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坎門街道譜寫“我愛我家”環境大整治大提升新樂章

坎門街道譜寫“我愛我家”環境大整治大提升新樂章變“政府獨奏”為“群眾合唱”

5月5日, 坎門街道召開了一場“我愛我家”環境大整治大提升工作推進會。

會議回顧了上階段的督查行動, 並對區域內16條街、6條河道、58條小微水體的“病症”進行逐一“問診”, 讓相關負責科室開出“良方”。

被青山綠水環繞、擁有自然生態風光的坎門, 早在我縣全面打響“我愛我家”環境整治前就已提前謀劃, 專門成立規劃提升組, 編制出符合坎門實際、融入當地民俗及地域風情、發揚漁海文化特點的環境綜合整治規劃, 並獲評省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優秀規劃。

這一榮譽如同助推劑, 為“我愛我家”環境整治之路錦上添花。 該街道通過層層深入發動, 集中時間和力量, 突破“治危拆違”“五水共治”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加快推進全域景區化, 將“政府獨奏”變成“群眾合唱”, 以“奔跑”模式搶抓環境整治速度,

把坎門打造成一座“精品大氣、精緻美麗”的宜居濱海城鎮。

如今, 只要走進坎門街道紅旗社區、水龍村、黃門村等地, 就能看到一邊是如火如荼的施工場景, 一邊是河邊景觀綠意悠悠、房屋商鋪鱗次櫛比、大街小巷井然有序的新面貌, 不斷被扮靚升級的濱海城鎮已初現雛形。

因街制宜定崗定責

傾力打造精品街巷

“房前屋後注意清潔衛生, 別亂堆放, 下次看到就要沒收了。 ”5月8日下午, 坎門街道副主任、路長支秉團戴著紅袖章, 像往常一樣領著整治隊奔赴主戰場——環海路(東沙段), 當起了街道“保潔員”。

一圈巡邏下來, 只見支秉團撕下幾張新貼的小廣告, 引導了路邊幾輛亂停車輛“歸位”, 拾起角落被遺忘的數份垃圾……

這些, 都是他日常必須完成的工作。

環海路(東沙段)長度約500米, 由於身處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的東沙漁村, 飽受節假日高峰期擁堵的困擾, 道路兩側車輛占道和亂停亂開現象較為普遍, 而沿街商鋪為擴大經營面積, 也把“觸角”延伸至人行道上, 影響街容。

在路長上任後, 道路兩側環境整治遺留的沉屙被一一攻克。

在街坊們眼裡, 掛著紅袖章的路長們是群眾講衛生、講文明的最佳模範。 環海路周邊一家餐館老闆陳女士向記者傾訴起她的被訓史:由於自家門店較小, 以前會擺幾張飯桌到門口, 供客人用餐, 留下的一攤垃圾便用掃把隨便清理一下, 剩下交于環衛工人收拾。 “後來路長找我談了好幾次話, 每次都和顏悅色地督促我把房前屋後收拾乾淨。

起初懶得聽, 後來被說多了, 發現他們磨嘴皮子功夫無非也就是想讓街道變得乾淨整潔罷了, 應該要支持。 ”陳女士笑著說, 現在她不僅從自身做起, 履行門前“三包”義務, 還會第一時間幫忙處理新滋生的衛生“黑點”。

談起數次巡街的變化, 支秉團滿是欣慰, “剛開始居民不配合, 但經過幾次聲勢浩大的巡邏整治後, 街面清潔確實立竿見影, 他們的思想覺悟提高了, 占道、亂扔垃圾現象明顯減少了。 ”

這樣的蛻變不單發生在環海路, 還發生在坎門的每條街道上。

據瞭解, 去年10月, 坎門街道借鑒“河長制”的成功模式, 率先推出“路長制”管理制度。 由於當時時間緊, 便以班子成員牽頭, 帶領團隊簡單地清理主幹道。

今年, 為了全面落實“我愛我家”工作和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環境, 坎門街道深化“路長制”, 由每名班子成員主管一條街, 每週定期排查, 並聯合交警、城管、環保等相關單位聯動開展整治, 形成分級負責、覆蓋全城的城市道路管理網路。

與此同時, 坎門街道還將因街制宜, 把主幹道打造成盡顯坎門特色的靚麗風景線, 提升市民進出坎門的直觀感和第一印象, 包括融入漁海文化, 在美化和亮化上下功夫;建立城鎮統一標識系統, 優化道路標識標牌設置;完成路燈節能改造和老舊路燈改造, 實現路燈照明率達到100%。

打響沿河“清零”行動

“剿劣”未果拆違不歇

早上8時到崗投入拆違, 晚上不定時加班甚至忙到淩晨才能入睡, 這是剛上任不到一周的坎門街道查違辦副主任楊威的作息時間。連日來,一場向河道兩岸發起的違建“清零”行動,以破竹之勢掀起坎門街道的“剿劣”高潮,也令楊威變成“拼命三郎”,用滿腔熱忱調解矛盾、化解民憂。

經濟利益、違建集中、歷時久遠……這些關鍵字,讓剛接到雙龍河、水龍河沿線拆違任務的楊威感到“壓力山大”。“我原先是消防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對拆違前斷電、督促整改有點經驗,但現在一上來就要直接拆人家的房子,確實有點一頭霧水。”楊威皺著眉頭坦言。

