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跑步的你,知道步頻嗎?步頻太低,損傷膝蓋

步頻就是一分鐘雙腳交換的次數, 初入門者的步頻絕大多數是120-150步左右, 而高階的跑者都在180步以上, 馬拉松頂尖高手的步頻則多在200步上下。

關於步頻, 學界專家的看法是, 步頻太低可能的情形是因為跨太大步、彈跳過高, 導致著地時對膝蓋與身體衝擊過大, 受傷機會也提高, 因此步頻少於每分鐘180次也列為不正確的跑步姿勢。

首先我們怎麽知道自己的步頻呢?

我們知道對於體能不佳者,

步頻無法拉高到180步, 其實還有其他原因, 例如雙腳交換的律動能力不足、雙腳肌力不足以及身體前傾角度不足的緣故, 因此列出以下幾種練習方法, 能幫助跑者提高步頻到180步, 進而擁有正確的跑姿:

一、跳繩

簡單的跳繩工具, 雙腳輪流跳, 練習一段時間, 動作順暢之後, 開始加快速度, 速度越快越好。 不但可以加強小腿肌力, 還可以加快雙腿交換頻率, 減低跑步時腳步觸地時間。

二、騎飛輪

騎飛輪主要鍛鍊大腿肌力, 但是同時還可以加快雙腿交換頻率。

三、跑步時嘗試身體前傾與中足跑法

跑步時把身體略為前傾, 可以讓地心引力帶領身體往前移動, 經濟省力, 如果加上著地方式從足跟著地改為中足或者前腳掌著地更好, 一般人不容易領會身體前傾移動方法, 有教練帶領較容易掌握要領。 已經入門的跑者想加快速度, 取得好成績, 很需要在跑步時身體前傾, 讓著地時身體重心在腳掌上方或者前方。

四、帶著節拍器跑

聽著手機節拍器(或運動手錶上的節拍)的聲音跑,

每階段提昇約5次, 一段時間, 當身體可以適應新步頻之後, 再繼續提昇, 反覆練習直到達到理想步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