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導彈女兵牛少波:鐵騎女馭手

作者:段開尚 任原

追夢路上, 需要披荊斬棘, 甚至是脫胎換骨。 戰士, 就是戰勝一切的士兵, 只要捨得放下光環, 敢於挑戰新領域,

無論什麼崗位都能駕馭, 未來戰場上必將所向披靡。 ——牛少波

導彈發射車呼嘯著在山崖邊疾馳, 遠光燈明晃晃打在兩米開外的樹幹上, 仿佛就要迎面撞去。 這時, 只見駕駛員左右手快速交替打方向盤, 穩穩轉過一個急彎, 緊接著靈巧避開一個障礙物。 等到達指定地域後, 她迎著標準停車線, 猛踩刹車, 車輪在地上拖出一段深深的印痕。 又是一步到位!

車門打開, 跳下一位身材嬌小的女上士。 微光下, 帽檐深處一雙眸子透著超乎尋常的堅毅, 略微突出的顴骨和內收的腮幫, 使她倒三角型的“撲克臉”更顯嚴肅。 她就是火箭軍“常規導彈第一旅”女車神牛少波。

曾是親手按下點火按鈕送“神劍”飛天的“金手指”, 如今成為能駕馭幾十噸重導彈發射車的女車神。

不少戰友都以為牛少波必定經歷了陣痛, 她卻淡然一笑:“沒有吃不了的苦, 只有必須完成的任務!”

那年8月, 西北大漠風卷狂沙。 牛少波作為測發控號手參加實彈發射任務。 由於任務是視頻指揮, 每天訓練前, 司職“點火”崗位的牛少波需提前到靶場,

進行視頻聯調調度。 為了確保不耽誤訓練進度, 她每天早上4點起床, 帶著炊事班前夜備好的“乾糧”出發。

到達靶場還是淩晨, 氣溫只有幾度, 大漠沒有建築沒有植被, 狂風大作, 發出悶重的迴響。 太陽升起後, 熱浪就開始蒸騰, 風沙飛舞拍得臉生疼。

“越難越苦, 牛少波越有牛勁兒。 ”時任指揮長魏霞回憶, 從淩晨到下午4點, 操作本就累, 牛少波還利用休息間隙跑位置、練流程, 沙土黏在身上將她敷成了灰褐色的兵馬俑。 其實, 流程已跑了上百遍, 模擬發射也沒問題。 戰友怕她累壞身體勸她休息, 她眉心緊皺, “沒有百分百把握我心慌。 ”

發射當日, 導彈呼嘯騰空, 她成了連隊第二個“金手指”。

“轉崗?”勝利的喜悅還未散去, 她就接到轉崗當發射車司機的通知。

發射車的方向盤和油門刹車非比尋常的重。 她常常一開就得幾個小時, 打起仗來既要駕駛又要操作, 有時還得掌控發射車在幾公分的距離內靈活移動。

“你能行嗎, 要不和連長說換個人?”戰友為她放棄“金手指”崗位遺憾,

又擔心她身材嬌小承受不了。

“有啥不行。 ”她的“撲克臉”依舊無表情, 語氣卻特別堅決。

“菜鳥”就要從頭練起。 牛少波被併入新兵發射班, 發射單元站成一列全是一道拐, 就她一個上士。 有個新兵悄悄嘀咕:“是不是牛班長犯了什麼錯, 被下放了?”牛少波沒空理會, 忙著爬上爬下對著說明書研究導彈車。

實戰中快速佔領陣地時,導彈發射車停車需對準某標準線不超過幾分米,而牛少波對自己的標準卻是幾釐米。她對著駕駛場坪的水泥縫一練就是上百遍,直至能輕鬆達到自己的“戰標要求”才停,下了車整個後背都濕透了。

駕駛發射車最難的要數發射車鐵路機動。車寬本就比火車平板超出十幾釐米,開上去必須不偏不倚使車與平板中心重合。為了達到人車合一,牛少波練原地無油門微調方向盤,啟動發動機後不加油門,方向盤要比平時重很多,她松一點刹車,又調一下方向盤,靈活掌控車身移動在預想的幾度範圍內。最後,練到從不同方向駛過來,車底的重心鉛錘與模擬平板的重心穩穩重合。

駕駛發射車除了難就是苦。去年野外駐訓,一輪回夜訓3天晝訓3天持續近兩個月,幾乎每天都要奔襲數百公里,路上要開車,停車要搭設偽裝,有時不停歇戰鬥時長達10個小時,遇到下雨,偽裝網增重幾十斤,她舉著爬上爬下毫不影響,只有“撲克臉”憋得通紅。

轉崗之後,牛少波兩臂有了“疙瘩肉”,肱二頭肌不比男兵小。戰友開她玩笑:“一副武藝高強的樣子,別嚇跑男朋友。”她的“撲克臉”終於有了笑容,秀著肌肉回:“不會的,就憑這力量,他不敢跑。”

攝影丨孫波、葉紫薇|編審丨淺白|網編丨頑石

忙著爬上爬下對著說明書研究導彈車。

實戰中快速佔領陣地時,導彈發射車停車需對準某標準線不超過幾分米,而牛少波對自己的標準卻是幾釐米。她對著駕駛場坪的水泥縫一練就是上百遍,直至能輕鬆達到自己的“戰標要求”才停,下了車整個後背都濕透了。

駕駛發射車最難的要數發射車鐵路機動。車寬本就比火車平板超出十幾釐米,開上去必須不偏不倚使車與平板中心重合。為了達到人車合一,牛少波練原地無油門微調方向盤,啟動發動機後不加油門,方向盤要比平時重很多,她松一點刹車,又調一下方向盤,靈活掌控車身移動在預想的幾度範圍內。最後,練到從不同方向駛過來,車底的重心鉛錘與模擬平板的重心穩穩重合。

駕駛發射車除了難就是苦。去年野外駐訓,一輪回夜訓3天晝訓3天持續近兩個月,幾乎每天都要奔襲數百公里,路上要開車,停車要搭設偽裝,有時不停歇戰鬥時長達10個小時,遇到下雨,偽裝網增重幾十斤,她舉著爬上爬下毫不影響,只有“撲克臉”憋得通紅。

轉崗之後,牛少波兩臂有了“疙瘩肉”,肱二頭肌不比男兵小。戰友開她玩笑:“一副武藝高強的樣子,別嚇跑男朋友。”她的“撲克臉”終於有了笑容,秀著肌肉回:“不會的,就憑這力量,他不敢跑。”

攝影丨孫波、葉紫薇|編審丨淺白|網編丨頑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