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五四獎章獲得者陳樂樂:十米車廂樂相伴 百里乘線串村山

陳樂樂

——十米車廂“樂”相伴

陳樂樂擦亮“樂樂車廂”。 本人供圖

在穿行於青島嶗山仰口灣畔106路公交線上, 有一輛懸掛著“樂樂車廂”牌匾的公車,

這是青島市首個以乘務員個人名字命名的公車廂。

它的主人是一名個頭不高、特別愛笑、售票時經常被人群掩住身影的小姑娘, 第21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陳樂樂。

六年間, 陳樂樂就在平凡的十米車廂裡放飛青春, 在蜿蜒的山海公交線上追逐夢想, 用快樂、真誠的服務將山中與山外的風景連起, 也將公交人與乘客的心串在了一起。

“一路, 讓幸福與快樂相伴。 ”這個平凡90後小姑娘的夢想不假思索地說出, 顯得是那麼的自信、堅定。

陳樂樂正為乘客講解沿途景點。 本人供圖

車行一線 真情無限 她是“登山活地圖”

“各位乘客, 現在咱們已經進入久負盛名的仙山勝景青島嶗山, 主峰巨峰海拔1132.7米, 總面積446平方公里……”

“華嚴寺站快要到了, 華嚴寺是一座佛教寺院, 整個廟宇依山勢而建, 呈階梯式院落, 抗日戰爭期間……”

“終點站埡口站景點太清宮, 分三清店、三宮殿、三皇殿三座殿堂, 太清宮始建于西漢武帝建元元年……”

如果你聽到這些景點的介紹, 一定以為是專業導遊的講解詞,

但是這些卻是作為普通公車乘務員的陳樂樂為乘客們做的熟練講解。 日復一日, 陳樂樂儼然成為了一名專業“導遊”。

不過陳樂樂告訴記者,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 她也有過“張不開嘴”的時候。 “我原本性格稍微有點兒內向, 比較容易害羞。 但是乘務員這個工作就是要多提醒乘客, 多與乘客交流, 時間長了也就鍛煉出來了, 人也活潑了。 ”

106路線線路長、地形複雜、村落較多, 而且沿途還有許多沒有開發的景點。 成為“登山活地圖”, 陳樂樂可是下了一番大工夫。

“你整天跑這條線, 怎麼連天心池在哪站下車都不知道呢?”

那時, 陳樂樂剛參加工作三個星期, 一位登山愛好者的質問讓陳樂樂倍感委屈, 但也讓她暗下決心, 一定要瞭解到嶗山所有的登山地點和路線。

“打那時起, 每到一個網站我就跟上車的乘客聊一聊他們村的情況, 聽說有好的景點或者是有登山的好地方, 我就記錄下來。 ”陳樂樂說, 等到下了班或者是休息的時候, 便來到村裡, 實地走一走, 把每個村的情況都收錄下來, 製作成了一張簡易村路分佈圖。

在瞭解了沿線村莊景點的分佈情況後, 陳樂樂不僅編寫了沿途風景的導遊介紹詞, 為乘客提供導遊式服務, 還自製了一套《106路線車廂服務景點介紹》。

經過近一個月的時間, 陳樂樂幾乎將沿線上各個村莊走了個遍, 而那時候, 正是天氣最炎熱的時候。

“我原來吧, 其實挺白的。 ”陳樂樂笑著說。

陳樂樂並沒有停下探索新線路的腳步, 為了給登山愛好者提供更貼心實用的建議,

她時常自行登山, 體會登山過程中的線路走向以及需要準備的必需物品。

“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問題, 實地探索過後, 能讓我在工作中為登山的乘客服務更加得心應手。 ”陳樂樂告訴記者, 許多登山的驢友和她結識成為了好朋友, 出遊前都會向她諮詢線路沿途情況, 或請她幫忙設計登山路線。

就這樣, 陳樂樂成了遊客和登山愛好者的“登山活地圖”、“山村路路通”。

陳樂樂改制的“乘客捎遞物品聯繫箱”。本人供圖

針頭線腦 維繫信任 她是“山中郵遞員”

106路線承擔著連通青島嶗山與市內的公交客運任務,是保障嶗山周邊村民出行的重要公交線路,單程54公里,共有78個網站,全程來回需要4個小時。

“戶口名簿……我孫子今天要報名中考……”據陳樂樂回憶,四年前的一個早上,當106路車停到一個網站時,一位老太太上氣不接下氣地拿著戶口名簿跑到車門前,說她在嶗山八中上學的孫子今天要中考報名,急需戶口名簿。自己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看到106路車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最終在當天上午,陳樂樂輾轉把戶口名簿送到了孩子手裡。

