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實拍:無人機首次俯瞰天安門廣場(圖)

鳳凰網

原標題:【一帶一路·合作共贏】行走長安街:感受歷史與現代的交融

北京長安街, 被稱作“神州第一街”,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前夕, 央視航拍報導團隊使用無人機, 空中鳥瞰長安街, 感受歷史與現代在這裡的交相輝映。

長安街東段, 這片北京商務中心區, 是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總部所在地, 也是無數中小企業創業和成長的搖籃, 是北京的活力之區。

長安街國貿橋往北,

現在大家看到的是正在建設的中國尊, 建成後將成為北京最高的地標建築, 目前它的建築高度已經突破了500米。

緊鄰中國尊的是中央電視臺的光華路辦公區, 5月14日、15日兩天,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的時候, 從會場回傳的所有直播信號將彙聚這裡,

屆時央視多個頻道將第一時間報導盛會。

從東向西, 跟隨我們的鏡頭, 現在來到長安街上的建國門立交橋, 這裡連接北京二環路, 交通繁忙, 而就在立交橋西南角有一段古城牆, 是北京古觀象臺。 它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臺之一, 始建於明代。 這8架天文儀器, 除了造型、花飾具有中國傳統特色外, 在刻度、結構方面, 還反映了西方在文藝復興後, 天文儀器的進展和成就。 這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例證。

長安街見證了光陰的流轉, 歷史的變遷。 位於西長安街11號的北京電報大樓, 曾是新中國第一座新式電報大樓, 直到今天, 它的鐘聲依然會在整點報時的時候響起。 人們曾經在這裡收發電報、撥打長途電話, 不過隨著通信事業的發展, 如今足不出戶靠一部手機就可以聯通世界了, 電報大樓更多地成為了中國通信事業快速發展的歷史見證。

繼續向西行進,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民族文化宮,它建於195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首都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築之一,一直是開展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

西二環與長安街相連的重要交通樞紐——復興門橋,它是1974年建成的北京市區的第一座立交橋。復興門橋東北方向就是金融街,聚集了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和眾多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這裡也成為北京資金、技術、知識密集度最高、稅收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長安街的中心是天安門廣場,這也是第一次通過無人機鏡頭的拍攝,從空中視角為大家展示天安門廣場的全貌。

央視記者趙晶:現在呈現的畫面是北京天安門廣場,這裡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在廣場北端的天安門曾經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1949年以後,成為了現代中國的象徵,它的形象也被引入了國徽的設計。這是古老的中國,也是現代的中國,連接歷史與未來,“一帶一路”以自古傳承的絲路精神為指引,展現現代中國的開放胸懷,讓中國方案成為解決世界發展難題的東方智慧之光。

繼續向西行進,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民族文化宮,它建於195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首都北京著名的十大建築之一,一直是開展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視窗。

西二環與長安街相連的重要交通樞紐——復興門橋,它是1974年建成的北京市區的第一座立交橋。復興門橋東北方向就是金融街,聚集了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和眾多國內外大型金融機構,這裡也成為北京資金、技術、知識密集度最高、稅收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

長安街的中心是天安門廣場,這也是第一次通過無人機鏡頭的拍攝,從空中視角為大家展示天安門廣場的全貌。

央視記者趙晶:現在呈現的畫面是北京天安門廣場,這裡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在廣場北端的天安門曾經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1949年以後,成為了現代中國的象徵,它的形象也被引入了國徽的設計。這是古老的中國,也是現代的中國,連接歷史與未來,“一帶一路”以自古傳承的絲路精神為指引,展現現代中國的開放胸懷,讓中國方案成為解決世界發展難題的東方智慧之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