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集一反轉的懸疑劇,看得我想打「正派」

2015年有一部奧斯卡大熱影片《房間》。

講述女孩被拐賣後囚禁七年, 帶著兒子逃出生天的故事。

慘兮兮的催淚片, 爺就不多說了

去年BBC出品了一部迷你劇。

一共五集, 背景和《房間》大致相同。

不過這一次, 故事從女孩逃離魔窟拉開序幕——

人質對員警謊話連篇, 新的綁架案再次發生。

連續反轉, 懸念迭起。

看得哥一愣一愣。

劇名有點平淡, 還不如叫《房門打開之後》——

《失蹤十三年》

「為奴十二年」的兄弟, 是你嗎?

開篇的懸念就出乎哥預料。

小薇(艾薇)失蹤十三年後突然歸來, 員警卻不怎麼相信她。

原來這已經是第三個聲稱自己是小薇的女孩了。

前兩位是圖什麼, 哥也很費解。

13歲那年被綁架的蘿莉小薇, 如今成了26歲的成年女性。

兒時的照片根本對不上號。

好在小薇的父母趕來, 血緣的神秘力量使他們迅速相認。

小薇的妹妹卻認定這個姐姐是假的。

信爹媽還是信妹妹, 買定離手再往下看。

大家帶小薇回到了暌違13年的家。

母親神經緊繃, 要求大家儘量還原家庭13年前的樣貌, 給小薇以安全感。

但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記憶中才11歲的妹妹正和未婚夫同居, 抬頭低頭各種尷尬。

父親有了外遇, 已經和母親分居多時。

13歲時青梅竹馬的小男友, 也和別人組建了家庭。

出了牢籠,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才發現自己如此孤獨。

小薇表示肥腸絕望,何況員警還一直陰魂不散,問東問西。

至少第一個懸案破了,歸來的小薇的確就是當年失蹤的女孩。

剛才押對了沒?

小薇指證了囚禁地點,綁架犯卻人去樓空。

還犯下新的案子,10歲小女孩小菲羊入虎口。

為了找到小菲,急需從小薇身上獲取綁架犯的資訊。

她卻一次又一次欺騙員警——

第一大謊言,她聲稱13年來一直被困在地下室無法行動。

結果她被囚禁的公寓一層,客廳,臥室,到處都有她的生活痕跡(毛髮等)。

究竟是囚禁,還是共同生活?

第二大謊言,她聲稱從來沒有踏出房門一步。

然而警方不僅發現綁架犯給她辦了護照;

這是打算一起出國雙宿雙飛?

還調出了數年前她出現在購物中心的監控錄影。

錄影當中,小薇曾經單獨行動,但她一不求救,二不逃亡。

主動回到綁架犯身邊,握住對方的手。

犯罪懸疑劇還要撒狗糧,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信任呢?

看到這段,哥以為又是個斯德哥爾摩症的故事。

但真相沒這麼簡單,迷霧反而越來越濃。

雞湯:看劇,最重要的是耐心。

本以為憑空出現的綁架犯,居然曾就職于小薇當年念書的中學。

女警官大膽猜測:小薇會不會和犯人早就認識?

從女警犀利的訊問中,哥GET到了她深不可測的腦洞——

13歲少女與校食堂職工傾心相愛,不惜偽造驚天綁架案,同居13年後關係鬧掰女方報警。

真是一場大戲!

可惜這位女警官,你真的想太多了。

滿口謊言的小薇失去員警的信任,她的證詞也變得毫無意義。

員警查出犯人還有個弟弟,問小薇有沒有聽說過他。

小薇矢口否認。

而這就是她的終極謊言。

犯人弟弟的屍體在囚禁小薇的地下室牆體內找到。

包裹屍體的床單上,只有小薇一個人的DNA。

難道小薇才是主導一切的大BOSS?她還殺了人?

咳,這個故事還沒這麼黑暗。

小薇敞開心扉後,一切真相大白。

她的確是個無辜的人質,也是個脆弱而真實的女孩。

她最擔心的,不過是經過13年監禁不再「清白」的自己,會得不到父母的諒解。

以往類似題材的影視作品,對受害者的關注總是簡單粗暴。

要麼是徹底的仇恨心理。

一旦包庇犯人,統統打上「愛上罪犯」的標籤。

不管承不承認;

在旁人看來,這類受害者令人心痛,更令人不齒。

小薇和罪犯再次見面

這部英劇對小薇的心理刻畫卻絲絲入扣,不落俗套。

當下選擇隱忍,屈服;逃脫後選擇敷衍,隱瞞,都具有複雜的原因。

「創傷應激」「斯德哥爾摩症」之類的新鮮詞語如今人人都懂。

但所謂的人文關懷,不是懂幾個名詞就能做到。

《失蹤十三年》豆瓣評分7.8,和精品英劇相比還有一定距離。

除了劇集可以更精簡之外,哥認為觀眾的怨氣都聚集在兩位員警身上。

男警官看似體諒小薇的感受,不咄咄逼人;

還未證實的「證據」一出現,就立刻動搖看法。

倆正面角色演出了反派效果

女警官看似理性,公事公辦;

訊問小薇時卻先入為主,「受害者有罪論」。

二人還是戀人關係,辦案磨磨唧唧手段笨拙,案情緊急還能顧上談情說愛。

這劇真不是拍來黑英國員警的?

