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平潭這醫生堅守小島40多年!他說:我要撐起他們的健康!

40多年來,

不論寒冬酷暑,

他一直風雨無阻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

對他而言,

島上的村民就是他的親人,

而每一位元村民的健康“檔案”

更是牢牢地存在他的腦海裡!

他便是嶼頭島的村醫—陳益珠。

在平潭西北端, 有一座美麗的海島, 名為嶼頭島, 厝梁礁、油菜花、漁船......

小島雖美, 但交通不便。 船是登島的唯一交通工具, 每天也只有兩趟往返。

島上的年輕人大多在外工作, 只剩下一些老人與小孩留守, 而守護島民健康的是島上十五名鄉村醫生, 陳益珠, 便是其中之一。

毅然選擇回島只因這裡需要醫生

中等身材, 皮膚黝黑粗糙, 笑起來臉上有褶皺, 倘若不知道他的職業, 多半會以為他是一位長期捕魚的漁民。

陳益珠在給村民做免費測量血壓

1952年, 陳益珠出生在嶼頭島嶼南村, 閉塞的交通、落後的醫療環境, 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時候, 島上無醫無藥, 一旦有傳染病, 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裡需要醫生。 ”陳益珠說。

1973年, 陳益珠成了海軍一名衛生員, 部隊的衛生醫療經驗, 為他日後行醫打下了基礎。 退伍後, 陳益珠毅然選擇回鄉支持醫療衛生事業, 因為他心中最牽掛的還是嶼頭島上的父老鄉親。 他說:“從小就有的感情, 看到他們生病, 心裡很是難受。 ”

1977年, 陳益珠主動報名上島工作, 背上診箱, 轉到了嶼頭島嶼南第一衛生所工作, 這一干, 就是四十幾年。

陳益珠背著藥診箱出診

由於老人、小孩體質弱, 不定時發病。 所以, 無論嚴寒酷暑, 颳風下雨, 只要病人有需要, 陳益珠都立即趕到, 從不推脫, 從未失信。

島上村民的健康“檔案”早已牢記在腦海裡

出診路上的陳益珠

1986年一個雨夜, 正值休息的陳益珠突然接到一個語氣急促的電話, “我妻子突然暈倒, 已經翻白眼了, 快來救命啊, 陳醫生”, 放下電話陳益珠顧不上穿雨衣立即前往施救, 經診斷, 村民林美珠患有白喉病, 該病也為島上常見傳染病之一。

為了根治白喉病, 陳益珠開始嘗試各種療法, 經過多次試驗, 林美珠的白喉病得到根治, 而治病的藥竟是自家門前野生的中草藥。 30年過去了, 林美珠一家仍心懷感激。

到村民家為村民打針

尚住是島上空巢老人,也是衛生所的“常客”。由於患有高血壓,陳益珠有空就與他聊天解悶,為他測量血壓。

“我的身體一直都是陳醫生在照顧,沒有他,現在我早‘犧牲’了。”尚住感激地說。

村民的健康檔案

“現在,我的腦中有村民的健康‘檔案’。”陳益珠笑著說,嶼南村3000多人,百歲老人有幾位,九十多歲十幾位,八十多歲有三十幾位。這些高齡老人,誰有高血壓,誰有糖尿病,我心裡是一清二楚。

幾十年下來村民早就像自己的親人

陳益珠在看書學習,提高專業技能

其實,這位心系島民的鄉醫,曾經也產生過動搖的念頭。“當時打一針預防針才兩分錢到五分錢,還要自己補交一些費用,不賺只賠。”

更讓陳益珠感到虧欠的,那便是家人。每逢深夜,病人家屬前來敲門,結果全家人都被驚醒。看著妻兒睡眼惺忪的樣子,他確實心有不忍。

晚上出診看病

“母親老抱怨父親不著家,常常飯菜熱了又凉、凉了又熱。”周文武(陳益珠的兒子)苦笑道,小時候,父親都沒有時間陪我做作業、參加家長會,更不要說父親在家的時間真的是少之又少。

“可是沒辦法,我走了,鄉親們病了怎麼辦?”陳益珠無奈,年輕醫生大多不願意上小島,認為沒“前途”,來了一批又換了一批,沒幾人是願意堅守著。

陳益珠說:“我生長在嶼頭島,如今我年紀大了,但我也不想離開這裡的村民,這麼多年來,他們跟我的親人一樣,我要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撐起他們的健康。”

到村民家為村民打針

尚住是島上空巢老人,也是衛生所的“常客”。由於患有高血壓,陳益珠有空就與他聊天解悶,為他測量血壓。

“我的身體一直都是陳醫生在照顧,沒有他,現在我早‘犧牲’了。”尚住感激地說。

村民的健康檔案

“現在,我的腦中有村民的健康‘檔案’。”陳益珠笑著說,嶼南村3000多人,百歲老人有幾位,九十多歲十幾位,八十多歲有三十幾位。這些高齡老人,誰有高血壓,誰有糖尿病,我心裡是一清二楚。

幾十年下來村民早就像自己的親人

陳益珠在看書學習,提高專業技能

其實,這位心系島民的鄉醫,曾經也產生過動搖的念頭。“當時打一針預防針才兩分錢到五分錢,還要自己補交一些費用,不賺只賠。”

更讓陳益珠感到虧欠的,那便是家人。每逢深夜,病人家屬前來敲門,結果全家人都被驚醒。看著妻兒睡眼惺忪的樣子,他確實心有不忍。

晚上出診看病

“母親老抱怨父親不著家,常常飯菜熱了又凉、凉了又熱。”周文武(陳益珠的兒子)苦笑道,小時候,父親都沒有時間陪我做作業、參加家長會,更不要說父親在家的時間真的是少之又少。

“可是沒辦法,我走了,鄉親們病了怎麼辦?”陳益珠無奈,年輕醫生大多不願意上小島,認為沒“前途”,來了一批又換了一批,沒幾人是願意堅守著。

陳益珠說:“我生長在嶼頭島,如今我年紀大了,但我也不想離開這裡的村民,這麼多年來,他們跟我的親人一樣,我要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撐起他們的健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