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道德養生與治事

春分是呼應於天地五運六氣變化的規律, 促成身內氣機勃發的重要天時。 天陽能量生髮於子, 極盛于午, 春分正是陽性能量昇華于一半之時。 修身養生者的德性品格、品質、品行修持基本符合天德能量的屬性和頻率, 就能感格天地陽氣的能量, 平衡身內的陰陽, 進入理想的獲能與提升以及再造, 甚至是實現質變的階段與過程。 你看這個“分”, 是會意字, 古代從八, 從人, 漢代改為從八, 從刀。 可以看到這個變化有點太違背祖義了, 違背文字創造的本義, 是把人引向離開人本體而來談事物。 “八”, 就是分;從“刀”,

是以刀剖物、使之分開, 一分為二的意思。

“八”下從“人”, 則文義更廣泛而深刻。 篆文中的第三個分

, 雖然字形複雜, 但卻全息地象形表意出人要分出聖人和凡人的標準來。 第三個篆文的分

, 這個人形就坐在體內的黃庭之地, 要將其培養成功, 分成功, 在陰陽分離的前提下能陰變為純陽。

這個分, 才是春分的根本含義。

主動同步于自然的變化, 順應春分這個節點, 體育活動最好是注意用中得一, 適當的方式是無極站樁, 將我們的尻骨調到垂直狀態, 將半圓的切面線調到最直的位置, 坐臀墜腰, 含胸拔背,

主動將脊柱這個軸, 和身體內心與陰蹻連線這個軸, 仿效地球的俯仰韻動, 使其垂直相通, 與宇宙核心的能量場垂直, 這樣就能像地球那樣去沾宇宙的春光, 使這個能量能夠進入到我們體內來, 使體內心肝脾腎肺獲得盎然生機, 改變我們生命的內環境。

精神調養方面, 要與春分時節的“陰陽平衡”特點相應, 做到心平氣和, 保持輕鬆愉快、樂觀的情緒, 從而安養神氣, 切忌大喜大悲、情緒波動劇烈, 妨礙肝氣疏通。 春分時節, 春光明媚, 鶯飛草長, 桃紅李白, 百花盛放, 是郊遊踏青的好時節, 可在風和日麗之時結伴郊遊, 增廣見聞, 以利肝氣疏泄。

在介紹立春的時候我們引用過《黃帝內經·靈樞·九針論第七十八》中的這段話:“黃帝曰:願聞身形應九野奈何?岐伯曰:請言身形之應九野也, 左足應立春, 其日戊寅己醜。 ”在這段話後面, 岐伯還接著介紹了:“左脅應春分, 其日乙卯。 ”

《傷寒論》:“從霜降以後,至春分以前,凡有觸冒霜露,體中寒即病者,謂之傷寒也。……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寒疫也。”從這裡可以得知傷寒的定義,從霜降以後到春分以前,凡是由於不注意養生,特別是年輕人、小孩和老人,觸冒了霜、露水,身體中了寒氣,就會發病,稱之為傷寒。因此,我們在大寒的時候應當爭取出點汗將寒氣發散出去,否則到了春分以後就會容易發作,轉化成為真正的病。

《黃帝內經·素問·診要經終論》:“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墯。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無言,惕惕如人將補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氣,時欲怒。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為,起而忘之。”

(一)身識養生

春分在體內的能量對應是膽腑,所以從這一天以後,很多地方會發生打雷現象。雷聲陣陣,也就使得人的膽氣倍生。我們有很多人膽氣弱,那麼就可以將這一天作為重點,來針對性提升我們的膽氣,使體內的陽氣更為充足,因為這一天是對應我們膽腑最明顯的一個時間段。

春分時節,萬物復蘇而生機勃發,天空雷鳴電閃,質象境龍躍鳳鳴,物相境春風化雨而陽光明媚,春意盎然而萬物活躍。人們的命體更應當順四時之度,加強身識的活動與運動,行氣活血,增強體質,提升生命活力。應逐步增強身識的活動量,提升與萬物之間的感知度,實踐身與天地生氣的合一。

