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人民的名義》裡歐陽菁對達康書記提的最後一個請求你看得懂了嗎

文|副主編 季藝

在購買一件高級套裝時, 歐陽菁的罪坐實了。 作為本地銀行副行長, 在《人民的名義》中, 除了女商人高小琴, 她是在生活方式上最華麗的女性。

就像高小琴在女商人之前的身份是官員的情人, 而比起女行長, 歐陽菁更是市長李達康的夫人, 按反腐劇的邏輯, 她們的身份來自權力, 華麗受賜於腐敗。

歐陽菁和李達康早已沒了感情, 她對錦衣玉食的迷戀被看作一種自私, 在婚姻上得不到丈夫的愛?那麼就通過他的權力過上好日子作個補償吧!小女人心理, 在採訪時, 編劇之一, 也是周梅森先生的太太, 孫鑫岳女士對《人物》記者李天波說。

不過, 有趣的是, 包括祁同偉、高小琴, 這部劇播到後面, 反而是歐陽菁這些反派擁有了遠超正派的口碑, 公號們的討論早已不是達康書記的演技而是對祁同偉的同情, 究竟是什麼帶來這種反轉?

按孫女士的解釋,

歐陽對愛的渴望也是小女人式的, 把能擁有偶像劇女主般的愛當作人生最高的理想, 而讓她痛苦的是, 她的丈夫則視GDP為一切。

就像粉絲要為自己的荷爾蒙找個偶像, 完全不管偶像本身是什麼樣子, 只要能把他想像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去盛放她們理想的愛情, 期望錯位的婚姻裡, 歐陽也默默移情了, 她為自己心裡寂寞的偶像劇女主悄悄找了一位丈夫之外的想像體。

想像體不是別人, 正是丈夫早年同事, 當他還在基層時, 為保全他的上升, 甘願替他背鍋, 結束掉了自己的仕途, 被迫從商的商人王大路。

王大路是一個犧牲者, 比起冰冷、理性、目的至上的李達康, 犧牲者是付出的、溫暖的、為他人著想的, 這給了歐陽菁希望,

從此, 她常在王大路那裡索取陪伴。

歐陽菁想去美國生活, 但作為高級官員, 如果妻子定居國外, 李達康就無法繼續做官。 對歐陽菁而言, 出國前同不同意離婚便成了她在有生之年能讓這位早已在大部分事情上無法受她支配的丈夫能再被她操縱的最後一件事, 因此, 作為離婚的條件, 她可以向他提出最後一個要求。

按經典敘事學的規律, 提出最後一個要求的時刻就是赴死的時刻, 因此, 最後一個要求往往表達的是當事人真正的渴望, 最能反映他真實的人性。 那麼, 作為這樣一個看起來虛榮自私、不管不顧享受物質安慰的小女人, 將怎樣利用這次機會?

令人驚喜的是, 編劇沒有落入俗套, 讓歐陽菁把這個機會留給自己,

而是給了犧牲者:她要求丈夫給王大路, 這個為其葬送仕途的商人以補償, 批一塊他一直需要的土地。

王大路代表了歐陽菁內心對理想情感的期待, 當為王大路做出這些時, 歐陽菁是一廂情願的, 王大路對此毫無所知, 這讓歐陽菁有了動人之處, 在最後時刻, 她把機會留給的是她的理想和夢, 表現了她的虔誠, 這一行為賦予了這個反派一種動人的純潔。

而論及這部劇的反派為何都擁有遠超越正派的口碑, 正是在於編劇在展現惡時, 也展現他們的不得已, 而導致其毀滅的不得已恰又是他們人性中最純潔、虔誠的部分。

中國最優秀的市民小說《金瓶梅》, 常被譽為能讓淫者見淫, 又能喚醒世人菩薩般的憐憫,

為什麼能同時具備這兩種能力?在我看來, 也是因為它既在描述惡, 也在讓施惡之人展現出能被世人理解的求而不得, 這種求而不得恰恰也是動人和令人欷歔的, 因為它也是純潔的。

承載這兩種功能的典型人物便是潘金蓮, 即便面對這樣一個後期十惡不赦的人, 作者先賦予她的仍不是罪惡, 而是純潔:潘金蓮渴望人間情愛, 但由於出身, 她的命運只能受人支配, 嫁給完全無法讓她動情的武大郎, 過著理想湮滅、行屍走肉的渾噩生活。

潘金蓮的純潔時刻發生在武松出現時。 像是聖徒日日祈禱終於等到上帝現身, 武松讓她能動情了, 動情令潘金蓮煥發出了全新光彩:每日滿懷憧憬地清洗整理, 盡心盡責承擔家裡的一切, 對生活充滿了感恩、熱情和發自內心的喜悅,這是一種在年輕時遇到過動心戀人的人都能體會到的單純和熱望。

潘金蓮窮其一生最想得到的東西還是破滅了。當她向武松展示自己純真而勇敢的一面時,得到的是狠狠的羞辱與警告,這成了潘金蓮毀滅的開端,武松的出現讓她見到本性,若她要決定繼續追隨這本性,在那樣的社會,殺夫就是必然結果。

對生活充滿了感恩、熱情和發自內心的喜悅,這是一種在年輕時遇到過動心戀人的人都能體會到的單純和熱望。

潘金蓮窮其一生最想得到的東西還是破滅了。當她向武松展示自己純真而勇敢的一面時,得到的是狠狠的羞辱與警告,這成了潘金蓮毀滅的開端,武松的出現讓她見到本性,若她要決定繼續追隨這本性,在那樣的社會,殺夫就是必然結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