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了讓你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我強烈建議投資理財

從2015年A股暴跌開始, 到2016年房價近乎吃春藥般瘋長, 再到北京260萬養孩成本, 超200萬養老費用, 加上人民幣貶值, 通貨膨脹……

你的錢似乎越來越不值錢, 昨日美元加息再次拉起大家的避險情緒, 按照耶倫的意思, 這種情緒至少還有2次。

有多少老中產的焦慮根本原因不是因為沒錢, 而是因為這筆錢只能維持他們當下的生活, 不足以讓他們面對一丁點財務風險。 比如36歲的你在深圳某通訊公司上班, 月入3萬, 孩子兩個學區房一套, 妻子全職主婦, 看似光鮮, 但你跟本經不起被裁員或者薪水降低的風險。

這就是我們每個普通人需要面對的最大財務危機,

如果給財務完全劃定一個範圍, 那麼這個範圍應該是當你失去所有經濟來源時, 你的資金最起碼要足夠在未來超過6個月內保持你現有家庭消費水準、債務負擔, 並足以支撐到你獲得新的經濟來源, 而且新的經濟來源至少要能維持家庭現有經濟狀況。

如果不能, 你將面臨的財務危機將是致命的, 而危機最容易發生的時間, 就是在你收入增長達到最高點時。 男的一般在45歲左右, 女的一般在35歲, 一旦你過了這個點, 如果你不能在國企做一個高官, 或者實現財務自由, 你的收入很大幾率會下跌, 而且很快。

如果在這個年齡遭遇財務危機, 又沒有足夠的資本對沖, 迎接你的只能是一個淒慘的晚年。

好在你才35歲, 還有10年時間可以來一次最後的虎軀一震, 然而這一震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頂多能夠維持現有水準, 無法獲得質的飛躍。

投資理財的目的不在於發財, 而在於跑贏通脹, 實現資產升值, 不至於讓你的現金流被通貨膨脹吃掉。

通過理財有80%的可能讓你跑贏通脹。 而這樣的收益已經很不錯了。

妄想通過投資發財的人最終死在了投資的路上。

如果能夠在理財的基礎上, 適當做一些高風險投資, 不僅能跑贏通脹, 還能讓你獲得工資之外的收入。 想想現在有幾個人能通過工資存款買房你就能意識到這筆投資收入的重要性。

如果你在40歲還沒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 那就太恐怖了, 要知道除了自身債務, 還有一筆不菲的養老費跟子女未來的事業起步資金。

有些人理財都不一定能負擔, 何況你不理財。

在這裡, 我們推薦那些低風險愛好者長期投資指數基金, 少量配置股票, 千萬不要參與賭博、 彩票, 因為你輸不起。

人類進化, 社會發展最神奇的地方就是讓人越來越懶。

只要你稍微勤快點, 就能很好利用別人的懶去賺錢, 比如那些宣稱一分鐘幫你理財, 收益輕鬆破10的理財機構(基本是騙人的)。

還有很多智慧投顧機構, 根本不需要你瞭解投資品, 只要負責輸入付款密碼就能幫你理財。 我們相信這些理財機構有真心實意幫人辦事的, 但我們對大多數類似的理財機構持懷疑態度。

投資理財本就是一件需要你花時間跟精力去研究、比對、計算的行為, 這一過程涉及到大量資料查閱, 跟高度理性的分析。 如果你對投資品沒有一個最基本的瞭解, 不知道他最基本的盈利邏輯, 你放心把自己的錢交給別人?

就像我們之前說過的, 理財機構分為商業性跟投資性,

商業性主要以公司盈利為主, 客戶利益後置。 投資性理財機構, 正好相反, 以投資者利益為主, 投資者獲益, 自己也獲益。 前者代表是某些P2P, 而後者, 你們可以理解為指數基金(弱弱的透露花卷投資的是博時指數基金)。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理財沒時間, 很麻煩。 主要是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認為這是一個高門檻的行為。 而且因為自己還年輕, 處在職業上升期, 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 這股自信無形中削減了對個人財務的危機意識。

還有一點, 就是他們自身當前現金流狀況比較不理想, 對現金需求大。 這是一個客觀原因, 但不是阻止你不去學習投資理財的理由。 因為投資理財並非意味著有錢才能參與。

它更多的是需要你提前意識到自己未來可能出現的財務危機, 提前學習基本的理財知識。最起碼你要知道當前的物價水準,和一些普遍的投資產品。對這個行業有一種初步的認識,如果你胡亂投的P2P跑路了,最起碼你知道他是為什麼跑路的,讓你知道這個行業是不安全的(不安全比高風險要高一個級別)。

所以,你不想理財或許不是因為沒有時間,最大的原因在於懶,此外,沒找到一個合適的理財入口,正所謂萬事開頭難。這裡我們也不想給花卷做廣告,只希望你能找到一個能夠帶你入門,給你投資之路以指引的老師。這個老師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本《聰明的投資者》。

說了這麼多,理財到底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又該有怎樣的理財意識了?

