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初夏時節,冷熱交替 常按四穴防感冒

立夏過後, 氣溫逐步升高, 一些人迫不及待換上短衣短褲, 吃起霜淇淋, 還有一些人甚至開起空調……但實際上, 進入真正的夏天仍需經歷一個冷熱交替的時段。 在這段交替時節, 天氣變化多端, 早晚溫差大, 民間有句俗話說“沒吃五月粽, 棉被不能動”, 意思是提醒人們初夏要做好保暖工作, 防範感冒來襲。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感冒的侵襲?

初夏感冒多由著涼所致

通常, 出現感冒大多是因為我們身體的抵抗力下降, 這使得風、寒、暑、濕、燥、熱等外邪得以入侵人體, 而出現鼻塞流涕、全身酸痛、頭痛等多種感冒的症狀。

立夏剛過, 很多人過分地貪圖涼快, 喜歡用冷水洗澡、洗頭, 在空調出風口下睡覺, 過分暴露肌膚, 喜好冷飲……這些貪涼的行為很容易使人著涼感冒。

【感冒不要亂用藥 需分清症狀】

治療感冒需要對症下藥, 濫用感冒藥, 病情不會好轉, 還容易引起胃腸反應。

1、風寒感冒:惡寒重, 發熱輕, 無汗, 頭痛, 肢節酸疼, 流清鼻涕, 咽癢, 咳嗽, 痰吐稀薄色白, 口不渴或渴喜熱飲, 苔薄白而潤, 脈浮總之是一派寒象。 治宜辛溫解表, 宣肺散寒。

2、風熱感冒:發熱重, 惡寒輕, 咽紅腫痛, 咳嗽, 痰黃, 口幹欲飲, 身楚有汗, 苔白而燥, 脈浮數。

治宜辛涼解表, 宣肺清熱。

3、暑濕感冒:一般是因久旱酷熱而生, 屬於純粹的陽熱證候, 臨床表現為發熱重, 頭暈且漲, 心中煩熱, 身倦無汗, 口渴喜飲, 時有嘔惡, 小便短黃, 舌苔黃膩, 脈濡數。 治宜清暑解表, 芳香化濁。

【常按四穴位防感冒】

1、點揉風池穴

該穴位於頸後枕骨的下緣,

距離耳朵後部約兩個手指寬的一凹陷處。 兩手拇指點住風池穴, 用指頭用力揉動數十次。 能起到清熱疏風解表的作用, 適合風熱感冒。

2、揉大椎穴

該穴在頸後正中, 一個較大的骨頭突起的下緣, 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 用一手食、中兩指,

用力按住大椎穴, 揉動100~200次。 可起到預防和治療感冒的作用, 適合治療感冒後高熱不退。

3、拿肩井穴

該穴在頸到肩端的中部, 肌肉較豐富的地方。 兩手拇、食、中三指分別拿對側的肩井穴。 拇指在前, 食、中指在後, 提拿10次即可。 能起到疏風散寒解表的作用, 適合風寒感冒。

4、點揉足三裡穴

小腿外側上端有一個凸起的骨頭名叫腓骨小頭,在這個骨頭凸起的前下方約三個手指寬處即是足三裡穴。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點住同側足三裡穴,慢慢揉動數十次。再用另一隻手點揉另一側的足三裡穴。此穴有疏風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調節肌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寫在最後,面對冷熱交替的天氣氣候,除了要“夜臥早起”外,還應多到戶外散步,舒展肢體。身體好了,感冒自然就不再來了!

4、點揉足三裡穴

小腿外側上端有一個凸起的骨頭名叫腓骨小頭,在這個骨頭凸起的前下方約三個手指寬處即是足三裡穴。用一手食、中兩指,用力點住同側足三裡穴,慢慢揉動數十次。再用另一隻手點揉另一側的足三裡穴。此穴有疏風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調節肌體免疫力,預防感冒。

寫在最後,面對冷熱交替的天氣氣候,除了要“夜臥早起”外,還應多到戶外散步,舒展肢體。身體好了,感冒自然就不再來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