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論文一生事,莫做文抄公

近日, 某高校財會系應屆畢業生被學校集體“召回”, 原因是“論文查重幾乎都未達標準”。 此消息一經傳出, 引發了對畢業論文的持續性熱議。 其間, 部分畢業生坦言, 畢業論文自己寫的東西很少, 多數是東拼西湊的產物。 一些支撐論點的論據, 僅是換個表達方式, 調整一下資料而已。

其實, 關於本科畢業生要不要寫畢業論文、是否有必要答辯等問題, 各方持不同觀點。 但僅從見諸媒體的種種亂象來看, 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更令人不解的是, 針對畢業論文, 業已形成了“寫得字數多, 就能得高分”這種簡單粗暴的評判指標。

對此, 筆者憂心忡忡。

從學生角度來說, 畢業論文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學期, 而這個時段學生將面臨最緊張的升學複試或就業求職。 全面謀劃好就業求職“黃金期”, 既是對大學學習成效的預期, 又是開啟一段新生活模式的期許。 相對而言, 撰寫畢業論文只不過是大學階段的一個小小驛站, 為拿文憑而必經的一個規定動作, 學生走捷徑似乎難以求全責備。 從教師角度看, 本科畢業生的基數較為龐大, 又難以形成如同研究生一樣的親密師生關係, 外加教師個人教學投入不夠、重視程度不高、責任意識不強, 指導老師更是無心指導, 態度上顯“鬆動”跡象, 這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的“無助感”。 加之高校本身對畢業論文的態度略顯曖昧,

把關不嚴, 致使蒙混過關者不在少數。

當然, 從正當性來談, 上述原因只能顯得冠冕堂皇, 難以站穩腳跟, 不過是尋求開脫的說辭罷了。 可以講, “摻水”的論文貽害無窮, “造假”的學業不能容忍。 而尋求一些治理良策, 並加以引導規範, 實則迫在眉睫。

明顯可見的是, 畢業論文“摻水”是關乎科學道德素養的倫理問題, 影響到國家民族之精神文脈。 唯有將人性高於物性, 品學自然皆優, 畢業論文也便會流露出有思想的學術表達。 大學生作為成熟的高知群體, 是社會良心的代表, 應當在複雜的選擇中砥礪自我、行為自律, 應從自由選題、收集資料到方法應用、開題報告等環節, 不斷喚起作者的內在自信與靈感, 將畢業論文發揮到令自己、令他人皆滿意的程度。

當然, 還要全面重視論文寫作和指導的過程, 積極開展學風教風建設。 畢業論文本應是檢驗大學生學術能力和專業素養、保證本科教學品質的重要防線關口。 還應嚴格審核把關好畢業論文, 通過嚴謹的學術訓練過程, 教會大學生思考能力和處理現實問題的能力, 強調思考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加強對學生畢業論文全過程的指導和檢查, 讓論文價值回歸學術本位與“學以致用”指向, 融入獨特思想有感而發。

與此同時, 一方面應通過建章立制, 形成規範化的激勵舉措, 對優秀畢業論文要加大獎勵力度。 另一方面, 學校及院系應採取積極的監管措施和約束機制, 建立具有威信力的規則,

完善准出機制, 真正將本科畢業論文作為授予學位的重要考量。 對論文抄襲作假者, 視情節輕重, 由專門的評定委員會批評教育直至取消學位。 至那時, 在巨大的代價面前, 自然不會有多少人願意冒險去蔑視規則。 (作者系天津大學研究生院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11日第2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