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林奕含自殺案|寧可培養“女流氓”,也不培養“女文青”

作為一個文青, 你需要愛的是文藝本身, 而非文藝中的某一個人。

--遇言姐

作者:遇言姐(授權發佈)

26歲, 醫生獨女, 曾獲得學測滿分的臺灣女孩林奕含在其自傳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出版後兩個月自縊身亡, 迅速成為兩岸媒體關注的熱點。

▲臺灣已故美女作家林奕含

流覽新聞後, 遇言姐以為這是一個中年語文老師以才華相引誘, 強暴愛好文學的未成年少女事件(實際上也的確是)。 但在閱讀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書中部分章節後, 我發現事情要比我想像的複雜。

在這本傻白甜氣質濃郁的書名下, 內容卻是像極了《小團圓》。 大段的意識流, 跳躍, 通感, 錯位, 暗喻, 冷眼冷心的平鋪直敘顯示出作者是張愛玲的資深粉絲。 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 在今年1月, 林奕含的電視訪談中, 她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是一個關於愛上了誘姦犯的故事。 它不是一本憤怒的書,

不是一本控訴的書, 它是有一個愛字的。

▲林奕含的採訪截圖

林奕含提到, 書中有些對白單拿出來看是很美的。 比如老師李國華會說:“你是吳衣帶水, 我是玉帶臨風”, “你是從刀子般的月亮和針頭般的星星那裡掉下來的”, 他還說:“或許想寫文章的孩子都該來場畸戀,

當然這是藉口, 但如果沒有藉口, 你和我這些就活不下去了。 ”甚至在性事時, 他還不忘借用《紅樓夢》中描寫林黛玉的“嬌喘微微”來形容身下蹂躪的少女。

一個年過五旬, 家有妻女的補習老師, 為了掩蓋對十三歲(現實中是十六歲)女學生的誘姦罪行, 無恥地扯起了文藝的大旗, 把強暴說成是“老師愛你的方式”, 刻意混攪“愛”與“傷害”的邊界。 這段關係本質上的非法性和下流的獸行是任何修辭都難以美化的。

▲網傳林奕含口中的“狼師”——臺灣名師陳星

在誘姦發生後的數年中, 林奕含生活在矛盾、自責與噩夢中, 患上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不眠, 幻聽, 抽搐如影相隨, 反反復複, 無休無止的掙扎, 最終從大學輟學, 進入精神病房, 並在上周自縊過世。 林姑娘的悲劇固然有狼師施虐, 家長不作為, 朋友冷漠, 法律不公諸多因素, 但如果從林奕含本身的性格來看, 她有著以下幾個嚴重的認知缺陷(雖然死者為大, 但我覺得還是應該說一下):

混淆了作品與作者

如果說十三歲的房思琪在第一次被狼師強迫口交後會像沒做好作業的學生一樣抱歉地說:“對不起,

我不會”, 令讀者為少女的單純懵懂而扼腕, 那麼當26歲的林奕含在採訪中反復叩問:“在心為志, 發言為詩, 詩三百曰思無邪。 為何老師可以一邊姦淫少女一邊念著蒹葭蒼蒼, 究竟文藝之美是不是一場騙局?”如果這不是一樁悲劇, 看到這些提問, 我真有啼笑皆非之感。

▲林奕含在採訪中說:思琪最終會走向毀滅,而且不能回頭。

林奕含的採訪令我有一種奇特的陳舊感,仿佛這不是一個90後的女生,而是一個80年代,甚至是60年代的故事。難以想像在網路時代還有女孩會相信一個把她壓在諾貝爾獎全集上的老男人說:你是我混沌中年唯一潔白的希望。

幾乎所有報導中都提到林奕含的早慧,但在遇言姐看來,這姑娘明顯是缺乏常識,沒有對人性基本的認知。第一,文藝不是巧言令色。第二,別說是屌絲如胡蘭成和李國華,就算是文豪,藝術家們的私德也跟他們的作品沒有必然關係。

▲這個故事註定是個悲劇...

