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非產能合作基金總經理:投資非洲最大的風險是匯兌風險

【財新網】中非產能合作基金辦公室位於北京金融大街9號的金融界中心B座, 亞投行總部大樓的隔壁。 在去年1月完成升級改造後, 這兩座建築成了這條金融機構覆蓋密度最大的大街上最新的建築之一。 寬敞的辦公室裡嶄新的桌椅和地毯也表明這是個年輕的基金。

中非產能合作基金是國家層面最新成立的對外投資基金, 於2015年12月4日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設立, 並於2016年1月啟動, 4月走上正軌。 首期注資100億美元, 也是至今為止中國政府宣佈成立的首期注資最大的對外投資基金之一。 “如果說政府支援的話,

我們的營業執照拿得很快, 給的經營範圍比較好。 北京市西城區也給我們落戶提供很大的便利。 ”中非產能合作基金總經理張祖軍對財新記者表示。

中非產能合作基金由梧桐樹投資平臺公司與中國進出口銀行聯合成立, 其中外匯管理局下屬梧桐樹出資80%, 進出口銀行出資20%。 起步初期人員基本都從兩家股東機構調配。

張祖軍介紹, 目前基金分為投資、風險評估和綜合三大板塊, 一共二十餘名員工, 基本都是對國際經濟, 對非洲有豐富經驗的人員。 基金從2016年4月開始正式運營, 一年的時間裡已經投決通過了6個專案, 金額近5.5億美元, 其中已經出資的有4個項目。 2016年底前完成的兩個項目分別是埃塞保利協鑫液化天然氣項目和安哥拉中信鋁型材項目。

在一年時間內就投決了5.5億美元, 這個最年輕的國家性對外投資基金的投資風格是怎樣的?政府在這檔基金中扮演怎樣的角色?中非產能合作基金與其他同類基金有何關係?他們如何看待對非投資?中非產能合作基金總經理張祖軍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 一一做了回應。

重點投資三類項目看好中非產能合作

財新:基金的資金投向主要是哪類項目?是否估算過此類項目在非洲的投資缺口有多大?

張祖軍:經過一年的運營, 目前這個階段有三類項目是我們的重點:第一是產能合作類。 我們本身有這個優勢, 非洲也有需求, 比如原材料加工以及製造業在非洲比較短缺。 通過產能合作,

結合非洲自身的優勢, 使我們的優勢產能支援非洲發展, 潛力巨大。 第二是資源合作類。 非洲豐富的資源不能放在地下, 需要開發出來, 資源只有開發和利用了才能實現價值。 第三是基礎設施類。 例如非洲特別缺電, 因此電站合作就很有前景, 包括水電、地熱、風電等清潔能源, 甚至火電也可以討論。 電力先行, 這也是我國發展的經驗之一。

我們沒辦法測算非洲投資的總體需求, 因為非洲太大了。 以我們已經落實的安哥拉中信鋁型材項目為例, 總投資四千萬美元的規模放在國內任何一個工業專案來看都是較小的, 但它已經是安哥拉最大的工業項目, 而整個四千萬美元的投資包括設備購買、安裝調試以及之後的生產經營管理等,

這些都從中國進口。 因此, 我們覺得產能合作在非洲很有前景。

我們落實的另一個項目是在衣索比亞和保利協鑫合作的天然氣項目。 衣索比亞以前主要依靠農業。 通過咱們這個項目, 他們的資源被開發利用, 對埃塞也是重大利好, 有助於解決其建設資金不足和外匯短缺的問題。 這個項目投資額36億美元, 包括天然氣勘探、開採、管道運輸和氣站, 投資規模大。 資源合作最終是多贏的結果。

財新:對參投專案有什麼要求?對合作的企業又有什麼要求?

