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文在寅當上韓國總統後是親中還是挺美?他可能讓大家都很失望!

作者:士官長

文在寅在大選中獲勝

1.“國家之間無偶像, 薩德之後無樂天”。 薩德危機對中國來說超過朝鮮的核危機, 涉及到中國的核心利益和國防安全, 韓國攜美自重, 倒在了中國的槍口上, 已經引起連鎖反應, 經濟持續衰退, 如同因”購島鬧劇“倒下的日本一蹶不振。

文在寅上臺後, 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打電話表示祝賀:“我始終高度重視韓國和中韓關係。 中方願同韓方共同維護中韓關係來之不易的成果,

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鞏固政治互信, 妥善處理分歧, 加強協調合作, 推動兩國關係健康穩定發展。 我願為此同你一道努力, 使中韓關係發展更好地惠及兩國和兩國人民。 ”這無疑給文在寅一劑興奮劑, 讓他看到中韓兩國間依然有新的希望。

Moon Jae-in sworn in as new S Korean president

習近平對兩國關係提出的是希望, 也是對過去不良現狀的回顧與梳理, 中韓關係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表達了中國的現實關切。 作為半島危機重要的一環, 不給半島生事, 著重解決難事, 妥善解決面臨的現實困難和著手解決當下的危機, 是文在寅上臺後中韓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中國給了文正寅時間和空間, 但沒有給迴旋餘地。

2.中韓兩國關係是從困境中發展過來的。 幾天前剛剛去世的前副總理錢其琛在1992年秘密出訪朝鮮並與其領導人金日成交換了意見, 為中韓建立外交關係做了鋪墊, 這是中國拋棄意識形態外交和韓國告別冷戰思維外交的突破。 在當時複雜的國際背景和東北亞複雜的局勢下,

中韓兩國緊密協作, 排除各方的困難和各種勢力的干擾, 成功建交體現了兩國外交的共同智慧, 為韓國能夠持續發展提供了地緣政治保障, 也為韓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飛一般的感覺。

如何維持好與中美兩國的關係, 是文在寅能否打破僵局的關鍵, 面對薩德危機、朝核問題和不斷被激化對抗的關係, 在中美兩個大國間努力求得政治生存的管道, 是他不可回避的重大問題。 文在寅在就任演說後, 立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了電話。 文在寅在電話中再次重申美韓同盟關係的重要性, 承認當下朝鮮半島及周邊不穩定局面的加劇。 而特朗普則表示, “朝鮮問題雖然困難重重, 但有獲得解決的可能。

在中美兩個大國中周旋的文在寅, 顯然比朝鮮的策略更為靈活, 兩次電話會談表明, 文在寅當下會鞏固美韓同盟關係, 會與美國保持同一步調, 共同面對朝鮮的姿態。

文在寅在重塑韓國在東北亞安全格局方面困難重重。 面對東北亞複雜的局勢與時刻變化的國際形勢, 韓國政府來說不採取超常手段, 韓國根本無法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 而民意基礎存在偏激思想和過激行為, 所以一直以來無論韓國和朝鮮都採取獨裁統治, 半島能否穩定, 能不能有新的作為就靠有頭腦的政治家了, 而我們更偏向于韓國能夠首先出現轉機, 這是本文的用意。 對韓國來講, 無論是持保守立場、進步立場還是中間立場都不能反映主流民意, 韓國學者和民眾對薩德的態度幾乎是無例外的選擇支援和力挺,他們的民意基礎普遍認為支援部署薩德才能應對朝核威脅,這是韓國被綁在美國這輛戰車上的根本原因。雖然韓國也有些零散的反對意見和集體的抗議行為,但對執意部署”薩德“影響不大。

3.現代韓國一直在民主與獨裁的交替統治之中反復。朝鮮戰爭之後,韓國一直處於李承晚的獨裁統治之下,直至1960年統治崩潰。自朴正熙軍隊推翻前任政府之後,韓國都處於軍政府的威權統治之下。光州事件是一個韓國民主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1980年光州“518”運動敲響了韓國軍人獨裁統治的喪鐘,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來。1987年之後,韓國第六屆政府才開始逐漸建立起一個自由民主的政府。這就是韓國民主化之後從金大中之後左翼力量能一再執政的原因。 事實已經證明,韓國金大中和盧武鉉總統對朝鮮曾經實行安撫和懷柔的“陽光政策”是極其失敗,當時朝鮮並不買韓國的賬,反而成為變相援助朝鮮的推動者,助長了朝鮮在核訛詐的道路上一路裸奔。

但時過境遷,現在中美俄三國都在制裁朝鮮。作為盧武鉉的幕僚長,文正寅對朝政策必然偏向盧武鉉在位時的對朝“陽光政策”,如果文在寅重開陽光政策會有光明的前途還是會重蹈失敗的覆轍,這還真難說。朝鮮也不可能一成不變,面對民生問題,自然災害問題,國際的制裁問題(據報導朝鮮四月份的煤炭出口量為零),他們會用哪一種方式尋求外交突破,這正是韓國的機遇,也為文在寅提供了一個好的突破口。