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的蘇軾會將懷孕的小妾送予他人;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為求官場青雲一路劈腿,被陳寅恪評價為:“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為可惡”;寫下“在茫茫人海中,訪我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的徐志摩一邊瘋狂地愛著林徽因,一邊脅迫張幼儀墮胎離婚。就連與老婆楊絳情投意合,百年修好的錢鐘書也免不了會大談如何讓法國妓女坐在馬桶蓋上,觀察她的陰部。至於畢卡索,羅丹這些藝術巨匠,不世出的天分更是幾乎令他們獲得了獵豔的通行證。大師尚且如此,更別說那些靠著賣弄小才小藝引誘少女崇拜的賤男了。

作為一個文青,你需要愛的是文藝本身,而非文藝中的某一個人。就像“肉身創始人”在世的宗教都是“邪教”,而打著文藝的幌子施道的,不是騙子就流氓。

遇到騙子不是《詩經》的錯,說白了,一個會吟幾句詩詞,讓你感到自己與眾不同的中年男人連技巧都算不上,根本就是赤果果的渣叔套路。

分不清文字與現實

林奕含在採訪中強調:這不是一本控訴的書,不是要警示社會良心,只是把心中盤旋的故事寫出來。她屢次提到老師就是縮水版的胡蘭成,提到自己在痛苦中仍然有書寫的欲望。或許在林奕含的心中,《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像《洛麗塔》和《情人》一樣探討不倫之戀的作品,但遺憾的是,她明顯高估了這段“感情”的價值。

▲電影《洛麗塔》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不倫之戀。

林奕含說:在房思琪的心中有愛。

但遇言姐十分懷疑林奕含到底是否瞭解愛的定義。在誘姦發生後,她強迫自己去愛老師,因為只有在愛情中這一切才可以解釋得通。為了能夠自圓其說,林奕含居然任由這段不對等的關係持續了五年,生生把自己逼到了精神病院。看到這我三觀簡直崩潰了。法制可以解決的事,為什麼要摻和進去文學,真善美,愛,一大堆毫不相干的東西?為什麼明明是受害者卻不肯承認這是犯罪,是惡,卻要以工筆發掘人性,把它先雕刻成一個張愛玲式的故事?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三個女性都愛文學,都受到男性的性虐,並且企圖以文學抵抗千瘡百孔的人生。其中,有一句作者自白:“恍然間,我覺得不是人,而是文學辜負了我們”。這句話著實離奇,簡直就是鑽在象牙塔中出不來了。當別人拔槍的時候,難道你指望用莎士比亞來擋子彈嗎?

▲我寧可做個“女流氓”...

這樣強扭的結果就是作者自己先崩潰掉了。犯罪就是犯罪,獸行就是獸行,強行替罪犯開脫是對自己的背叛和傷害。如果她不是一直徒勞地以文藝來抵禦現實的醜惡,如果她能一早承認對方就是玩弄少女的無恥之徒,或許不會在多年來反復咀嚼這枚苦果。

常識和勇氣是最重要的教育

林奕含身上發生的事情給遇言姐的感覺是太多的不合常理,出於教養而不敢控訴老師的罪行,出於倫理而強迫自己接受老師的淫威。與其像林奕含自己說的房思琪必將走向毀滅是因為她還有柔情,還有愛,甚至還有性,我更覺得是她走不出自我說服的悖論,就像無法在流沙上建立起一套價值觀。

▲不知道她在寫書時有過多少次的自我糾結,自我說服

當林奕含曾經用儘量平淡的語氣向父母求助,卻被以“需要性的人才需要性教育”這種話一句封喉。她試圖與家人一起看《鋼琴教師》,《安娜的小島》等情欲片挑起話題,卻是被父母叱責。甚至年齡相仿的同學也不能理解林奕含這種自我催眠,自我綁架,欲拒還應的矛盾,認為她是在勾引老師。

