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被最信任的人背叛,小城瀘州K12機構如何摸索生存法則?

文|車錦文

韓靈通, 創辦學校之前是一名鋼琴老師。 他在1999年創辦了瀘州靈通培訓學校。 現在, 靈通培訓學校在四川瀘州和宜賓有12家分校,

全職教師230名, 兼職老師60多名, 培訓內容包括了鋼琴、少兒英語、數學等, 在校生1.3萬人, 是當地規模最大的培訓機構之一。

瀘州靈通培訓學校的生存法則是韓靈通經過非常慘痛的經歷後, 重新思考後摸索出來的。 那段痛苦的經歷, 讓韓靈通在長江邊坐了4個月, 幾次都有跳進去的衝動。

而瞭解了靈通培訓學校的生存法則後, 會從中看到一些熟悉的影子, 比如教師收入分成制, 比如教育綜合體。 只不過, 瀘州靈通培訓學校的實踐時間要早一些。

一次痛極了的背叛, 韓靈通在長江邊坐了4個月

瀘州靈通培訓學校第一所學校創辦於1999年, 到2007年時有6家學校。 中間雖然也經歷了一些困難, 總體來說還比較順利。 但是, 2007年初的一次經歷,

讓靈通培訓學校在此之前、之後的經歷感覺是小巫見大巫。

2007年2月份, 靈通學校有6家分校區, 其中3家是盈利的, 3家是新開不久, 處於虧損狀態。 韓靈通負責3個新開校區, 一位常務副校長負責3個成熟校區。

2月的一天早上, 韓靈通突然接到一位元兼職老師的電話:韓校, 學校好像不對勁, 因為沒有一個人上課。 問老師, 說都辭職了, 學生也都去了別的學校。

韓靈通接到這個電話後, 第一反應是出事了:這位老師所在的校區是創辦多年的成熟校區, 老師都辭職這麼大事我怎麼不知道?

他立刻向那位常務副校長打電話求救:我聽說這個學校老師都辭職了, 也沒有學生來, 肯定出事了, 你快來, 我們一起商量一下怎麼辦。

打完電話,

韓靈通立刻趕往出事的校區。 路上, 韓靈通接到了那位元兼職老師的另一個電話:距離校區不到100米的地方, 新開了一家學校。

快到自己校區的時候, 韓靈通沒有立刻進去, 先走到了旁邊新開的學校。 進門第一眼就懵了:原來校區的前臺坐在這家新開學校的前臺位置。 再往裡走, 更讓韓靈通震驚、憤怒的一幕出現了:他求救的那位常務副校長正在辦公桌前數錢。

“自己求救的物件竟然是這個事情的主謀?自己剛才還打電話向他求救?”

最後當韓靈通走到自己的學校, 發現了讓他有些絕望的事情:自己校區所有有文字的紙張全被燒掉了, 一張都沒留下。

據韓靈通描述:當時靈通學校的所有材料都是紙質的。 學生的資訊、排課表、課程內容全都被燒了。

“我當時痛死了!那個常務副校長是我最信任的人, 他是當時整個學校的二把手, 也是這個事情的主謀, 他慫恿那三個分校的校長、老師, 和他出去單幹。 所以新成立的學校, 從前臺到老師, 到內容, 和靈通學校一模一樣, 就是名字換了一下。 ”

韓靈通將這位常務副校長的行為稱之為“背叛”。 也正是“不留一張有字紙”的決絕做法, 瀘州市當時很多人, 包括非教育培訓行業的人, 都關注著這件事的走向。

很快, 韓靈通將那位常務副校長告上法庭。 雙方在法庭上唇槍舌劍, 為了打贏這場官司, 甚至在法庭上發毒誓證明自己。

可是, 無論如何, 學校還需要繼續開下去。 面對老師和學生全部出走這樣的慘狀, 為了鼓勵學生回來上課,

韓靈通決定, 如果當時校區的學生回來上課就全部免費。

那一年, 靈通培訓學校全面虧損。

超扁平化層級, 積分制管理, 如何組成靈通學校新生存法則?

