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深度觀點:拯救智能家居閘道的唯一途徑 Kill it!

智慧家居閘道的地位現在是與日劇下, 打個比方, 如今閘道好似藍光機時代的VCR卡式錄影機。

5年前, 買來即用的智慧家居設備非常受寵。 設備插入路由器, 可以轉換各種無線協議的DIY閘道隨著一系列的並購與破產, 如今隨插即用的閘道市場急劇萎縮。

閘道死亡的原因就是Echo。 在去年夏天的時候, Zorro分析了Staples與Quirky和Revolv三家破產或並購的無線閘道公司, 我稱之為ZigBee+Z-Wave模式的閘道可能會繼續失守江山, Amazon Echo和Google Home一改無線閘道的模式, 雲+語音的操控方式讓使用者通過無線控制智慧家居設備有了新的體驗感, 也營造出了更加開放的商業模式,

而非僅僅是傳統式的無線互聯, 市場趨勢不可阻擋, 僅僅靠閘道廠家來推動自身銷量實則分身乏術, 可以說Echo和Google Home激起了新的行業意識與方向, 傳統只是被淘汰的模式而已。 但一年前, 我沒有用Kill這個詞, 而是說美國已經嗅到Echo的成功性, 那時的Google Home才剛剛起步, Siri音箱還沒動靜。

Google Home左 和Echo

原因分析的很透徹:

無線閘道廠家的模式的商業悖論, 廠家只能靠賣單一的硬體賣錢!所以傳統的智慧家居集成無線閘道都不便宜, 因為硬體基本只能賺一次錢, 也無法在上面嫁接東西, 更多的利潤要被協力廠商賺錢。

Echo一改這種局面, Echo嫁接的服務非常多:亞馬遜購物、定車票、定外賣等上千種服務功能。 此外, 幾千種聯動功能與品牌對接令人咋舌, 而傳統閘道能對接上百種設備已經是天花板。 最後, 亞馬遜將無線閘道價格拉的很低, 僅售179美金。

在國內, 目前還沒有類Echo級產品可以作為領導級閘道, 去吸引成千上萬的品牌對接聯動。

其實很多人在看Google Home和Amazon Echo的戲時, 都忽略了深層次的原因,

為何穀歌放棄Nest作為閘道?為何三星的SmartThings玩不動了? 2012年美國市場ADT和Comcast 在Kickstarter煽風點火出了SmartThings的歷史, 誰還記得?SmartThings出現之前也有閘道出現, 但是大部分都是高端產品, 有些還需要佈線。 SmartThings攪出風波後, Quirky’s Wink, Revolv, Staples Connect出現了, 記住這四家曾經攪動整個智慧家居產業的品牌, 截止去年, 不是破產就是被兼併收購。 2012年的明星Nest是不需要閘道的, Wi-Fi直連。

其實, 國內寫Echo的許多文章覺得Echo是誤打誤撞出來的, 但是前面嘗試的路, 誰又曉得誰又知心酸, 14年底Echo誕生之前已經在實驗室裡呆了幾年, 15年7月開放API的引人注目的語音助手比傳統對接閘道吸引力大的多, 僅僅2年的時間, Echo已經出售1000萬台。

SmartThings套裝

中國閘道的硬體破局:

時隔一年, Echo的聲音在國內已經傳遍, 而且知名度越來越高, 而然縱觀目前國內的智慧家居業態, 中國目前的智慧家居領域忙活最多的還是生態圈還是各種Link的對接, 都想做互聯互通的對接標準, 但是硬體遲遲不落地。 非常類似亞馬遜公司的阿裡巴巴並沒有類似的現象及產品出現, 京東去年已經將硬體部門降級,

華為也是在做連接。 騰訊出了一款類Echo的產品, 百度也出了一款類Echo的產品, 但都是機器人, 機器人說好聽點是概念產品, 說不好聽點是四不像的新品種, 出發點太高, 難免給予中國消費者欺騙性的感覺, 所以難以落地。

Zorro覺得以中國互聯網免費、便宜基因為基礎, 中國的現象級閘道只要是便宜的好用的就可以落地, 淨整一些高大上的產品國內消費者不會買單的, 淘寶、ofo都是互聯網免費午餐的好例子。

例如“餓了麼”做個智能音箱, 很便宜賣到千家萬戶家裡, 說語音點單即可, 你覺得出貨量有多少。 只要是互聯網O2O已經成熟落地的企業, 像順豐、滴滴、淘寶、京東都能做, 後面有用戶的, 都可以做類似的落地硬體, 像這種模式未必不適合中國國情。 但是目前我們國內的硬體都死貴,完全沒有互聯網思維,物聯網時代會摧毀互聯網時代的架構。其實這個落地的關鍵性產品一定要跟現在家家都有的路由器、電視、音箱、攝像頭等產品靠攏,不然做個高價格的異類產品都是死。

