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軍中護士,是士兵是勇士也是學士

有人說, 戰爭讓女人走開。 可是縱覽世界近代戰爭史, 幾乎每場戰爭都少不了戰地護士們的身影。 “5·12”國際護士節即將來臨, 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就帶您上海島、走邊關, 去看看軍中護士有多美。

北緯9°37′

“南沙天使”有多美

■毛宇 解放軍報記者 王淩碩

左曉峽

一襲白衣宛若碧空中的雲朵, 一抹笑容仿佛海中綻放的浪花——她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病房, 輕柔如微風, 體貼如暖陽。

在南沙守礁戰士石棟的眼中,

這名護士就好像是從海天間幻化出的一個天使, 飄然無聲落在了祖國最南端。

她就是南沙永暑礁醫院護士左曉峽。

左曉峽符合人們對於“美女護士”的想像:頭髮烏黑油亮, 整齊幹練地梳在耳後;走進病房, 嘴角自然地蕩漾起一抹溫柔;修長的手指熟練地為患者擦洗傷口, 仿佛能融化所有的疼痛……

尤其是在北緯9度37分, 這所矗立在南沙永暑礁上的醫院——四面環海, 距祖國最近的陸地也要740海裡, 左曉峽的倩影更是令人過目難忘。

作為海軍總醫院消化內科的一名護理骨幹, 左曉峽從北京遠赴永暑礁執行護理幫建任務。 3個月的一個任務週期轉眼而過, 她留給這片海的, 卻絕不僅僅是美麗的容顏。

“醫生, 請趕緊救救他!”執行建設任務的工人牛天光不慎被切割機絞傷左臂,

被緊急送到永暑礁醫院救治。

當時情況十分危急。 左曉峽沖在最前面, 彎腰蹲在患者面前尋找出血點。 她迅速為患者清理血漬和損傷皮膚, 準確配合醫生找准傷口並止血。 當左曉峽把患者的每一塊血跡都擦拭乾淨後, 才發現鮮血早已經染紅了護士服……

特殊的地理環境, 使永暑礁醫院的每一次接診和搶救都顯得更為急迫。

上個月的一天深夜, 22歲的海警陳鑫因胸口劇烈疼痛被緊急送院。 左曉峽立即參與搶救:實施心電監護, 建立靜脈通路……患者最終排除了心梗, 但她仍不放心, 一整晚都守護在陳鑫的病床前。 清晨, 看到患者轉危為安後, 她蒼白疲憊的臉上,

那雙靈動的大眼睛終於恢復了神采。

“永暑礁醫院的住院患者沒有家屬陪護, 所以更需要我們護理人員的關愛和陪伴。 ”左曉峽說。

牛天光入院時一身血一身泥, 住院手術後, 左曉峽不僅幫他洗衣餵飯, 還每天為他洗臉擦身。 經過一周多的精心護理, 牛天光順利康復出院。 這個漢子感動得流著眼淚說:“這麼精心的照料, 簡直就像自家的親妹妹一樣!”

其實更多的時候, 左曉峽面對年輕的官兵, 更像一個知心的大姐姐。

“我堅決不插尿管!”某執勤艦艇戰士王俊, 因訓練造成左肱骨骨折躺在永暑礁醫院的病床上。 得知需要立即手術並留置尿管, 他十分緊張。

左曉峽摘下口罩, 一臉溫柔地把手搭在他的肩膀上, 像姐姐一樣開導安慰。

很快, 王俊放下心理包袱, 積極配合治療。

由於島礁醫院還未安裝床旁呼叫器, 左曉峽每天數次到病房看望術後的王俊。 每次她手裡總是拿著一個蘋果, 一邊和王俊聊天, 一邊觀察他的局部血運迴圈及手指活動情況。 王俊輕咬一口送到嘴邊的蘋果, 感動地說:“一點兒都不疼!”

“我最敬佩的就是你們, 能為大家做點事才是我最開心的!”左曉峽總是這樣對就診官兵說。 來到南沙後, 她被南沙軍人為保衛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 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險的精神所震撼, 時刻以一名戰士的標準要求自己。

前來就診的戰士石棟對左曉峽說:“剛見到你的時候, 覺得你是美麗的‘南沙天使’。 如今, 覺得你也是一名戰士, 是我們最親的姐姐和戰友!”

海拔5418米

“兩秒擁抱”有多暖

■劉程 解放軍報記者 李蕾

卓玉嬌

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三十裡營房醫療站巡診分隊的車漸漸駛出了海拔5418米的全軍海拔最高哨卡——河尾灘邊防連。看著後視鏡裡漸行漸遠的營房,護士卓玉嬌心頭的感動卻越來越濃。

感動源自一名戰士。在巡診分隊和哨卡官兵擁抱告別時,戰士小范黑紫乾裂的嘴唇微微抖動,真切地對卓玉嬌說:“感謝您的細心照顧,您給我的溫暖真的像媽媽一樣!”

