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地理中國|尋找失落的“世外桃源”

在我國武陵山脈深處, 貴州省東北角, 烏江中下游, 有一座號稱“黔中首郡”的水上山城——思南。 一個有如世外桃源的村莊, 就坐落在思南的東北一隅。 據說, 當年土家族的一支為了逃避戰亂, 在一個能吹響“天賜牛角”的地方, 建村立寨。 那裡常年風調雨順, 五穀豐登。 要想到達那個神秘的村莊, 需要先穿過一個恐怖至極的山洞。 這個村莊為什麼要建在不為人知的大山深處數百年之久?村中的人們又憑藉什麼在那裡生息繁衍呢?

當地有一首家喻戶曉的童謠:“穿山過幽洞, 奇村相連通。 牛角震山谷, 祥雲罩飛龍。

”什麼叫牛角震山谷呢?據說在耕作的季節, 只要吹響天賜牛角, 就會有神奇的一幕發生。 天上祥雲籠罩, 田裡的耕牛, 就像聽到衝鋒號角一樣, 精神抖擻, 充滿幹勁兒, 把地犁得又快又好。 那麼, 這天賜牛角到底長什麼樣?真有那麼神奇嗎?

我們沿烏江中游進行考察,

希望能解開這一系列謎題。 思南地處武陵山脈和大婁山脈之間, 橫跨烏江兩岸。 這裡不僅有天溝地縫, 峽谷穿洞, 而且洞穴景觀蔚為壯觀。 在這樣一個溝壑縱橫、遍佈山洞的地方, 那個神秘的村莊和據說能聲震山谷的奇異牛角, 究竟隱藏在哪裡呢?

專家推測, 在一個半山腰的地方, 有可能存在開闊的山洞。 第二天, 為了躲雨的眾人, 在綠草掩映之中, 發現了一個向下延伸的洞口, 豐富的洞穴沉積物和各種岩溶景觀讓人連連稱奇。 繼續前行, 抬頭我們發現了巨大的天坑, 借助繩子走出之後, 令人驚詫的是, 這裡就是傳說中的牛角村。

我們看到很多當地村民聚集一處, 而且排起長隊在山路上魚貫穿行。 走到半山腰的位置, 村民一個個走上前去, 對著崖壁上的一個小洞, 像是在舉行什麼儀式。 原來, 這就是“天賜牛角”。 每年耕種的時候, 各家都會派代表來吹這個牛角, 這可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

這“天賜牛角”其實是自然形成的孔洞, 這個小洞的洞腔結構類似某種管樂器, 當人用嘴貼合崖壁向小洞內部吹氣的時候, 氣流會和洞內的尖銳岩石邊緣相碰, 氣流在碰撞中開始分裂, 其中一部分從孔洞向外溢出, 另外一部分則會進入孔洞內部一路前行, 因為氣流會產生漩渦, 從而在旋轉震動中發出聲響。

不過,“天賜牛角”只是是村民們美好的願望,這個建在落水洞上方不遠的村子,到底為什麼不但沒有水土流失,反而五穀豐登呢?我們來到了大片民居所在的地方,這就是建村的原始臺地。此時,村子裡有戶人家在建房子,我們應邀參加了別具地方特色的上樑儀式。

在上樑儀式中,最熱鬧的一幕當屬搶糍粑的環節。主人將整鍋糍粑抬上房頂,天女散花般向著下麵的人群拋撒。據說,在這個上樑儀式上搶到糍粑的人,可以迎來一年的好運。這糯米糍粑是思南特產,老鄉說別的地方吃不到這麼好的糯米,村子裡也只有一個檯子上才能種出這麼好的米!

我們對這種糯米產生了興趣,於是在老鄉的指引下,考察了村裡的四個檯子。最下面的那個檯子樹木長得好,建房子方便,是村子裡房子比較集中的地方;第二個檯子就是能種出糯米的檯子;再往上一層,出產香甜的紅薯、玉米;最高的一層,沒有莊稼,只有草,大家用來放牧。

這些看起來普通的像臺階一樣的檯子,高低不同,錯落有致,其實大有來頭。一級臺地為中性壤土,土層深厚,適合高大的樹木生長;二級臺地以水稻土和壤土為主,土地肥沃,比較適合耕種水稻、玉米;三級臺地,以砂質土壤和中壤土為主,更適合種植紅薯等作物。四級臺地,也就是最上面的一層臺地,石灰岩層的厚度大大超過了下面幾級,土層厚度不足半米,養分含量少,因而不利於常見作物生長,反而,牧草長勢喜人,因而這裡的大片土地一直用來放牧。