此時文在寅若能重拾盧武鉉與金大中等前輩的對朝“陽光政策”,說不定恰逢其時,奇策奇效奇跡。不要說以往這一政策失效無效,那是因為國際壓力不夠強大不夠持續,中國也在朝鮮背後撐腰。現在形勢不同,中美聯手施壓,朝鮮嘴硬同時,會去考慮臺階和退路,不然只能狗急跳牆玉石俱焚。這樣,文在寅配合中美的強硬而出手柔軟,給朝鮮留一線生機,反而有益於緩和危機從而走上談判解決“朝核”之道。朝鮮已經陷入全面隔絕與高度孤立,他們唯一可以利用的武器就是核訛詐,朝鮮駐英大使說:朝鮮將會進行第六次核子試驗。如果朝鮮第六次核子試驗成真,面對這一情況,文在寅總統會做何選擇?美國做何選擇?這是兩難選擇。

4.下面選取了幾篇關於文在寅就任後,對朝核和薩德問題的分析文章,供大家參考。

《文在寅:“脫北者之子”面臨的內外挑戰(注:脫北者之子不一定正確,他父親並非政治避難而逃到韓國的)》作者:約翰·尼爾森-萊特(Dr John Nilsson-Wright)

儘管韓國大選結果並不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但它確實能夠反映出這個國家政治重心的劇變。

文在寅(Moon Jae-in)以41%的得票率獲勝。儘管這不是一個預料中的結果,但也符合了很多觀察人士的預期——韓國民眾更多地傾向於左翼,他們正在拋棄2008年以來佔據青瓦台的保守派政治人物。

64歲的文在寅的個人經歷簡直就是一部韓國政治歷史的縮影,它覆蓋了韓國的公·民·反·抗運動,以及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改變了整個國家的民·主·化運動。

文在寅是1950年代一個逃亡韓國的朝鮮家庭中的長子,他的家庭在朝鮮戰爭最激烈的時候逃離祖國。他本人在貧窮環境中長大,並且和那一代人一起,在此起彼伏的抗議獨·裁政府的運動中度過了學生生涯,他們抗議的對象是樸正熙(Park Chung-hee)領導的獨·裁政權,該政權在1961-1979年期間掌控韓國。

成長為一名人權律師後,文在寅在1980年代和另一位激進的律師盧武鉉(Roh Moo-hyun)共事。後者在2003年出任韓國總統,他努力反對的目標是朴正熙繼任者全鬥煥(Chun Do-hwan)執掌的軍·人·政權。

和盧武鉉的關係幫助文在寅取得了靠近舞臺中央的位置,他的最高職位是盧武鉉總統的幕僚長,這也為他後來出任韓國主要反對黨民主黨領袖鋪平了道路。

內政:改革呼聲

由於擁有豐富的挑戰傳統的經驗,文在寅在倒朴(前任總統朴槿惠)陣營中獲得了廣泛支持,被視為天然的接任人選。朴槿惠(Park Geun-hye)已經被關押並等待判決,她被控向韓國財團索取高達7000萬美元的好處。

文在寅當選後面臨的首要政治挑戰就是,如何實現把朴槿惠拉下馬的民粹主義者以及改革派希望的轉型——消除韓國長久以來存在腐敗的、精英化的政治及公司文化。

齊心協力地努力工作、團結以及相信發展將惠及大眾是韓國戰後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前提。但在當今韓國社會,尤其在年輕人的眼中,這種付出然後收穫的模式正被越來越嚴重的財富分配不公、機會缺失的現象所取代。

作為一名有著現實主義名聲的資深政客,文在寅應該面對這一挑戰,但他也會遇到一些難題。

首先,彈劾危機導致的特殊局面讓他無法獲得轉換時期,以任命自己人擔任重要政府職位。在上任之初,他不得不和前政府遺留下來的官員共事。

另一方面,他所在的民主黨雖然在國會成為第一大黨,但並沒有取得過半席位。因此他不得不尋求建立聯盟,以應對掌握著35%議席的自由黨的。

文在寅已經意識到自己必須跳出政黨之爭,他已經宣稱“將成為全體韓國人民的總統”。

這一願望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很難。朴槿惠2013年上任之初也說過同樣的話。文在寅需要降低預期,不要指望能夠立即激烈改變韓國的政治和公司文化——主要原因之一是,韓國精英階層的特權以及濫權行為和整個社會攪和在了一起。

外交:挑戰重重

如果說內政還不會給文在寅帶來太大問題,在外交方面他面對的挑戰則實在太多。

首要問題是如何應對來自朝鮮的核威脅。偏離軌道的33歲朝鮮領導人金正恩(Kim Jong-un)一意孤行地發展核武器和洲際導彈。除此之外,文在寅還需要找到一種建設性的方式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合作。在喜好戰爭威脅、喜好邊緣政策(brinkmanship)和單邊決定方面,特朗普和金正恩頗為相似。

文在寅在競選過程中小心翼翼地走著獨木橋,清楚地表達了將會和朝鮮進行對話的觀點,但他避免公開表達和華盛頓向左的立場。

儘管如此,韓國左派歷史以來有著反美傳統。對文在寅來說,雖然他有可能最終和更加傾向於鷹派以及對抗的美國新政府決裂,但在盧武鉉政權中長期任職的經歷會讓他避免和華盛頓進行無謂的對抗。

