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周文:組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深化“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文化與教育交流合作

最近, 我先後受南非開普敦大學、金山大學、肯亞奈洛比大學邀請, 在各大學做報告並與當地學者交流討論。 大家都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建設, 更多體現了“合作倡議”等包容性內涵。 目前, 中國已連續7年成為非洲第一大交易夥伴國, 中非貿易額更是在2013年首次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 即使在非洲經濟低迷不振的2016年, 中非貿易額仍然達到1491億美元, 中國繼續保持非洲第一大交易夥伴地位。 非洲還是中國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場, 中國企業在非洲基礎設施市場所占份額已經超過40%。 中非經貿合作, 不但已成為雙方實現自身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而且樹立了南南合作的典範, 有力促進了雙方互利共贏和發展。

學者們也提到, 中國企業不但要“走出去”, 更要“走進去”, 要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 致力於“一帶一路”的中國企業要有國際視野, 要有大局意識, 要做有社會責任的中國企業。 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 必須特別注意企業自身的舉措和行為方式, 以避免沿線國家對中國產生疑惑, 否則容易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增加障礙。 中國企業必須學會在“走出去”過程中圍繞“惠及所在國民生”, 改進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 從而提高在重大項目合作上的風險預警和管理能力, 努力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

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

既要重視“量”的擴大, 更要重視“質”的提升, 不斷提高中國品牌的國際認知度和美譽度。 通過公共外交、人文交流密切與所在國人民的關係, 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域外場”。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 無論是鋪路架橋, 還是辦工廠、做生意, 都必須要考慮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風俗民情、審美習慣等。 如果缺乏對所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社會以及風俗習慣的瞭解, 那就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雖然一時可以“走出去”, 但是很難“走進去”, 最後只能“退回來”。 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 一方面要傳播中華文化, 講好中國故事, 為全球經濟的發展貢獻東方智慧;另一方面, 還要善於學習人家的長處, 做公共外交的參與者和中外交流的友好使者。

另外, 鑒於中非文化和價值觀差異, 要高度重視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文化交流合作。 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來工程。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進程中, 要積極發揮文化的橋樑作用和引領作用, 加強交流交往, 努力實現與沿線各國的全方位交流與合作, 通過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 把“中國夢”同帶動周邊各國發展、區域發展的前景對接起來。

同時,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 要更好地促進沿線國家之間的教育交流, 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 以發揮高等教育在沿線國家人文交流中的橋樑作用, 發揮沿線各國高等教育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智庫作用, 發揮高等教育在增強與沿線國家互信中的催化作用。

高等院校要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學科學術資源優勢, 突出重點和特色, 深度參與“一帶一路”戰略, 設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計畫, 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教育, 加快為中資企業培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需要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急需的學科專業開展來華留學生教育。 擴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招生培養規模, 造就完備的留學生教育管理制度體系, 培養出一批知華友華、學有所成的國際化人才, 同時還要培養一大批能夠肩負“一帶一路”建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國際化人才。 例如, 設立國別或區域研究機構, 使之成為“一帶一路”科教合作的學術研究交流平臺、產業技術研發平臺和資訊共用平臺;可以組建“絲綢之路大學聯盟”,
促進中國與沿線各國教育合作和科技協同創新, 努力使之成為中國高校與沿線各國高校之間深度合作的橋樑和紐帶。

作者為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主編:王多

圖片編輯:徐佳敏

文/周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