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推進實踐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

2017年4月14日至16日, 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紅旗文稿》雜誌社和貴州師範大學聯合主辦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創新理論成果研究——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學術研討會”在貴陽召開。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110余位元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與會學者圍繞大會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堅持党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 加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郝立新教授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具有里程碑意義, 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解決了我國教育為什麼人的問題。 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 並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任大奎教授認為, 對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高校培養什麼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重要論述, 要從如何保持黨的性質的高度來理解。 高校如果不搞思想政治工作, 廣大學生就會對學習目標和就業目標不明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會面臨後繼乏人的問題。 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絕不是口頭上的宣傳問題, 更是關係到党管高校和牢牢掌握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大問題。

北京科技大學左鵬教授提出, 關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目標任務的“四個正確認識”是有層次的, 層層相扣, 最後歸結到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 落腳到了實處。 通過這“四個正確認識”, 一方面, 與西方發達國家比, 可以看到這些國家歷史上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今天又是怎樣維持發達地位的。 另一方面, 與其他發展中國家比, 100多年來, 只有中國真正發展起來了。 通過比較, 我們應該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發展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 武漢大學梅榮政教授認為, 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關鍵在於正確定位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概念。 對於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提到的“21世紀馬克思主義”,

不能曲解為馬克思主義可以具體劃分為19世紀、20世紀以及21世紀等不同性質的馬克思主義, 人為製造馬克思主義多元化, 製造馬克思主義的對立。 實際上這裡強調的是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發展的理論。 把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統一起來, 就是馬克思主義在21世紀的創造性發展。 當前, 要切實解決對馬克思主義專業人員要求不高、馬克思主義研究方式不嚴肅等問題, 廓清宣傳普及馬克思主義僅僅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任務等錯誤認識, 同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的研究方式, 進一步深入探索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的評價體系, 推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西南大學白顯良教授提出, 弄清楚“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對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十分重要。 由於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等問題沒有講清楚, 在如何對待馬克思主義上存在教條主義、主觀主義、形式主義、實用主義等多種錯誤傾向, 造成對許多重大的理論的困惑及實踐上的混亂。 事實上, 馬克思主義只有一個, 沒有多個。 我們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正確立場, 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龔雲研究員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全方位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又結合當代的現實創造性地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當今時代, 馬克思主義所分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

但具體表現形式確實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為指引, 不要只在書本當中做文章, 而要在火熱的實踐中開展工作, 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貴州師範大學伍志燕教授認為, “意識形態多元論”是西方多元主義的產物, 它主張把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意識形態性割裂開來, 意在製造多個馬克思主義, 以造成馬克思主義的內部混亂來徹底否定馬克思主義。 因此, 當前意識形態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正確處理好一元化與多樣性的關係,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地位。

3.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 中國人民大學周新城教授指出, 世界上只有一個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構成的理論體系。我們一定要把構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它在具體條件下得出的具體結論區別開來。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結論是發展的,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會過時。毋庸諱言,馬克思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不同具體表現形式,但它們的基本原理是統一的,不存在所謂原生、次生的區別。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的不是原本的馬克思主義,進而用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去批判列寧的馬克思主義是極其錯誤的。我們也不能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去否定馬克思主義中作為普遍真理存在的基本原理。這樣做表面是抬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際上是否定了它的根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是具體論斷的創新,從來沒有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能因為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具體論斷無法解決中國的問題,就要揚棄其中包含的基本原理,而是要立足現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得出新的具體的結論。

北京大學樑柱教授提出,創新性理論必須要有三個要素:一是立足時代實際,提出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二是對這些問題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回答;三是回答能經受實踐的檢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指導中國實踐,就在於它內在地包含了這三個要素。面對時代的風雲變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斷進行創新,並依靠我國社會主義實踐一直進行自我完善,反映了人類思維發展的基本規律。

蘇州大學朱炳元教授認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現在要使中國人民“強起來”,必須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才能真正開啟民族復興的新征程,進一步增強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強我們克服前進道路上艱難險阻的信心與決心。