通往平壤的道路最終必然經過北京,中國畢竟還在為朝鮮提供大量的食物和能源。韓國最近同意美軍部署薩德的舉動已經讓中韓關係激化,中國政府採取的倉促應對舉措是,打擊一些在華投資的韓國大公司,試圖達到嚇唬並促使韓國政府改變決定的效果。

為了對付平壤,文在寅會希望北京發揮作用,但他不會付出在主權方面做出讓步的代價。

另一個雙邊關係的潛在衝突點是日本。安倍政府採取鷹派立場,希望最大程度遏制和打壓朝鮮,並支持特朗普的高風險策略。日本方面相信,一旦局勢惡化為衝突甚至戰爭,它不會處於前線。

考慮到首爾的2000萬市民被朝鮮大炮射程覆蓋這一因素,韓國應該傾向於更加軟化的姿態。在這種情況下,慰安婦的歷史可能再次回到日韓雙邊外交的中心。

總的來說,文在寅應對這些外交挑戰時需要足夠的彈性、協商技巧以及政策預判。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整體偏離政治中心,而是需要在各種衝突和挑戰之上找到一條適當的通道。

*作者系劍橋大學日本政治及東亞國際關係高級講師,還擔任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專案東北亞資深研究員。

外交將成為對文在寅執政能力的最大考驗

《文在寅當選,薩德問題怎麼辦》 作者: 鄧聿文

5月9日,文在寅沒有懸念地成為韓國新一屆總統。對於中國來說,文在寅當選總統也使得薩德問題的處理進入到了文在寅時間。

我曾經說過,不論誰上臺,韓國新政府為解決中韓之間的薩德爭執提供了契機。而相對韓國的其他總統候選人,文在寅對薩德的態度相對有利於中國,他曾強硬表態,薩德部署必須在新政府上臺後再考慮,後來雖然面對民意壓力,在薩德問題上改口,贊成部署薩德,但應該可以判斷,他會比朴瑾惠以及韓國過渡政府更積極,靈活性更大一些。

雖然朝核問題佔據整個半島的關注焦點,但薩德問題也影響到中韓關係。在整個三月,輿論是以薩德唱主角,中國還因樂天集團同意將其星洲高爾夫球場交與韓國軍方發起了一場抵制樂天和韓國的小規模抗議活動。雖然迄今為止,中國政府未因薩德而影響對朝核問題的處理,但也從未放鬆對薩德的反對態度。國防部5月9日證實,火箭軍近日在渤海進行了新型導彈試射,相信這與薩德有關。

而對韓國來說,無論是持保守,進步還是中間立場,韓國學者和民眾對薩德的態度幾乎是無例外的支持和力挺。我參加和韓國學者的多次會談,給我的印象是,他們都表示,無論誰當選韓國總統,韓國新政府都不太可能不部署薩德,因為這涉及到韓美同盟的問題,同時也不是政府單方能決定的,政府也要看民意,而韓國的主流民意就是支持部署薩德,以應對朝核的威脅。

確實,這兩點對韓國新政府來說個很大的約束。美韓同盟是韓國的安全基石,對美關係顯然要重于對華關係,再加上韓國的主流民意,所以文在寅也不大可能改變薩德已在韓國部署的現實。

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怎麼辦?我的看法是,看來可能只能無奈接受薩德存在的現實。

事實上,中國學者對薩德的態度有一種微妙的改變。在4月底察哈爾學會和韓國未來政策研究院的討論會上,中方幾位重量級學者談起薩德,雖然表達韓國新政府上臺後,最好宣佈暫停或推遲部署薩德,但如果這步做不到的話,韓國還可以有以下選項:一是更換雷達系統;二是同意中方以某種方式核查;三是宣佈不加入美日反導系統;四是明確表示不針對中國。韓國需要在上述選項中至少選一項,否則,薩德問題只會進一步惡化中韓關係。實際上也就是認可了薩德。

如果薩德問題處理不好,韓國學者最擔憂的則是中國的經濟報復。他們認為中國應政經分離,政治是政治,經濟是經濟,一碼歸一碼,不能政治出了問題,拿經濟來開刀。他們的看法是,如果中國一定將政經捆綁在一起,中國在戰略上將得不償失,會進一步惡化韓國民眾對中國的印象,將韓國推向美日。這對中國不是好事,因為中國本來是不想韓國倒向美日的,但這樣做,韓國只能倒向美日。

今年是中韓建交25周年,在這25年中,兩國發展多數時候順風順水,但自從去年7月韓國決定引進薩德後,兩國關係急轉直下,跌入冰點,這種情況大大出乎兩國意料,不管其中誰的責任更大一點,它反映了兩國關係的一個軟肋,即政治安保的互信嚴重不足。兩國不能把關係只建立在經貿和文化的開放與合作上,而無安保的交流合作。經貿可以先行,但安保也不能太落後。儘管相對經貿和人文合作,兩國開展安全保合作有難度,但如果過去有意識地推進這方面的交流,總會有空間的。可以講,這是薩德帶給兩國的一個最大教訓。