原來,在幾億年間,先後發生了雪峰運動、廣西運動、東吳運動和燕山運動,這四次運動不僅造就了各階段的大地樣貌,而且記錄下了不同時期的地層變遷。但因為年代久遠,很多地方的證據已經湮沒在滄海桑田的變化中,難得的是,在思南兩千多平方千米的地域內,竟然完好保存了四級臺地的遺存。而更神奇的是,石牛山裡的這個村子,卻恰好涵蓋了每一臺地的一小部分。就是這種特殊的地質構造,不同的土壤性質,加之當地村民的善加利用,讓一個閉塞的山村能夠年年出現五穀豐登的盛景!

而且,地下洞穴就是一個天然的排澇系統,上面臺地多餘的水會自動傳輸給最下面一級高大的樹木,而那裡深厚的土層還會發揮涵養水分的作用。在不為人知的大山裡,借助自然之手,一個平衡、完好的群落就這樣形成了!

這個小村子,從古至今,順應自然,適度索取,這才保留下了貴州山區草木繁茂的原貌,也才有效地避免了在喀斯特地區最容易出現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現象的出現。這個因為神秘牛角而聞名的村落,今天帶給我們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啟示。

地理中國

《幽洞奇村》

播出時間:3月17日 17:43

原文連結:http://mp.weixin.qq.com/s/-AWolTOtSqAZe4XEetgglA

不過,“天賜牛角”只是是村民們美好的願望,這個建在落水洞上方不遠的村子,到底為什麼不但沒有水土流失,反而五穀豐登呢?我們來到了大片民居所在的地方,這就是建村的原始臺地。此時,村子裡有戶人家在建房子,我們應邀參加了別具地方特色的上樑儀式。

在上樑儀式中,最熱鬧的一幕當屬搶糍粑的環節。主人將整鍋糍粑抬上房頂,天女散花般向著下麵的人群拋撒。據說,在這個上樑儀式上搶到糍粑的人,可以迎來一年的好運。這糯米糍粑是思南特產,老鄉說別的地方吃不到這麼好的糯米,村子裡也只有一個檯子上才能種出這麼好的米!

我們對這種糯米產生了興趣,於是在老鄉的指引下,考察了村裡的四個檯子。最下面的那個檯子樹木長得好,建房子方便,是村子裡房子比較集中的地方;第二個檯子就是能種出糯米的檯子;再往上一層,出產香甜的紅薯、玉米;最高的一層,沒有莊稼,只有草,大家用來放牧。

這些看起來普通的像臺階一樣的檯子,高低不同,錯落有致,其實大有來頭。一級臺地為中性壤土,土層深厚,適合高大的樹木生長;二級臺地以水稻土和壤土為主,土地肥沃,比較適合耕種水稻、玉米;三級臺地,以砂質土壤和中壤土為主,更適合種植紅薯等作物。四級臺地,也就是最上面的一層臺地,石灰岩層的厚度大大超過了下面幾級,土層厚度不足半米,養分含量少,因而不利於常見作物生長,反而,牧草長勢喜人,因而這裡的大片土地一直用來放牧。

原來,在幾億年間,先後發生了雪峰運動、廣西運動、東吳運動和燕山運動,這四次運動不僅造就了各階段的大地樣貌,而且記錄下了不同時期的地層變遷。但因為年代久遠,很多地方的證據已經湮沒在滄海桑田的變化中,難得的是,在思南兩千多平方千米的地域內,竟然完好保存了四級臺地的遺存。而更神奇的是,石牛山裡的這個村子,卻恰好涵蓋了每一臺地的一小部分。就是這種特殊的地質構造,不同的土壤性質,加之當地村民的善加利用,讓一個閉塞的山村能夠年年出現五穀豐登的盛景!

而且,地下洞穴就是一個天然的排澇系統,上面臺地多餘的水會自動傳輸給最下面一級高大的樹木,而那裡深厚的土層還會發揮涵養水分的作用。在不為人知的大山裡,借助自然之手,一個平衡、完好的群落就這樣形成了!

這個小村子,從古至今,順應自然,適度索取,這才保留下了貴州山區草木繁茂的原貌,也才有效地避免了在喀斯特地區最容易出現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現象的出現。這個因為神秘牛角而聞名的村落,今天帶給我們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啟示。

地理中國

《幽洞奇村》

播出時間:3月17日 17:43

原文連結:http://mp.weixin.qq.com/s/-AWolTOtSqAZe4XEetggl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