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我的母親(散文)

文 丫丫

【作者簡介】

丫丫, 雖是一枚理科女, 但喜讀閒書, 仰望藍天, 嚮往閑雲野鶴的生活。

我的母親

母親, 是個寫就的主題。 人人都有母親, 每一個的母親也都有著不同的偉大和可愛、可敬之處。 婆婆也是母親, 之所以能先于母親寫了我的婆婆、小婆婆, 根本上還是在於于婆婆多是以旁觀者的身份, 再往生分點說是站在外人的立場上觀而視之, 也就是各種社會關係中比較親近的人而已。

而母親則大不相同, 她生我養我, 給我生命, 伴我成長, 是在我人生不同階段產生不同影響的至親的親人。

我母親一生最大的特點(優點?)就是勤勞, 過度的勞作伴她一生, 也影響著我們兒女, 過度的勞作讓她罹患疾病, 不到七十就離世而去。

我們家在六七十年代屬典型的一頭沉家庭,

父親遠在外地工作, 母親一個人在農村務農、帶孩子。 母親一輩子善良, 心靈手巧, 在鄉間街坊中頗具威望。 一個婦道人家在農村既要務農, 又要帶孩子, 其中的艱辛, 可想而知。 八九十年代, 市場不如現今開放繁榮, 人們的生活水準比較低, 人們的著衣很少買現成的, 都是自己縫製。 母親用自己擅長的女紅手藝幫助周圍的鄰居, 所以逢年過節除了日常的忙碌外, 母親就多了一項縫紉工作, 整天忙於幫助別人縫製新衣, 甚至晚上也在挑燈趕活。 在我們有怨言的時候, 母親總是說農村人可憐, 一年到頭難得縫製一件新衣服, 光景不好的家庭也僅是給小孩做件新衣, 看著孩子們期盼的眼神,
母親總是不忍回絕, 加班加點趕制縫紉活計, 甚至年三十都忙不完。

超負荷的勞作遠遠透支了她的體能, 從前生活不好, 我們姊妹小, 父親遠在外地, 忙迫是生活所迫, 挨到父親退休賦閑回家, 兒女已長大成人, 大家都認為母親該歇息一下好好享受天倫之樂了, 可母親忙碌慣了, 仍然整日忙碌著, 視乎歇下來就發慌, 無著無落。 母親的勞作有時是毫無原則性的, 從不考慮自己的身體, 于他人、於子女總是有求必應。 誰有困難她都會幫一把, 帶完裡孫帶外孫。 孫輩的冬衣夏裝她都操心, 無論子女怎樣勸阻, 她都不聽, 閑了就做縫紉活, 實在找不到活就做鞋墊, 給兒孫們納制了大大小小不同型號的鞋墊。 每次節假日相聚母親都會翻箱倒櫃找出一包鞋墊分送給兒孫們。

母親如今已離世五年了, 至今我們還存有母親納制的鞋墊。 一雙雙鞋墊是母親對兒孫打底的至愛, 母親不能給兒孫鋪平人生之旅的道路, 但能送兒孫一雙合適的鞋墊, 給兒孫行走的腳以最大的呵護和鋪墊, 緩衝行走的磨礪, 使兒孫們在坎坷的旅途中行走得更舒服些。

雖然母親是同齡農村婦女中少有識文斷字的文化人,但長年的生活勞作已將她塑造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普通村婦,與世無爭,不悲苦自己的命運,不仰慕他人的優越,不圖孩子有多大的出息,健健康康,安分守己,能自食其力就行。母親養我育我,言傳身教了我們做人的本分,所以才有我與兩位婆婆的和睦相處。在母親的身上看不到偉岸,看到的只是永遠定格在我們腦海中的勤勞和善良。

母親盲目的勞作,過度透支了自己的身體,過早地離開了我們,我們在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不明白的道理,再也無法從她那絮絮叨叨中獲得答案了。平時忙碌想不起母親,只有遇到困難,痛苦悲傷時,就豪無緣由地想到母親,熱切地想叫一聲—-媽。

媽———今天是您老人家離世五周年的祭日,女兒在此又一次呼喚,女兒思您、想您,您可聽得到?在另外一個世界,您還在勞作嗎?

歡迎訪問《逐夢傳媒》

編輯 逐夢

雖然母親是同齡農村婦女中少有識文斷字的文化人,但長年的生活勞作已將她塑造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普通村婦,與世無爭,不悲苦自己的命運,不仰慕他人的優越,不圖孩子有多大的出息,健健康康,安分守己,能自食其力就行。母親養我育我,言傳身教了我們做人的本分,所以才有我與兩位婆婆的和睦相處。在母親的身上看不到偉岸,看到的只是永遠定格在我們腦海中的勤勞和善良。

母親盲目的勞作,過度透支了自己的身體,過早地離開了我們,我們在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不明白的道理,再也無法從她那絮絮叨叨中獲得答案了。平時忙碌想不起母親,只有遇到困難,痛苦悲傷時,就豪無緣由地想到母親,熱切地想叫一聲—-媽。

媽———今天是您老人家離世五周年的祭日,女兒在此又一次呼喚,女兒思您、想您,您可聽得到?在另外一個世界,您還在勞作嗎?

歡迎訪問《逐夢傳媒》

編輯 逐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