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雨霧中的在梵淨山(01)

來到梵淨山景區時, 天空下著濛濛細雨, 給我們想一睹梵淨山尊容的這批遊人潑了冷水。

1、梵淨山的山門, 重簷琉璃瓦, 黃色的牆,

與“梵、淨”二字很協調。

圖文.一鳴俊人

2、大門屋頂結構雕樑畫棟, 很是講究。

3、中門洞上方, 一塊匾書有“梵天佛地”, 為已故佛教協會會成趙朴初所書。

4、雨中, 儘管有點掃興了, 大家還是撐著雨傘, 等待導遊辦理進入景區的相關手續。

梵淨山, 原名"三山谷", 位於貴州省銅仁市, 得名於"梵天淨土"。 梵淨山曾榮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國十大避暑名山", 與山西五臺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齊名的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 也是武陵山脈的標誌。 位於貴州省東北部的銅仁地區, 主峰紅雲金頂海拔2336米, 最高峰鳳凰山海拔2572米。 梵淨山山門距銅仁市80公里, 距省會貴陽460公里。

5、空隙中看到了梵淨山的全山導覽圖, 景區很大, 有幾個山門進出——黑灣河山門、護國寺山門、張家壩山門。 我們是從這黑灣河山門進入。

6、另一個是景區主要景點位置圖, 乘纜車到達半山腰開始, 其中有蘑菇石、金頂、彌勒殿等。

7、這大概是黑灣河?

8、河床很淺,但是水流有點湍急。

9、進入景區,就準備上觀光車。觀光車道全程也有9.5公里,到索道站。

10、沿途很難拍攝,快到索道站了,搶拍到一張。山上的雨霧就比較大了。 接著就是乘索道上山。在3.5公里長的索道上,沿途只見一陣陣密雨不斷下著,雨滴打在吊廂的窗戶上,吊廂外面什麼也看不見,感覺這次上山沒法遊覽了。 索道到站了,出來只見站房外面大風大雨,根本無法看清什麼。導遊小江詢問大家,是繼續上山,還是索道原路返回。結果一車50餘人絕大部分就馬上索道下山,看到還有三個人一起來的要上山,在大家鼓動下,我也決定跟著一起上山,連導遊共五人,其中還有一位女士。

11、走上山路不久,看到高山杜鵑綻放,可惜雨霧中拍不好。

12、(網搜圖片)高山杜鵑很美,盛開與5-7月,我們到梵淨山是5月13日,正逢花期。

13、登梵淨山的臺階這段全部是木制的,不大會滑,但是雨水多了,還是需要注意腳下。我們走的這條棧道,按地圖介紹是東環線步道。

14、身穿雨衣登山。第一次這樣上山是1998年夏上黃山,也是什麼也沒看到。

15、雨中的滑竿,主人不知去何處了?反正沒有人會拿去。

16、雨霧中的森林,更加深邃不可測。

17、這樣上山是很累的,也看不到什麼景,只有近處的樹木。即使是天氣好,同車年紀大腿腳不靈的也會打退堂鼓。

18、19、這裡大概就是東坡杜鵑花海了。

20、(網搜圖片)梵淨山的高山杜鵑,也是十分壯觀的花海,可惜沒有遇到好天氣。

21、走過一座木亭,好幾架滑竿放在那裡,天氣好還可以再這裡坐一會,小憩一下,可現在凳子全部是濕漉漉的,無奈。

22、一位同行的60多歲的老人在雨中登山。

23、回頭望下去,已經後無來者。

24、最後的一段棧道。據說一共走完是2200個臺階。

25、走到了蘑菇石萬寶岩遊覽區,放眼望去,四周一片雨霧茫茫,風還很大,得把手中的傘拉緊才不會吹喇叭。前面是巨石,就像一頭怪獸盤踞在山頂。

26、前面就是蘑菇石了,這是一個側面,雨霧中只能看到輪廓。

27、走到適當的位置,看到了一直嚮往的梵淨山標誌性景點蘑菇石外形。

28、走近些,也是雨霧遮天。照片處理一下後,才看得出岩石的層層疊疊。

29、(網搜圖片)如果是好天氣,就可以這樣清晰地看到蘑菇石。

30、31、再走近了看這岩石。這蘑菇石,是風化、侵蝕後殘留的沉積岩所成。

32、路邊看到有翻天印巨石的介紹,看似與蘑菇石相似。

33、這就是翻天印。山崖的頂端平鋪一面石台,一方巨印便放置於平臺之上,人稱“翻天印”。

34、(網搜圖片)自古便有仕途求官者為祈如願在此叩拜。此石高約3米,上大下小,頂部為2米見方平臺,下部最小處僅有二人合抱大小,近看似一朵巨型平菇,遠觀如一枚朝天大印。

