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民間平臺探索成果轉化“精准服務”

原標題:民間平臺探索成果轉化“精准服務”

東方網3月18日消息:一家上線不到一年的專利成果檢索轉化的互聯網企業, 在近日北京舉行的“全國智慧財產權搜索工具大比武”中, 成為上海唯一闖進決賽的企業, 並斬獲了“最具創新力工具獎”。 更重要的是, 這個公益性民營的專利轉化平臺彙聚了全國1500多萬條專利資料, 並通過精准推薦, 在上線短短一年內, 已為不少具有投資價值的技術找到了轉化落點, 還利用平臺聚集的社會資源, 為轉化掃清了更多非技術障礙。

打破資訊壁壘, 技術對接“無門檻”

去年,

上海巿政協委員在參加建設上海科創中心課題調研時發現, 缺少有效的科研成果轉化互聯網平臺, 使得科研成果轉化的活躍程度非常不理想。

在市政協委員、民營企業家桂國傑的支持下, 留英回滬創業的盧剛博士團隊建立了“科創365智慧財產權與科技成果互聯網平臺”。 他們聚集了全國從1985年建立智慧財產權制度以來的1500萬項專利內容, 運用大資料、圖譜分析等多種先進技術對資料進行專業化處理。 這樣, 任何一個專利的所有相關情況立刻可以檢索到, 而且還可暫態對相關類似專利作比對。

目前, 基於龐大的資料庫, 這個團隊還開發了免費的資訊發佈平臺、手機智能用戶端、24小時諮詢電話等途徑, 讓有技術需求的一方,

可以便捷地聯繫到專利擁有者, 實現技術跨地域、跨行業的智慧匹配與對接。

盧剛和他的團隊在實踐中認識到, 如果只有專利資料, 還難以形成“紙變錢”的有效動力。 於是, “科創365”聯合了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上海股權託管中心, 以及智慧財產權服務公司、律師事務所以及各類基金等上百家專業服務機構, 形成多元合力助推成果轉化落地。

掃除非技術障礙, 助技術落地成長

專利的交易, 國際上有成熟而完善的體系。 中國要解決的科技成果轉化難題在於技術落地, 這就意味著有更多非技術障礙需要清除。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電子廢棄物處理技術在全國相當領先, 可以用生物化學的方法來處理電子廢棄物,

從中提取出貴金屬, 將有害物質打包, 但卻一直未能真正轉化推廣。 通過“科創365”這一平臺, 如今, 江蘇、浙江、海南等地政府和企業已有合作意向。

盧剛說, 專利擁有者往往擅長技術開發, 但商業運作、尋求市場、籌措資金、爭取政府支援常常是他們的短板, 需要各類協力廠商服務團隊説明解決“非技術難題”。 比如, 上海一家科技企業研製了銀行閃付等多用途手環, 但苦於無市場經驗和管道, 一直難以打開市場。 通過“科創365”, 它找到了南京銀行開展合作, 而平臺的協力廠商服務團隊又説明聯繫了公交公司等企業, 使閃付手環項目很快落地。

如今, 張江高科技園區管委會已引“科創365”入園, 並給予辦公用房、專案開發資金等支持, 讓平臺為更多高科技企業提供服務。

上海東方低碳科技產業公司等已與平臺開始了新的合作。

跟投優質項目, 讓公益可持續發展

這樣一個免費公益平臺, 能否長期堅持公益服務?

“向上下家收仲介費用, 不是我們希望的模式。 我們希望的是解決科研成果發明人在轉化成果時面臨的各種資金或管道難題。 ”平臺相關負責人說, 他們採用自設科創基金, 跟投一些有科技發展前景專案的方式, 獲利後再不斷支持科創平臺的提升和發展。

儘管試上線不到一年, “科創365”已經引起全國各地的關注, 吸引到不少優質專案。 有一位智慧文具的設計師找到平臺, 希望為自己的一批專利找到投資。 經過評估, 平臺自己率先投資了3000萬元,

與設計師組成新的合作公司, 創立自己的品牌。

只有各方都獲利的運營模式, 才能使得公益平臺長期穩定發展。 來自遼寧、河南、海南、貴州等地的機構, 通過平臺對接上海技術;中國澳門科技大學正推動該校教授加入平臺, 融入上海與其他城市的科技創新進程中……

“科創365”還在華盛頓、盧森堡設立辦事處, 與當地成果轉化相關企業積極交流。 經過平臺的成功牽線, 一家歐洲的直升機設計企業已與上海企業草簽合同, 試製中國自主品牌的直升機。 現在, 平臺正嘗試開發機器人系統, 通過人工智慧, 先初步找出專利供需匹配的雙方, 再進行針對性推廣。 而平臺的英文版、匹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小語種版本也正在籌建之中。

“同為初創的民營企業,我們非常理解這些創業者的難處。”技術總裁丁軍博士說。同時,他也希望政府給予民營互聯網平臺更多信任,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同為初創的民營企業,我們非常理解這些創業者的難處。”技術總裁丁軍博士說。同時,他也希望政府給予民營互聯網平臺更多信任,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作出更多貢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