現在事已至此,無論如何,不能再讓問題惡化下去,必須設立一個止損點。我認為兩國政府和政治家要拿出膽識和氣魄,在薩德問題上各退一步,相互妥協。目前的僵持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上面中方學者提出的幾個選項中,一些涉及到美韓同盟的事情,可能不是韓國能夠說了算的,但韓國可以向中國承諾,不加入美日反導系統,以表明薩德的確是用來對付朝核的。中國則向韓國承諾,不會用經濟手段來懲罰韓國,同時施壓朝鮮停止核武器試驗,以表明中國在解決朝核問題上是盡了最大努力的。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中韓關係鬧得怎樣僵,要有危機管控機制,過去建立起來的對話管道不能完全中斷。薩德問題演化成今天這個局面,跟這個也有一定關係。目前雙方政府間的對話管道基本上中斷,這種情況不好,只會使危機擴大,激發各自國內的民族主義,導致雙方政府解決問題的迴旋空間縮小。可以在韓國新政府上臺後,中方派遣一個高級別的代表團參加新總統的就職儀式,如果舉行的話,韓國排出高級別的代表團向中國做解釋說明。

我向來主張,中韓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試著去理解對方,換位思考,這樣一時即使找不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但至少能理解對方這樣反應的原因。換言之,中方應該理解韓國為什麼要引進部署薩德,從而加大對朝鮮棄核的壓力;韓方也要理解中國為什麼強烈反對薩德,從而把薩德真正限制在韓國所宣稱的只是用來監視朝核上。

我擔憂的是,雖然中國目前對朝核的立場沒有改變,但假如薩德問題無解,不排除今後中國在朝核問題上某種程度的不合作。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是中韓兩國的不幸。所以雙方需要從中韓發展的大局,從東北亞的和平穩定出發,力爭在韓國新政府上臺後,儘早達成一個解決問題的初步框架和協議,至少,不能讓這一問題持續惡化,綁架中韓關係和中國的半島政策。

首爾,人們在青瓦台歡迎文在寅。一般認為文在寅會推出一版“陽光政策”,與朝鮮進行對話、人道援助與聯合經濟專案

《與朝鮮重啟對話前,文在寅應做好這些事》作者:羅伯特·E·凱利(Robert E. Kelly)

韓國釜山——在美韓緊張關係加劇的背景下,文在寅(Moon Jae-in)于週二當選韓國總統。然而,這場競選並沒有被朝鮮問題主導。韓國選民關注的是經濟、腐敗,以及空氣品質等國內問題。投票之前,只有23%的選民表示國際安全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議題。

中間偏左派人權律師文在寅是一名鴿派人物,傾向于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Kim Jong-un)開啟談判——前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在一場腐敗醜聞中下臺後,他最早會于本周上任。特朗普總統對朝鮮政權發出的強硬言論,很可能對他的當選有所幫助,韓國人普遍認為那些言論是危險的虛張聲勢。

韓國人對朝鮮的威脅表現出的鎮靜,讓西方人士頗感意外,但他們在朝鮮的挑釁以及最近的核項目威脅下已經生活了幾十年。年輕的韓國人越來越將韓國面臨的威脅看作一種生活的現實。韓國容易遭到朝鮮毀滅性打擊的問題——首爾郊區最北部距離非軍事區只有20英里——在本國加強了這樣一種感覺,即韓國應該盡可能避免戰爭。

在向平壤做出開啟談話的友好姿態時,即將上任的文在寅政府應當小心謹慎。韓國與朝鮮打交道的經歷即便不說糟糕,也是好壞參半,如果韓國能從一個強勢的地位開啟新的談話,才會更加有效。在制定政策時,文在寅務必要增強韓國抵禦攻擊的能力,同時表明談判的可能性。北京和華盛頓對與朝鮮達成任何協定都是十分關鍵的,但首爾自身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韓國現在的國防開支只有國內生產總值的2.6%。為鞏固首爾在談判中的位置,文在寅可以表示他將加大在軍備方面的支出。民防(讓平民為應對朝鮮的城市襲擊做準備)、增加應徵入伍者的薪資、更多的情報人員、本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以及更強大的網路防衛,都將有助於彌補首爾在軍事上的薄弱。

韓國和日本可以展開更多合作,以顯示它們是統一的戰線。由於日本在韓國的殖民歷史造成持續存在的緊張關係,這類合作有所削弱。韓國對日本的歷史顧慮是有根據的,但其中也有太多的誇大成分——比如媒體經常提到日本在重整軍備,對亞洲有所企圖——而沒有充分認識到日本是一個民主政體,也是一個對付朝鮮的潛在盟友。

首爾和東京應該達成一致,避免與朝鮮單獨簽署協定,同時抵制平壤讓兩國鷸蚌相爭的企圖。文在寅和他的左翼勢力對最近簽署的日韓情報共用協議持反對態度,但他應該想到,相比日本,韓國可以從中獲益更多。如果兩國能在毗鄰的空域和海域展開軍事合作,將會十分理想。

為進一步提高韓國的地位,首爾與華盛頓還需要勸說北京減少與朝鮮的貿易。平壤依賴中國獲得資源以及接觸世界經濟的管道。切斷朝鮮的這條路將能減慢該國核武器與導彈專案的進程,減少朝鮮的奢侈品進口也將給那裡的政權精英帶來壓力。

北京已經被迫執行現有的針對平壤的制裁,但由於它擔心朝鮮會陷入崩潰,實施得並不徹底。文在寅應該與北京合作,消除它對後朝鮮秩序的擔憂,包括美軍出現在中國邊境的可能性——這種舉動曾促使中國在1950年介入最早的朝鮮半島衝突。