儘管打了官司, 學生也回來了一部分, 可是這樣的打擊, 讓韓靈通在長江邊坐了4個月, 有好幾次都有跳進長江的衝動。

那4個月,韓靈通一邊消解這件事情帶來的痛苦,一邊思考如何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

首先是,引進教育資訊化,所有的資訊全部“上網”,電子化的形式存儲、使用,線上辦公系統。

最重要的改革是,韓靈通決定採用“積分制”管理。

首先,變革整個學校的管理層級,分校不再設立分校校長一職,由總部直接管理。不僅僅是沒有分校校長一職,連行政人員都做出明確規定:1000人以內的校區,配備一名行政人員;1500人的校區,配備2名行政人員;2000人的校區,配備3名行政人員。

目前,靈通培訓學校總部7人,其中的4個人還要日常上課。

那校區平時招生、運營怎麼進行?各種教學支援類的工作誰來負責?

“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老師自己進行。”韓靈通答道。

據韓靈通介紹,平時招生的工作,根據老師工齡不同,有調整。靈通培訓學校3年工齡以上的教師,招生由自己負責。3年工齡以下的教師,招生由學校幫助進行。靈通培訓學校現有的教師中,6年以上工齡的教師有140多名,10年工齡的有60多人。

招生都是通過線上或者家長推薦。

“學校發的任何東西,老師都要轉發。同時老師注意培養自己的核心家長。核心家長的共同特點是,有較大影響力,非常關注自己孩子的。我們很少去街上發傳單。現在有1.3萬名學生,每年至少要有20%-30%的增長,如果都要發傳單或者市場行銷,那成本太高了。”韓靈通說道。

韓靈通舉例稱,有一位英語老師,她的課程是在每年7月份結課。讓已經上過課的家長,推薦一個30人的班課,現在已經滿班了,就等著開課。

招生後,所獲收益,由老師與學校進行分成。學生費用交上來後,學校先提取管理和運營等正常開支,剩下由教師和學校分成。

但是,如果老師能夠自己招來學生,就可以自己出去單幹,為什麼還要繼續在靈通培訓學校?

這裡就要提到“積分制管理”。為了避免“教師出走”的情況再次發生,韓靈通認為,除了管理扁平化,及時瞭解每個校區的最新動態之外,還要提高教師的離職成本。

教師收入採取分成,並不是費用交上來之後立即發放,而是需要延遲一段時間。這樣,每當老師在打算離職時,都會因為那筆獎勵而有所顧慮。而且,工齡越長,積分越多,分成越多。

現在靈通培訓學校英語組有30多個老師,20多個老師一年薪資在15萬以上。這個收入在瀘州算是高收入。

第二,靈通培訓學校目前的培訓內容,既包括了藝術培訓,也包括了英語、數學這樣的文化課。很多家長報名是多個學科交叉,靈通學校在排課時也考慮到這一點。

教師出去單幹,只能帶一門課,其他課需要找其他老師,成本會增加,家長也會對教師有意見。

收入採取分成制,教學內容上,藝術教育與文化課結合,超扁平的管理層級,正是上述規則的設置,每一位老師在工作時都非常努力,因為關乎自己的切身利益。

而其中的每一個點,其實都還可以做很多深入精巧的設計,對於韓靈通而言,沒有那麼多模式的限制,完全就是根據實際需求不斷去做調整,適應市場。

比如,靈通培訓學校既有藝術培訓,也有文化課培訓,是因為家長週末需要在不同機構往返很疲憊,而且瀘州這樣的小城市,多品類經營效率更高。這一點與一線城市的“越細分越好”的特點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靈通培訓學校在報名高峰期,不接受老生續班。

“因為我們那個時候就沒有精力顧及他們。他們決定續班,可以提前交費,也可以過了高峰期交費。高峰期正常上課就行了。”

目前,瀘州尚沒有新東方、好未來這樣的全國性機構進入,兩大巨頭正在大力推進雙師課堂,最近市值又紛紛超過百億美元。未來,K12培訓行業是否會呈現“啞鈴”型態?對於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機構而言,面對全國機構和當地機構的各種競爭,又如何摸索出新的生存之道?(多知網 車錦文)

