者。

南丁格爾獎是護士的最高獎

南丁格爾獎是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為表彰在護理事業中做出卓越貢獻人員的最高榮譽獎。 1907年國際紅十字組織在第八屆國際委員會上設立南丁格爾獎,

1912年在華盛頓舉行的第9屆國際紅十字大會上首次頒發。 該獎項每兩年頒發一次, 每次最多獎勵50名。 我國自1983年至2015年已有74人獲此殊榮。

想到護士們工作環境複雜, 不止在有生命危險的戰場上, 還要與各種流行疾病病人接觸, 像SARS病毒、埃博拉疫情、愛滋病、麻風病等等, 她們都需要不顧個人安危, 與醫生一起在充分做好防護的條件下, 每天面臨被傳染的危險中工作, 她們獲得獎勵完全是應該的。

護士與醫生是不同專業相互配合關係

醫院裡一般情況護士人數是醫生的5倍。 有些人以為護士在醫院只是配角, 醫生才是主角, 在醫療工作當中要一切服從醫生的指揮, 這是傳統舊觀念。

其實, 醫生和護士從事的是不同的專業, 在醫療工作中是各盡其責, 相互配合, 相互尊重, 醫生與護士人格平等, 不是誰服從誰的關係。 護理工作是整個醫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其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 護理人員更需要有很高的道德水準, 關係到能不能協調醫、護、患三者關係, 對醫療品質有很大影響, 關係到醫療安全, 患者治療和康復效果, 影響患者心理感受和醫患關係的和諧融洽。

護士不僅有中等和大學專科教育, 正規醫科大學也設有護理專業, 護理本科學制是四年, 根據現代醫學模式的要求, 培養具備人文社會科學知識、醫學和預防保健知識、護理管理、護理教學和護理科研的高級專門人才。

護士工作神聖更要求人格高尚

護士以她們高尚的人格精神做出常人想像不到的貢獻。 電影《上甘嶺》中感人至深的戰地護士王蘭的原型就是模範衛生員王清珍。 她在硝煙彌漫的朝鮮戰場上看到朝鮮人民遭受美帝國主義為首侵略軍的蹂躪, 妻離子散, 家園破壞, 在痛苦中呻吟, 她發誓要打敗美帝國主義, 為朝鮮人民報仇, 醫療條件差, 她冒危險收集急救包, 撿降落傘撕成繃帶, 抽棉衣裡的棉花煮沸消毒作藥棉。 為傷患餵飯、接尿, 甚至用體溫為凍僵了的戰士捂腳。 像王清珍這樣的護士還有許許多多, 抗美援朝取得偉大勝利與她們的貢獻分不開。

護士專業要求也很高, 在醫療工作中肩負著瞭解患者心身狀況, 向患者提供正確醫療資訊, 設法減輕患者的痛苦,幫助醫患提高治療效果。如果護士素質不高,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

護士工作時還要注意自己的衣著儀錶,品德修養,語言要溫和,操作要熟練,溝通有技巧,從這許多的講究當中,可以看出護士們的工作有多麼重要,有多麼神聖,沒有高尚的人格,沒有相當的專業素養,很難適應艱巨複雜的工作要求。

設法減輕患者的痛苦,幫助醫患提高治療效果。如果護士素質不高,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

護士工作時還要注意自己的衣著儀錶,品德修養,語言要溫和,操作要熟練,溝通有技巧,從這許多的講究當中,可以看出護士們的工作有多麼重要,有多麼神聖,沒有高尚的人格,沒有相當的專業素養,很難適應艱巨複雜的工作要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