考慮到首爾容易遭到襲擊,文在寅也應該在去中心化方面做更多努力,鼓勵韓國人口分散到首爾地區之外的地方。韓國有一半人口居住在首爾-京畿道-仁川一帶,即有2600萬人生活在一片面積僅相當於美國康涅狄格州且緊鄰邊境的地區。韓國總統官邸距離非軍事區只有23英里遠。政府早該開始遏制首爾不受控制的擴張。

之前的遷都努力全都未果。盧武鉉(Roh Moo-hyun)總統曾試圖將首都遷到南部75英里處的世宗市,但沒能成功——不過一些政府部委和行政部門自2004年起就搬到了那裡,表明去中心化是有可能實現的。政府還給三星(Samsung)和現代(Hyundai)等韓國企業集團提供了稅收和監管上的激勵,鼓勵它們搬到首爾以外的地方,但許多企業依然集中在這個城市或緊鄰它的地方。

韓國政府已經在大舉干預經濟。何不同樣採取措施,鼓勵進一步的人口分散?

不管是“喊狼來了的男孩”還是朝鮮本身,韓國都已經領教過,知道金氏王朝第三代會有何作為。沒人知道的是,特朗普接下來會在Twitter上寫些什麼。韓國人不知道特朗普是否意識到了韓國有多麼容易受到襲擊。但儘管存在分歧,特朗普和文在寅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鞏固兩國持續數十年的盟友關係。

*作者系釜山大學的政治學副教授

【本文由海安縣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友情提供】

韓國學者和民眾對薩德的態度幾乎是無例外的選擇支援和力挺,他們的民意基礎普遍認為支援部署薩德才能應對朝核威脅,這是韓國被綁在美國這輛戰車上的根本原因。雖然韓國也有些零散的反對意見和集體的抗議行為,但對執意部署”薩德“影響不大。

3.現代韓國一直在民主與獨裁的交替統治之中反復。朝鮮戰爭之後,韓國一直處於李承晚的獨裁統治之下,直至1960年統治崩潰。自朴正熙軍隊推翻前任政府之後,韓國都處於軍政府的威權統治之下。光州事件是一個韓國民主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捩點。1980年光州“518”運動敲響了韓國軍人獨裁統治的喪鐘,加速了民主政治的到來。1987年之後,韓國第六屆政府才開始逐漸建立起一個自由民主的政府。這就是韓國民主化之後從金大中之後左翼力量能一再執政的原因。 事實已經證明,韓國金大中和盧武鉉總統對朝鮮曾經實行安撫和懷柔的“陽光政策”是極其失敗,當時朝鮮並不買韓國的賬,反而成為變相援助朝鮮的推動者,助長了朝鮮在核訛詐的道路上一路裸奔。

但時過境遷,現在中美俄三國都在制裁朝鮮。作為盧武鉉的幕僚長,文正寅對朝政策必然偏向盧武鉉在位時的對朝“陽光政策”,如果文在寅重開陽光政策會有光明的前途還是會重蹈失敗的覆轍,這還真難說。朝鮮也不可能一成不變,面對民生問題,自然災害問題,國際的制裁問題(據報導朝鮮四月份的煤炭出口量為零),他們會用哪一種方式尋求外交突破,這正是韓國的機遇,也為文在寅提供了一個好的突破口。

此時文在寅若能重拾盧武鉉與金大中等前輩的對朝“陽光政策”,說不定恰逢其時,奇策奇效奇跡。不要說以往這一政策失效無效,那是因為國際壓力不夠強大不夠持續,中國也在朝鮮背後撐腰。現在形勢不同,中美聯手施壓,朝鮮嘴硬同時,會去考慮臺階和退路,不然只能狗急跳牆玉石俱焚。這樣,文在寅配合中美的強硬而出手柔軟,給朝鮮留一線生機,反而有益於緩和危機從而走上談判解決“朝核”之道。朝鮮已經陷入全面隔絕與高度孤立,他們唯一可以利用的武器就是核訛詐,朝鮮駐英大使說:朝鮮將會進行第六次核子試驗。如果朝鮮第六次核子試驗成真,面對這一情況,文在寅總統會做何選擇?美國做何選擇?這是兩難選擇。

4.下面選取了幾篇關於文在寅就任後,對朝核和薩德問題的分析文章,供大家參考。

《文在寅:“脫北者之子”面臨的內外挑戰(注:脫北者之子不一定正確,他父親並非政治避難而逃到韓國的)》作者:約翰·尼爾森-萊特(Dr John Nilsson-Wright)

儘管韓國大選結果並不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但它確實能夠反映出這個國家政治重心的劇變。

文在寅(Moon Jae-in)以41%的得票率獲勝。儘管這不是一個預料中的結果,但也符合了很多觀察人士的預期——韓國民眾更多地傾向於左翼,他們正在拋棄2008年以來佔據青瓦台的保守派政治人物。

64歲的文在寅的個人經歷簡直就是一部韓國政治歷史的縮影,它覆蓋了韓國的公·民·反·抗運動,以及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改變了整個國家的民·主·化運動。

