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咱大江蘇有許多寶塔,最古老的竟然在東台!

古塔為祖國城市山林增光添彩, 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史的載體, 塔被佛教界人士尊為佛塔, 矗立在大江南北的古塔, 被譽為中國古代傑出的高層建築。

江蘇的這些古塔, 你去過幾個?

定林寺塔位於南京市江甯區方山西北麓, 又叫方山斜塔, 塔身向北傾斜7.59度, 傾斜度超過聞名於世的義大利比薩斜塔, 仍堪稱“世界第一斜塔”。

位於南京牛首山景區的弘覺寺塔是南京現存最雄偉的磚制仿木結構樓閣式古塔, 登臨塔上, 附近風光一覽無餘。 在弘覺寺舍利塔塔基還發現了地宮。 地宮中出土最為精美的是一組“鎏金喇嘛塔”, 目前已成為南博鎮院之寶。

無錫江陰興國寺塔, 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976~983)年間, 原為太平興國教寺的七級浮圖。 興國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 元至正年間遭戰火毀壞, 明正統年間修復, 塔身增為9級。 民國14年, 直奉軍閥混戰時, 奉軍發炮擊中殘塔之巔, 遂成鋼筆尖形。

南禪寺妙光塔妙光塔, 位於無錫市南門外運河東岸, 是南禪寺內一風景線, 始建於北宋雍熙年間(984—987), 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賜塔名“妙光”。 清咸豐、光緒年間遭火災, 僅剩無頂荒塔。 1926年重修, 將塔屋簷、平臺及護欄改建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文筆塔位於常州市紅梅公園南端, 因巍冠郡中, 形似文筆, 又稱文筆塔, 被常州文人視為筆魂。

虎丘塔,又稱雲岩寺塔,位於蘇州城西北郊,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塔七級八面,內外兩層枋柱半拱,磚身木簷。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災,故頂部的木簷均遭毀壞。自明代起,由於地基原因,虎丘塔就向西北傾斜,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3米,斜度2゜40’,被稱之“東方比薩斜塔”。

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跡位於蘇州鳳凰街定慧寺巷22號。正殿遺跡經清理復位,為江蘇目前唯一作為文物保護的宋代建築遺跡,所存宋代石雕柱、礎之精美亦屬罕見。

文峰塔位於南通市城區東南古運鹽河畔,城區東南濠河畔,文峰塔高39米,雄立城之東南,是南通人崇文興業的文化象徵。登塔眺望,濠河波光,繁華市井,歷歷在目,令人心曠神怡。

海清寺塔位於江蘇連雲港市花果山鄉,因此塔是為供養“釋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靈牙”而建,故名“阿育王塔”。因塔原建於海清寺前,又稱“海清寺塔”。據塔的第五層東南面嵌的碑文記載,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聖九年鐫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級內安放佛像,天聖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歷史。

文通塔位於淮安市淮安區古城西北隅勺湖公園內,西臨運河。原名尊勝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高44米,13層。1668年(清康熙八年)郯城大地震時,文通塔僅餘2層,後來重建時只修了7層。文通塔全是磚瓦結構,無梁無柱。高十三丈三尺,七層八角。

朦朧塔位於鹽城建湖縣寶塔鎮。朦朧塔應始建于宋,其內舍利函則為明代重建時取出並再次置於地宮之中。該塔對於瞭解當地宗教歷史和明代磚塔地宮結構提供了寶貴實例,其中出土的“葬舍利函”是一件歷史藝術價值較高的宋代遺物。

在全國的古塔中,四方形古塔僅有兩座,一座是西安的大雁塔,一座是揚州高郵的鎮國寺塔,故鎮國寺塔被人們譽為“南方的大雁塔”。地處江蘇省高郵市京杭大運河中間。

昭關石塔位於鎮江市西雲臺山北麓,北臨長江。因塔上刻有“昭關”兩字,故名“昭關石塔”。又因其外形像一隻瓶子,故又稱“瓶塔”。相傳為三國時孫權與劉備聯姻時所建,當年稱之為“石瓶”。其實它建於元末明初。

鎮江甘露寺鐵塔初建于宋,八面九層。明代時因海嘯坍塌,僅存下麵三層。後修葺成7層鐵塔,清代末又毀,寶刹為英軍所掠,余宋時須彌座及最下兩層,明代兩層。解放後經修葺,成現在狀態。

泰州法輪塔,全稱寶塔灣法輪寺塔,別名鎮江塔,位於泰興市西郊金沙中溝西岸大生鄉寶塔村。法輪塔始建於明末清初,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完工,成為一個七層無頂無簷的殘塔。抗日戰爭時期,塔身又被日軍炮彈炸掉兩層。1994年法輪塔重修,增加了塔簷,並安裝了塔頂。