1.預防疾病

春分防疾,一要經常開窗通風,把室內的污濁空氣散出去,保持空氣清新;二要加強運動鍛煉,提高身體的疾病防禦能力;三要注意口鼻保健;四要注意避免在春季大風天到戶外受風;五要注意防止受涼。

2.保護咽喉

春分節氣氣候乾燥又多風,呼吸道防禦抵抗病菌能力下降,容易患咽喉炎。“咽需液養,喉賴津濡”,咽喉需要津液的濡養,如果津液虧虛或者運行失常,不能到達咽喉,則咽喉容易乾燥並產生一系列疾病。所以,春分節氣應多注意保護咽喉,多喝水,增加房間的濕度。

3.應對春困

春分時節,人們“春困”的症狀會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每天午後,表現更為突出。在最困的時候,只需要小睡片刻,就可大大緩解疲憊。有條件的人可以午睡,或是正午時分進行“三調”、經典誦讀以及靜養。

晚上可以做一些有助睡眠的活動來緩解春困,如晚飯後稍微活動一下身體,有利於身體的舒展和放鬆;在身體舒展、消化良好的基礎上,可以鍛煉太極修身;睡前泡泡腳,採用足道藥浴養生來提高睡眠品質;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放鬆三調,誦讀靜坐,利於入睡。

4.防止五更晨瀉

春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人若是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就會經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實際上就是完穀不化的腹泄,如若舌苔白,脈沉而弱,怕冷,腰以下發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匱腎氣丸,以溫中扶陽。

5.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春分

運:少陰二氣。

時:手陽明大腸燥金。

坐功:每日醜、寅時,伸手回頭,左右捝引各六七度,叩齒六六,吐納漱咽三三。

即:每天淩晨1~5時之間,盤坐,兩手由體側提到腋下,手心朝上,兩手內旋,向正前方推出,使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兩臂伸直與肩同寬同高,同時頭向左轉動,兩手收至腋下,同時頭轉向正前方。兩手如前推出,頭轉向右側。如此左右各做42次。然後如前叩齒、咽津、吐納而收功。

主治:胸臆肩背經絡虛勞邪毒,齒痛、頭腫、寒栗、熱腫、耳聾耳鳴、耳後肩臑肘臂外背痛、氣滿、皮膚殻殻然堅而不痛、瘙癢。

(二)口識養生

春分宜食

飲食應當順四時之度,順應天時能量規律,否則容易氣機紊亂,導致疾病生髮。春分期間的飲食宜清淡,可以多吃利於升發陽氣、清淡可口、富有營養的甘、辛、溫的時令新鮮蔬菜和野菜,如春筍、香椿、薺菜、蕨菜、豆芽、豆苗、蒜苗、菠菜、韭菜等,有利於促使體內積熱的疏泄和散發。春分時節,還宜多食紅棗、蜂蜜,能夠養脾健胃、補中益氣。

圖4-20紅棗

養生食譜

山藥薏米粥:

原料:山藥、薏米、蓮子、大棗、小米。

做法:將山藥、薏米、蓮子、大棗與小米共煮粥。煮山藥以15~20分鐘為宜,先放薏米,後放山藥。

功效:排濕補脾胃。糖尿病及大便乾燥者禁食。

香椿豆腐:

食材:香椿200克,內酯豆腐一盒。

做法:香椿洗淨,開水中焯過,晾涼後切成細末。將內酯豆腐從盒中取出後,切成1釐米見方的小丁。香椿和豆腐一同放進小盆中,放入適量鹽,拌勻後裝盤。

功效:潤膚明目,益氣和中,生津潤燥。

核桃山藥羹:

食材:核桃仁20克,山藥30克,冰糖適量。

做法:首先將核桃仁炒香,與山藥一同研成細粉;_燒少量開水,放入冰糖溶化成汁;再燒適量開水,將以上加工好的粉、冰加入,攪拌成漿。

功效:健脾除濕,固腎止遺。適於脾胃虛弱、大便燥結、陽痿、遺精、帶下者。腸炎腹瀉者忌服。

薺菜餃子:

食材:薺菜500克,香菇100克,豆干100克,麵粉適量,食用油適量。

做法:首先將麵粉和成麵團,揉好備用。然後將薺菜、香菇、豆干剁成餡料,放入盆中,加入適量食用油、鹽,拌成餃子餡。根據自己的習慣,將麵團揪成大小適宜的劑子,然後擀成餃子皮,包入餃子餡,下開水鍋中煮熟即可。

也可以將薺菜用開水焯變色後,擠去水分再剁碎; 將香菇和豆干剁碎後,用食用油炒香,再與薺菜一起拌成餡。

功效:和脾,利水,明目,提高免疫力。

春分民俗

日常生活中,春分宜忌在《齊人月令》中說得白:“春分不殺生,不吊疾。君子齊戒,衣夾衣,導引,不食生冷。”春分正是受孕繁殖的時候,“勸君莫食三春鯉,萬千魚子在腹中,”“ 勸人不打三春鳥, 子在巢中待母歸 。”不吊疾,就是要避免參與喪事,或者去看醫生,應該回避這一點,特別是這個時辰要注意。君子齊戒,就是要遵守一些必然的戒律、戒約。衣夾衣,就是穿夾衣,不要穿太厚了,天氣已經開始暖和了,飲食上不食生冷。

春分有許多民俗文化,春分豎雞蛋是最具特色的。

在每年春分這一天,世界各國都會有人在做“豎蛋”的遊戲和實驗。中國人被認為是在春分這天豎雞蛋的發明者,這一中國習俗何以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遊戲,目前還尚難考證。

春分是南北半球處於一種能量引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地球處於 “立正”位,天德能量、太陽能量對地球構成類似直角傳導態,這樣更有利於豎蛋的完成。

豎蛋奧秘在調中,豎不起來的人,一般性格比較急躁,他的身場和能量場難以處在天地相應的狀態。如果天地人不相應,那麼豎蛋就容易失敗。對這個遊戲,我們成年人自己可以試一試;有孩子的,家長也可以帶著孩子在家裡面試一試。如果進行過德慧智經典誦讀的兒童,成功率都很高。

春分亦是傳統祭日的節日。也就是說,春分之日要祭拜太陽,感恩太陽賜予這個禮德能量和陽光光明給大地,促進了大地上萬物的生長。所以,在古代一直繼承著春分祭太陽和秋分祭月亮的這樣一個習慣。

從春分祭太陽開始,拉開了春祭的序幕。我們在春分這一天,應當主動對道、德、天、地、國、親、師,都有這個感恩的表示,這個也叫做我們春季的飲福,是對春天的感恩祭祀。

民間習俗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南方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結束,清明後,五運中的火運已經發動,陽氣明顯提升,時空場就發生了一種閉合,資訊交通的困難,而造成祖先們難以享祭,接收不到子孫們的感恩酬謝。恪守天道運行規律的度數信,守信是中國古代民俗的重要法則。現代好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以為掃墓必須在清明,人為造成交通擁擠等各方面的緊張。

摘自:《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輕按閱讀原文 瞭解更多書籍內容介紹

國學版塊

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傳遞愛”,幫助自己和家人獲得各類 有益身心健康的最新資訊和活動,

“國學”等可獲得為樸素愛屋家人收藏的各類豐富健康樂活主題內容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傷寒論》:“從霜降以後,至春分以前,凡有觸冒霜露,體中寒即病者,謂之傷寒也。……從春分以後至秋分節前,天有暴寒者,皆為時行寒疫也。”從這裡可以得知傷寒的定義,從霜降以後到春分以前,凡是由於不注意養生,特別是年輕人、小孩和老人,觸冒了霜、露水,身體中了寒氣,就會發病,稱之為傷寒。因此,我們在大寒的時候應當爭取出點汗將寒氣發散出去,否則到了春分以後就會容易發作,轉化成為真正的病。

《黃帝內經·素問·診要經終論》:“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墯。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無言,惕惕如人將補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氣,時欲怒。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為,起而忘之。”

(一)身識養生

春分在體內的能量對應是膽腑,所以從這一天以後,很多地方會發生打雷現象。雷聲陣陣,也就使得人的膽氣倍生。我們有很多人膽氣弱,那麼就可以將這一天作為重點,來針對性提升我們的膽氣,使體內的陽氣更為充足,因為這一天是對應我們膽腑最明顯的一個時間段。