經過此事,陳樂樂注意到到沿途的很多村民為了買點針頭線腦的小物品,都要大老遠的乘車跑到城裡,既費時又費力。她又動了心思,自己動手製作了“乘客捎遞物品聯繫箱”,主動當起了山中義務“郵遞員”。每當乘客有東西需要捎遞,只需要在聯繫卡留下收貨人的資訊。從此,一張小小聯繫卡,連接起了山內山外。

陳樂樂幫助乘客搬抬行李。本人供圖

“他們出門太不方便了,坐個公車來回4小時,班次也不多,能幫忙就幫忙唄。”陳樂樂說,給村民買饅頭、茶葉,為老人買藥,為孩子買文具,這些對她來說都已不是稀奇事。

因為信任,甚至還有人把孩子交托給她“郵寄”,陳樂樂告訴記者,在106路線工作六年,經她手捎遞的物品已經有五六百件之多。

陳樂樂的電話也逐漸成了村民們的“郵差”熱線,她的記事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沿線乘客的電話和他們需要捎帶的物品資訊。

來來往往之間,陳樂樂和沿線乘客也有了密切聯繫,增進了感情,沿線村民都親切地稱陳樂樂為“山中郵遞員”。

“樂樂車廂”裡還有一個便民箱。創可貼、暈車藥、速效救心丸、繩子、膠帶……裡面放著二三十種小物品,都是陳樂樂根據乘客需要自己添置的。

“很多乘客從嶗山到王哥莊趕集,回去的時候帶的東西比較多,可以用繩子綁一綁,東西不容易散掉。”陳樂樂的便民箱就像個“百寶箱”,不管乘客需要什麼,她都能神奇地“變”出來。

“剛開始也不是這樣,只有風油精、暈車藥之類的東西,後來乘客問我要什麼東西,我當時沒有,收車後就想辦法補充,便民箱慢慢地就充實起來了。”陳樂樂告訴記者,“別小看了這個箱子,有時候真能起大作用。”

陳樂樂為孩子們講解公車安全知識。本人供圖

飲水思源 不忘初心 她是“巾幗志願者”

陳樂樂的母親先天智障沒有自理能力,前些年又患癌症去世,父親體弱多病,只能打零工養家。由於家庭經濟條件非常拮据,懂事的陳樂樂5歲便學會做飯照顧家人,8歲就幫著大人補貼家用。

初中暑假期間,她在紙箱廠打工,每天干12個小時,中午工廠管一頓飯,發兩個饅頭吃大鍋菜,她總是省出一個饅頭留著回家給父母吃。

為了儘快就業掙錢,她更是放棄上普通高中的機會,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青島工貿職業學校公交乘務班。

2011年來到青島公交集團工作後,陳樂樂漸漸感到了穩定,在生活上有了依靠。她每月的車廂票款收入和各項經濟指標都名列公司前矛,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她和父親也漸漸走出了生活的陰霾。

“說起感謝,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父親。這麼多年,是父親一直給予我支持,讓我成長。”陳樂樂說,自己需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公司領導同事、身邊親朋好友,乃至每一位乘客,都是她想感謝的人。

飲水思源,陳樂樂深知,是社會各界的幫助支撐她一路走下來,她也時刻準備著回報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作為“樂樂志願服務隊”的隊長,她不顧工作的勞累,定期和志願者們到敬老院、社會福利院陪伴老人和孩子。

2008年,陳樂樂成了青島市一家托老中心殘疾孤寡老人們的“親孫女”,她一有空兒便會到托老中心為老人按摩、整理衛生、講講心裡話……

與板橋坊社區80歲高齡的孤寡老人趙君夫婦老人結成了互助對子,每到節假日就去探望……

與感動青島人物、13歲困難小女孩盛茹瑾結對,從生活學習各方面給予盛茹瑾愛心幫助……

在陳樂樂的帶動下,公司所屬車隊都建立了“樂樂”志願服務隊,他們走進社區開展愛心陪伴、義務修理家電、為老人理髮……把愛和歡樂帶給更多的人。

如今,“樂樂志願服務”在青島形成了一種效應、一個品牌,越來越多的人以陳樂樂為榜樣,樂做好事,助人為樂。

“回想曾經靦腆不自信的我,現如今已經成長為樂觀、開朗的人。”陳樂樂說,這是她成長的過程,也是幸福的過程,願自己能將幸福帶給身邊每一個人,願一路上都有幸福相伴。

陳樂樂改制的“乘客捎遞物品聯繫箱”。本人供圖

針頭線腦 維繫信任 她是“山中郵遞員”