35、山頂處處需注意。

36、看得出岩石風化的裂縫。

37、旁邊有指路牌,紅雲金頂等還在遠處,但是根本就看不清路了,這樣的天氣,時間也不早,只好考慮下山。

38、下山走了另一條石頭的臺階路。這一段是稱為蘑菇石步道。

39、這邊的風也很大,同行的小顏雨傘被風吹喇叭了。這段是僧塔步道,但是沒有看到僧塔,可能就在附近路過,但是煙雨茫茫根本看不見什麼。

40、到了普陀廣場,這裡海拔是2242米,不低。

41、附近有月鏡山,但是無法看到在何方。

42、(網搜圖片)資料介紹:梵淨山老金頂所在的山峰又被稱為“月鏡山”,所以老金頂又被稱為了“月鏡山金頂”。老金頂的海拔比紅雲金頂要高一些,為2494米。對於相對位置,老金頂是在紅雲金頂的對面,換句話說以普渡廣場為中心,一邊是紅雲金頂,另外一邊便是老金頂了。

43、普陀廣場旁邊有承恩寺,天王殿在煙雨中。

44、在這裡還可看到幾個其他的遊人,也是下去了。

45、雨中香火黯然。

8、河床很淺,但是水流有點湍急。

9、進入景區,就準備上觀光車。觀光車道全程也有9.5公里,到索道站。

10、沿途很難拍攝,快到索道站了,搶拍到一張。山上的雨霧就比較大了。 接著就是乘索道上山。在3.5公里長的索道上,沿途只見一陣陣密雨不斷下著,雨滴打在吊廂的窗戶上,吊廂外面什麼也看不見,感覺這次上山沒法遊覽了。 索道到站了,出來只見站房外面大風大雨,根本無法看清什麼。導遊小江詢問大家,是繼續上山,還是索道原路返回。結果一車50餘人絕大部分就馬上索道下山,看到還有三個人一起來的要上山,在大家鼓動下,我也決定跟著一起上山,連導遊共五人,其中還有一位女士。

11、走上山路不久,看到高山杜鵑綻放,可惜雨霧中拍不好。

12、(網搜圖片)高山杜鵑很美,盛開與5-7月,我們到梵淨山是5月13日,正逢花期。

13、登梵淨山的臺階這段全部是木制的,不大會滑,但是雨水多了,還是需要注意腳下。我們走的這條棧道,按地圖介紹是東環線步道。

14、身穿雨衣登山。第一次這樣上山是1998年夏上黃山,也是什麼也沒看到。

15、雨中的滑竿,主人不知去何處了?反正沒有人會拿去。

16、雨霧中的森林,更加深邃不可測。

17、這樣上山是很累的,也看不到什麼景,只有近處的樹木。即使是天氣好,同車年紀大腿腳不靈的也會打退堂鼓。

18、19、這裡大概就是東坡杜鵑花海了。

20、(網搜圖片)梵淨山的高山杜鵑,也是十分壯觀的花海,可惜沒有遇到好天氣。

21、走過一座木亭,好幾架滑竿放在那裡,天氣好還可以再這裡坐一會,小憩一下,可現在凳子全部是濕漉漉的,無奈。

22、一位同行的60多歲的老人在雨中登山。

23、回頭望下去,已經後無來者。

24、最後的一段棧道。據說一共走完是2200個臺階。

25、走到了蘑菇石萬寶岩遊覽區,放眼望去,四周一片雨霧茫茫,風還很大,得把手中的傘拉緊才不會吹喇叭。前面是巨石,就像一頭怪獸盤踞在山頂。

26、前面就是蘑菇石了,這是一個側面,雨霧中只能看到輪廓。

27、走到適當的位置,看到了一直嚮往的梵淨山標誌性景點蘑菇石外形。

28、走近些,也是雨霧遮天。照片處理一下後,才看得出岩石的層層疊疊。

29、(網搜圖片)如果是好天氣,就可以這樣清晰地看到蘑菇石。

30、31、再走近了看這岩石。這蘑菇石,是風化、侵蝕後殘留的沉積岩所成。

32、路邊看到有翻天印巨石的介紹,看似與蘑菇石相似。

33、這就是翻天印。山崖的頂端平鋪一面石台,一方巨印便放置於平臺之上,人稱“翻天印”。

34、(網搜圖片)自古便有仕途求官者為祈如願在此叩拜。此石高約3米,上大下小,頂部為2米見方平臺,下部最小處僅有二人合抱大小,近看似一朵巨型平菇,遠觀如一枚朝天大印。

35、山頂處處需注意。

36、看得出岩石風化的裂縫。

37、旁邊有指路牌,紅雲金頂等還在遠處,但是根本就看不清路了,這樣的天氣,時間也不早,只好考慮下山。

38、下山走了另一條石頭的臺階路。這一段是稱為蘑菇石步道。

39、這邊的風也很大,同行的小顏雨傘被風吹喇叭了。這段是僧塔步道,但是沒有看到僧塔,可能就在附近路過,但是煙雨茫茫根本看不見什麼。

40、到了普陀廣場,這裡海拔是2242米,不低。

41、附近有月鏡山,但是無法看到在何方。

42、(網搜圖片)資料介紹:梵淨山老金頂所在的山峰又被稱為“月鏡山”,所以老金頂又被稱為了“月鏡山金頂”。老金頂的海拔比紅雲金頂要高一些,為2494米。對於相對位置,老金頂是在紅雲金頂的對面,換句話說以普渡廣場為中心,一邊是紅雲金頂,另外一邊便是老金頂了。

43、普陀廣場旁邊有承恩寺,天王殿在煙雨中。

44、在這裡還可看到幾個其他的遊人,也是下去了。

45、雨中香火黯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