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摔跤吧!爸爸》讓孩子完成父母的夢想,是自私嗎?

最近有一部影片很火, 有多火呢?目前該片在豆瓣上評分從上映前的8.8分升至9.2分, 有67%的評分者給出了五星評價, 它也是今年國內院線上映影片中唯一一部豆瓣分數超過9分的影片。

它就是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 影片根據印度著名摔跤手馬哈威亞·辛格·珀尕的真實事蹟改編, 是一部講述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志喜劇電影。

請您一定帶孩子去看看, 讓孩子感受夢想的力量。

印度全國摔跤冠軍馬哈威亞因為貧困回到村裡, 希望把一身本事傳給兒子, 但他和妻子連生了四個女兒。

一個偶然的機會, 他發現他的兩個女兒比男孩子能打, 於是開始訓練她們。

為了訓練女兒, 父親使出了渾身解數:小村裡的訓練場不允許女性進入, 他就在自家農田裡開闢出一塊訓練場;女兒受到學校教練的不公平對待, 他搬到學校附近, 親自訓練她;為了陪女兒參加全國比賽,

他乾脆辭掉了自己的工作……

作為教練的他, 是無情的:女兒每天早上得5點鐘起床訓練;再喜歡也不可以穿長袍, 而得穿男孩式的短褲;苦苦哀求也沒用, 把長髮給剪了……

正是這種種細節, 給影片也帶來不小非議。 批評者說, 這部所謂勵志片中, “女兒仍然沒有任何選擇權, 被父親殘暴地教育成為了世界冠軍。 冠軍的誕生意味著父親教育的正確了?”“這種父愛其實就是在滿足私欲......”

妻子也曾經有疑問:“你不能讓女兒承擔你沒完成的夢想!”

我們今天經常見到一些談論自己兒女的父母, 對奧數或者音樂特長深惡痛絕:“我就說, 什麼都不要學, 讓他快樂成長就好了。 ”

我見過的說這種話的人, 都是自己對學習就沒有興趣的人。

他們怕麻煩, 因為訓練自己的孩子很麻煩。

小學生時期是發展特長、技能的好時期, 至於跟父母小時候的夢想一致, 好處也不少。 父母可以進行啟蒙輔導, 能判斷培訓老師的好壞, 父母昔日的裝備興許還用得上。

此外, 摔跤手的女兒, 身體條件會更適應這種運動, 你讓她學射擊, 未必合適。

要把你沒完成的夢想介紹給孩子, 至少給他一個機會。

更何況, 他們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

先來看一組數據:

2011年, 印度登記的強姦案有24206件, 從1971年到2011年增長了873%。

44.5%的印度女孩在18歲前結婚。

印度女性就業率僅33%。

過去20年裡, 印度有1000萬女嬰被墮胎, 每年的數量達到50萬。

5歲前, 印度女孩比男孩死亡的風險高75%。

只有44%的印度學校設有女性的獨立廁所。

51%的印度男性認為, 在家裡丈夫打妻子是合乎情理的。 可怕的是, 54%的女性也這麼認為!

每天, 因嫁妝不夠被男方家庭拒絕後自殺的印度女性平均9個。

而片中的女孩們, 就生活在印度這種封建落後思想的重災區——靠近新德里一個城邦的偏僻小農村, 那裡迷信各種生男孩的偏方, 對女性充滿偏見。 如果不選擇摔跤, 安心成長為別人家的生育工具, 當然會更輕鬆, 但這些女孩也永遠得不到自我和別人對她們的尊重。

從這個角度來講, 能遇上這樣一個父親, 反而是一種幸運。 何況片中的父親, 是發現女兒的摔跤天賦後才做的決定。

當母親不同意她們學摔跤, 怕她們將來沒人要時, 父親說:“我不要男人選她們,

我要她們選男人。 ”

當女兒在大賽前怯場時, 父親說, “如果你贏了這場比賽, 就能成為上百萬女孩的榜樣, 告訴她們其實女性還有別的出路, 打破所有對女性固有的偏見。 ”

當女兒們在好友的婚禮上, 抱怨父親太過嚴厲, 因為自己逃掉一次訓練就大發雷霆, 哭著說根本不想要這樣的父親時, 她們的好友說的一番話讓人刻骨銘心:

“我倒是希望能有這樣的父親, 能為我的未來著想, 而不是從小就只讓我做家務和燒飯, 當我一滿14歲就匆匆將我嫁給從未見過面的男人, 仿佛我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接下來我就要過一輩子與掃帚與爐灶相依為命的生活。 ”

我們不能否認通往冠軍的路有多辛苦, 但也正是這種苦累讓女孩們越來越勇敢、堅毅、自信、讓人敬佩。

而電影中的這位父親,能在20多年前的印度,就鼓勵自己生活在農村的女兒去追尋體育事業(那個時代這幾乎是男性的專屬品),更是難能可貴。

別把放任不管,錯當靜待花開

這個夢想,不僅僅是父親的夢想,女孩們也不只是父輩實現夢想的工具。

電影有2個細節:

