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一文看懂微軟Build 2017大會:讓AI走向邊緣 | Build 2017

最近一段時間微軟很忙。 繼上週一個教育主題發佈會上推出的Surface Laptop、Windows 10 S後, 今晚微軟Build 2017大會正式召開。 今天HoloLens也正式進入中國, 而再往後的5月底,

微軟還會在上海舉辦一場活動, 很可能是發佈Surface Pro 5。

而今晚發佈會上的微軟更忙, Keynote環節長達三個小時, CEO薩蒂亞·納德拉、雲服務部門負責人Scott Guthrie, 以及人工智慧與研究部門負責人沈向洋輪番登臺。 會上發佈了一系列你可能不太感興趣的產品, 因為它們主要面向開發者, 但它們無疑會影響到微軟的未來。

其實從上臺的部門負責人就可以看出, 這次大會的主題是雲與AI, 但更重要的是無處不在的雲, 與無處不在的AI。

智慧雲與智慧邊緣

一開場, 納德拉以自己一張連女兒都沒認不出來的1992年的照片作為笑料, 來展現世界發展變化之快。

他表示, 在計算力的飛速發展中, 微軟要做的就是將計算的能力賦權給普通用戶, 讓技術為更多使用者所用, 讓電腦視覺、文本理解等技術變得更加普惠(inclusive), 同時構建對技術的信任。 這也是微軟“雲優先, 移動優先”戰略的出發點。

目前, Windows 10的月活躍設備數是5億, Cortana小娜每月有1.4億用戶, Office 365的月活用戶是1億, 財富500強企業中90%都使用微軟的雲服務。

在這種情況下,

納德拉稱, 微軟預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 它是智慧雲(Intelligent Cloud)與智慧邊緣(Intelligent Edge)的世界, 它會改變所有的事。

這種改變會帶來兩個變化。

一是用戶體驗與交互上的變化, 同樣的體驗會普及到各設備中, 就像個人助理小娜, 可以在所有設備上運行, 無論是PC、手機、汽車。

二是計算能力要到邊緣去,

因為物聯網終端資料越來越多, 會要求更多的計算能力下沉, 這也意味著更加分散式的AI(distributed AI)和分散式的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

為此, 微軟在Build大會上發佈了Azure IoT Edge服務, 一個為物聯網準備的雲服務。 它會有各感測器和小型計算設備追蹤工業場景中的資料, 然後由微軟的雲和AI工具分析。 Azure IoT Edge可以在本地計算設備上進行計算, 節省時間。 它同時也是跨平臺的, 支持Linux和Windows。

除了計算走向邊緣, 微軟的各項服務也要實現跨平臺, 在不同設備上出現。 在會上, 微軟演示了Cortana在智慧語音設備、汽車、PC和手機上運行。 小娜可以告訴你行程安排, 而這些都可以在任何地方獲取到。

雲服務更新

在公佈納德拉公佈微軟的戰略後, 雲服務部門負責人Scott Guthrie具體介紹了雲上的新功能,

雷鋒網對其概況如下。

Azure App

首先是Android與iOS平臺的Azure移動應用, 它可能做不了什麼開發工作, 但能幫助即時瞭解分析結果和故障報告, 同時可以用它重啟或佈置虛擬機器, 這能讓開發者隨時知道自己的工作情況。

Visual Studio for Mac

在去年11月微軟就曾承諾會有MacOS版的Visual Studio, 這次在會上也正式發佈。

這一舉動意味著微軟對開發者的全方位支援, 不論其碼代碼用的什麼平臺。

Azure Cosmos DB

微軟還發佈了新的雲資料庫服務Cosmos DB,它的主要特點是能一鍵在多個國家快速佈置資料庫,這樣各地的資訊都會同步。它被稱為是第一個全球分佈的多模態資料庫服務。

微軟還發佈了一款尚在預覽階段的資料庫遷移服務,它可以將甲骨文和SQL Server的資料庫遷移到Azure SQL資料庫中,整個過程無需應用暫停,而且不需要重新配置。微軟想讓開發者在Azure用任何資料庫。

另外,微軟還推出了Azure Service Fabric容器服務,説明將現有的.NET應用容器化,從而佈置在Azure上;Azure Functions無伺服器架構服務也有更新;還有新的存儲服務加密,所有 Azure檔都以AES-256加密。

為開發者賦能AI

最後上臺的是AI與研究部門的負責人沈向陽。

他表示,隨著計算力和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演算法的發展,以及海量資料的爆發,AI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兩年前,微軟剛推出認知服務時,僅有4個API,而現在已有29個之多,包括了視覺、語言、語音、搜索、知識等各大類。而微軟希望更多開發者可以用到這些力量。