張祖軍:我們對專案沒有硬性的要求, 但實際考察項目存在一些標準。 首先是國別問題。 投資的週期較長, 所以我們需要特別關注國別情況, 比如政策、法律環境以及整個國家管理體系、外匯和匯兌管理情況等。

但是在具體國家上並沒有分中非北非南非, 更多的是先有了專案, 再考慮國別問題。 第二是專案本身, 一定是要經濟上可行、有投資回報的專案, 這樣才能實現基金上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股東對我們的投資收益率有個基本的要求。 一般來說, 國際投資收益率能做到7%、8%就非常好了, 但非洲一般到不了這麼高。 第三是基於投資特點, 要選好合作夥伴。 這三個因素集合在一起, 參投項目的標準就出來了。

我們不排斥與民企合作, 但有個硬性條件, 就是一定要在國內有經營業績, 這樣我們看得見摸得著。 我們對各類企業合作都持開放態度, 合作方式也是開放的。

同時, 我們投資的時候特別看重運營,比較偏向中國公司參與運營,或者有個國際團隊在運營。因為,投資項目週期長,主要是依靠運營收益來收回投資,需要有優秀的運營團隊和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

財新:基金參與投資項目形式主要是什麼?一般哪類項目用股權,哪類項目用債權,有什麼考慮或標準?

張祖軍:專案篩選和參投專案的投資方式選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這個問題目前我們沒有定出一個很清晰的硬性標準,可能也與我們成立的時間不長有關。

任何一個投資,投資方都不會全用自有資金,一般是投資額的30%來自自有資金,有的甚至比30%還低,而餘下部分通過銀行融資解決。此外,我們基金畢竟是財務投資者,缺乏具體專案管理經驗,因此在30%裡頭,我們能占百分之三四十,所以整個項目我們能占10%左右。這意味著我們在投資過程中,要做各種各樣投資方式的組合,這是業務發展和規避風險的需要。有的項目是普通股參與,有的是以普通股+優先股,或者普通股+股東借款的形式。我們根據每個專案的具體情況做出判斷,模式不完全固定,很靈活。

與同類基金是合作的關係

財新:在選擇項目的過程中,兩大股東扮演了什麼角色?中國政府在基金中扮演什麼角色?本基金有中國政府的支持,那麼基金投資的專案所在國是否會對專案有特殊安排?

張祖軍:原則上我們是有自主的項目審批權,股東並不會干預。我們的機構機制較健全,流程也很完善,在投資決策中有自主權,只是在向股東請款的時候會把專案資訊完整地對他們披露,股東負責撥款。

基金承載著推動中非合作,共同發展的使命,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北京市、區兩級政府對我們的支援是不遺餘力的,例如,我們的營業執照拿得很快,界定的經營範圍也比較有利。人民銀行、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等各個相關部委都對我們的業務進展非常關心。北京市西城區給我們落戶提供很大支援和各種便利。梧桐樹和進出口銀行兩個股東也從政策和專案上非常支持基金。

非洲的情況很特殊,他們的政府會根據具體專案給特殊政策,但這些政策需要有人在那兒不斷溝通才能下來。比如我們去年落實的這兩個專案,當地在稅收、進出口上給予了一些特殊政策。我們的合作夥伴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財新:外儲除了中非產能合作基金,還有中拉產能合作基金和絲路基金,此外投資非洲還有中非發展基金,你們與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張祖軍:中非發展基金跟我們領域是一樣的,但他們經驗豐富,也積累了很好的客戶關係和影響力,做得很出色。中拉產能合作基金主攻拉丁美洲,但絲路基金面向全球,也可以投資非洲。我們正在跟這些兄弟基金探索各種合作形式。

我個人理解,投資和貿易是完全不一樣的。貿易,包括EPC項目,是你做了就不需要別人了。但是投資需要更多的合作者,股權分散一下,不僅僅是分散風險,更關鍵是多個主體會通過更多維度來審視項目,可以看得更准,把握程度更高。在以後運營過程中,機構多了,可能對於管理決策的時效性上有影響,但是更有利於保證決策方向的正確。單個機構,做決策可能視角會單一,會有局限,所以無論是中非發展,還是其他兄弟基金,我們是非常開放的態度,願意合作,也主張合作。

投資非洲最大的風險是匯兌風險

財新:非洲幅員遼闊,環境複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現階段投資非洲現在最大的風險點是什麼?可以如何規避?

