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張亞路:身在特殊崗位 肩負重要責任

張亞路為患者擦洗身體

5月8日下午2點, 德州市第二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五科, 護士張亞路正在為患者打水, 她告訴記者:“一定要把水兌成不冷不熱的溫度,

患者大多沒有判斷力。 ”

做了6年的精神科護士, 張亞路熟悉工作中每個細節, 最初對這份工作的抵觸與恐懼也慢慢變成尊敬和熱愛, “即便有調換崗位的機會, 我仍然會留在這裡, 毫不猶豫。 ”

“把他們當嬰兒對待”

精神五科的護士面對的, 都是伴有軀體疾病或殘疾的精神疾病患者。 張亞路說:“我們的原則是把他們當嬰兒對待。 ”

每天, 張亞路都要挨個檢查病房裡的每一件物品, “有些東西會傷著他們, 所以一定要仔細仔細再仔細。 ”洗手要手把手教, 吃飯要一口口喂;患者大小便失禁, 每晚換三四次尿不濕, 衣服被褥天天都要洗;患者吃藥時, 一定要眼看著他吃下去, 否則可能會被隨手扔掉。

工作中時常會有危險。

有一次, 一位患者尾隨張亞路至更衣室後, 突然掐住了她的脖子, 若不是同事及時相救, 後果不堪設想。 不久前, 一位患者在接受肌肉注射時突然失控, 揚起手臂將注射器打掉, 針頭紮在張亞路手上扯了個口子, 頓時血流如注。 講這些時, 張亞路表情平靜, 如同手臂上多次被患者抓撓後留下的疤痕一般, 靜靜詮釋著這一崗位的付出與責任。

讓患者體會到愛

2013年11月的一天, 市民政局救助站送來一位沒有身份證、也沒有親屬的女性患者, 這位患者有6個月的身孕。 醫院裡沒有孕婦裝, 張亞路就把自己懷孕時穿的衣服拿過來;醫院的飯菜不夠符合孕婦的營養和口味需求, 她就在家做好帶過來;直到如今, 她仍然與這位患者聯繫,

時常送去生活用品。

科室中有不少患者家庭貧困, 張亞路和同事一起經常為他們捐款捐物。 她說:“這些患者跟我們一樣, 都需要愛, 我們要讓他們感受到愛。 ”

雖然大多數患者的表達能力不強, 但張亞路依然能從他們簡單的言語和動作中讀出“回饋”。 “一位患者在我喂她吃飯時, 總是把飯菜往我面前推, 意思是讓我先吃, 這些時刻, 真的讓我很有成就感。 ”說到這裡, 張亞路的眼眶紅紅的。

□本報記者張曉航本報通訊員任天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