宿遷真如寺寶塔,位於宿遷城南,與西楚霸王項羽故居毗鄰。真如禪寺第四進院為寶塔。

海春軒塔(又名廣福寺塔),江蘇第一古塔,為唐代建築物,位於東台古鎮西溪。海春軒塔為七層八角磚結構密簷塔,除底層外,每層均有8位佛像和佛龕,塔內為空,無樓梯可上。海春軒塔無地基,就建在泥地上,屢遭地震和水災,仍巍然屹立如初,堪稱建築界的奇跡。塔的寶頂原是銅葫蘆,用“烽火銅”鑄成,隨著日照光線不同,能變幻成七種色彩。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期監製丨小東 製片丨小鹿 主編丨小峰

虎丘塔,又稱雲岩寺塔,位於蘇州城西北郊,始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塔七級八面,內外兩層枋柱半拱,磚身木簷。宋代到清末曾遭到多次火災,故頂部的木簷均遭毀壞。自明代起,由於地基原因,虎丘塔就向西北傾斜,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3米,斜度2゜40’,被稱之“東方比薩斜塔”。

羅漢院雙塔及正殿遺跡位於蘇州鳳凰街定慧寺巷22號。正殿遺跡經清理復位,為江蘇目前唯一作為文物保護的宋代建築遺跡,所存宋代石雕柱、礎之精美亦屬罕見。

文峰塔位於南通市城區東南古運鹽河畔,城區東南濠河畔,文峰塔高39米,雄立城之東南,是南通人崇文興業的文化象徵。登塔眺望,濠河波光,繁華市井,歷歷在目,令人心曠神怡。

海清寺塔位於江蘇連雲港市花果山鄉,因此塔是為供養“釋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靈牙”而建,故名“阿育王塔”。因塔原建於海清寺前,又稱“海清寺塔”。據塔的第五層東南面嵌的碑文記載,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聖九年鐫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級內安放佛像,天聖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歷史。

文通塔位於淮安市淮安區古城西北隅勺湖公園內,西臨運河。原名尊勝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高44米,13層。1668年(清康熙八年)郯城大地震時,文通塔僅餘2層,後來重建時只修了7層。文通塔全是磚瓦結構,無梁無柱。高十三丈三尺,七層八角。

朦朧塔位於鹽城建湖縣寶塔鎮。朦朧塔應始建于宋,其內舍利函則為明代重建時取出並再次置於地宮之中。該塔對於瞭解當地宗教歷史和明代磚塔地宮結構提供了寶貴實例,其中出土的“葬舍利函”是一件歷史藝術價值較高的宋代遺物。

在全國的古塔中,四方形古塔僅有兩座,一座是西安的大雁塔,一座是揚州高郵的鎮國寺塔,故鎮國寺塔被人們譽為“南方的大雁塔”。地處江蘇省高郵市京杭大運河中間。

昭關石塔位於鎮江市西雲臺山北麓,北臨長江。因塔上刻有“昭關”兩字,故名“昭關石塔”。又因其外形像一隻瓶子,故又稱“瓶塔”。相傳為三國時孫權與劉備聯姻時所建,當年稱之為“石瓶”。其實它建於元末明初。

鎮江甘露寺鐵塔初建于宋,八面九層。明代時因海嘯坍塌,僅存下麵三層。後修葺成7層鐵塔,清代末又毀,寶刹為英軍所掠,余宋時須彌座及最下兩層,明代兩層。解放後經修葺,成現在狀態。

泰州法輪塔,全稱寶塔灣法輪寺塔,別名鎮江塔,位於泰興市西郊金沙中溝西岸大生鄉寶塔村。法輪塔始建於明末清初,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完工,成為一個七層無頂無簷的殘塔。抗日戰爭時期,塔身又被日軍炮彈炸掉兩層。1994年法輪塔重修,增加了塔簷,並安裝了塔頂。

宿遷真如寺寶塔,位於宿遷城南,與西楚霸王項羽故居毗鄰。真如禪寺第四進院為寶塔。

海春軒塔(又名廣福寺塔),江蘇第一古塔,為唐代建築物,位於東台古鎮西溪。海春軒塔為七層八角磚結構密簷塔,除底層外,每層均有8位佛像和佛龕,塔內為空,無樓梯可上。海春軒塔無地基,就建在泥地上,屢遭地震和水災,仍巍然屹立如初,堪稱建築界的奇跡。塔的寶頂原是銅葫蘆,用“烽火銅”鑄成,隨著日照光線不同,能變幻成七種色彩。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期監製丨小東 製片丨小鹿 主編丨小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