張祖軍:有些風險可以判斷,有些卻很難。例如,我們可以用計量工具測算項目風險,選擇風險防範方式。對國別風險,包括法律政策風險和政府更迭帶來的風險,也有可選擇的規避手段。但是,有些風險,例如匯率波動風險和匯兌風險則難以預測,難以規避。匯率風險是個巨大的風險。目前,我們主要以美元方式出資,對大宗商品而言,可以在國際市場交易,投資收回較為便利,而對當地銷售商品,收取當地幣,就會有很多挑戰。人民幣國際化是個正確方向,也是解決投資匯率匯兌風險的有效手段。

我們認為投資非洲前景很光明,特別是引入人民幣的因素會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中非合作、規避匯率風險。因為就專案而言,從設計規範、設備到專案建設,基本來自中國,因此,專案資金需求主要可以通過人民幣解決。如果項目所在國對中國出口,包括大宗商品和農副產品都能以人民幣計價,那麼項目所在國手裡就有了人民幣。即使專案生產的產品在當地銷售,只要形成當地幣與人民幣的兌換和結算機制,就可以通過人民幣結算解決匯率和匯兌這一難以解決的問題了。或許,人民幣的國際化就可以由此落地。

財新:近年來,中國投資非洲的需求有所下降,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現在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投資非洲的吸引點在哪裡?

張祖軍:一直以來,中國企業對非洲的投資不多,主要原因是投資週期太長,而大多數中國企業還是喜歡“短平快”的專案,因為時間越長,投資不確定性越大,風險也可能越大。另外,有部分企業在境外投資專案管理經驗和管理能力上還需要學習提高。第三,非洲國家的投資環境是影響中國企業投資意願的主要原因。

投資非洲要考慮它的短板和長項在哪裡。總體而言,非洲基礎設施較差,電力較缺,建材和工業製成品主要靠進口,這是它的短板,但也是投資機會。同時,非洲的長處是它的資源和能源,如風力資源、水資源、地熱資源,石油天然氣,各種礦產,把非洲的資源和能源充分開發和利用起來,不僅能解決非洲人民電力供應、工業發展等問題,也是較好的投資機會。

非洲人力資源充足,超過五分之三的非洲人口年齡低於35歲,到2025年非洲15-24歲的年輕人將達到2億,全球四分之一的25歲以下青年是非洲人,勞動力年輕且成本低,非洲既有勞動力資源優勢,也有勞動力成本優勢。

總而言之,我認為,對非投資前景廣闊,我們將穩紮穩打,積極探索,通過市場化運營落實中央的戰略部署。■

我們投資的時候特別看重運營,比較偏向中國公司參與運營,或者有個國際團隊在運營。因為,投資項目週期長,主要是依靠運營收益來收回投資,需要有優秀的運營團隊和豐富的運營管理經驗。

財新:基金參與投資項目形式主要是什麼?一般哪類項目用股權,哪類項目用債權,有什麼考慮或標準?

張祖軍:專案篩選和參投專案的投資方式選擇,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這個問題目前我們沒有定出一個很清晰的硬性標準,可能也與我們成立的時間不長有關。

任何一個投資,投資方都不會全用自有資金,一般是投資額的30%來自自有資金,有的甚至比30%還低,而餘下部分通過銀行融資解決。此外,我們基金畢竟是財務投資者,缺乏具體專案管理經驗,因此在30%裡頭,我們能占百分之三四十,所以整個項目我們能占10%左右。這意味著我們在投資過程中,要做各種各樣投資方式的組合,這是業務發展和規避風險的需要。有的項目是普通股參與,有的是以普通股+優先股,或者普通股+股東借款的形式。我們根據每個專案的具體情況做出判斷,模式不完全固定,很靈活。

與同類基金是合作的關係

財新:在選擇項目的過程中,兩大股東扮演了什麼角色?中國政府在基金中扮演什麼角色?本基金有中國政府的支持,那麼基金投資的專案所在國是否會對專案有特殊安排?