性教育很遠,性侵犯卻近在咫尺。少女時的林奕含分不清愛與侵犯,等她想要抽身而退之時已來不及,誘姦的回憶如影隨形,她無法再逆行回到情竇初開的伊始,體驗少男少女本該發生的美好愛戀。加害者們披著文藝與愛的羊皮,活得瀟灑恣意,受害者卻流著血流著淚道歉。“沒有憤怒”,這四個字在林奕含的敘述中尤其令我心痛,因為沒有憤怒,她沉默接受了這一切,隔岸觀火般的看著血肉模糊的自己,最終走向了毀滅。

長久以來,林奕含的父母仍然羞于提起女兒的往事。直到林奕含過世,他們才承認女兒患有抑鬱症並且就是書中的主角。我想起幾年前,一名印度女生喬蒂·辛格·潘迪在公車上被六名男乘客輪流強暴致死,被害者喬蒂的父親說,“我的女兒沒有做錯什麼,在臨死之前,她點燃了一束火把……無論這個世界有多黑暗,這束光終將能驅散黑暗。”

我不知道像林奕含一樣在角落裡舔舐傷口的女孩還有多少,但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真正能托起你的不是千錘百煉的文字,而是千錘百煉的內心,是挺身直面真相的勇氣,有了這道鎧甲,即便我們遭遇的是“核爆”與“屠殺”,亦有能量站起來,走向光明燦爛的應許之地。

文中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END--

遇言不止

功能介紹一個女性勵志演講視頻,一個中國女性的"TEDTalks"

▲林奕含在採訪中說:思琪最終會走向毀滅,而且不能回頭。

林奕含的採訪令我有一種奇特的陳舊感,仿佛這不是一個90後的女生,而是一個80年代,甚至是60年代的故事。難以想像在網路時代還有女孩會相信一個把她壓在諾貝爾獎全集上的老男人說:你是我混沌中年唯一潔白的希望。

幾乎所有報導中都提到林奕含的早慧,但在遇言姐看來,這姑娘明顯是缺乏常識,沒有對人性基本的認知。第一,文藝不是巧言令色。第二,別說是屌絲如胡蘭成和李國華,就算是文豪,藝術家們的私德也跟他們的作品沒有必然關係。

▲這個故事註定是個悲劇...

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的蘇軾會將懷孕的小妾送予他人;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為求官場青雲一路劈腿,被陳寅恪評價為:“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為可惡”;寫下“在茫茫人海中,訪我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的徐志摩一邊瘋狂地愛著林徽因,一邊脅迫張幼儀墮胎離婚。就連與老婆楊絳情投意合,百年修好的錢鐘書也免不了會大談如何讓法國妓女坐在馬桶蓋上,觀察她的陰部。至於畢卡索,羅丹這些藝術巨匠,不世出的天分更是幾乎令他們獲得了獵豔的通行證。大師尚且如此,更別說那些靠著賣弄小才小藝引誘少女崇拜的賤男了。

作為一個文青,你需要愛的是文藝本身,而非文藝中的某一個人。就像“肉身創始人”在世的宗教都是“邪教”,而打著文藝的幌子施道的,不是騙子就流氓。

遇到騙子不是《詩經》的錯,說白了,一個會吟幾句詩詞,讓你感到自己與眾不同的中年男人連技巧都算不上,根本就是赤果果的渣叔套路。

分不清文字與現實

林奕含在採訪中強調:這不是一本控訴的書,不是要警示社會良心,只是把心中盤旋的故事寫出來。她屢次提到老師就是縮水版的胡蘭成,提到自己在痛苦中仍然有書寫的欲望。或許在林奕含的心中,《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是像《洛麗塔》和《情人》一樣探討不倫之戀的作品,但遺憾的是,她明顯高估了這段“感情”的價值。

