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黨建+”模式統籌帶動農村發展 佳縣“追趕超越”正當時

記者採訪佳縣潘家畔標杆黨員馬秀琴

陽光訊為了充分構建黨建統領格局, 佳縣縣委、縣政府上下合力, 準確定位追趕超越目標,

把基層黨建工作融入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 提出“1369”工作法, 圍繞“黨建統領脫貧摘帽”的工作中心, 積極探索、不斷創新, 形成了“黨建+”工作思路, 帶領全縣人民脫貧致富。

發揮黨建統籌引領作用 潘家畔村貌煥然一新

佳蘆鎮潘家畔村在黨支部的指導引領下, 村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作為“黨建統籌全域”的示範村, 潘家畔村兩委會創新工作思路, 發揮利用黨員的帶頭模範作用, 在精准扶貧、村貌建設、黨建工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成績。

“黨建在各領域工作中起的是統籌指導的重要作用, 潘家畔村委會準確發揮黨建作用, 將其深入到村基礎設施建設中, 深入到扶貧工作中, 深入到黨員群眾生活中, 極大地提升了黨員的思想意識和政治覺悟,

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 並且讓精准扶貧工作順利進行。 ”潘家畔村第一書記常呈文向記者介紹到:“只有黨建工作走在前面, 才能真正將潘家畔村建設發展起來,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 村委會會繼續搞好基礎建設工作, 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 我們計畫在今年將通村公路繼續拓寬, 並解決村民反映的夏季吃水困難的問題。 ”

潘家畔村支部書記潘毛利告訴記者, 在村委會的工作下, 近幾年潘家畔村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通村公路修起來了, 通到了家家戶戶門前, 村裡修起了可供村民休閒娛樂的小廣場, 在黨員幹部綜合評星、保戶扶貧的機制下, 黨員幹部的思想覺悟大大提高, 精准扶貧工作做的十分順利,

貧困戶在“党建+”的政策支持下逐步脫貧。

今年61歲的馬竹霞是潘家畔村年紀最大的老黨員, 並且是是村裡的標杆黨員, 她帶頭清理村裡的垃圾, 主動向黨組織靠攏, 及時提出有利於農村發展的建設性意見......在採訪時, 馬竹霞告訴記者:“雖然我老了, 但我始終是一名黨員, 我要把黨員的帶頭模範作用發揮起來。 因為年老的原因, 其他的工作我做不來, 但我能打掃衛生, 只要我活著, 能動, 我就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潘家畔村做貢獻!”

佳縣通鎮向陽灣村成立“千畝紅棗示範園”

黨建+千畝紅棗合作社 向陽灣持續扶貧百姓放心

近年來, 受到市場經濟和紅棗品質的影響, 紅棗長很不景氣, 為了提高棗農經營管理棗樹的積極性, 加快精准脫貧的步伐, 佳縣通鎮向陽灣村兩委會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創新“黨建+合作社”的模式, 協同佳縣祥泰紅棗專業合作社打造了一個精細化管理的千畝紅棗示範園, 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成立千畝紅棗示範園, 主要是為了幫扶貧困戶脫貧,

帶領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但是, 扶貧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 我們的紅棗合作社考慮到這個問題, 要以‘黨建+’的模式, 持續保證貧困戶參與到合作社來, 助力他們脫貧!”通鎮人大主席馬峰強向記者介紹到:“合作社成立前, 村委會黨員幹部多次探討, 學習借鑒榆陽區趙家峁土地流轉改革模式, 讓村民以土地入股, 村民可以利用其他時間外出打工賺錢, 只要將棗樹交給合作社打理就行, 到年底分紅。 ”

此外, 向陽灣村主任賀建強告訴記者, 千畝紅棗合作社目前有98戶村民加入, 合作社為棗園統一提供技術服務, 如防蟲、降高, 提升紅棗品質。 此外, 合作社在精准扶貧工作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盡可能為貧困戶提供經濟來源, 比如,示範園在農忙時向村民雇傭勞動力,每天為其支付勞動報酬。隨後,賀主任還說:“起初,村民擔心改革不成功,不理解“降高塑形”的概念,經過三委會成員的多次勸導下,並向村民保證棗樹的收入,幫助貧困戶脫貧,村民才逐漸對合作社有了信心。