張祖軍:原則上我們是有自主的項目審批權,股東並不會干預。我們的機構機制較健全,流程也很完善,在投資決策中有自主權,只是在向股東請款的時候會把專案資訊完整地對他們披露,股東負責撥款。

基金承載著推動中非合作,共同發展的使命,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北京市、區兩級政府對我們的支援是不遺餘力的,例如,我們的營業執照拿得很快,界定的經營範圍也比較有利。人民銀行、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等各個相關部委都對我們的業務進展非常關心。北京市西城區給我們落戶提供很大支援和各種便利。梧桐樹和進出口銀行兩個股東也從政策和專案上非常支持基金。

非洲的情況很特殊,他們的政府會根據具體專案給特殊政策,但這些政策需要有人在那兒不斷溝通才能下來。比如我們去年落實的這兩個專案,當地在稅收、進出口上給予了一些特殊政策。我們的合作夥伴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財新:外儲除了中非產能合作基金,還有中拉產能合作基金和絲路基金,此外投資非洲還有中非發展基金,你們與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

張祖軍:中非發展基金跟我們領域是一樣的,但他們經驗豐富,也積累了很好的客戶關係和影響力,做得很出色。中拉產能合作基金主攻拉丁美洲,但絲路基金面向全球,也可以投資非洲。我們正在跟這些兄弟基金探索各種合作形式。

我個人理解,投資和貿易是完全不一樣的。貿易,包括EPC項目,是你做了就不需要別人了。但是投資需要更多的合作者,股權分散一下,不僅僅是分散風險,更關鍵是多個主體會通過更多維度來審視項目,可以看得更准,把握程度更高。在以後運營過程中,機構多了,可能對於管理決策的時效性上有影響,但是更有利於保證決策方向的正確。單個機構,做決策可能視角會單一,會有局限,所以無論是中非發展,還是其他兄弟基金,我們是非常開放的態度,願意合作,也主張合作。

投資非洲最大的風險是匯兌風險

財新:非洲幅員遼闊,環境複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現階段投資非洲現在最大的風險點是什麼?可以如何規避?

張祖軍:有些風險可以判斷,有些卻很難。例如,我們可以用計量工具測算項目風險,選擇風險防範方式。對國別風險,包括法律政策風險和政府更迭帶來的風險,也有可選擇的規避手段。但是,有些風險,例如匯率波動風險和匯兌風險則難以預測,難以規避。匯率風險是個巨大的風險。目前,我們主要以美元方式出資,對大宗商品而言,可以在國際市場交易,投資收回較為便利,而對當地銷售商品,收取當地幣,就會有很多挑戰。人民幣國際化是個正確方向,也是解決投資匯率匯兌風險的有效手段。

我們認為投資非洲前景很光明,特別是引入人民幣的因素會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中非合作、規避匯率風險。因為就專案而言,從設計規範、設備到專案建設,基本來自中國,因此,專案資金需求主要可以通過人民幣解決。如果項目所在國對中國出口,包括大宗商品和農副產品都能以人民幣計價,那麼項目所在國手裡就有了人民幣。即使專案生產的產品在當地銷售,只要形成當地幣與人民幣的兌換和結算機制,就可以通過人民幣結算解決匯率和匯兌這一難以解決的問題了。或許,人民幣的國際化就可以由此落地。

財新:近年來,中國投資非洲的需求有所下降,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現在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投資非洲的吸引點在哪裡?

張祖軍:一直以來,中國企業對非洲的投資不多,主要原因是投資週期太長,而大多數中國企業還是喜歡“短平快”的專案,因為時間越長,投資不確定性越大,風險也可能越大。另外,有部分企業在境外投資專案管理經驗和管理能力上還需要學習提高。第三,非洲國家的投資環境是影響中國企業投資意願的主要原因。

投資非洲要考慮它的短板和長項在哪裡。總體而言,非洲基礎設施較差,電力較缺,建材和工業製成品主要靠進口,這是它的短板,但也是投資機會。同時,非洲的長處是它的資源和能源,如風力資源、水資源、地熱資源,石油天然氣,各種礦產,把非洲的資源和能源充分開發和利用起來,不僅能解決非洲人民電力供應、工業發展等問題,也是較好的投資機會。

非洲人力資源充足,超過五分之三的非洲人口年齡低於35歲,到2025年非洲15-24歲的年輕人將達到2億,全球四分之一的25歲以下青年是非洲人,勞動力年輕且成本低,非洲既有勞動力資源優勢,也有勞動力成本優勢。

總而言之,我認為,對非投資前景廣闊,我們將穩紮穩打,積極探索,通過市場化運營落實中央的戰略部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