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港交所大宗商品發展戰略雛形初現

本報記者 吳瞬

香港要轉型, 港交所也要轉型。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5月10日和11日連續兩天參加“LME亞洲年會”的活動上不斷提到這個問題:“眾所周知, 香港資本市場傳統上是一個股票市場, 在過去二十年裡一直是中國內地企業首選的海外融資中心,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和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與發展, 香港資本市場的功能也開始逐步轉型。 ”

2010年到任港交所的李小加陸續推動了滬港通、深港通實施。 而在今後的二十年裡, 他認為, 香港將會發展成為集股票、大宗商品與外匯為一體的全方位國際金融中心。

目前, 作為港交所轉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的大宗商品戰略將分為期貨和現貨兩部分, 其中期貨將逐步實現與內地交易所互聯互通, 而現貨佈局則已基本定型:5年前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已打下基礎, 同時地處深圳的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則正緊鑼密鼓籌建中。

新機遇凸顯

隨著中國與全球市場不可逆轉的融合, 內地投資者國際化資產配置的提速以及中國與國際大宗商品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 港交所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

2016年1月時, 港交所公佈了《戰略規則2016-2018》, 稱未來三年的戰略目標是隨著中國與全球市場互相融合提速, 要在香港構建一個最有效的跨市場互聯互通平臺;同時發展一個植根於香港、彙集中外產品的本地市場。

“我們希望發展成為內地客戶走向世界以及國際投資者准入中國的首選跨資產類別交易所。 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在定息及貨幣產品以至大宗商品領域, 建構新的價格發現平臺, 確立基準價格, 與開發風險管理工具, 配合交易所一向既有的股票及衍生品業務。 ”當時香港交易所主席周松崗表態就已表明了大宗商品戰略對港交所的重要程度。

“香港人多地少, 缺乏發展腹地, 也沒有大宗商品發展的傳統, 我們需要尋求符合香港實際、發揮香港所長且滿足國家所需的獨特的大宗商品發展之路。 ”5月11日, 李小加表示, 港交所正在探索一個“兩條腿並行”的大宗商品發展戰略:期貨戰略——與內地交易所互聯互通,

互掛互惠;現貨戰略——走出去買、走進去建。

繼滬港通、深港通成功後, 李小加透露, 其正與內地期貨交易所深入探討互聯互通、互掛互惠模式, 考慮過各種合作方式。 “我深信在不遠的將來, 我們一定能在期貨領域找到互惠共贏的互聯互通機制, 實現'商品通'。 ”

“兩條腿”走路

而在現貨戰略上, 囿於香港的地域狹小, 李小加表示港交所的戰略選擇是“走出去買”和“走進去建”。 “'走出去買'即海外兼併收購。 2012年, 我們成功收購了具有140年歷史的倫敦金屬交易所, 走出了並購國際金融基礎設施的第一步。 '走進去建'就是回到祖國腹地, 與內地監管當局和機構深度合作, 利用香港的獨特優勢新建一個紮根內地、服務實體、合規守法的大宗商品現貨市場,

打通金融進入實體經濟的管道, 彌補市場空缺, 助推供給側改革。 ”

不論是走出去還是走進去, 港交所戰略轉型的最終目標是利用香港獨特優勢, 將“走出去”收購的平臺與“走進去”建設的平臺有效地互聯互通, 利用自己的國際金融基礎設施, 加快中國大宗商品市場國際化進程, 真正實現國際大宗商品定價的東移。

“這對於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有著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沿線涉及60多個國家, 預計未來十年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將達2.5萬億美元, 其中相當比例將是大宗商品資源, 發展潛力巨大。 對內地而言, 如何有效管理商品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也將直接影響到'一帶一路'大戰略下的許多具體專案的順利推進。

”李小加坦言, “一帶一路”沿線有香港和倫敦兩個國際金融中心, 如果其“兩條腿並行”的戰略順利實施, 那麼港交所就可以把倫敦和香港的國際經驗與中國的實體經濟需求以前海為節點進行對接。

毫無疑問的是, 設立前海聯合交易中心將是港交所大宗商品發展戰略的重要一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