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祈禱文那麼多,該什麼時候祈禱好呢?

祈禱是人心靈的生命, 它隨時給人活力, 但人卻屢次忘記。 為此聖教會遂為教友們規定了祈禱的時間:有的是每天的, 比如早禱、晚禱、飯前經、飯後經、玫瑰經、日課經等;有的是主日的祈禱, 其中心是彌撒聖祭;還有禮儀年中的一些大慶節祈禱, 其中心也是彌撒聖祭。 此外在四旬期間, 每星期五可舉行拜苦路十四處善工, 默想耶穌為代人贖罪所受的種種苦難。

晨昏定省的祈禱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重孝道, 做兒女的對父母要晨昏定省。 我們做基督信徒的, 對我們的慈父天主更該如此:每天早晨起來要作早禱,

向天父請安, 求主賞賜我們在這一天裡善盡職務, 免犯錯誤, 一切言行能榮主救人。 到了夜間安歇前要作晚禱, 感謝天父在這一天內所賜的恩惠, 求主寬恕我們在這一天內所犯的錯誤, 最後求天主恩賜我們這一夜平安休息, 以便明晨起來, 繼續為慈父天主盡心工作。

聖教會為幫助教友善作晨昏定省的祈禱, 特別編訂了早禱和晚禱經文, 以備應用或參考。

飯前飯後的短禱

用飯前後向天主祈禱, 起源于修會團體及神職人員, 以後教會也勸勉教友們, 于用飯前後作此短禱, 感謝天主賜我飲食, 維護生命之延續。 祈禱雖短, 卻具有深意, 因為此乃飲水思源、知恩報愛之表示。

教友能一天三餐前後向天主致敬謝恩, 定蒙天主悅納降福,

加強信仰生活。 教會也編訂了飯前經及飯後經, 供教友參考誦念。

懷念救主奧跡及敬愛聖母的玫瑰經

玫瑰經起源於初期教會的隱修院。 到十四世紀時, 由道明會會士漸漸傳開。 玫瑰經包括信經、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頌及十五端奧跡,

分為歡喜五端、痛苦五端及榮福五端三部分, 使人默想天主子降世成人、代人贖罪、復活升天、聖神降臨及聖母升天等奧跡。

主曆一九一七年聖母瑪利亞在葡萄牙的法蒂瑪、顯現于三個兒童, 囑咐他們竭力去宣導念玫瑰經, 為求世界和平。 此後各地教會念玫瑰經之風氣普遍傳開, 每年五月間及十月聖母玫瑰月間, 各地聖堂都舉行教友公念玫瑰經敬禮;許多教友個人每天念玫瑰經者, 也頗不乏人;教友中因念玫瑰經而獲得主基督及聖母的助佑變為熱心者、也屢有所聞。

熱心念玫瑰經, 向救主基督及天上慈母表示敬愛之心, 實在是一舉數得之善工。

拜苦路十四處的哀禱

拜苦路是默想耶穌背十字架、走苦路、受淩辱、釘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贖罪的善工。

苦路中有十四個地點、更值得紀念, 因此也稱為苦路十四處。

拜苦路十四處善工, 開始於十四世紀, 由守護以色列聖地之方濟會會士推行傳開。 現在各國各地的聖堂內, 都設有苦路十四處, 即在聖堂內壁上懸掛著十四個小十字架及十四張圖像, 繪述著耶穌背著十字架走到該處時所發生的事蹟。 教友拜苦路時, 必須在每一處之十字架及圖像前作祈禱, 默想耶穌在該處所受之苦難。 為鼓勵教友多拜苦路, 聖教會並頒有全大赦。 凡熱心拜苦路的人, 只要痛悔己罪, 並有得大赦之心願, 即可得一全大赦。

每年四旬期間之每星期五, 各地聖堂都舉行教友公拜苦路善工, 參加者非常踴躍。 其它時期,

教友個人前往拜苦路者也不乏人。 拜苦路的好處甚大:默想耶穌苦難, 能激勵我們毅然背起自己的十字架, 不怕艱難困苦、善盡教友當盡的職務。

主日及大慶節天主子民的公禱

兒女對父母除晨昏定省外, 在父母的生辰、結婚紀念日、主日、國定假日、過年過節, 弟兄姊妹們要歡聚父母家中,全家團圓,敘天倫之樂,向父母表達孝愛之情,讓父母開心。我們作為基督信徒的,對我們的慈父天主更該如此,而且天主十誡中第三誡和聖教四規中第一規,都命令訓示普世所有教徒,于每主日及禮儀年中的幾大慶節,要進聖堂,在救主基督的領導下,共同參與彌撒大祭,祭祀天父,向天父表達敬拜孝愛之心,請天父悅納,同時各位教友也歡聚在一起,敘天主大家庭的弟兄姊妹之樂,互表關心與愛護。由於這是公禱,大家應遵照禮儀的規定,循序進行,以便激發大家的熱忱,提升信仰生活。

