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校長怒了!有多少“假課文”在侮辱我們的智商?川觀對話張敏校長

川報觀察特約作者 黃微

網紅校長張敏(杭州外語實驗小學)和浙江3位較真的語文老師郭初陽、蔡朝陽、呂棟等, 為小學語文教材挑刺,

對《愛迪生救媽媽》等多篇文章提出質疑, 認為是杜撰的“假課文”。

怎麼看待語文教材所涉故事的真實性?該不該把“假課文”請出教材?川報觀察特約作者黃微就此專訪了張敏校長, 並邀請到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王曉華、兩位著名律師梁敏、劉陸峰來談談。

《愛迪生救媽媽》之類的課文違背史實

黃微:網紅校長張敏, 聽說您一向理性, 但這回您發怒了, 是因為隨堂聽了一堂語文課, 課文叫《愛迪生救媽媽》, 是嗎?

張敏校長:是的。 我隨堂聽了一節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 無意中, 翻閱了一下孩子們的語文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簡稱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書, 第137-139頁, 第30課《愛迪生救媽媽》, 我驚呆了。 課文主要說的是, 愛迪生7歲那年, 媽媽得了闌尾炎, 上醫院來不及了, 必須在家手術, 因燈光昏暗, 愛迪生想出了鏡子聚光的辦法, 手術成功, 媽媽得救了。 無論是課本還是老師的教參, 都沒有注明文章的作者和來源。 1847年出生的愛迪生, 7歲那年是1854年, 而世界上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1886年。 也就是說,

愛迪生小時候根本沒有闌尾炎手術。

黃微:您認為這篇課文應該請出小學語文課本嗎?

張敏校長:當然應該。 這樣的課文, 一年又一年, 保留在人教版的小學語文課本裡, 侮辱著教師、孩子和家長們的智力。 到底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將它請出課本呢?

語文教科書應當盡善盡美

黃微:是不是我們編教材的老師們認為這篇文章沒有問題?

張敏校長:如果覺得沒有問題, 應該及時回應。 並且在教材和教參中, 應該注明作者和來源。 如果是虛構的, 也應該注明“本文純屬虛構”。

黃微:修改或刪去一篇教材, 需要時間吧?

張敏校長:改革教育體制、推進教育均衡這些需要時間, 改一篇課文這樣的小事, 也需要很多年嗎?中國孩子的閱讀量本來就不夠,

課本作為孩子的主要閱讀物, 作為孩子的啟蒙讀本, 還充斥著多篇失實的“假課文”, 真是雪上加霜啊。 涉及孩子, 就應該較真!正如蔡朝陽老師所說:“作為孩子啟蒙讀本的語文教科書, 我們有責任吹毛求疵, 有責任讓它盡善盡美!”

黃微:面對這樣的假課文, 語文老師該怎麼辦?家長又該怎麼辦?

張敏校長:我的建議是, 如果你足夠強大, 就跳過這些課文。 如果不得不面對統一考試, 不得不教這些課文, 就把實情告訴孩子, 教學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同時, 不斷拓展孩子們的閱讀視野, 用高品質的閱讀來彌補。

教材一般靠編, 但別用真人真名講假故事

在此, 我們也聽聽律師和專家的意見——

黃微:請問劉陸峰律師,

這是一個什麼性質的問題?

劉陸峰律師:我認為, 首先, 這個不屬於法律問題;其次, 小學教育有其特殊性, 教材只能靠編為主;第三, 小學教育在灌輸知識的同時, 進行品德和信仰教育同等重要;第四, 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 但高於生活, 應是生活的提煉。

黃微:怎麼看待小學教材中的課文所描述的事情與史實不符?

劉陸峰律師:前面已說了, 對啟蒙階段的小學生來說, 因其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所限, 只能用一些簡單有趣、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作課文, 來達到教學目的。 從現成的文章中很難找到更多通俗易懂的文章, 只能靠編了。 從根本上講, 教材的編著者應當真實性和趣味性、通俗性相結合;因為你不僅在教小學生斷文識字, 也在培養學生的品德和情操。如果課文以真人真名講假故事,肯定會對小孩的品德在潛移默化中造成不良的影響。這不僅是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導向問題。

黃微:我們如何去完善小學教材問題?

