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融300萬 他掏出國產IP硬剛迪士尼 新創200首兒歌 電臺收聽60萬

◆ 飛豬星球創始人“段王爺”段積超

文| 鉛筆道 記者 郝陶銳

►導語

段積超對此卻感到很遺憾。 作為兒童內容市場的創業者, 他更願意接受以中國文化元素為主的IP。

此時, 他已創立飛豬星球5個月, 準備通過智慧硬體切入兒童內容市場, 通過IP化的智慧型機器人輸出內容和變現。 那時, 他已完成機器人的原型設計, 正打磨硬體和軟體系統, 並自主創作了科技童話《飛豬俠奇遇記》, 運營著飛豬俠兒童電臺。

段原本就發現, 國內兒歌內容落後、供給不足、家長選擇空間小, 再加上迪士尼的刺激, 他決定調整業務重心。 去年下半年起, 團隊涉足兒歌創作, 聯繫了100多位元音樂人, 以未來內容收入分賬形式合作。 此外, 《飛豬俠奇遇記》漫畫繪本也於10月開始繪製。

截至目前, 飛豬星球擁有200首原創兒歌, 《飛豬俠奇遇記》漫畫繪本也已製作完成;智慧型機器人將於今年4月上市,

飛豬俠App正在試運營中, 預計今年6月正式上線。

注: 段積超承諾文中資料無誤, 為其真實性負責, 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 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一次培訓引發的創業

2015年4月的濟南, 春寒未退。 段積超結束了一天的培訓, 回到賓館時已是午夜, 卻發現白天的一位學員還在賓館等他。

彼時, 段積超任清華大學“互聯網+”主講老師 , 負責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培訓和諮詢, 人稱“段王爺”。 段認出了這位焦急等待的學員。 “他是年營收十個億的上市企業老總。 ”

原來, 該學員上了他白天的第一堂課, 下課後就一直等在這裡。 交談中, 段發現, 對方從2008年起開始對企業嘗試轉型升級, 試著從電商方向做消費品牌, 卻一直難見起色。

當晚, 他們徹夜暢聊。 此後5個月, 二人一直保持電話溝通。

時至中秋, 段積超受邀參觀該學員的企業。 學員乾脆讓全體高管參加段的培訓。

培訓會上, 段提出了“打造飛豬俠IP”的轉型升級方案, 學員當場就問:“我們沒有這方面的團隊, 段老師能不能幫我們把團隊組建起來?”

雙方合作意向明顯,

隨即在四天后的國慶日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段積超團隊通過智力服務孵化專案, 將專案整體移交回客戶後, 獲得一筆資金並退出。

◆ 段積超和團隊成員(部分)

專案進展順利, 可段心中卻有一種衝動:學雷軍。

原來, 二人是老鄉, 他對雷軍演講中的一句話印象頗深——“40歲時,

我曾覺得夢想漸行漸遠。 ”

段積超也是40歲, 很明確地知道自己不想只做一個“教書匠”。

他曾在三普藥業任產業副總經理, 也曾在格蘭仕集團任總裁助理兼電子商務公司CEO, “本來就在商戰一線帶兵打仗, 現在還不想去養老”。

在跟學員商量後, 他決定調整合作方式, 由自己的團隊負責這個創業專案, 學員做投資人。

2016年1月, 段積超創辦飛豬星球, 希望通過“飛豬俠”IP切入兒童市場, 以IP形象的智慧型機器人為介面, 生產、輸出內容並變現。

切入兒歌市場

專案啟動之初, 團隊便著手“飛豬俠”智慧型機器人的原型設計。 硬體交由外包公司, 軟體為自主研發。

於此同時, 飛豬星球陸續在騰訊文學連載52集的科技童話《飛豬俠奇遇記》, 打造“飛豬俠”IP形象,並在喜馬拉雅創建了“飛豬俠兒童電臺”,一方面發佈《飛豬俠奇遇記》音訊故事,一方面整合網路上的成語、故事、英語、兒歌等兒童內容。

截至去年6月,《飛豬俠奇遇記》已獲得3000萬閱讀量,飛豬俠兒童電臺收聽人次60多萬。

◆ 《飛豬俠奇遇記》叢書

時值上海迪士尼主題樂園開園段積超感到非常遺憾,“我們自己的文化源遠流長,而迪士尼更多的是在傳播美國的文化元素,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們從傳統文化中啟迪心智?”

