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各國足球雜評系列(九):非洲,世界足球的一座“富礦”

每一屆世界盃都有讓人永生難忘的一幕, 屬於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的畫面一定是這個瞬間——38歲的羅傑·米拉在那不勒斯聖保羅球場的角球區扭著屁股大跳民族舞蹈, 此前他完成了梅開一度, 幫助喀麥隆隊以2:1淘汰哥倫比亞, 成為歷史上首支晉級世界盃八強的非洲代表隊。 從這一刻起, 非洲成了世界足球版圖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羅傑·米拉

非洲足球的起步較晚, 1934年埃及隊參加了第一屆世界盃後, 非洲代表曾經與世界盃闊別了整整36年。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非洲大陸新生的時代, 諸多國家從殖民者手中贏得獨立, 動盪的政局漸趨穩定, 足球水準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1978年突尼斯為非洲拿下了世界盃首勝;1982年喀麥隆與阿爾及利亞均距離小組出線僅一步之遙, 前者比義大利少一個進球, 而後者則因最後一輪聯邦德國與奧地利打了一場默契球而屈居小組第三;1986年摩洛哥則成為首支晉級複賽的非洲代表隊;而1990年喀麥隆隊取得的成功,

則標誌著非洲足球的真正崛起·····

來自歐美的殖民者, 為非洲帶來了足球。 由於對場地等硬體要求少, 足球很快成為非洲土地上最受歡迎的運動。 非洲人民擁有出色的身體素質,

尤其是足球運動所必需的爆發力、耐力與柔韌性, 這讓其極具足球天賦, 可以說, 非洲人民與足球運動是非常契合的"天生一對”。 非洲足球略帶狂野的風格, 恰恰與非洲人民的熱情奔放性格相得益彰, 但非洲人民性格中的散漫, 也讓非洲足球失去必要的紀律性和組織能力, 這也是非洲足球只能在限制年齡的世界各級青少年大賽與奧運會中取得佳績, 而始終無法在最頂級的世界盃賽場上更上一層樓的原因。

非洲的大部分國家與地區仍很貧窮, 足球成了不少孩子脫貧致富的最好選擇,

去歐洲俱樂部踢球是他們的夢想。 由於地區經濟不發達, 非洲大部分的聯賽既不職業也不規範, 相比歐美及亞洲, 非洲內部的比賽組織最為混亂。 , 這令非洲一些優秀球員只能離開, 很多足球少年未成年就不得不背井離鄉, 加盟歐洲球隊尋求更好的發展, 不少人通過努力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當然也有一些未來之星浪費了天賦, 被永遠地埋沒了。

非洲是足球世界的一座"富礦,這裡湧現過無數超級明星,比如曾經的世界盃神射手方丹、尤西比奧,比如如今非洲足球的旗幟德羅巴、埃托奧。但由於經濟與政治的問題太多,這些非洲球員都是通過歐洲聯賽的打磨與精細加工,才真正成長為一流明星的,他們中的一些人選擇了歐洲作為自己的國家隊,如法國隊就擁有許多出生于非洲的隊員。如果非洲的經濟真正強大起來,這座足球富礦所蘊涵的能量或許能夠震驚整個世界。

非洲是足球世界的一座"富礦,這裡湧現過無數超級明星,比如曾經的世界盃神射手方丹、尤西比奧,比如如今非洲足球的旗幟德羅巴、埃托奧。但由於經濟與政治的問題太多,這些非洲球員都是通過歐洲聯賽的打磨與精細加工,才真正成長為一流明星的,他們中的一些人選擇了歐洲作為自己的國家隊,如法國隊就擁有許多出生于非洲的隊員。如果非洲的經濟真正強大起來,這座足球富礦所蘊涵的能量或許能夠震驚整個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