劉陸峰律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凡是涉及到教材問題,不管中學、小學還是大學,我們的教材要盡可能兼顧真實性、知識性和先進性,培養學生善良、正直的情操。具體在教材的選材和編著上,我們應用真實的事例去樹立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智慧,不能用高大全、假大空去給學生樹楷模。

建議課文分為紀實和虛構,助學生多元思維

王曉華教授點評:這個事件具有多個向度,耐人尋味。首先,教師質疑課本的真實性,展示了難能可貴的主體意識。對此,我必須點贊。

不過,校長之怒也暴露了知識上的不足,“假課文”之說難以成立:課文是字詞的組合,無所謂真假。認為課文必須對應“事實”,折射出刻板的思維方式:沒有區別開詞與物,強調的僅僅是課文的反映功能。實際上,課文本來就具有虛構和紀實之別。

與其痛斥“假課文”,不如借鑒西方的做法,將課文分為紀實和虛構兩種。譬如,可以把有關愛迪生的課文還原為一個故事,引導學生區別開紀實與虛構、文章與生活、敘述與真實。這或許會幫助學生形成更靈活、自由、多元的思維方式。

應出臺專門規範審定教科書行為的法規

梁敏律師點評:作為學生家長,看到張校長的文章仍感震驚。現代國家均極為重視基礎教育教材的內容安排:未經有關部門審定的教材不能付印發行。如今,這種胡編亂造的內容,出現在經教育主管行政部門審定的小學教科書中,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還有,令人遺憾的是,現行教育法律法規中,竟然還沒有專門規範審定教科書行為的法規。教育行政部門行使審定教科書的權力(權利)時,並沒有相應的義務伴隨,法律賦予了主體的權利(權力)卻沒有規定其行使權力(權利)應盡的義務,這是法治社會的重大缺憾,應當及時予以彌補。

教科書中的荒唐內容不能繼續存在,以後教科書的內容安排及其審定工作,必須在法律規定範圍內進行,必須有人要對審定後的教科書的錯誤承擔法律責任。

【嘉賓簡介】

張 敏 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校長,親子教育專家、專欄作家。

王曉華 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青年生態批評家協會副會長。

梁 敏 律師,廣東星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擔任深圳律師協會前海戰略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廣東省律師協會稅法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

劉陸峰 律師,關注資本市場和民生的法律公平和公正,對一些大案和疑難案件有獨到的見解,因近年在媒體上點評了300餘起案件,而被媒體關注。

【作者簡介】

黃微Jamina

編輯:曾東平

也在培養學生的品德和情操。如果課文以真人真名講假故事,肯定會對小孩的品德在潛移默化中造成不良的影響。這不僅是個技術問題,更是一個導向問題。

黃微:我們如何去完善小學教材問題?

劉陸峰律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凡是涉及到教材問題,不管中學、小學還是大學,我們的教材要盡可能兼顧真實性、知識性和先進性,培養學生善良、正直的情操。具體在教材的選材和編著上,我們應用真實的事例去樹立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的智慧,不能用高大全、假大空去給學生樹楷模。

建議課文分為紀實和虛構,助學生多元思維

王曉華教授點評:這個事件具有多個向度,耐人尋味。首先,教師質疑課本的真實性,展示了難能可貴的主體意識。對此,我必須點贊。

不過,校長之怒也暴露了知識上的不足,“假課文”之說難以成立:課文是字詞的組合,無所謂真假。認為課文必須對應“事實”,折射出刻板的思維方式:沒有區別開詞與物,強調的僅僅是課文的反映功能。實際上,課文本來就具有虛構和紀實之別。

與其痛斥“假課文”,不如借鑒西方的做法,將課文分為紀實和虛構兩種。譬如,可以把有關愛迪生的課文還原為一個故事,引導學生區別開紀實與虛構、文章與生活、敘述與真實。這或許會幫助學生形成更靈活、自由、多元的思維方式。

應出臺專門規範審定教科書行為的法規

梁敏律師點評:作為學生家長,看到張校長的文章仍感震驚。現代國家均極為重視基礎教育教材的內容安排:未經有關部門審定的教材不能付印發行。如今,這種胡編亂造的內容,出現在經教育主管行政部門審定的小學教科書中,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還有,令人遺憾的是,現行教育法律法規中,竟然還沒有專門規範審定教科書行為的法規。教育行政部門行使審定教科書的權力(權利)時,並沒有相應的義務伴隨,法律賦予了主體的權利(權力)卻沒有規定其行使權力(權利)應盡的義務,這是法治社會的重大缺憾,應當及時予以彌補。

教科書中的荒唐內容不能繼續存在,以後教科書的內容安排及其審定工作,必須在法律規定範圍內進行,必須有人要對審定後的教科書的錯誤承擔法律責任。

【嘉賓簡介】

張 敏 杭州市外語實驗小學校長,親子教育專家、專欄作家。

王曉華 深圳大學文學院教授,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青年生態批評家協會副會長。

梁 敏 律師,廣東星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擔任深圳律師協會前海戰略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廣東省律師協會稅法專業委員會委員等職。

劉陸峰 律師,關注資本市場和民生的法律公平和公正,對一些大案和疑難案件有獨到的見解,因近年在媒體上點評了300餘起案件,而被媒體關注。

【作者簡介】

黃微Jamina

編輯:曾東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