他發現,國內兒童市場中兒歌內容相對稀缺,為此總結出三大痛點:內容跟不上時代、供給不足、家長選擇空間小。

他舉例道,“像《賣報歌》中提到的銅板,我們父母都很多沒見過;各平臺上大多是翻唱版的《小燕子》、《讀書郎》等,尤其是《讀書郎》中,‘為了窮人早翻身,不做牛和羊’,很難讓今天的孩子理解,這都已經是1945年的歌了。”

段積超由此決定將業務重心轉移到內容,準備從兒歌切入,向故事、動漫等方向蔓延。“通過優質內容積累使用者,硬體自然也會被帶動起來”。

內容創作上,他找來母嬰行業的職業經理人、前婦幼保健機構心理諮詢師、青少年媒體人等,在歌詞上實現內容自製。同時,團隊還聯繫到100多位元音樂人,主要負責作曲、編曲、演唱,以未來內容收入分賬的方式合作。兒歌內容覆蓋親情、習慣培養等。

為保證內容品質,他準備採用“三會推薦機制”,即建立“家委會”(家長)、“專委會”(專家與教師)、“產委會”(兒童內容產業),並由這些機構推薦內容。

目前,飛豬星球已有原創兒歌200多首,其中80%為自製,20%為合作生產。“飛豬俠”IP的漫畫繪本也已製作完成,將於今年兒童節面世。

另外,飛豬俠App平臺已經在試運營,用戶可以通過App連接智慧硬體、收聽飛豬俠兒童電臺的音訊內容等,種子使用者767個,預計在今年6月正式上線;智慧型機器人也已達量產標準,計畫於4月上市。

飛豬星球現尋求Pre-A輪融資,預期金額1500萬元。該資金主要用於內容開發、平臺的搭建和運營。

/The End/

編輯 付文學 校對 連 然

打造“飛豬俠”IP形象,並在喜馬拉雅創建了“飛豬俠兒童電臺”,一方面發佈《飛豬俠奇遇記》音訊故事,一方面整合網路上的成語、故事、英語、兒歌等兒童內容。

截至去年6月,《飛豬俠奇遇記》已獲得3000萬閱讀量,飛豬俠兒童電臺收聽人次60多萬。

◆ 《飛豬俠奇遇記》叢書

時值上海迪士尼主題樂園開園段積超感到非常遺憾,“我們自己的文化源遠流長,而迪士尼更多的是在傳播美國的文化元素,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們從傳統文化中啟迪心智?”

他發現,國內兒童市場中兒歌內容相對稀缺,為此總結出三大痛點:內容跟不上時代、供給不足、家長選擇空間小。

他舉例道,“像《賣報歌》中提到的銅板,我們父母都很多沒見過;各平臺上大多是翻唱版的《小燕子》、《讀書郎》等,尤其是《讀書郎》中,‘為了窮人早翻身,不做牛和羊’,很難讓今天的孩子理解,這都已經是1945年的歌了。”

段積超由此決定將業務重心轉移到內容,準備從兒歌切入,向故事、動漫等方向蔓延。“通過優質內容積累使用者,硬體自然也會被帶動起來”。

內容創作上,他找來母嬰行業的職業經理人、前婦幼保健機構心理諮詢師、青少年媒體人等,在歌詞上實現內容自製。同時,團隊還聯繫到100多位元音樂人,主要負責作曲、編曲、演唱,以未來內容收入分賬的方式合作。兒歌內容覆蓋親情、習慣培養等。

為保證內容品質,他準備採用“三會推薦機制”,即建立“家委會”(家長)、“專委會”(專家與教師)、“產委會”(兒童內容產業),並由這些機構推薦內容。

目前,飛豬星球已有原創兒歌200多首,其中80%為自製,20%為合作生產。“飛豬俠”IP的漫畫繪本也已製作完成,將於今年兒童節面世。

另外,飛豬俠App平臺已經在試運營,用戶可以通過App連接智慧硬體、收聽飛豬俠兒童電臺的音訊內容等,種子使用者767個,預計在今年6月正式上線;智慧型機器人也已達量產標準,計畫於4月上市。

飛豬星球現尋求Pre-A輪融資,預期金額1500萬元。該資金主要用於內容開發、平臺的搭建和運營。

/The End/

編輯 付文學 校對 連 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