那一刻,卓玉嬌的眼睛濕潤了。回想起第一次上高原之前,巡診分隊隊長叮囑大家要跟官兵擁抱告別的情形,卓玉嬌當時還有些難為情。但在海拔3700多米的三十裡營房醫療站工作了7年,特別是巡診走遍了所有喀喇昆侖高海拔哨所後,卓玉嬌漸漸感受到一個兩秒鐘真情擁抱的價值——

面對長年累月在生命禁區戍邊的高原戰友們,面對戰士們被紫外線灼傷的臉龐上那雙真摯的眼睛,擁抱不再單單是一個動作,更是一種儀式:一種用來表達對戍邊戰友敬意的神聖儀式!

每次巡診離開哨所時,卓玉嬌和戰友們都會跟戍邊官兵擁抱道別。這個護士手冊和職責裡沒有的“兩秒擁抱”,雖然短短一瞬,動作簡單真摯,卻飽含著高原醫護工作者對守防官兵的深切理解和崇高敬意,其溫暖久久在生命禁區戰友的心田回蕩。

時間回到那次河尾灘邊防連巡診。兩名新戰士患了感冒,卓玉嬌配合軍醫立即展開治療。

診療結束,高原缺氧讓卓玉嬌感到十分疲倦,但她堅持用最溫柔的語氣叮囑注意事項。被卓玉嬌的細緻體貼所溫暖,臨走時,戰士小范的眼眶中有淚水在打轉。

對喀喇昆侖守防官兵來說,比高寒缺氧更大的考驗是孤獨寂寞。第二天,這兩名戰士症狀明顯好轉,但小範卻顯得悶悶不樂。

這沒有逃過卓玉嬌的眼睛。在她耐心細緻地引導下,小範說出了心中困惑:擔心長時間在高原守防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影響以後的工作生活。

卓玉嬌向他講解了如何科學認識高原反應對人身體的影響。巡診期間,她專門抽出時間與他談心。回到醫療站後,卓玉嬌堅持每天給小範打一個電話,給他講防護知識、談人生感悟,讓這名戰士的戍邊生活重新灑滿陽光。

除了為官兵查體診療,巡診分隊還為官兵心理疏導。一次巡診中,一名長年守防的老兵談了10多個對象都遭遇“吹燈”,因父母催促而倍感壓力。瞭解情況後,卓玉嬌主動給這名老兵疏導心理,幫這名戰友走出心理困惑。

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儘管高原巡診路途遙遠、行程疲憊,但巡診隊員們十分注重軍容,每到一地都要認真整理。女隊員還特意補上淡淡的粉底和口紅,把自己最精神飽滿的一面展現給戍邊的戰友們。

一個兩秒的真摯擁抱,一次雪山下的促膝長談,一個暖心的問候電話……這些可能在常人看來簡單平常、微不足道,但卻是高原醫護人員重要的“護理內容”——正是這些護理手冊和職責裡沒有的關懷,為常年守防的官兵注入正能量。

一個“兩秒擁抱”,是這群雪域高原軍中護士常年奉獻的縮影。醫療保障之余,卓玉嬌喜歡和站裡的其他姐妹們編排歌舞,在巡診時為官兵帶來歡樂。

7年多的高原巡診經歷,讓卓玉嬌更加懂得:用自己的努力為高原官兵的心靈灑上一抹陽光暖意,這是高原護理工作者的特殊擔當!

品讀護士的“士”

■姜安麗 王澤鋒

有人說,戰爭讓女人走開。可是縱覽世界近代戰爭史,幾乎每場戰爭都少不了戰地護士們的身影。

戰場離不開護士,近代護理事業就源於戰事:近代護理學奠基人南丁格爾,在19世紀中葉歐洲爆發的克裡米亞戰爭中,率38名護士抵達前線,不分晝夜為傷病員清洗傷口、包紮換藥,僅用半年時間就將英軍受傷戰士高達42%的死亡率下降到2.2%,創造了戰爭救護史上的奇跡。

南丁格爾在前線提燈巡視病房的美麗身影,定格在戰地傷患的心中,為他們點燃生命的希望。那盞“生命之燈”的光芒穿透時空,彰顯著不畏艱險、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勇於獻身的人道主義精神,開啟了戰場救護新時代。

救護,救護,“救”與“護”密不可分,正所謂“三分救治,七分護理”。特別是傷情複雜、救治要求高的現代戰場,救治更離不開高水準的專業護理。

時至今日,我軍護理隊伍建設成績喜人,基本形成“軍人+文職人員+聘用制人員”的新型護理人才方陣,全軍護士約有80%獲得大專以上學歷,出色完成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抗擊埃博拉等重大應急任務,湧現出一大批包括南丁格爾獎章、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和全軍模範護士等榮譽的先進個人和集體。