其實兩位警官就代表了無數「旁觀者」。

有的自以為是,給受害者傷口撒鹽;

有的悲天憫人,最終只感動了自己。

有多少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卻只是為了裝逼。

裝逼不可怕,還傷害了他們假裝關心的人。

但這也成就了小薇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救贖。

她自己逃出綁架犯的魔爪,為了救出另一個小女孩親身涉險和犯人交易;

自己和家人朋友重新建立情感關係,最後自己第二次逃離,獲得解脫。

到最後,這個故事充滿溫情和勵志。

外人無能為力,家人朋友對你自己的困境也只是「看客」。

唯一能困住你的只有你。

能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閱讀原文有汁源

出了牢籠,呼吸著自由的空氣,才發現自己如此孤獨。

小薇表示肥腸絕望,何況員警還一直陰魂不散,問東問西。

至少第一個懸案破了,歸來的小薇的確就是當年失蹤的女孩。

剛才押對了沒?

小薇指證了囚禁地點,綁架犯卻人去樓空。

還犯下新的案子,10歲小女孩小菲羊入虎口。

為了找到小菲,急需從小薇身上獲取綁架犯的資訊。

她卻一次又一次欺騙員警——

第一大謊言,她聲稱13年來一直被困在地下室無法行動。

結果她被囚禁的公寓一層,客廳,臥室,到處都有她的生活痕跡(毛髮等)。

究竟是囚禁,還是共同生活?

第二大謊言,她聲稱從來沒有踏出房門一步。

然而警方不僅發現綁架犯給她辦了護照;

這是打算一起出國雙宿雙飛?

還調出了數年前她出現在購物中心的監控錄影。

錄影當中,小薇曾經單獨行動,但她一不求救,二不逃亡。

主動回到綁架犯身邊,握住對方的手。

犯罪懸疑劇還要撒狗糧,人與人之間基本的信任呢?

看到這段,哥以為又是個斯德哥爾摩症的故事。

但真相沒這麼簡單,迷霧反而越來越濃。

雞湯:看劇,最重要的是耐心。

本以為憑空出現的綁架犯,居然曾就職于小薇當年念書的中學。

女警官大膽猜測:小薇會不會和犯人早就認識?

從女警犀利的訊問中,哥GET到了她深不可測的腦洞——

13歲少女與校食堂職工傾心相愛,不惜偽造驚天綁架案,同居13年後關係鬧掰女方報警。

真是一場大戲!

可惜這位女警官,你真的想太多了。

滿口謊言的小薇失去員警的信任,她的證詞也變得毫無意義。

員警查出犯人還有個弟弟,問小薇有沒有聽說過他。

小薇矢口否認。

而這就是她的終極謊言。

犯人弟弟的屍體在囚禁小薇的地下室牆體內找到。

包裹屍體的床單上,只有小薇一個人的DNA。

難道小薇才是主導一切的大BOSS?她還殺了人?

咳,這個故事還沒這麼黑暗。

小薇敞開心扉後,一切真相大白。

她的確是個無辜的人質,也是個脆弱而真實的女孩。

她最擔心的,不過是經過13年監禁不再「清白」的自己,會得不到父母的諒解。

以往類似題材的影視作品,對受害者的關注總是簡單粗暴。

要麼是徹底的仇恨心理。

一旦包庇犯人,統統打上「愛上罪犯」的標籤。

不管承不承認;

在旁人看來,這類受害者令人心痛,更令人不齒。

小薇和罪犯再次見面

這部英劇對小薇的心理刻畫卻絲絲入扣,不落俗套。

當下選擇隱忍,屈服;逃脫後選擇敷衍,隱瞞,都具有複雜的原因。

「創傷應激」「斯德哥爾摩症」之類的新鮮詞語如今人人都懂。

但所謂的人文關懷,不是懂幾個名詞就能做到。

《失蹤十三年》豆瓣評分7.8,和精品英劇相比還有一定距離。

除了劇集可以更精簡之外,哥認為觀眾的怨氣都聚集在兩位員警身上。

男警官看似體諒小薇的感受,不咄咄逼人;

還未證實的「證據」一出現,就立刻動搖看法。

倆正面角色演出了反派效果

女警官看似理性,公事公辦;

訊問小薇時卻先入為主,「受害者有罪論」。

二人還是戀人關係,辦案磨磨唧唧手段笨拙,案情緊急還能顧上談情說愛。

這劇真不是拍來黑英國員警的?

其實兩位警官就代表了無數「旁觀者」。

有的自以為是,給受害者傷口撒鹽;

有的悲天憫人,最終只感動了自己。

有多少人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卻只是為了裝逼。

裝逼不可怕,還傷害了他們假裝關心的人。

但這也成就了小薇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救贖。

她自己逃出綁架犯的魔爪,為了救出另一個小女孩親身涉險和犯人交易;

自己和家人朋友重新建立情感關係,最後自己第二次逃離,獲得解脫。

到最後,這個故事充滿溫情和勵志。

外人無能為力,家人朋友對你自己的困境也只是「看客」。

唯一能困住你的只有你。

能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閱讀原文有汁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