▲電影《洛麗塔》講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洛麗塔之間的不倫之戀。

林奕含說:在房思琪的心中有愛。

但遇言姐十分懷疑林奕含到底是否瞭解愛的定義。在誘姦發生後,她強迫自己去愛老師,因為只有在愛情中這一切才可以解釋得通。為了能夠自圓其說,林奕含居然任由這段不對等的關係持續了五年,生生把自己逼到了精神病院。看到這我三觀簡直崩潰了。法制可以解決的事,為什麼要摻和進去文學,真善美,愛,一大堆毫不相干的東西?為什麼明明是受害者卻不肯承認這是犯罪,是惡,卻要以工筆發掘人性,把它先雕刻成一個張愛玲式的故事?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三個女性都愛文學,都受到男性的性虐,並且企圖以文學抵抗千瘡百孔的人生。其中,有一句作者自白:“恍然間,我覺得不是人,而是文學辜負了我們”。這句話著實離奇,簡直就是鑽在象牙塔中出不來了。當別人拔槍的時候,難道你指望用莎士比亞來擋子彈嗎?

▲我寧可做個“女流氓”...

這樣強扭的結果就是作者自己先崩潰掉了。犯罪就是犯罪,獸行就是獸行,強行替罪犯開脫是對自己的背叛和傷害。如果她不是一直徒勞地以文藝來抵禦現實的醜惡,如果她能一早承認對方就是玩弄少女的無恥之徒,或許不會在多年來反復咀嚼這枚苦果。

常識和勇氣是最重要的教育

林奕含身上發生的事情給遇言姐的感覺是太多的不合常理,出於教養而不敢控訴老師的罪行,出於倫理而強迫自己接受老師的淫威。與其像林奕含自己說的房思琪必將走向毀滅是因為她還有柔情,還有愛,甚至還有性,我更覺得是她走不出自我說服的悖論,就像無法在流沙上建立起一套價值觀。

▲不知道她在寫書時有過多少次的自我糾結,自我說服

當林奕含曾經用儘量平淡的語氣向父母求助,卻被以“需要性的人才需要性教育”這種話一句封喉。她試圖與家人一起看《鋼琴教師》,《安娜的小島》等情欲片挑起話題,卻是被父母叱責。甚至年齡相仿的同學也不能理解林奕含這種自我催眠,自我綁架,欲拒還應的矛盾,認為她是在勾引老師。

性教育很遠,性侵犯卻近在咫尺。少女時的林奕含分不清愛與侵犯,等她想要抽身而退之時已來不及,誘姦的回憶如影隨形,她無法再逆行回到情竇初開的伊始,體驗少男少女本該發生的美好愛戀。加害者們披著文藝與愛的羊皮,活得瀟灑恣意,受害者卻流著血流著淚道歉。“沒有憤怒”,這四個字在林奕含的敘述中尤其令我心痛,因為沒有憤怒,她沉默接受了這一切,隔岸觀火般的看著血肉模糊的自己,最終走向了毀滅。

長久以來,林奕含的父母仍然羞于提起女兒的往事。直到林奕含過世,他們才承認女兒患有抑鬱症並且就是書中的主角。我想起幾年前,一名印度女生喬蒂·辛格·潘迪在公車上被六名男乘客輪流強暴致死,被害者喬蒂的父親說,“我的女兒沒有做錯什麼,在臨死之前,她點燃了一束火把……無論這個世界有多黑暗,這束光終將能驅散黑暗。”

我不知道像林奕含一樣在角落裡舔舐傷口的女孩還有多少,但在這裡我要告訴大家:真正能托起你的不是千錘百煉的文字,而是千錘百煉的內心,是挺身直面真相的勇氣,有了這道鎧甲,即便我們遭遇的是“核爆”與“屠殺”,亦有能量站起來,走向光明燦爛的應許之地。

文中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END--

遇言不止

功能介紹一個女性勵志演講視頻,一個中國女性的"TEDTalks"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