106路線承擔著連通青島嶗山與市內的公交客運任務,是保障嶗山周邊村民出行的重要公交線路,單程54公里,共有78個網站,全程來回需要4個小時。

“戶口名簿……我孫子今天要報名中考……”據陳樂樂回憶,四年前的一個早上,當106路車停到一個網站時,一位老太太上氣不接下氣地拿著戶口名簿跑到車門前,說她在嶗山八中上學的孫子今天要中考報名,急需戶口名簿。自己正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看到106路車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最終在當天上午,陳樂樂輾轉把戶口名簿送到了孩子手裡。

經過此事,陳樂樂注意到到沿途的很多村民為了買點針頭線腦的小物品,都要大老遠的乘車跑到城裡,既費時又費力。她又動了心思,自己動手製作了“乘客捎遞物品聯繫箱”,主動當起了山中義務“郵遞員”。每當乘客有東西需要捎遞,只需要在聯繫卡留下收貨人的資訊。從此,一張小小聯繫卡,連接起了山內山外。

陳樂樂幫助乘客搬抬行李。本人供圖

“他們出門太不方便了,坐個公車來回4小時,班次也不多,能幫忙就幫忙唄。”陳樂樂說,給村民買饅頭、茶葉,為老人買藥,為孩子買文具,這些對她來說都已不是稀奇事。

因為信任,甚至還有人把孩子交托給她“郵寄”,陳樂樂告訴記者,在106路線工作六年,經她手捎遞的物品已經有五六百件之多。

陳樂樂的電話也逐漸成了村民們的“郵差”熱線,她的記事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沿線乘客的電話和他們需要捎帶的物品資訊。

來來往往之間,陳樂樂和沿線乘客也有了密切聯繫,增進了感情,沿線村民都親切地稱陳樂樂為“山中郵遞員”。

“樂樂車廂”裡還有一個便民箱。創可貼、暈車藥、速效救心丸、繩子、膠帶……裡面放著二三十種小物品,都是陳樂樂根據乘客需要自己添置的。

“很多乘客從嶗山到王哥莊趕集,回去的時候帶的東西比較多,可以用繩子綁一綁,東西不容易散掉。”陳樂樂的便民箱就像個“百寶箱”,不管乘客需要什麼,她都能神奇地“變”出來。

“剛開始也不是這樣,只有風油精、暈車藥之類的東西,後來乘客問我要什麼東西,我當時沒有,收車後就想辦法補充,便民箱慢慢地就充實起來了。”陳樂樂告訴記者,“別小看了這個箱子,有時候真能起大作用。”

陳樂樂為孩子們講解公車安全知識。本人供圖

飲水思源 不忘初心 她是“巾幗志願者”

陳樂樂的母親先天智障沒有自理能力,前些年又患癌症去世,父親體弱多病,只能打零工養家。由於家庭經濟條件非常拮据,懂事的陳樂樂5歲便學會做飯照顧家人,8歲就幫著大人補貼家用。

初中暑假期間,她在紙箱廠打工,每天干12個小時,中午工廠管一頓飯,發兩個饅頭吃大鍋菜,她總是省出一個饅頭留著回家給父母吃。

為了儘快就業掙錢,她更是放棄上普通高中的機會,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青島工貿職業學校公交乘務班。

2011年來到青島公交集團工作後,陳樂樂漸漸感到了穩定,在生活上有了依靠。她每月的車廂票款收入和各項經濟指標都名列公司前矛,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她和父親也漸漸走出了生活的陰霾。

“說起感謝,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父親。這麼多年,是父親一直給予我支持,讓我成長。”陳樂樂說,自己需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公司領導同事、身邊親朋好友,乃至每一位乘客,都是她想感謝的人。

飲水思源,陳樂樂深知,是社會各界的幫助支撐她一路走下來,她也時刻準備著回報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作為“樂樂志願服務隊”的隊長,她不顧工作的勞累,定期和志願者們到敬老院、社會福利院陪伴老人和孩子。

2008年,陳樂樂成了青島市一家托老中心殘疾孤寡老人們的“親孫女”,她一有空兒便會到托老中心為老人按摩、整理衛生、講講心裡話……

與板橋坊社區80歲高齡的孤寡老人趙君夫婦老人結成了互助對子,每到節假日就去探望……

與感動青島人物、13歲困難小女孩盛茹瑾結對,從生活學習各方面給予盛茹瑾愛心幫助……

在陳樂樂的帶動下,公司所屬車隊都建立了“樂樂”志願服務隊,他們走進社區開展愛心陪伴、義務修理家電、為老人理髮……把愛和歡樂帶給更多的人。

如今,“樂樂志願服務”在青島形成了一種效應、一個品牌,越來越多的人以陳樂樂為榜樣,樂做好事,助人為樂。

“回想曾經靦腆不自信的我,現如今已經成長為樂觀、開朗的人。”陳樂樂說,這是她成長的過程,也是幸福的過程,願自己能將幸福帶給身邊每一個人,願一路上都有幸福相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