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藍鯨”死亡遊戲出現在中國 病態興趣不是“亞文化”

據報導, 一款名為“藍鯨”的死亡遊戲出現在中國互聯網平臺, 該遊戲要求在規定的時間完成各種自虐任務, 並涉嫌教唆參與者自殺。

這款遊戲的發源地是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站VK, 俄羅斯警方在調查接二連三的青少年自殺事件中, 最終將目標鎖定在社交網路上。 遊戲發起者也有組織, 但遊戲擴散的過程還是得自網路的力量。 回想此前的“冰桶挑戰”, 愛心接力變成了“病毒式擴散”, 那是很好玩的事情, 但見證病態心理的傳播也實現同樣功效時, 就讓人感到害怕了。

許多輿論把矛頭對準青少年心理健康,

這是問題的一方面, 但不是關鍵。 每個人都有成長經歷, 叛逆、焦慮的心理階段都會出現, 問題是許多網路社交情境促使這些心理過度放大, 被刻意凸顯。 現在一些網站的分組模式, 讓很多奇怪的、甚至病態的興趣找到了“組織”, 很多聽上去很詭異的網路新名詞在湧現, 以前在偵探小說裡才看到的病態心理, 在社交媒介上成為公開化的東西。

不久前, 美國俄亥俄州一非裔男子斯蒂芬斯無緣無故槍殺一名老人, 並將殺人視頻上傳至“臉譜”。 這是人在現場、赤裸裸的犯罪, 犯罪過程就這樣堂而皇之的走到公眾眼皮子底下, 成為公開的展示。 這個世界, 曾經在主流視野裡出現的都是經過規範處理的資訊, 不管你是不是標榜個性、叛逆,

社會資訊的前端必定是代表主流價值的東西。 今天不同了, 犯罪現場不再是員警用封條保護的神秘地帶, 它隨時進入人的視野, 社會的陰暗面一點都不再神秘了。

網路讓很多東西祛魅, 也讓許多本該神秘化的東西變成了公開展示。 比如人性是不完美的, 的確隱藏著許多不可告人的東西, 但沒必要真的說出來, 還要通過彼此分享, 演變成一種“亞文化”。 一般人對於自己身上隱藏的病態心理, 也不會真的去在意, 大部分時間還是生活在主流文化裡, 做正常人該做的正常事。 一個社會的規範, 通過法律的、道德的、習俗的錘煉, 確保我們都能用正常的心智展開交流。 但今天的社交網路氾濫之後, 虛擬與現實相互滲透,

有時讓人難免感覺社會規範已經出現相對主義的危機。

“藍鯨”遊戲在中國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還需要調查清楚, 但不可否認病態心理的分享傳播是早已存在的現象, 而且都已經見怪不怪, 讓公眾感覺不那麼病態了。 個性、叛逆、多元都是好東西, 但現在很多人談起“主流文化”都難以啟齒的時候, 是不是需要認真反思一下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