1、從基礎做起

理財最好的開始時間就是當你看見我們這篇文章的時候。不要猶豫,從打開餘額寶,看看他的收益邏輯,然後弄懂GDP、CPI、M1、M2、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是什麼鬼。

弄懂理財是怎麼回事,你把錢用來從活期、定期,買國債都屬於理財行為,到你得知道其中的門道。

2、初入社會就應開始理財

而這些都是基礎,最重要的繃緊這跟弦,從初入社會就應該意識到自己會有收入減少的一天,而這一天會在35歲以後出現。

必須在26歲前培養好自己的理財意識,從低風險開始,不斷嘗試投資理財。這裡我們建議新手遠離P2P,就算要投,也要選擇平臺最大的,戳傳送門可以查看具體文章。

將理財看做一種個人生活方式,要相信感情可以培養,當理財成為習慣時,就會覺得花不了太多時間,而且理財是很重要的。

3、不要讓孩子接觸理財

還有一點,我們不建議各位寶爸寶媽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接觸投資理財。因為小孩子的可塑性太強,而且小時候的教育影響會是一輩子,過早讓他們接觸投資理財,反而會讓孩子變得雞賊,不利於孩子日後發展。

我們還是建議以培養孩子獨立性跟決策性為主,不要干涉太多孩子自己的決定,讓孩子自己學會承擔後果。

4、記帳

要有記帳,分析個人消費投資行為的習慣,而且要學會區分投資跟消費。有些看似花錢的消費或許是對個人人脈上的投資,比如請比自己優秀的人吃飯(別多想,不是讓大家走後門),學習學習經驗,參加培訓課程,為知識付費。

這些能提升你個人競爭力的消費,就是另一種投資,而對於年輕的你,這是很重要的,比儲蓄更重要。

提前學習基本的理財知識。最起碼你要知道當前的物價水準,和一些普遍的投資產品。對這個行業有一種初步的認識,如果你胡亂投的P2P跑路了,最起碼你知道他是為什麼跑路的,讓你知道這個行業是不安全的(不安全比高風險要高一個級別)。

所以,你不想理財或許不是因為沒有時間,最大的原因在於懶,此外,沒找到一個合適的理財入口,正所謂萬事開頭難。這裡我們也不想給花卷做廣告,只希望你能找到一個能夠帶你入門,給你投資之路以指引的老師。這個老師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本《聰明的投資者》。

說了這麼多,理財到底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又該有怎樣的理財意識了?

1、從基礎做起

理財最好的開始時間就是當你看見我們這篇文章的時候。不要猶豫,從打開餘額寶,看看他的收益邏輯,然後弄懂GDP、CPI、M1、M2、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是什麼鬼。

弄懂理財是怎麼回事,你把錢用來從活期、定期,買國債都屬於理財行為,到你得知道其中的門道。

2、初入社會就應開始理財

而這些都是基礎,最重要的繃緊這跟弦,從初入社會就應該意識到自己會有收入減少的一天,而這一天會在35歲以後出現。

必須在26歲前培養好自己的理財意識,從低風險開始,不斷嘗試投資理財。這裡我們建議新手遠離P2P,就算要投,也要選擇平臺最大的,戳傳送門可以查看具體文章。

將理財看做一種個人生活方式,要相信感情可以培養,當理財成為習慣時,就會覺得花不了太多時間,而且理財是很重要的。

3、不要讓孩子接觸理財

還有一點,我們不建議各位寶爸寶媽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接觸投資理財。因為小孩子的可塑性太強,而且小時候的教育影響會是一輩子,過早讓他們接觸投資理財,反而會讓孩子變得雞賊,不利於孩子日後發展。

我們還是建議以培養孩子獨立性跟決策性為主,不要干涉太多孩子自己的決定,讓孩子自己學會承擔後果。

4、記帳

要有記帳,分析個人消費投資行為的習慣,而且要學會區分投資跟消費。有些看似花錢的消費或許是對個人人脈上的投資,比如請比自己優秀的人吃飯(別多想,不是讓大家走後門),學習學習經驗,參加培訓課程,為知識付費。

這些能提升你個人競爭力的消費,就是另一種投資,而對於年輕的你,這是很重要的,比儲蓄更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