有好幾次都有跳進長江的衝動。

那4個月,韓靈通一邊消解這件事情帶來的痛苦,一邊思考如何避免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

首先是,引進教育資訊化,所有的資訊全部“上網”,電子化的形式存儲、使用,線上辦公系統。

最重要的改革是,韓靈通決定採用“積分制”管理。

首先,變革整個學校的管理層級,分校不再設立分校校長一職,由總部直接管理。不僅僅是沒有分校校長一職,連行政人員都做出明確規定:1000人以內的校區,配備一名行政人員;1500人的校區,配備2名行政人員;2000人的校區,配備3名行政人員。

目前,靈通培訓學校總部7人,其中的4個人還要日常上課。

那校區平時招生、運營怎麼進行?各種教學支援類的工作誰來負責?

“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老師自己進行。”韓靈通答道。

據韓靈通介紹,平時招生的工作,根據老師工齡不同,有調整。靈通培訓學校3年工齡以上的教師,招生由自己負責。3年工齡以下的教師,招生由學校幫助進行。靈通培訓學校現有的教師中,6年以上工齡的教師有140多名,10年工齡的有60多人。

招生都是通過線上或者家長推薦。

“學校發的任何東西,老師都要轉發。同時老師注意培養自己的核心家長。核心家長的共同特點是,有較大影響力,非常關注自己孩子的。我們很少去街上發傳單。現在有1.3萬名學生,每年至少要有20%-30%的增長,如果都要發傳單或者市場行銷,那成本太高了。”韓靈通說道。

韓靈通舉例稱,有一位英語老師,她的課程是在每年7月份結課。讓已經上過課的家長,推薦一個30人的班課,現在已經滿班了,就等著開課。

招生後,所獲收益,由老師與學校進行分成。學生費用交上來後,學校先提取管理和運營等正常開支,剩下由教師和學校分成。

但是,如果老師能夠自己招來學生,就可以自己出去單幹,為什麼還要繼續在靈通培訓學校?

這裡就要提到“積分制管理”。為了避免“教師出走”的情況再次發生,韓靈通認為,除了管理扁平化,及時瞭解每個校區的最新動態之外,還要提高教師的離職成本。

教師收入採取分成,並不是費用交上來之後立即發放,而是需要延遲一段時間。這樣,每當老師在打算離職時,都會因為那筆獎勵而有所顧慮。而且,工齡越長,積分越多,分成越多。

現在靈通培訓學校英語組有30多個老師,20多個老師一年薪資在15萬以上。這個收入在瀘州算是高收入。

第二,靈通培訓學校目前的培訓內容,既包括了藝術培訓,也包括了英語、數學這樣的文化課。很多家長報名是多個學科交叉,靈通學校在排課時也考慮到這一點。

教師出去單幹,只能帶一門課,其他課需要找其他老師,成本會增加,家長也會對教師有意見。

收入採取分成制,教學內容上,藝術教育與文化課結合,超扁平的管理層級,正是上述規則的設置,每一位老師在工作時都非常努力,因為關乎自己的切身利益。

而其中的每一個點,其實都還可以做很多深入精巧的設計,對於韓靈通而言,沒有那麼多模式的限制,完全就是根據實際需求不斷去做調整,適應市場。

比如,靈通培訓學校既有藝術培訓,也有文化課培訓,是因為家長週末需要在不同機構往返很疲憊,而且瀘州這樣的小城市,多品類經營效率更高。這一點與一線城市的“越細分越好”的特點完全不同。

除此之外,靈通培訓學校在報名高峰期,不接受老生續班。

“因為我們那個時候就沒有精力顧及他們。他們決定續班,可以提前交費,也可以過了高峰期交費。高峰期正常上課就行了。”

目前,瀘州尚沒有新東方、好未來這樣的全國性機構進入,兩大巨頭正在大力推進雙師課堂,最近市值又紛紛超過百億美元。未來,K12培訓行業是否會呈現“啞鈴”型態?對於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機構而言,面對全國機構和當地機構的各種競爭,又如何摸索出新的生存之道?(多知網 車錦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