軍中護士,因為前面加了個“軍”字,就意味著在履行護士共同職責外,還擔負著為軍服務的特殊使命。品讀護士的“士”,這個字不簡單——

軍中護士的“士”,是士兵的“士”。在人煙罕至的雪域邊關,在遠海犁浪的護航戰艦,在災害救援的廢墟現場,在熱火朝天的演訓一線……都能看到軍中護士伴隨保障的身影。衛勤與士兵同在,護士首先是戰士,軍隊的使命任務延伸到哪裡,這些“迷彩天使”的翅膀就飛翔到哪裡,成為戰鬥力畫卷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軍中護士的“士”,是勇士的“士”。無論是平時演訓冒著炮火硝煙救護,還是多樣化任務救援衝鋒在一線,抑或戰場面對戰友的生死相托,特殊的工作環境決定了軍中護士的正確打開方式——告別“嬌嬌女”,勇當“女漢子”,巾幗不讓鬚眉,在“沖得上、救得下、治得好”中,踐行“一切為了傷患,一切為了勝利”的誓言。

軍中護士的“士”,是學士的“士”。隨著醫學的發展進步和戰場救護需求的不斷提升,護士的服務不能再僅僅滿足於後方醫院“打針發藥查查房”“耐心細心問問暖”,還必須有更高的專業素質、更強的軍事技能,成為現代戰場救護的行家裡手,實現從病房保障向戰場保障的轉變。

如今的軍中“提燈女神”,需要更閃亮的“愛心之燈”“知識之燈”“技能之燈”,這樣才能不辱使命。當前,我軍正在有序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軍隊護士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但無論編制體制怎麼改、崗位設置怎麼變,護士的戰位不會變,姓軍為戰的使命不會變,以官兵健康為中心的職責也不會變。

明天,軍中“提燈女神”的燈光會更加閃亮,溫暖戰友,照亮征程。

海拔5418米

“兩秒擁抱”有多暖

■劉程 解放軍報記者 李蕾

卓玉嬌

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三十裡營房醫療站巡診分隊的車漸漸駛出了海拔5418米的全軍海拔最高哨卡——河尾灘邊防連。看著後視鏡裡漸行漸遠的營房,護士卓玉嬌心頭的感動卻越來越濃。

感動源自一名戰士。在巡診分隊和哨卡官兵擁抱告別時,戰士小范黑紫乾裂的嘴唇微微抖動,真切地對卓玉嬌說:“感謝您的細心照顧,您給我的溫暖真的像媽媽一樣!”

那一刻,卓玉嬌的眼睛濕潤了。回想起第一次上高原之前,巡診分隊隊長叮囑大家要跟官兵擁抱告別的情形,卓玉嬌當時還有些難為情。但在海拔3700多米的三十裡營房醫療站工作了7年,特別是巡診走遍了所有喀喇昆侖高海拔哨所後,卓玉嬌漸漸感受到一個兩秒鐘真情擁抱的價值——

面對長年累月在生命禁區戍邊的高原戰友們,面對戰士們被紫外線灼傷的臉龐上那雙真摯的眼睛,擁抱不再單單是一個動作,更是一種儀式:一種用來表達對戍邊戰友敬意的神聖儀式!

每次巡診離開哨所時,卓玉嬌和戰友們都會跟戍邊官兵擁抱道別。這個護士手冊和職責裡沒有的“兩秒擁抱”,雖然短短一瞬,動作簡單真摯,卻飽含著高原醫護工作者對守防官兵的深切理解和崇高敬意,其溫暖久久在生命禁區戰友的心田回蕩。

時間回到那次河尾灘邊防連巡診。兩名新戰士患了感冒,卓玉嬌配合軍醫立即展開治療。

診療結束,高原缺氧讓卓玉嬌感到十分疲倦,但她堅持用最溫柔的語氣叮囑注意事項。被卓玉嬌的細緻體貼所溫暖,臨走時,戰士小范的眼眶中有淚水在打轉。

對喀喇昆侖守防官兵來說,比高寒缺氧更大的考驗是孤獨寂寞。第二天,這兩名戰士症狀明顯好轉,但小範卻顯得悶悶不樂。

這沒有逃過卓玉嬌的眼睛。在她耐心細緻地引導下,小範說出了心中困惑:擔心長時間在高原守防會對身體造成極大傷害,影響以後的工作生活。

卓玉嬌向他講解了如何科學認識高原反應對人身體的影響。巡診期間,她專門抽出時間與他談心。回到醫療站後,卓玉嬌堅持每天給小範打一個電話,給他講防護知識、談人生感悟,讓這名戰士的戍邊生活重新灑滿陽光。