微軟能提供的,也是遍佈全球的雲計算能力,以及來自微軟研究院的突破性AI演算法,這兩者是創新服務的引擎。比如,在圖像識別方面微軟的RESNET曾使用了令人驚歎的152層神經網路;語音方面,在半年多前,微軟識別識別也達到了人類的水準,錯誤率僅5.9%。

而更進一步,微軟希望能提供定制化的AI服務。沈向陽稱,自從認知服務推出以來,開發者就想要定制化的服務。

傳統服務只會給一個預先訓練好的模型,而新服務可以讓開發者用自己的資料(如圖像)訓練模型,它現在適用於電腦視覺服務,基於Bing的搜尋引擎服務,以及決策服務(用於A/B測試,或個性化推薦等)。通過定制化的視覺服務,可以開發自己的圖像識別系統,比如識別路標,食品等,這可以整合到一些消費類的應用中。

微軟發佈的Azure Batch AI Training就可以在Azure雲平臺上訓練深度神經網路,現在這一服務還是預覽版。現在關於這一服務的詳情還很少,微軟只是稱,它會支持任何框架,包括Google的TensorFlow,它自己的Cognitive Toolkit以及Caffe。

沈向洋還提到,對話式的AI是語音領域最為讓人興奮的一點,因為它代表了下一代人機交互的變化,就像是從命令列到圖形介面的演變,可以讓交互變得更簡單。

另外,他還展示了一個即時PPT翻譯功能,它可以自動即時翻譯PPT中的文本,同時在協作對話中以字幕的形式翻譯語音內容。現在這一服務還處於預覽階段。它也展示了AI服務可以如何滲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最後,對於AI最重要的資料,微軟還想為幫助開發者得到更好的資料,即在可信的平臺上擁有和控制的資料。這些包括了微軟自己的資料(Office 365及LinkedIn資料),和自己的企業資料,兩者結合可以打造出非常了不起的AI應用。

Azure Cosmos DB

微軟還發佈了新的雲資料庫服務Cosmos DB,它的主要特點是能一鍵在多個國家快速佈置資料庫,這樣各地的資訊都會同步。它被稱為是第一個全球分佈的多模態資料庫服務。

微軟還發佈了一款尚在預覽階段的資料庫遷移服務,它可以將甲骨文和SQL Server的資料庫遷移到Azure SQL資料庫中,整個過程無需應用暫停,而且不需要重新配置。微軟想讓開發者在Azure用任何資料庫。

另外,微軟還推出了Azure Service Fabric容器服務,説明將現有的.NET應用容器化,從而佈置在Azure上;Azure Functions無伺服器架構服務也有更新;還有新的存儲服務加密,所有 Azure檔都以AES-256加密。

為開發者賦能AI

最後上臺的是AI與研究部門的負責人沈向陽。

他表示,隨著計算力和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演算法的發展,以及海量資料的爆發,AI有了長足的進步。在兩年前,微軟剛推出認知服務時,僅有4個API,而現在已有29個之多,包括了視覺、語言、語音、搜索、知識等各大類。而微軟希望更多開發者可以用到這些力量。

微軟能提供的,也是遍佈全球的雲計算能力,以及來自微軟研究院的突破性AI演算法,這兩者是創新服務的引擎。比如,在圖像識別方面微軟的RESNET曾使用了令人驚歎的152層神經網路;語音方面,在半年多前,微軟識別識別也達到了人類的水準,錯誤率僅5.9%。

而更進一步,微軟希望能提供定制化的AI服務。沈向陽稱,自從認知服務推出以來,開發者就想要定制化的服務。

傳統服務只會給一個預先訓練好的模型,而新服務可以讓開發者用自己的資料(如圖像)訓練模型,它現在適用於電腦視覺服務,基於Bing的搜尋引擎服務,以及決策服務(用於A/B測試,或個性化推薦等)。通過定制化的視覺服務,可以開發自己的圖像識別系統,比如識別路標,食品等,這可以整合到一些消費類的應用中。

微軟發佈的Azure Batch AI Training就可以在Azure雲平臺上訓練深度神經網路,現在這一服務還是預覽版。現在關於這一服務的詳情還很少,微軟只是稱,它會支持任何框架,包括Google的TensorFlow,它自己的Cognitive Toolkit以及Caffe。

沈向洋還提到,對話式的AI是語音領域最為讓人興奮的一點,因為它代表了下一代人機交互的變化,就像是從命令列到圖形介面的演變,可以讓交互變得更簡單。

另外,他還展示了一個即時PPT翻譯功能,它可以自動即時翻譯PPT中的文本,同時在協作對話中以字幕的形式翻譯語音內容。現在這一服務還處於預覽階段。它也展示了AI服務可以如何滲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最後,對於AI最重要的資料,微軟還想為幫助開發者得到更好的資料,即在可信的平臺上擁有和控制的資料。這些包括了微軟自己的資料(Office 365及LinkedIn資料),和自己的企業資料,兩者結合可以打造出非常了不起的AI應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