其一,父親對女孩們的訓練,有一年的期限,這一年,姐妹得無條件聽從父親,但一年後,女孩們可自由選擇。

其二,女孩們在好友的婚禮上哭訴後,使自己頓悟,不再抱怨訓練的辛苦,不再依賴父親的要求,而是主動為了自己的未來而拼搏。

這就已經完成了從“父母領進門”到“修行靠個人”的過渡了。

在接受專訪時,這位“父親”的扮演者阿米爾·汗還專門闡述了父母在陪伴孩子追求夢想這條路上,應該發揮的角色:

干涉只是在一開始的時候,但是,你是不可能強迫任何人成為冠軍的,你強迫的那個人,自身得擁有著成為冠軍的潛質,在這種情況下,你所做的事情,就相當於把這個人潛藏的能力發掘了出來。

具體到這個案例,她們其實也繼承了父親的熱情,最開始是父親強迫她們,但在這之後,她們也愛上了摔跤這項運動。正是因為她們是真的熱愛摔跤,她們才會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才能為之努力。

作為一個父親,我從不會干涉我的孩子的選擇,但是有時候,你會需要一個能引導你的人。我在小時候,會時不時地感到很困惑,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麼,而更多的小孩,則是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有時候適當的引導是必要的。

今天很多父母都非常尊重孩子,崇尚“靜待花開”,但這不同於“放任不管”,這部電影給出了一種選擇——在一開始的時候,適當的引導必不可少。

有趣的是,去年電影完工後,片中女兒的原型——第一位贏得英聯邦運動會的印度摔跤選手,第一位取得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參賽資格的女性摔跤選手——Geeta Phogat和戀人——同為摔角運動員的Pawan Kumar結為連理,阿米爾·汗本人出席了婚禮。

eeta Phogat

恰恰呼應了電影中,父母的一段經典對話:

“女兒們這樣訓練,以後沒有男人願意娶她們怎麼辦?”

“我不要男人選她們,我要她們選男人。”

看來父親說得沒錯。

這個摔跤家庭的故事,影響著越來越多印度女性。電影主演阿米爾·汗又一次推動了整個印度社會的思考。相信,也影響著千萬父母為兒“計深遠”的思考。

而電影中的這位父親,能在20多年前的印度,就鼓勵自己生活在農村的女兒去追尋體育事業(那個時代這幾乎是男性的專屬品),更是難能可貴。

別把放任不管,錯當靜待花開

這個夢想,不僅僅是父親的夢想,女孩們也不只是父輩實現夢想的工具。

電影有2個細節:

其一,父親對女孩們的訓練,有一年的期限,這一年,姐妹得無條件聽從父親,但一年後,女孩們可自由選擇。

其二,女孩們在好友的婚禮上哭訴後,使自己頓悟,不再抱怨訓練的辛苦,不再依賴父親的要求,而是主動為了自己的未來而拼搏。

這就已經完成了從“父母領進門”到“修行靠個人”的過渡了。

在接受專訪時,這位“父親”的扮演者阿米爾·汗還專門闡述了父母在陪伴孩子追求夢想這條路上,應該發揮的角色:

干涉只是在一開始的時候,但是,你是不可能強迫任何人成為冠軍的,你強迫的那個人,自身得擁有著成為冠軍的潛質,在這種情況下,你所做的事情,就相當於把這個人潛藏的能力發掘了出來。

具體到這個案例,她們其實也繼承了父親的熱情,最開始是父親強迫她們,但在這之後,她們也愛上了摔跤這項運動。正是因為她們是真的熱愛摔跤,她們才會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才能為之努力。

作為一個父親,我從不會干涉我的孩子的選擇,但是有時候,你會需要一個能引導你的人。我在小時候,會時不時地感到很困惑,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麼,而更多的小孩,則是完全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有時候適當的引導是必要的。

今天很多父母都非常尊重孩子,崇尚“靜待花開”,但這不同於“放任不管”,這部電影給出了一種選擇——在一開始的時候,適當的引導必不可少。

有趣的是,去年電影完工後,片中女兒的原型——第一位贏得英聯邦運動會的印度摔跤選手,第一位取得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參賽資格的女性摔跤選手——Geeta Phogat和戀人——同為摔角運動員的Pawan Kumar結為連理,阿米爾·汗本人出席了婚禮。

eeta Phogat

恰恰呼應了電影中,父母的一段經典對話:

“女兒們這樣訓練,以後沒有男人願意娶她們怎麼辦?”

“我不要男人選她們,我要她們選男人。”

看來父親說得沒錯。

這個摔跤家庭的故事,影響著越來越多印度女性。電影主演阿米爾·汗又一次推動了整個印度社會的思考。相信,也影響著千萬父母為兒“計深遠”的思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