文在寅是1950年代一個逃亡韓國的朝鮮家庭中的長子,他的家庭在朝鮮戰爭最激烈的時候逃離祖國。他本人在貧窮環境中長大,並且和那一代人一起,在此起彼伏的抗議獨·裁政府的運動中度過了學生生涯,他們抗議的對象是樸正熙(Park Chung-hee)領導的獨·裁政權,該政權在1961-1979年期間掌控韓國。

成長為一名人權律師後,文在寅在1980年代和另一位激進的律師盧武鉉(Roh Moo-hyun)共事。後者在2003年出任韓國總統,他努力反對的目標是朴正熙繼任者全鬥煥(Chun Do-hwan)執掌的軍·人·政權。

和盧武鉉的關係幫助文在寅取得了靠近舞臺中央的位置,他的最高職位是盧武鉉總統的幕僚長,這也為他後來出任韓國主要反對黨民主黨領袖鋪平了道路。

內政:改革呼聲

由於擁有豐富的挑戰傳統的經驗,文在寅在倒朴(前任總統朴槿惠)陣營中獲得了廣泛支持,被視為天然的接任人選。朴槿惠(Park Geun-hye)已經被關押並等待判決,她被控向韓國財團索取高達7000萬美元的好處。

文在寅當選後面臨的首要政治挑戰就是,如何實現把朴槿惠拉下馬的民粹主義者以及改革派希望的轉型——消除韓國長久以來存在腐敗的、精英化的政治及公司文化。

齊心協力地努力工作、團結以及相信發展將惠及大眾是韓國戰後實現經濟高速增長的前提。但在當今韓國社會,尤其在年輕人的眼中,這種付出然後收穫的模式正被越來越嚴重的財富分配不公、機會缺失的現象所取代。

作為一名有著現實主義名聲的資深政客,文在寅應該面對這一挑戰,但他也會遇到一些難題。

首先,彈劾危機導致的特殊局面讓他無法獲得轉換時期,以任命自己人擔任重要政府職位。在上任之初,他不得不和前政府遺留下來的官員共事。

另一方面,他所在的民主黨雖然在國會成為第一大黨,但並沒有取得過半席位。因此他不得不尋求建立聯盟,以應對掌握著35%議席的自由黨的。

文在寅已經意識到自己必須跳出政黨之爭,他已經宣稱“將成為全體韓國人民的總統”。

這一願望說起來容易,實現起來很難。朴槿惠2013年上任之初也說過同樣的話。文在寅需要降低預期,不要指望能夠立即激烈改變韓國的政治和公司文化——主要原因之一是,韓國精英階層的特權以及濫權行為和整個社會攪和在了一起。

外交:挑戰重重

如果說內政還不會給文在寅帶來太大問題,在外交方面他面對的挑戰則實在太多。

首要問題是如何應對來自朝鮮的核威脅。偏離軌道的33歲朝鮮領導人金正恩(Kim Jong-un)一意孤行地發展核武器和洲際導彈。除此之外,文在寅還需要找到一種建設性的方式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合作。在喜好戰爭威脅、喜好邊緣政策(brinkmanship)和單邊決定方面,特朗普和金正恩頗為相似。

文在寅在競選過程中小心翼翼地走著獨木橋,清楚地表達了將會和朝鮮進行對話的觀點,但他避免公開表達和華盛頓向左的立場。

儘管如此,韓國左派歷史以來有著反美傳統。對文在寅來說,雖然他有可能最終和更加傾向於鷹派以及對抗的美國新政府決裂,但在盧武鉉政權中長期任職的經歷會讓他避免和華盛頓進行無謂的對抗。

通往平壤的道路最終必然經過北京,中國畢竟還在為朝鮮提供大量的食物和能源。韓國最近同意美軍部署薩德的舉動已經讓中韓關係激化,中國政府採取的倉促應對舉措是,打擊一些在華投資的韓國大公司,試圖達到嚇唬並促使韓國政府改變決定的效果。

為了對付平壤,文在寅會希望北京發揮作用,但他不會付出在主權方面做出讓步的代價。

另一個雙邊關係的潛在衝突點是日本。安倍政府採取鷹派立場,希望最大程度遏制和打壓朝鮮,並支持特朗普的高風險策略。日本方面相信,一旦局勢惡化為衝突甚至戰爭,它不會處於前線。

考慮到首爾的2000萬市民被朝鮮大炮射程覆蓋這一因素,韓國應該傾向於更加軟化的姿態。在這種情況下,慰安婦的歷史可能再次回到日韓雙邊外交的中心。

總的來說,文在寅應對這些外交挑戰時需要足夠的彈性、協商技巧以及政策預判。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整體偏離政治中心,而是需要在各種衝突和挑戰之上找到一條適當的通道。

*作者系劍橋大學日本政治及東亞國際關係高級講師,還擔任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亞洲專案東北亞資深研究員。

外交將成為對文在寅執政能力的最大考驗

《文在寅當選,薩德問題怎麼辦》 作者: 鄧聿文

5月9日,文在寅沒有懸念地成為韓國新一屆總統。對於中國來說,文在寅當選總統也使得薩德問題的處理進入到了文在寅時間。

我曾經說過,不論誰上臺,韓國新政府為解決中韓之間的薩德爭執提供了契機。而相對韓國的其他總統候選人,文在寅對薩德的態度相對有利於中國,他曾強硬表態,薩德部署必須在新政府上臺後再考慮,後來雖然面對民意壓力,在薩德問題上改口,贊成部署薩德,但應該可以判斷,他會比朴瑾惠以及韓國過渡政府更積極,靈活性更大一些。