當然還有其他路子,就是大家都沒有破局,等美國市場成熟,美國巨頭進入中國,國內企業後知後覺,學美國路子走,但是落地硬體進入千家萬戶肯定有領導級品牌,也就幾年的光景吧。但是,外資企業亞馬遜和Google把美國的智慧家居市場模式吃透以後,再來將自己的設備支援中文,帶著可以對接的O2O服務有亞馬遜商城、麥當勞、必勝客、Uber、雲音樂、各個本土化品牌智慧家居廠商設備等等來到中國,那時候…我們還在談及高高在上的生態圈嗎?

Apple TV

被蠶食的閘道

傳統意義上的閘道在互聯平臺層面上多是對接多種協議,而其他層面的互聯互通已經開始滲透這個互聯互通,最典型的是HomeKit,還有以IP層互聯的技術協議對接產物如dotdot,其實話說回來,Apple也好,Google也好,還是Amazon也好,他們也許現在無法撼動本土的zigbee或Z-Wave閘道,但是只要他們紮根把語音控制和軟互聯做好,傳統閘道基本只能作為“角落裡的打雜產品”,其實很多傳統閘道企業以及開始做兩手準備。

另外,傳統閘道其實也在轉型,例如SmartThings,自從三星S8曬出Bixby以後,毫無疑問,SmartThings開始支援語音控制Bixby。一句話來概括,無論是傳統閘道還是智慧音箱,它們的思路都在網對的地方走。

另外,我想透露美國市場閘道的定價,Echo會定價到多少,目前是179美金,而大賣的Dot僅僅需要50美金,所以基礎版的閘道定價不能超過100美金。想想國內做閘道的企業應該定價到多少?除以一個匯率?我覺得沒法做到,但是可以參考國內旗艦手機與iPhone的定價比例。題目中用了Kill這個單詞未免有點誇張,但是傳統閘道“化蝶”或者說賦予“新形體”才是未來的出路。

Echo這個月可以語音打電話、發語音短信,能否在20內替代傳統家庭電話?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但是目前我們國內的硬體都死貴,完全沒有互聯網思維,物聯網時代會摧毀互聯網時代的架構。其實這個落地的關鍵性產品一定要跟現在家家都有的路由器、電視、音箱、攝像頭等產品靠攏,不然做個高價格的異類產品都是死。

當然還有其他路子,就是大家都沒有破局,等美國市場成熟,美國巨頭進入中國,國內企業後知後覺,學美國路子走,但是落地硬體進入千家萬戶肯定有領導級品牌,也就幾年的光景吧。但是,外資企業亞馬遜和Google把美國的智慧家居市場模式吃透以後,再來將自己的設備支援中文,帶著可以對接的O2O服務有亞馬遜商城、麥當勞、必勝客、Uber、雲音樂、各個本土化品牌智慧家居廠商設備等等來到中國,那時候…我們還在談及高高在上的生態圈嗎?

Apple TV

被蠶食的閘道

傳統意義上的閘道在互聯平臺層面上多是對接多種協議,而其他層面的互聯互通已經開始滲透這個互聯互通,最典型的是HomeKit,還有以IP層互聯的技術協議對接產物如dotdot,其實話說回來,Apple也好,Google也好,還是Amazon也好,他們也許現在無法撼動本土的zigbee或Z-Wave閘道,但是只要他們紮根把語音控制和軟互聯做好,傳統閘道基本只能作為“角落裡的打雜產品”,其實很多傳統閘道企業以及開始做兩手準備。

另外,傳統閘道其實也在轉型,例如SmartThings,自從三星S8曬出Bixby以後,毫無疑問,SmartThings開始支援語音控制Bixby。一句話來概括,無論是傳統閘道還是智慧音箱,它們的思路都在網對的地方走。

另外,我想透露美國市場閘道的定價,Echo會定價到多少,目前是179美金,而大賣的Dot僅僅需要50美金,所以基礎版的閘道定價不能超過100美金。想想國內做閘道的企業應該定價到多少?除以一個匯率?我覺得沒法做到,但是可以參考國內旗艦手機與iPhone的定價比例。題目中用了Kill這個單詞未免有點誇張,但是傳統閘道“化蝶”或者說賦予“新形體”才是未來的出路。

Echo這個月可以語音打電話、發語音短信,能否在20內替代傳統家庭電話?時間可以證明一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