為了儘快熟悉崗位、順勢推進拆違,楊威把這些難點逐一梳理,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套初步方案——要秉持“和諧拆違”。他堅持實地走訪各家拆違戶,相應解決對方的“疑難雜症”。而他的筆記本上,清楚地記著拆違整治工作的安排和計畫,從排查摸底、宣傳發動、勸導整改、集中拆除到鞏固提升,每個節點及推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皆躍然紙上。

“拆違剛開始的時候,一些群眾不理解,情緒激動地打電話來‘理論’,我一天能接到幾十個電話。”楊威告訴記者,他得一遍遍重複河道邊3至5米屬於違建,必須清除,還要列舉拆後對周邊環境的變化和好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此外,每個違建戶家裡,他至少得上門走訪3次,有些重難點戶甚至要走10多次,才能把他們的抗拒心理磨平,提高自覺拆違的積極性。

自任職以來,“白加黑”“5+2”的狀態對楊威來說已屬常態。

”五一“期間,楊威放棄休假,領著查違辦工作人員加班加點,一鼓作氣地將雙龍河、水龍河沿線所有違法建築鐵腕拆除。整個拆違過程井然有序,也得到了沿岸村民的支持,共清除“存量空間”近20000平方米,拆違率達95%以上。

5月8日下午,記者來到雙龍河邊看到,原先的違建企業廠房經過“治危拆違”已被夷為平地,現場殘餘的建築垃圾也清理乾淨,整條河看上去寬敞明亮了許多。

“以前這條河很髒,岸邊堆滿了各類垃圾,每次一下暴雨,垃圾便會沖入河中,把這水攪得又黑又臭,我們上班都避著河走。”在附近工作了5年的李曉蘭說,沿河拆違後,雙龍河真的實現了“還河於民”。

繼雙龍河、水龍河沿線拆違成功告捷後,楊威又投身于文旦河單側近500米違章“長廊”的拆除。

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治水先治源、力爭河道兩岸違建全面“歸零”,一直是坎門“剿劣攻堅”的思路。

坎門街道決定於今年內完成消除劣V類水的目標,除了依靠“五水辦”的努力,還凝聚著“查違辦”的付出和決心。

坎門各條河岸正日漸開闊,依稀有了“眉清目秀”的俊美模樣。

這是剛上任不到一周的坎門街道查違辦副主任楊威的作息時間。連日來,一場向河道兩岸發起的違建“清零”行動,以破竹之勢掀起坎門街道的“剿劣”高潮,也令楊威變成“拼命三郎”,用滿腔熱忱調解矛盾、化解民憂。

經濟利益、違建集中、歷時久遠……這些關鍵字,讓剛接到雙龍河、水龍河沿線拆違任務的楊威感到“壓力山大”。“我原先是消防工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對拆違前斷電、督促整改有點經驗,但現在一上來就要直接拆人家的房子,確實有點一頭霧水。”楊威皺著眉頭坦言。

為了儘快熟悉崗位、順勢推進拆違,楊威把這些難點逐一梳理,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套初步方案——要秉持“和諧拆違”。他堅持實地走訪各家拆違戶,相應解決對方的“疑難雜症”。而他的筆記本上,清楚地記著拆違整治工作的安排和計畫,從排查摸底、宣傳發動、勸導整改、集中拆除到鞏固提升,每個節點及推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皆躍然紙上。

“拆違剛開始的時候,一些群眾不理解,情緒激動地打電話來‘理論’,我一天能接到幾十個電話。”楊威告訴記者,他得一遍遍重複河道邊3至5米屬於違建,必須清除,還要列舉拆後對周邊環境的變化和好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此外,每個違建戶家裡,他至少得上門走訪3次,有些重難點戶甚至要走10多次,才能把他們的抗拒心理磨平,提高自覺拆違的積極性。

自任職以來,“白加黑”“5+2”的狀態對楊威來說已屬常態。

”五一“期間,楊威放棄休假,領著查違辦工作人員加班加點,一鼓作氣地將雙龍河、水龍河沿線所有違法建築鐵腕拆除。整個拆違過程井然有序,也得到了沿岸村民的支持,共清除“存量空間”近20000平方米,拆違率達95%以上。

5月8日下午,記者來到雙龍河邊看到,原先的違建企業廠房經過“治危拆違”已被夷為平地,現場殘餘的建築垃圾也清理乾淨,整條河看上去寬敞明亮了許多。

“以前這條河很髒,岸邊堆滿了各類垃圾,每次一下暴雨,垃圾便會沖入河中,把這水攪得又黑又臭,我們上班都避著河走。”在附近工作了5年的李曉蘭說,沿河拆違後,雙龍河真的實現了“還河於民”。

繼雙龍河、水龍河沿線拆違成功告捷後,楊威又投身于文旦河單側近500米違章“長廊”的拆除。

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治水先治源、力爭河道兩岸違建全面“歸零”,一直是坎門“剿劣攻堅”的思路。

坎門街道決定於今年內完成消除劣V類水的目標,除了依靠“五水辦”的努力,還凝聚著“查違辦”的付出和決心。

坎門各條河岸正日漸開闊,依稀有了“眉清目秀”的俊美模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