雖然朝核問題佔據整個半島的關注焦點,但薩德問題也影響到中韓關係。在整個三月,輿論是以薩德唱主角,中國還因樂天集團同意將其星洲高爾夫球場交與韓國軍方發起了一場抵制樂天和韓國的小規模抗議活動。雖然迄今為止,中國政府未因薩德而影響對朝核問題的處理,但也從未放鬆對薩德的反對態度。國防部5月9日證實,火箭軍近日在渤海進行了新型導彈試射,相信這與薩德有關。

而對韓國來說,無論是持保守,進步還是中間立場,韓國學者和民眾對薩德的態度幾乎是無例外的支持和力挺。我參加和韓國學者的多次會談,給我的印象是,他們都表示,無論誰當選韓國總統,韓國新政府都不太可能不部署薩德,因為這涉及到韓美同盟的問題,同時也不是政府單方能決定的,政府也要看民意,而韓國的主流民意就是支持部署薩德,以應對朝核的威脅。

確實,這兩點對韓國新政府來說個很大的約束。美韓同盟是韓國的安全基石,對美關係顯然要重于對華關係,再加上韓國的主流民意,所以文在寅也不大可能改變薩德已在韓國部署的現實。

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怎麼辦?我的看法是,看來可能只能無奈接受薩德存在的現實。

事實上,中國學者對薩德的態度有一種微妙的改變。在4月底察哈爾學會和韓國未來政策研究院的討論會上,中方幾位重量級學者談起薩德,雖然表達韓國新政府上臺後,最好宣佈暫停或推遲部署薩德,但如果這步做不到的話,韓國還可以有以下選項:一是更換雷達系統;二是同意中方以某種方式核查;三是宣佈不加入美日反導系統;四是明確表示不針對中國。韓國需要在上述選項中至少選一項,否則,薩德問題只會進一步惡化中韓關係。實際上也就是認可了薩德。

如果薩德問題處理不好,韓國學者最擔憂的則是中國的經濟報復。他們認為中國應政經分離,政治是政治,經濟是經濟,一碼歸一碼,不能政治出了問題,拿經濟來開刀。他們的看法是,如果中國一定將政經捆綁在一起,中國在戰略上將得不償失,會進一步惡化韓國民眾對中國的印象,將韓國推向美日。這對中國不是好事,因為中國本來是不想韓國倒向美日的,但這樣做,韓國只能倒向美日。

今年是中韓建交25周年,在這25年中,兩國發展多數時候順風順水,但自從去年7月韓國決定引進薩德後,兩國關係急轉直下,跌入冰點,這種情況大大出乎兩國意料,不管其中誰的責任更大一點,它反映了兩國關係的一個軟肋,即政治安保的互信嚴重不足。兩國不能把關係只建立在經貿和文化的開放與合作上,而無安保的交流合作。經貿可以先行,但安保也不能太落後。儘管相對經貿和人文合作,兩國開展安全保合作有難度,但如果過去有意識地推進這方面的交流,總會有空間的。可以講,這是薩德帶給兩國的一個最大教訓。

現在事已至此,無論如何,不能再讓問題惡化下去,必須設立一個止損點。我認為兩國政府和政治家要拿出膽識和氣魄,在薩德問題上各退一步,相互妥協。目前的僵持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上面中方學者提出的幾個選項中,一些涉及到美韓同盟的事情,可能不是韓國能夠說了算的,但韓國可以向中國承諾,不加入美日反導系統,以表明薩德的確是用來對付朝核的。中國則向韓國承諾,不會用經濟手段來懲罰韓國,同時施壓朝鮮停止核武器試驗,以表明中國在解決朝核問題上是盡了最大努力的。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中韓關係鬧得怎樣僵,要有危機管控機制,過去建立起來的對話管道不能完全中斷。薩德問題演化成今天這個局面,跟這個也有一定關係。目前雙方政府間的對話管道基本上中斷,這種情況不好,只會使危機擴大,激發各自國內的民族主義,導致雙方政府解決問題的迴旋空間縮小。可以在韓國新政府上臺後,中方派遣一個高級別的代表團參加新總統的就職儀式,如果舉行的話,韓國排出高級別的代表團向中國做解釋說明。

我向來主張,中韓應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試著去理解對方,換位思考,這樣一時即使找不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但至少能理解對方這樣反應的原因。換言之,中方應該理解韓國為什麼要引進部署薩德,從而加大對朝鮮棄核的壓力;韓方也要理解中國為什麼強烈反對薩德,從而把薩德真正限制在韓國所宣稱的只是用來監視朝核上。

我擔憂的是,雖然中國目前對朝核的立場沒有改變,但假如薩德問題無解,不排除今後中國在朝核問題上某種程度的不合作。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是中韓兩國的不幸。所以雙方需要從中韓發展的大局,從東北亞的和平穩定出發,力爭在韓國新政府上臺後,儘早達成一個解決問題的初步框架和協議,至少,不能讓這一問題持續惡化,綁架中韓關係和中國的半島政策。