春分時節,萬物復蘇而生機勃發,天空雷鳴電閃,質象境龍躍鳳鳴,物相境春風化雨而陽光明媚,春意盎然而萬物活躍。人們的命體更應當順四時之度,加強身識的活動與運動,行氣活血,增強體質,提升生命活力。應逐步增強身識的活動量,提升與萬物之間的感知度,實踐身與天地生氣的合一。

1.預防疾病

春分防疾,一要經常開窗通風,把室內的污濁空氣散出去,保持空氣清新;二要加強運動鍛煉,提高身體的疾病防禦能力;三要注意口鼻保健;四要注意避免在春季大風天到戶外受風;五要注意防止受涼。

2.保護咽喉

春分節氣氣候乾燥又多風,呼吸道防禦抵抗病菌能力下降,容易患咽喉炎。“咽需液養,喉賴津濡”,咽喉需要津液的濡養,如果津液虧虛或者運行失常,不能到達咽喉,則咽喉容易乾燥並產生一系列疾病。所以,春分節氣應多注意保護咽喉,多喝水,增加房間的濕度。

3.應對春困

春分時節,人們“春困”的症狀會越來越明顯,尤其是每天午後,表現更為突出。在最困的時候,只需要小睡片刻,就可大大緩解疲憊。有條件的人可以午睡,或是正午時分進行“三調”、經典誦讀以及靜養。

晚上可以做一些有助睡眠的活動來緩解春困,如晚飯後稍微活動一下身體,有利於身體的舒展和放鬆;在身體舒展、消化良好的基礎上,可以鍛煉太極修身;睡前泡泡腳,採用足道藥浴養生來提高睡眠品質;睡前半小時摒棄雜念,心情平靜,放鬆三調,誦讀靜坐,利於入睡。

4.防止五更晨瀉

春分應是陰陽平衡的時期,但人若是陽虛之體,陽弱不能與陰平衡,就會經常發生五更瀉(又叫雞鳴瀉),實際上就是完穀不化的腹泄,如若舌苔白,脈沉而弱,怕冷,腰以下發涼者,可吃附子理中丸或金匱腎氣丸,以溫中扶陽。

5.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春分

運:少陰二氣。

時:手陽明大腸燥金。

坐功:每日醜、寅時,伸手回頭,左右捝引各六七度,叩齒六六,吐納漱咽三三。

即:每天淩晨1~5時之間,盤坐,兩手由體側提到腋下,手心朝上,兩手內旋,向正前方推出,使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兩臂伸直與肩同寬同高,同時頭向左轉動,兩手收至腋下,同時頭轉向正前方。兩手如前推出,頭轉向右側。如此左右各做42次。然後如前叩齒、咽津、吐納而收功。

主治:胸臆肩背經絡虛勞邪毒,齒痛、頭腫、寒栗、熱腫、耳聾耳鳴、耳後肩臑肘臂外背痛、氣滿、皮膚殻殻然堅而不痛、瘙癢。

(二)口識養生

春分宜食

飲食應當順四時之度,順應天時能量規律,否則容易氣機紊亂,導致疾病生髮。春分期間的飲食宜清淡,可以多吃利於升發陽氣、清淡可口、富有營養的甘、辛、溫的時令新鮮蔬菜和野菜,如春筍、香椿、薺菜、蕨菜、豆芽、豆苗、蒜苗、菠菜、韭菜等,有利於促使體內積熱的疏泄和散發。春分時節,還宜多食紅棗、蜂蜜,能夠養脾健胃、補中益氣。

圖4-20紅棗

養生食譜

山藥薏米粥:

原料:山藥、薏米、蓮子、大棗、小米。

做法:將山藥、薏米、蓮子、大棗與小米共煮粥。煮山藥以15~20分鐘為宜,先放薏米,後放山藥。

功效:排濕補脾胃。糖尿病及大便乾燥者禁食。

香椿豆腐:

