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一台手機連接的共用經濟,不僅是交通工具還有更多事物

共用單車帶來的影響十分巨大, 並不是說自身給我們的影響有多大, 而是它帶來共用經濟熱潮。 共用單車的火熱, 足以掩蓋交通工具中同樣崛起的共用電動車、私家車、公交的勢頭。

如果舉例說明, 就是每10個共用交通工具引發的新聞中, 有一半以上是共用單車, 哪怕是闖紅燈、摔跤了、撞車了等等, 都帶有“共用單車”字眼的新聞標題內容。 所以每次翻開新聞, 總會看見的共用單車的身影, 真是躺著也被推上熱門。

別以為熱點都只留給“共用單車”, 交通工具之外, 還有很多東西都能拿來共用, 共用充電寶, 雖有上升勢頭, 甚至被國民老公王思聰給懟上熱門, 無論是不是剛需, 都能借著“共用”乘風飛一下。

緊接著, 共用籃球來了, 出門不愁沒球打;共用雨傘也湊上來了, 本來廣州地鐵裡是有便民雨傘, 押金20元, 15天內歸還到地鐵站內便可退還押金, 如今共用雨傘直接在太歲頭上動土, 同樣在廣州地鐵投放1000把雨傘, 實現掃碼即取。

現在共用事物, 運營方不單單利用押金來獲取龐大資金累積, 而是和芝麻信用積分掛鉤來實現免押金, 但無論是不是和馬雲爸爸扯上關係?每一個共用事物, 都離不開你的手機, 每獲得一個共用事物, 就意味著你在變相地租賃一件東西——押金和租金。

就算, 某共用事物搭建了芝麻信用積分體系, 讓我們省了一筆押金, 改變不了我們是在租賃一樣東西的本質。 將來, 會越來越多的共用事物加入芝麻信用積分體系來免除押金,

我們的個人信用體系將會越來越重要, 雖然離不少國外已經成熟的建立個人體系仍有距離, 但共用經濟在這方面頗有建樹。

不過, 每件共用事物的漏洞背後引發的醜聞依然健在, 還是需要不斷完善, 讓事物本身因自然使用壽命減少而更新換代, 而不是我們推了一把, 直接讓它回爐重造, 不但給這個事物澆滅一次火, 甚至讓我們懷疑自己是不是沒資格使用這些新事物。

如果還想更好地體驗一把不斷出現的新事物, 還是好好維護好自己的芝麻信用積分, 共用經濟和信用積分的千絲萬縷已經割不斷。 那麼, 你希望下一個出現的共用事物會是什麼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