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對事業的熱愛追求是我的動力”——記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歐陽建國教授

經國務院批准, 近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佈了201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名單, 我市市委黨校校(院)委委員、經濟學教授歐陽建國榮登榜單。 記者近日對歐陽建國進行了採訪, 探究其是如何通過不斷學習, 刻苦鑽研, 銳意進取, 在學術上取得不凡成就的。

潛心教研多年成果豐碩

長期以來, 歐陽建國潛心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與教學, 熱愛党的幹部教育事業, 工作勤奮, 樂於鑽研, 富於創新, 在黨校的教學科研和為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決策諮詢服務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近年來他主持或參加完成國家、省、市多項科研課題, 撰寫的多項研究報告獲得了廣東省、韶關市主要領導的重要批示, 對於推進廣東省、韶關市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廣東省、韶關市主體功能區建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產生了較廣泛的社會經濟和學術影響。 他的科研成果曾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二、三等獎;韶關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二等獎;廣東省黨校系統優秀科研成果一、二等獎;中央黨校教學獎;廣東省黨校系統精品課程二等獎。 人民出版社出版專著一部, 3篇論文入選中國經濟學年會, 多篇論文在中國權威核心期刊上發表並被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多次引用。

不斷學習鑽研銳意進取

據瞭解, 歐陽建國是我市2000年從湖南引進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 當記者問及他是如何從一個國民教育的高校教師成功轉型為一名優秀黨校教師的時候, 歐陽建國擺擺手說:“談不上優秀, 但是確實很努力, 經歷了一個不斷學習積累進取的過程。 ”

歐陽建國告訴記者, 黨校教育不同於一般的國民教育, 有其自身特殊的教育要求和教育規律。 黨校教育要把“黨校姓黨”貫徹在黨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之中, 這就要求黨校教師要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 党的建設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 要把教學、科研、諮政服務融為一體。 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黨校教師, 必須具備三個方面的扎實基礎:一是黨的理論,

二是專業知識理論, 三是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 為此, 他較系統地研讀了黨的理論, 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建設理論、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等。 緊密追蹤經濟學的學術前沿, 掌握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方法, 學習掌握相關學科的內容, 擴大知識視野。 “近年來我學習了現代計量經濟學、生態資源環境理論、地理資訊系統、遙感資訊技術等學科的知識。 並下基層開展調查研究, 收集了大量韶關社會經濟發展實際的第一手資料。 這些年來, 我每天學習和研究的時間都在12小時以上, 花費了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但我覺得這付出非常有價值, 它為我的科研和教學奠定了非常扎實的基礎。 如果說今天我有那麼一點點成績的話,
這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和回報。 ”歐陽建國說道。

從事業中得到精神滿足

談至此, 記者不禁發問:您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 同時做好學習、教學和科研的呢?他笑笑告訴記者, 這都是源於對事業的熱愛和追求。 “對事業的這種執著是一種責任和態度, 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條件。 教學和科研是不矛盾的。 我的教學是基於我的科研成果, 這樣教學才更有說服力, 更能夠在課堂上娓娓道來, 更能讓學員信服;而教學其實是我科研成果的一種展示, 是對我研究成果在某種意義上的一種驗證。 利用閒暇時間搞學習和科研對我來說根本不是一種負擔, 而是一種興趣, 我樂在其中, 是精神層次需求的滿足。

”歐陽建國說道。

歐陽建國的同事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 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高忠認為, 歐陽建國工作勤懇、治學嚴謹、研究到位, 值得黨校全體教職員工好好學習。 教務科副科長陳倫盛副教授也表示, 雖然歐陽建國教學和科研水準高, 但是在教學上還認真備好每一堂課, 在研究領域還不斷追蹤學術前沿, 刻苦探索, 孜孜以求, 這種對待工作的認真負責態度為所有同事樹立了榜樣。

面對榮譽, 歐陽建國依然謙虛。 他說:“這份榮譽不僅屬於我個人, 也屬於韶關市委黨校的全體教職工, 屬於我們整個韶關市。 市委市政府確立的發展戰略為我的教學科研確定了方向;市委組織部和市委黨校為我的教學科研提供了組織平臺;市委宣傳部和市社科聯為我的教學科研提供了學術平臺;市人社局為我提供了一個公平、公正、科學的成績評價平臺;市發改局、統計局、林業局、環保局、經信局、科技局等單位的許多同志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 我非常感謝領導和同事們給予我的支持,感謝全市各部門給予我無私的幫助。”記者還瞭解到,今後歐陽建國還將繼續圍繞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戰略和中心工作開展更多“接地氣”的研究,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主動融入珠三角作出更多貢獻。

我非常感謝領導和同事們給予我的支持,感謝全市各部門給予我無私的幫助。”記者還瞭解到,今後歐陽建國還將繼續圍繞市委市政府的發展戰略和中心工作開展更多“接地氣”的研究,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主動融入珠三角作出更多貢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