食材:香椿200克,內酯豆腐一盒。

做法:香椿洗淨,開水中焯過,晾涼後切成細末。將內酯豆腐從盒中取出後,切成1釐米見方的小丁。香椿和豆腐一同放進小盆中,放入適量鹽,拌勻後裝盤。

功效:潤膚明目,益氣和中,生津潤燥。

核桃山藥羹:

食材:核桃仁20克,山藥30克,冰糖適量。

做法:首先將核桃仁炒香,與山藥一同研成細粉;_燒少量開水,放入冰糖溶化成汁;再燒適量開水,將以上加工好的粉、冰加入,攪拌成漿。

功效:健脾除濕,固腎止遺。適於脾胃虛弱、大便燥結、陽痿、遺精、帶下者。腸炎腹瀉者忌服。

薺菜餃子:

食材:薺菜500克,香菇100克,豆干100克,麵粉適量,食用油適量。

做法:首先將麵粉和成麵團,揉好備用。然後將薺菜、香菇、豆干剁成餡料,放入盆中,加入適量食用油、鹽,拌成餃子餡。根據自己的習慣,將麵團揪成大小適宜的劑子,然後擀成餃子皮,包入餃子餡,下開水鍋中煮熟即可。

也可以將薺菜用開水焯變色後,擠去水分再剁碎; 將香菇和豆干剁碎後,用食用油炒香,再與薺菜一起拌成餡。

功效:和脾,利水,明目,提高免疫力。

春分民俗

日常生活中,春分宜忌在《齊人月令》中說得白:“春分不殺生,不吊疾。君子齊戒,衣夾衣,導引,不食生冷。”春分正是受孕繁殖的時候,“勸君莫食三春鯉,萬千魚子在腹中,”“ 勸人不打三春鳥, 子在巢中待母歸 。”不吊疾,就是要避免參與喪事,或者去看醫生,應該回避這一點,特別是這個時辰要注意。君子齊戒,就是要遵守一些必然的戒律、戒約。衣夾衣,就是穿夾衣,不要穿太厚了,天氣已經開始暖和了,飲食上不食生冷。

春分有許多民俗文化,春分豎雞蛋是最具特色的。

在每年春分這一天,世界各國都會有人在做“豎蛋”的遊戲和實驗。中國人被認為是在春分這天豎雞蛋的發明者,這一中國習俗何以成為世界範圍內的遊戲,目前還尚難考證。

春分是南北半球處於一種能量引力的相對平衡狀態,地球處於 “立正”位,天德能量、太陽能量對地球構成類似直角傳導態,這樣更有利於豎蛋的完成。

豎蛋奧秘在調中,豎不起來的人,一般性格比較急躁,他的身場和能量場難以處在天地相應的狀態。如果天地人不相應,那麼豎蛋就容易失敗。對這個遊戲,我們成年人自己可以試一試;有孩子的,家長也可以帶著孩子在家裡面試一試。如果進行過德慧智經典誦讀的兒童,成功率都很高。

春分亦是傳統祭日的節日。也就是說,春分之日要祭拜太陽,感恩太陽賜予這個禮德能量和陽光光明給大地,促進了大地上萬物的生長。所以,在古代一直繼承著春分祭太陽和秋分祭月亮的這樣一個習慣。

從春分祭太陽開始,拉開了春祭的序幕。我們在春分這一天,應當主動對道、德、天、地、國、親、師,都有這個感恩的表示,這個也叫做我們春季的飲福,是對春天的感恩祭祀。

民間習俗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春分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然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南方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結束,清明後,五運中的火運已經發動,陽氣明顯提升,時空場就發生了一種閉合,資訊交通的困難,而造成祖先們難以享祭,接收不到子孫們的感恩酬謝。恪守天道運行規律的度數信,守信是中國古代民俗的重要法則。現代好多人不懂這個道理,以為掃墓必須在清明,人為造成交通擁擠等各方面的緊張。

摘自:《中華傳統節氣修身文化·四時之春》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輕按閱讀原文 瞭解更多書籍內容介紹

國學版塊

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傳遞愛”,幫助自己和家人獲得各類 有益身心健康的最新資訊和活動,

“國學”等可獲得為樸素愛屋家人收藏的各類豐富健康樂活主題內容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