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都跟它有關!解救方法只需這樣煮米

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春天雨水漸多, 濕氣也隨之而重, 加之, 肉吃得太多, 吃的食物裡又有污染, 運動量也少, 身體陰盛陽虛,

導致濕邪內鬱。

濕邪

可以說是現代人健康的最大敵人之一, 10個人裡有8、9個人有濕邪潛伏。 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 甚至惡性腫瘤, 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有關。

古話說:“千寒易除, 一濕難去。 ”中醫認為, “濕氣”會引發和惡化多種疾病。 那麼如何才能有效祛濕呢?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方法非常簡單且人人適用:煮米飯。

濕氣的判斷有3個最簡便的方法

1、舌頭邊緣有鋸齒, 俗稱"裙邊舌"。 舌苔白厚。

2、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

3、渾身是否有黏糊糊的感覺, 老感覺不清爽。

如有以上任意一種症狀, 要引起注意了, 說明體內有濕氣。

中醫專家教你正確煮米

養脾祛濕不損陽

著名中醫師武國忠認為:我國很大一部分地區都是以米飯作為主食, 長期吃米飯的人, 特別是南方人, 非常容易得腳氣病、濕氣病。 南方的氣候本來就多濕, 稻米又是生在水裡, 也含有濕氣。 潮濕的氣候加上人們常吃帶濕氣的米飯, 這樣身體沒有濕邪才怪呢。

做米飯時會有水蒸氣, 蒸氣是大濕大熱的, 更是進一步增大了米飯的濕氣。 帶有大量濕氣的米飯吃到胃裡, 增大了脾的運化難度, 使人很快就能把肚子吃到有撐脹感, 而濕氣也滯留在人體內了, 危害無窮。

從烹調的角度來說, 我們吃的都還是生米。 但是過去的米飯是真正的熟飯, 一點都不濕。

古法烹製米飯更健康“煮、濾、蒸”三步走

那古人是怎麼做飯的呢?在現代化程度還沒有這麼高的時候, 人們做米飯還都是遵循煮、濾、蒸這3個步驟的, 即下鍋時, 將大米和適量水同入鍋中, 大火煮沸, 濾去米湯, 再將大米倒回鍋裡, 改文火蒸熟。

這是傳統的做飯方法,

只不過電鍋和鍋爐問世之後, 傳統蒸米飯之法就漸漸被淘汰了。 傳統方法做出來的飯裡邊就不再有濕氣了, 因為濕氣一部分化到米湯裡去了, 另一部分在文火蒸煮的過程中發散出去了。

所以, 想要做出不帶濕氣, 還能祛濕健脾的米飯, 方法應該是:

把米和大量的水放在鍋裡煮, 煮開後, 濾去米湯, 再把這些半生不熟的米倒回鍋裡, 用小火慢慢蒸熟, 成為真正的熟米飯。

如果家裡沒有土鍋土灶, 用現代化的炊具也是可以進行這個“煮、濾、蒸”三步走的操作程式。

(1)把米放到飯煲裡時, 要儘量多放一些水, 按下煮飯鍵, 將水煮沸;

(2)在水煮開後, 打開飯煲, 濾掉多餘的水;

(3)蓋上鍋蓋, 繼續煮飯, 直到蒸熟為止。

濾在一旁的米湯還可以喝,是滋補的佳品。

有人也許要問,稻米的濕氣到了米湯裡,喝米湯不是又把濕氣喝進體內了?不用擔心,濕氣溶到水裡,就不復存在了。

真正做熟了的米,有利尿之功而無濕氣為患,是養生的佳品。

除了正確煮米,祛濕還要記住這些穴位。

身體上的4個“除濕穴”

人體有“除濕穴”,每天拍拍這幾個穴位,就能把體內的濕氣排出去,少生病,不生病。

極泉穴

位置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取穴

曲肘,手掌按於後枕,在腋窩中部有動脈搏動處取穴。

功效

寬胸理氣,通經活絡。

腋窩的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鬱火毒素。

委中穴

位置

膝後區,膕橫紋的中點,在膕窩正中。

取穴

採用俯臥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

功效

腰及下肢病證,急症,遺尿。

委中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為膀胱經的濕熱水氣聚集地。

足三裡

位置

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取穴

把腿伸直,腳尖向上,從膝蓋到外踝為16寸,取膝下3寸,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功效

燥化脾濕,生髮胃氣。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穴位之一,被稱為治脾健胃的第一穴。

曲池穴

位置

肘橫紋外側端

取穴

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於尺澤與肱骨 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功效

清熱解表、疏經通絡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是可以治療和調理所在經絡的疾病和穴位所在部分附近的疼痛,經絡不通暢導致的疼痛等疾病,同時能燥化大腸經濕。

體內濕氣重,百病叢生!春天更是濕氣纏身最多的季節,祛濕就要從我們生活中最普通的飲食做起,比如吃飯,煮對了米飯就能幫助祛濕,再配合穴位按摩,逼出體內濕氣!

這是遠離慢性的基礎,希望朋友們都重視起來,好的方法也轉告身邊的人吧~

濾在一旁的米湯還可以喝,是滋補的佳品。

有人也許要問,稻米的濕氣到了米湯裡,喝米湯不是又把濕氣喝進體內了?不用擔心,濕氣溶到水裡,就不復存在了。

真正做熟了的米,有利尿之功而無濕氣為患,是養生的佳品。

除了正確煮米,祛濕還要記住這些穴位。

身體上的4個“除濕穴”

人體有“除濕穴”,每天拍拍這幾個穴位,就能把體內的濕氣排出去,少生病,不生病。

極泉穴

位置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取穴

曲肘,手掌按於後枕,在腋窩中部有動脈搏動處取穴。

功效

寬胸理氣,通經活絡。

腋窩的極泉穴是手少陰心經的穴位之一,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鬱火毒素。

委中穴

位置

膝後區,膕橫紋的中點,在膕窩正中。

取穴

採用俯臥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於膕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裡側中央。

功效

腰及下肢病證,急症,遺尿。

委中穴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為膀胱經的濕熱水氣聚集地。

足三裡

位置

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取穴

把腿伸直,腳尖向上,從膝蓋到外踝為16寸,取膝下3寸,脛骨前緣一橫指處。

功效

燥化脾濕,生髮胃氣。

足三裡是足陽明胃經的重要穴位之一,被稱為治脾健胃的第一穴。

曲池穴

位置

肘橫紋外側端

取穴

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屈肘,於尺澤與肱骨 外上髁連線的中點處取穴。

功效

清熱解表、疏經通絡

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是可以治療和調理所在經絡的疾病和穴位所在部分附近的疼痛,經絡不通暢導致的疼痛等疾病,同時能燥化大腸經濕。

體內濕氣重,百病叢生!春天更是濕氣纏身最多的季節,祛濕就要從我們生活中最普通的飲食做起,比如吃飯,煮對了米飯就能幫助祛濕,再配合穴位按摩,逼出體內濕氣!

這是遠離慢性的基礎,希望朋友們都重視起來,好的方法也轉告身邊的人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