除了為官兵查體診療,巡診分隊還為官兵心理疏導。一次巡診中,一名長年守防的老兵談了10多個對象都遭遇“吹燈”,因父母催促而倍感壓力。瞭解情況後,卓玉嬌主動給這名老兵疏導心理,幫這名戰友走出心理困惑。

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儘管高原巡診路途遙遠、行程疲憊,但巡診隊員們十分注重軍容,每到一地都要認真整理。女隊員還特意補上淡淡的粉底和口紅,把自己最精神飽滿的一面展現給戍邊的戰友們。

一個兩秒的真摯擁抱,一次雪山下的促膝長談,一個暖心的問候電話……這些可能在常人看來簡單平常、微不足道,但卻是高原醫護人員重要的“護理內容”——正是這些護理手冊和職責裡沒有的關懷,為常年守防的官兵注入正能量。

一個“兩秒擁抱”,是這群雪域高原軍中護士常年奉獻的縮影。醫療保障之余,卓玉嬌喜歡和站裡的其他姐妹們編排歌舞,在巡診時為官兵帶來歡樂。

7年多的高原巡診經歷,讓卓玉嬌更加懂得:用自己的努力為高原官兵的心靈灑上一抹陽光暖意,這是高原護理工作者的特殊擔當!

品讀護士的“士”

■姜安麗 王澤鋒

有人說,戰爭讓女人走開。可是縱覽世界近代戰爭史,幾乎每場戰爭都少不了戰地護士們的身影。

戰場離不開護士,近代護理事業就源於戰事:近代護理學奠基人南丁格爾,在19世紀中葉歐洲爆發的克裡米亞戰爭中,率38名護士抵達前線,不分晝夜為傷病員清洗傷口、包紮換藥,僅用半年時間就將英軍受傷戰士高達42%的死亡率下降到2.2%,創造了戰爭救護史上的奇跡。

南丁格爾在前線提燈巡視病房的美麗身影,定格在戰地傷患的心中,為他們點燃生命的希望。那盞“生命之燈”的光芒穿透時空,彰顯著不畏艱險、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勇於獻身的人道主義精神,開啟了戰場救護新時代。

救護,救護,“救”與“護”密不可分,正所謂“三分救治,七分護理”。特別是傷情複雜、救治要求高的現代戰場,救治更離不開高水準的專業護理。

時至今日,我軍護理隊伍建設成績喜人,基本形成“軍人+文職人員+聘用制人員”的新型護理人才方陣,全軍護士約有80%獲得大專以上學歷,出色完成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抗擊埃博拉等重大應急任務,湧現出一大批包括南丁格爾獎章、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和全軍模範護士等榮譽的先進個人和集體。

軍中護士,因為前面加了個“軍”字,就意味著在履行護士共同職責外,還擔負著為軍服務的特殊使命。品讀護士的“士”,這個字不簡單——

軍中護士的“士”,是士兵的“士”。在人煙罕至的雪域邊關,在遠海犁浪的護航戰艦,在災害救援的廢墟現場,在熱火朝天的演訓一線……都能看到軍中護士伴隨保障的身影。衛勤與士兵同在,護士首先是戰士,軍隊的使命任務延伸到哪裡,這些“迷彩天使”的翅膀就飛翔到哪裡,成為戰鬥力畫卷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軍中護士的“士”,是勇士的“士”。無論是平時演訓冒著炮火硝煙救護,還是多樣化任務救援衝鋒在一線,抑或戰場面對戰友的生死相托,特殊的工作環境決定了軍中護士的正確打開方式——告別“嬌嬌女”,勇當“女漢子”,巾幗不讓鬚眉,在“沖得上、救得下、治得好”中,踐行“一切為了傷患,一切為了勝利”的誓言。

軍中護士的“士”,是學士的“士”。隨著醫學的發展進步和戰場救護需求的不斷提升,護士的服務不能再僅僅滿足於後方醫院“打針發藥查查房”“耐心細心問問暖”,還必須有更高的專業素質、更強的軍事技能,成為現代戰場救護的行家裡手,實現從病房保障向戰場保障的轉變。

如今的軍中“提燈女神”,需要更閃亮的“愛心之燈”“知識之燈”“技能之燈”,這樣才能不辱使命。當前,我軍正在有序推進國防和軍隊改革,軍隊護士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但無論編制體制怎麼改、崗位設置怎麼變,護士的戰位不會變,姓軍為戰的使命不會變,以官兵健康為中心的職責也不會變。

明天,軍中“提燈女神”的燈光會更加閃亮,溫暖戰友,照亮征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