首爾,人們在青瓦台歡迎文在寅。一般認為文在寅會推出一版“陽光政策”,與朝鮮進行對話、人道援助與聯合經濟專案

《與朝鮮重啟對話前,文在寅應做好這些事》作者:羅伯特·E·凱利(Robert E. Kelly)

韓國釜山——在美韓緊張關係加劇的背景下,文在寅(Moon Jae-in)于週二當選韓國總統。然而,這場競選並沒有被朝鮮問題主導。韓國選民關注的是經濟、腐敗,以及空氣品質等國內問題。投票之前,只有23%的選民表示國際安全對他們來說是最重要的議題。

中間偏左派人權律師文在寅是一名鴿派人物,傾向于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Kim Jong-un)開啟談判——前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在一場腐敗醜聞中下臺後,他最早會于本周上任。特朗普總統對朝鮮政權發出的強硬言論,很可能對他的當選有所幫助,韓國人普遍認為那些言論是危險的虛張聲勢。

韓國人對朝鮮的威脅表現出的鎮靜,讓西方人士頗感意外,但他們在朝鮮的挑釁以及最近的核項目威脅下已經生活了幾十年。年輕的韓國人越來越將韓國面臨的威脅看作一種生活的現實。韓國容易遭到朝鮮毀滅性打擊的問題——首爾郊區最北部距離非軍事區只有20英里——在本國加強了這樣一種感覺,即韓國應該盡可能避免戰爭。

在向平壤做出開啟談話的友好姿態時,即將上任的文在寅政府應當小心謹慎。韓國與朝鮮打交道的經歷即便不說糟糕,也是好壞參半,如果韓國能從一個強勢的地位開啟新的談話,才會更加有效。在制定政策時,文在寅務必要增強韓國抵禦攻擊的能力,同時表明談判的可能性。北京和華盛頓對與朝鮮達成任何協定都是十分關鍵的,但首爾自身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韓國現在的國防開支只有國內生產總值的2.6%。為鞏固首爾在談判中的位置,文在寅可以表示他將加大在軍備方面的支出。民防(讓平民為應對朝鮮的城市襲擊做準備)、增加應徵入伍者的薪資、更多的情報人員、本國的導彈防禦系統,以及更強大的網路防衛,都將有助於彌補首爾在軍事上的薄弱。

韓國和日本可以展開更多合作,以顯示它們是統一的戰線。由於日本在韓國的殖民歷史造成持續存在的緊張關係,這類合作有所削弱。韓國對日本的歷史顧慮是有根據的,但其中也有太多的誇大成分——比如媒體經常提到日本在重整軍備,對亞洲有所企圖——而沒有充分認識到日本是一個民主政體,也是一個對付朝鮮的潛在盟友。

首爾和東京應該達成一致,避免與朝鮮單獨簽署協定,同時抵制平壤讓兩國鷸蚌相爭的企圖。文在寅和他的左翼勢力對最近簽署的日韓情報共用協議持反對態度,但他應該想到,相比日本,韓國可以從中獲益更多。如果兩國能在毗鄰的空域和海域展開軍事合作,將會十分理想。

為進一步提高韓國的地位,首爾與華盛頓還需要勸說北京減少與朝鮮的貿易。平壤依賴中國獲得資源以及接觸世界經濟的管道。切斷朝鮮的這條路將能減慢該國核武器與導彈專案的進程,減少朝鮮的奢侈品進口也將給那裡的政權精英帶來壓力。

北京已經被迫執行現有的針對平壤的制裁,但由於它擔心朝鮮會陷入崩潰,實施得並不徹底。文在寅應該與北京合作,消除它對後朝鮮秩序的擔憂,包括美軍出現在中國邊境的可能性——這種舉動曾促使中國在1950年介入最早的朝鮮半島衝突。

考慮到首爾容易遭到襲擊,文在寅也應該在去中心化方面做更多努力,鼓勵韓國人口分散到首爾地區之外的地方。韓國有一半人口居住在首爾-京畿道-仁川一帶,即有2600萬人生活在一片面積僅相當於美國康涅狄格州且緊鄰邊境的地區。韓國總統官邸距離非軍事區只有23英里遠。政府早該開始遏制首爾不受控制的擴張。

之前的遷都努力全都未果。盧武鉉(Roh Moo-hyun)總統曾試圖將首都遷到南部75英里處的世宗市,但沒能成功——不過一些政府部委和行政部門自2004年起就搬到了那裡,表明去中心化是有可能實現的。政府還給三星(Samsung)和現代(Hyundai)等韓國企業集團提供了稅收和監管上的激勵,鼓勵它們搬到首爾以外的地方,但許多企業依然集中在這個城市或緊鄰它的地方。

韓國政府已經在大舉干預經濟。何不同樣採取措施,鼓勵進一步的人口分散?

不管是“喊狼來了的男孩”還是朝鮮本身,韓國都已經領教過,知道金氏王朝第三代會有何作為。沒人知道的是,特朗普接下來會在Twitter上寫些什麼。韓國人不知道特朗普是否意識到了韓國有多麼容易受到襲擊。但儘管存在分歧,特朗普和文在寅現在有一個機會,可以鞏固兩國持續數十年的盟友關係。

*作者系釜山大學的政治學副教授

【本文由海安縣防範和處理邪教問題辦公室友情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