4.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貴州師範大學韓卉教授提出,在複雜嚴峻的意識形態鬥爭形勢下,必須積極應對國外敵對勢力的牽制遏制和以西方價值觀為核心的思想文化滲透,積極應對國內經濟社會深刻轉軌轉型和對外開放帶來的思想觀念多元化的挑戰。只有建設好思想意識形態的堅強陣地,才能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走出“西化”的誤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展現中華審美風範,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吉林大學陳秉公教授通過批判完全回歸儒家、全盤西化等錯誤思潮,認為當下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應立足于我國現時代的實踐,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以我國傳統文化為基礎根源,以西方文化為借鑒資源,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以及中華民族文化的現代化,藉以超越我國傳統文化,超越西方文化,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真正成為時代的強音。

黑龍江大學孫慧玲教授從中國文化創新的視角,指出中國人文資源的顯著特點是原創文明、源遠流長、體大思精、獨具神韻、綜合創新、富於活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使中華文明完全有能力以這種嶄新風貌,自立於21世紀的世界民族之林。儘管我國文化現代化起飛滯後,但是厚積薄發的後發優勢,卻有可能使我國廣泛吸收世界文化的豐富遺產和最新文明成果,從而使我國文化現代化展現出勢頭最猛、持續最久的發展前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型文化,也必將帶著新的主體觀念、價值觀念走向21世紀的文明,成為創造世界新型文明的源頭活水。

余滿暉(作者單位:貴州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世界上只有一個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所構成的理論體系。我們一定要把構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它在具體條件下得出的具體結論區別開來。馬克思主義的具體結論是發展的,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會過時。毋庸諱言,馬克思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蘇聯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不同具體表現形式,但它們的基本原理是統一的,不存在所謂原生、次生的區別。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的不是原本的馬克思主義,進而用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去批判列寧的馬克思主義是極其錯誤的。我們也不能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去否定馬克思主義中作為普遍真理存在的基本原理。這樣做表面是抬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際上是否定了它的根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是具體論斷的創新,從來沒有否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能因為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具體論斷無法解決中國的問題,就要揚棄其中包含的基本原理,而是要立足現實,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解決新出現的問題,得出新的具體的結論。

北京大學樑柱教授提出,創新性理論必須要有三個要素:一是立足時代實際,提出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二是對這些問題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回答;三是回答能經受實踐的檢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能指導中國實踐,就在於它內在地包含了這三個要素。面對時代的風雲變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斷進行創新,並依靠我國社會主義實踐一直進行自我完善,反映了人類思維發展的基本規律。

蘇州大學朱炳元教授認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現在要使中國人民“強起來”,必須堅持“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才能真正開啟民族復興的新征程,進一步增強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強我們克服前進道路上艱難險阻的信心與決心。

4.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貴州師範大學韓卉教授提出,在複雜嚴峻的意識形態鬥爭形勢下,必須積極應對國外敵對勢力的牽制遏制和以西方價值觀為核心的思想文化滲透,積極應對國內經濟社會深刻轉軌轉型和對外開放帶來的思想觀念多元化的挑戰。只有建設好思想意識形態的堅強陣地,才能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走出“西化”的誤區,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展現中華審美風範,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

吉林大學陳秉公教授通過批判完全回歸儒家、全盤西化等錯誤思潮,認為當下21世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應立足于我國現時代的實踐,以馬克思主義為靈魂,以我國傳統文化為基礎根源,以西方文化為借鑒資源,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以及中華民族文化的現代化,藉以超越我國傳統文化,超越西方文化,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真正成為時代的強音。

黑龍江大學孫慧玲教授從中國文化創新的視角,指出中國人文資源的顯著特點是原創文明、源遠流長、體大思精、獨具神韻、綜合創新、富於活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使中華文明完全有能力以這種嶄新風貌,自立於21世紀的世界民族之林。儘管我國文化現代化起飛滯後,但是厚積薄發的後發優勢,卻有可能使我國廣泛吸收世界文化的豐富遺產和最新文明成果,從而使我國文化現代化展現出勢頭最猛、持續最久的發展前景。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型文化,也必將帶著新的主體觀念、價值觀念走向21世紀的文明,成為創造世界新型文明的源頭活水。

余滿暉(作者單位:貴州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