普世所有基督信徒,都有嚴重義務參與主日彌撒聖祭及大慶節之彌撒聖祭,向天父表達敬拜孝愛之情。這是天主的誡命和教會的教規所規定,為使我們獲得天父的更大慈愛和恩寵。

祈禱的奮鬥

在祈禱奮鬥中,有時面臨一些錯誤觀念或世俗的想法,比如有人說:祈禱是一種心理作用,無濟於事;或說:祈禱與工作不相容,無法祈禱;或說:祈禱是一種神秘,無法用科技證實;或說:祈禱是逃避現實,無勇氣面對;或說:祈禱不事生產,沒有益處。上訴的種種看法,或因無信仰而來、或因不瞭解祈禱的真諦所致。一個有信仰的人或瞭解祈禱真意的人,就不會有上訴的看法了。

其實,祈禱時的主要困難,還是感到枯燥和分心走意這兩種。祈禱時感到枯燥,來自靈修神業的鬆懈和機械化,以致心靈對天主的關係,陷入冷淡怠惰的情況。為克服這項困難,首先要努力強化我們對天主的信德、培養我們對天主的依靠之心,激發我們孝愛天主之情並持之以恆,在這種努力之下,祈禱時的枯燥,會逐漸降低而消失,感到祈禱的神味。

祈禱時分心走意,乃因心中雜務太多,祈禱前沒有收斂心神的準備,立刻就進入祈禱,祈禱時自然就無法專心歸向天主、而受俗務雜念的擾亂了。為克服這個困難,在祈禱前首先要安靜下來、收斂心神,摒棄心中一切雜念,專心歸向天主。收斂心神作妥後,再正式進入祈禱,分心走意自然就消失了。倘若在祈禱時,偶有引你分心之事發生,要立刻加以制止,不予注意,仍專心敬愛天主。這樣持之以恆,會養成一種專心祈禱的良好習慣,變成一種美德。

弟兄姊妹們要歡聚父母家中,全家團圓,敘天倫之樂,向父母表達孝愛之情,讓父母開心。我們作為基督信徒的,對我們的慈父天主更該如此,而且天主十誡中第三誡和聖教四規中第一規,都命令訓示普世所有教徒,于每主日及禮儀年中的幾大慶節,要進聖堂,在救主基督的領導下,共同參與彌撒大祭,祭祀天父,向天父表達敬拜孝愛之心,請天父悅納,同時各位教友也歡聚在一起,敘天主大家庭的弟兄姊妹之樂,互表關心與愛護。由於這是公禱,大家應遵照禮儀的規定,循序進行,以便激發大家的熱忱,提升信仰生活。

普世所有基督信徒,都有嚴重義務參與主日彌撒聖祭及大慶節之彌撒聖祭,向天父表達敬拜孝愛之情。這是天主的誡命和教會的教規所規定,為使我們獲得天父的更大慈愛和恩寵。

祈禱的奮鬥

在祈禱奮鬥中,有時面臨一些錯誤觀念或世俗的想法,比如有人說:祈禱是一種心理作用,無濟於事;或說:祈禱與工作不相容,無法祈禱;或說:祈禱是一種神秘,無法用科技證實;或說:祈禱是逃避現實,無勇氣面對;或說:祈禱不事生產,沒有益處。上訴的種種看法,或因無信仰而來、或因不瞭解祈禱的真諦所致。一個有信仰的人或瞭解祈禱真意的人,就不會有上訴的看法了。

其實,祈禱時的主要困難,還是感到枯燥和分心走意這兩種。祈禱時感到枯燥,來自靈修神業的鬆懈和機械化,以致心靈對天主的關係,陷入冷淡怠惰的情況。為克服這項困難,首先要努力強化我們對天主的信德、培養我們對天主的依靠之心,激發我們孝愛天主之情並持之以恆,在這種努力之下,祈禱時的枯燥,會逐漸降低而消失,感到祈禱的神味。

祈禱時分心走意,乃因心中雜務太多,祈禱前沒有收斂心神的準備,立刻就進入祈禱,祈禱時自然就無法專心歸向天主、而受俗務雜念的擾亂了。為克服這個困難,在祈禱前首先要安靜下來、收斂心神,摒棄心中一切雜念,專心歸向天主。收斂心神作妥後,再正式進入祈禱,分心走意自然就消失了。倘若在祈禱時,偶有引你分心之事發生,要立刻加以制止,不予注意,仍專心敬愛天主。這樣持之以恆,會養成一種專心祈禱的良好習慣,變成一種美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