閆家坪根據村情創新“黨建+產業”模式

閆家坪創新“黨建+”模式 助力留守老人精准脫貧

“依據我們村的特別情況,即村裡留守老人比較多,勞動力少、弱,村兩委會班子成員依靠‘抓党建、強基礎、興產業’的理念,調研考察,決定建立‘黨建+土雞合作社’的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閆家坪第一書記申秋寶向記者介紹到:“養殖土雞不需要過強的勞動力,適合大部分留守老人養殖,為保證土雞品質,由集體統一雞舍、統一雞苗,向125戶村民各發放30只土雞,村民可以通過售賣土雞蛋獲利。”

據瞭解,佳縣閆家坪土雞合作依照村兩委會的思路,以“黨支部是‘主心骨’”、“合作社是‘連心橋’”的黨建基礎,實行黨員幹部學習參與、包片包戶到位的工作理念,積極帶動、引導村民加入合作社,目前已有100多戶自願加入養殖合作社,逐漸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現在兩委會成員是合作社主要社員,村支書為銷售員,村主任為法人代表,支部委員為防疫員,合作社在黨建的引領下,逐步走向成熟,幫扶貧困戶脫貧致富!”大學生村官王宇告訴記者。

在採訪中,養殖土雞的魏愛娃告訴記者,去年雞蛋市場比較好,合作社幫助推銷,村官通過網上售賣,政府和親戚也幫忙推銷,僅依靠雞蛋收入就達到5000元,超出了脫貧標準線。此外,她還說:“養殖土雞不費體力,正適合我們這些年紀大的老人養殖,村委會考慮到我們的實際情況,人人都能參與、人人都能依靠產業脫貧,我們很支持!如果按照去年的市場,村裡的貧困戶就可以持續脫貧了!”

比如,示範園在農忙時向村民雇傭勞動力,每天為其支付勞動報酬。隨後,賀主任還說:“起初,村民擔心改革不成功,不理解“降高塑形”的概念,經過三委會成員的多次勸導下,並向村民保證棗樹的收入,幫助貧困戶脫貧,村民才逐漸對合作社有了信心。

閆家坪根據村情創新“黨建+產業”模式

閆家坪創新“黨建+”模式 助力留守老人精准脫貧

“依據我們村的特別情況,即村裡留守老人比較多,勞動力少、弱,村兩委會班子成員依靠‘抓党建、強基礎、興產業’的理念,調研考察,決定建立‘黨建+土雞合作社’的模式,帶動貧困戶脫貧。”閆家坪第一書記申秋寶向記者介紹到:“養殖土雞不需要過強的勞動力,適合大部分留守老人養殖,為保證土雞品質,由集體統一雞舍、統一雞苗,向125戶村民各發放30只土雞,村民可以通過售賣土雞蛋獲利。”

據瞭解,佳縣閆家坪土雞合作依照村兩委會的思路,以“黨支部是‘主心骨’”、“合作社是‘連心橋’”的黨建基礎,實行黨員幹部學習參與、包片包戶到位的工作理念,積極帶動、引導村民加入合作社,目前已有100多戶自願加入養殖合作社,逐漸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現在兩委會成員是合作社主要社員,村支書為銷售員,村主任為法人代表,支部委員為防疫員,合作社在黨建的引領下,逐步走向成熟,幫扶貧困戶脫貧致富!”大學生村官王宇告訴記者。

在採訪中,養殖土雞的魏愛娃告訴記者,去年雞蛋市場比較好,合作社幫助推銷,村官通過網上售賣,政府和親戚也幫忙推銷,僅依靠雞蛋收入就達到5000元,超出了脫貧標準線。此外,她還說:“養殖土雞不費體力,正適合我們這些年紀大的老人養殖,村委會考慮到我們的實際情況,人人都能參與、人人都能依靠產業脫貧,我們很支持!如果按照去年的市場,村裡的貧困戶就可以持續脫貧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